單克隆抗體技術與藥物的專利淺析

2020-11-24 健康一線視頻網

單克隆抗體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治療性生物大分子藥物,得益於其在癌症、風溼性關節炎、傳染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顯著療效,單抗藥的市場快速增長。本文就已經上市的抗體藥物相關專利情況及這些上市藥物的技術專利情況做以下總結。

一、已上市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專利分析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單抗藥市場突破千億美元,全球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藥物中單抗藥佔據五個席位。截止2018年11月,批准上市的單克隆抗體藥共89個(不含生物類似藥),適應症以腫瘤和免疫性病為主,其他包括傳染病、心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眼科疾病、罕見病及神經性疾病等。下面梳理單抗藥的專利相關情況。

1. 抗腫瘤領域

該領域上市的單抗藥多達31個,有一半以上是重磅級產品,涉及PD-1/L1、CD20、HER2等19個靶點,但已有部分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如表1 所示,2017年銷售額達79億美元的Rituxan(利妥昔單抗)專利已期滿失效,另外兩款重磅藥Herceptin(曲妥珠單抗)和Avastin(貝伐珠單抗)專利即將到期,生物仿製藥競爭加劇。針對新興靶點(如PD-1/PD-L1)的單抗在2014年獲批上市,專利保護期限還有十年之久。

表1 抗腫瘤領域代表性單抗藥的專利情況表

2. 自身免疫疾病領域

該領域目前獲批27個單抗,靶點包括TNF-α、IL-6/L-6R、IL-17A等細胞因子和補體蛋白。尤其是在風溼免疫類疾病領域極其重要。最著名的是被譽為「藥王」的Humira (阿達木單抗)。Humira是Abbott(雅培)公司通過收購BASF獲得,並於2002年將其推向市場,累計銷售額已超1000億美元。儘管adalimumab的基礎化合物專利均期滿失效,但Abbott圍繞其製劑、製備工藝、適應症、使用方法等51項專利構築的強大專利壁壘可將保護期持續到2034年。巨大市場利益致使AbbVie(Abbott拆分的獨立公司)與競爭對手(包括Amgen、Generics 、Pfizer、Teva、STRAWMAN等十幾家公司)之間的專利紛爭不斷, AbbVie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專利戰中堅持多久還需拭目以待。

3. 神經性疾病領域

該領域表現最突出的神經性疾病是偏頭痛,2018年共有3款單抗獲批,均是靶向CGRP/CGRPR(降鈣素基因相關肽)。這3款單抗的核心專利申請早在2006年,但其有多項分案申請或延續申請,足以將它們的保護期限延長至2036年。由於同一賽道上的產品競爭激烈,2017年Teva公司率先對禮來公司提起專利訴訟,聲稱該公司Emgality(galcanezumab)侵犯了梯瓦Ajovy(fremanezumab)包括活性成分和治療用途等一系列美國專利。訴訟結果還有待持續關注。

表2 2018年FDA批准上市治療偏頭痛的單抗藥核心專利

4. 其他疾病

其他疾病領域如傳染病、眼科疾病、血液疾病、骨科疾病、罕見病等領域由於新機制和新靶點的發現,帶來了突破性進展。雖然上市單抗藥數量偏少,但也有不少亮點,如首個治療AMD藥物Lucentis(Ranibizumab)、PCSK9 抑制劑Repatha(evolocumab)、用於PNH、aHUS和gMG的Soliris(eculizumab)等,療效顯著,市場反響良好。它們的問世還表明了細分市場、差異化策略有更多競爭機會,單抗藥領域更具有多樣性。

表3 其他疾病領域代表單抗藥的核心專利

二、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的專利分析

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從最早的小鼠雜交瘤技術開始,發展到全人抗體的發現技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代抗體技術:雜交瘤單克隆抗體技術;

第二代抗體技術:嵌合抗體和人源化改造單克隆抗體技術;

第三代抗體技術: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技術(抗體庫技術、轉基因動物平臺等);

第四代抗體技術:天然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技術(EBV轉化、單個人B細胞技術等);

上述總結的已經上市的單抗藥物來源於不同的製備技術。在此梳理探討這些技術的一些代表性專利。

1. B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

1975年C.Milstein和G.Kohler首次建立了小鼠B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並獲得了人工製備的單克隆抗體,為鼠源性單克隆抗體。由於被他人先公開披露而導致C.Milstein和G.Kohler沒有獲得相關技術專利。第一個鼠源單抗藥物Orthoclone誕生於1986年,用於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2. 嵌合抗體和人源化技術

1984年發明的嵌合重組抗體技術是基於減少單抗中鼠源性序列可以降低單抗所引起的人抗鼠抗體(HAMA)反應的技術,嵌合抗體的鼠源序列在可變區可減少至大概30%。為了進一步降低嵌合抗體中的鼠源序列,G P.Winter構建了只移植鼠抗體互補決定區(CDRs)的嵌合抗體,構築了後續發展的人源化單抗的基礎,隨即成為了發展趨勢。這一領域不得不提的是Cabilly專利和Queen專利,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這2大專利家族保護期長、保護範圍大、應用廣。

表4 Cabilly專利和Queen專利的對照表

3. 噬菌體展示技術

噬菌體展示技術能夠根據表達在噬菌體表面的抗體片段與特異性抗原的結合特性或生物學功能對抗體庫中的大量抗體基因進行快速篩選,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初,目前是業界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主要掌握在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 (CAT)、Dyax、MorphoSys 和Genentech等公司,但其相關專利已陸續失效。Dyax與CAT的專利相互交叉覆蓋,但基本不涉及MorphoSys 技術的關鍵點——通過可裂解的二硫鍵連接避免抗體基因和噬菌體表面蛋白基因的直接融合,因此引發了糾紛。

表5 噬菌體展示技術相關專利

4. 轉基因動物技術

轉基因動物技術是通過對非人動物進行基因工程化,以獲得人源化免疫球蛋白基因座,從而產生各種全人源抗體。首先由Lonberg等人於1994年公開,掌握該技術主要有Medarex、Abgenix、Regeneron、OMT、Kymab、TRIANNI和Ablexis等,基於各公司技術開發的單抗藥早已上市,獲得認可。

表6 轉基因動物技術代表專利

5. 單個人B細胞技術

近年來,隨著PCR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和單個細胞培養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單個人B細胞抗體製備技術迅速興起。該技術來源於天然的人的B細胞,相較於傳統的抗體製備技術具有效率高、天然全人源、基因多樣性更豐富等優勢。單個人B細胞抗體製備技術已成為製備全人抗體的熱門方法,較為成熟的技術平臺有True HumanTM 、AIMSelectTM、CellClone、MabIgX-CTM和HitmAb®等數家。

但這些技術平臺大多操作繁瑣,效率低,開發周期較長且成本較高。Trinomab(泰諾麥博)公司的HitmAb®技術恰好能解決這些弊端。HitmAb®是第四代天然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技術,能夠高效快速分離天然人的單克隆抗體,進而解決抗體藥物應用ADA反應的難題。與噬菌體庫技術、轉基因鼠技術以及採用體外基因工程獲得的所謂「全人源」抗體相比,HitmAb®技術獲得的天然全人源抗體,不僅序列100%是人的,而且是經歷了自然人體免疫耐受機制的層層篩選,具有特異性好、親和力高、安全性好的特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抗體藥物應用於人體的免疫原性,從而避免了其它方法生產的抗體引發的抗抗體免疫反應(ADA),極大地降低了研發和投資風險,大幅提升了成藥率。Trinomab公司於2017年12月獲得了該技術的工商註冊HitmAb®,並於2018年4月獲得了中國發明專利的授權(CN107760690B)。

Trinomab公司自2017年起僅20個月的時間裡利用該技術已發現包括傳染病、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10多種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抗藥物,並已經申請發中國發明專利與PCT專利。

註:本文研究討論的單克隆抗體藥物不包括融合蛋白。

參考文獻:

[1] FDA、CNIPA、WIPO等官網

[2]《上市抗體市場格局和領域分布,及技術和熱門靶點概述》https://mp.weixin.qq.com/s/CYrXXvCpnqZ365iBKnYQTg?

[3] Helene Kaplona,Janice M. Reichertb. Antibodies to watch in 2018. Accepted author version posted online. 2018, 10(2):183–203

[4] Key Advance in Medicine 2018

[5] 劉伯寧. 用於重組抗體生產的細胞構建技術研究進展. 中國生物工程雜誌, 2013, 33(6): 111-116.

[6] Conrad E.Z. Chan,et al. The role of phage display in therapeuticantibody discovery.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2014, 12(26): 649-657.

[7] Menoret S, et al. Advances in transgenicanimal models and techniques. Transgenic Res. 2017, 10; 26(5): 703-708.

[8] Helene Kaplona, Janice M.Reichertb. Antibodies to watch in 2018. Acceptedauthor version posted online. 2018, 10(2):183-203.

相關焦點

  •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第一代單抗來自於Koehler和Milstein於1975年開發出的雜交瘤(hybridoma)抗體技術:在細胞融合技術的基礎上,將能夠分泌特異性抗體的小鼠致敏B細胞和具有無限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為B細胞雜交瘤,用具備這種特性的單個雜交瘤細胞培養成細胞群,可製備針對一種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即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ab),簡稱單抗,如圖1所示。
  • 緊急醫學科普: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技術和單克隆抗體技術應用
    緊急醫學科普: 單克隆抗體和單克隆抗體技術以及單克隆抗體技術的應用單克隆抗體是僅由一種類型的細胞製造出來的抗體,對應於多克隆抗體/多株抗體——由多種類型的細胞製造出來的一種抗體。單克隆抗體由可以製造這種抗體的免疫細胞與癌細胞融合後的細胞產生的,這種融合細胞即具有瘤細胞不斷分裂的能力,又具有免疫細胞能產生抗體的能力。融合後的雜交細胞(雜種瘤)可以產生大量相同的抗體。當其應用於醫療中時,在識別抗原中的顯示的微小變化(如果有的話)有助於減小副作用。
  • 抗體藥物專利的創造性探究
    IPRdaily導讀:醫藥企業在為抗體類藥物發明進行專利保護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對權利要求進行謹慎、嚴格、細緻地撰寫,還需要更多的關注專利申請文件的實驗數據部分,儘可能地針對每個區別技術特徵所達到的技術效果,均提供單獨的對比實驗,給出相應的數據證明,從而防止某些區別技術特徵被認定為現有技術時,其他的區別技術特徵聲稱所達到的技術效果仍能得到相應的證明
  •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及市場現狀
    基因工程抗體技術主要包括人源化技術、抗體庫技術和轉基因小鼠技術等,在這些技術的推動下,單克隆抗體人源化程度不斷提高,並不斷往小型化、功能化等方向拓展。根據結構,可將單克隆抗體分為:單克隆抗體(鼠源單抗、嵌合單抗、人源化單抗、全人源單抗)和抗體偶聯藥物、多特異性抗體、抗體融合蛋白、小分子抗體(Fab、ScFv、VHHS)等新型單克隆抗體。
  • 生物創新藥細分市場戰略投資展望——單克隆抗體藥物篇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生物創新藥物是醫藥行業的新興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包括單抗克隆藥物、蛋白藥物、基因與核酸藥物等,優良的政策將積極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的高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令人期待。其中單克隆抗體藥物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的生物靶向藥物,具有特異性高、靶向性強和毒副作用低的特點,在治療方面效果顯著。
  • 中國需加強抗體藥物專利海外布局
    其中,美國、日本和德國是全球主要的技術來源國,注重海外市場的開拓;中國和韓國的專利以本國申請為主,同時也是美日德等國家專利技術的重點保護區域。」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情報諮詢師楊豔萍博士說。  美國化學文摘社科學信息經理劉瑜博士介紹,在抗體藥物領域,論文產出和專利申請區域的前五位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該五個國家論文總量佔比達81%,專利總量佔比達到85%。
  •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的挑戰
    目前,單克隆抗體已廣泛應用於腫瘤的臨床治療,本文主要從抗體藥物的發展、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解決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抗體藥物的前世今生  和各種重大革命性技術的發展一樣,抗體的研究也是經歷了漫長歲月。
  • 2020-2026年中國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之後,噬茵體展示技術、核糖體展示技術、酵母展示技術、轉基因鼠技術等的發展,使人源性基因工程抗體的獲得不再是難題.這又激發了單抗藥物的研究熱情。**年,美國批准第二個抗體藥物上市。之後,抗體藥物不斷上市。**年利用能夠產生人類抗體的轉基因小鼠XenoMouse技術,首個完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藥物Panitumumab上市, 標誌著人源化抗體技術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
  • 重組蛋白和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及生產講座
    重組蛋白和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講座由利穗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於2015年4月24日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主辦。屆時將邀請100餘名國內外生物醫藥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前來參觀交流。
  • 單克隆抗體再顯身手,首個伊波拉藥物獲批
    ZMapp是三種單克隆抗體雞尾酒藥物,其中兩種抗體由加拿大公共衛生署的國家微生物學實驗室研發,另一種由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開發,該藥物在前期臨床試驗中安全性良好,但對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效果並不顯著,因此在此次臨床試驗中作為對照。
  • 降脂治療新藥物:PCSK9單克隆抗體
    目前已有藥物如AMG145(Evolocumab)、Alirocumab已完成的Ⅱ期臨床試驗和正在開展的Ⅲ期試驗,為PCSK9單克隆抗體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有效信息。 三、其他PCSK9單克隆抗體 除上述2種藥物,PCSK9單克隆抗體家族還包括美國輝瑞公司研發的RN316、J10、J16和J17,瑞士諾華公司的LGT209,瑞士羅氏/基因泰克公司的RG7652以及美國禮來公司的
  • INOVIO將開發DNA編碼單克隆抗體候選藥
    (DARPA是美國國防部下屬研發機構)以及化學、生物、放射和核防禦聯合項目執行辦公室(JPEO-CBRND)支持,利用INOVIO公司創新的DNA編碼單克隆抗體(dMAb®)技術,開發可作為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方法提供多種功能的抗SARS-CoV-2特異性dMAb。
  • ...醫院院長助理劉玉國:消化道腫瘤大分子單克隆抗體類靶向藥物的...
    藥師有話說|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助理劉玉國:消化道腫瘤大分子單克隆抗體類靶向藥物的用藥管理 2020-09-23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駝源單克隆抗體製備服務
    來源:ChemicalBook背景[1-6]駝源單克隆抗體製備服務利用噬菌體抗體展示技術能夠為客戶在較短的時間內生產擁有高特異性、高活性和高親和力單克隆抗體。採用噬菌體抗體展示技術製備單克隆抗體具有極大的優勢,該技術不受物種來源的限制,同時利用該技術製備的雜交瘤以抗體基因的形式保存在噬粒載體上,結合實驗不同蛋白表達,如原核蛋白表達,真核蛋白表達,可以實現任何規模的單克隆抗體生產並獲得高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的重組單抗。
  • 安科生物:「重組抗HER2人源化HuA2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藥物...
    【安科生物:「重組抗HER2人源化HuA2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藥物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 近期單克隆抗體在治療多種疾病上的研究進展
    【2】中國新一代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新一代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取得重大進展。7月11日,同濟大學與邁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了人民幣3000萬元的技術轉讓協議,共同在同濟大學醫學院研發成果的基礎上合作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
  • 單克隆抗體開發定製、CAR-T臨床研究……瞄準抗體藥產業的』獨角獸』
    依託領先的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等生物技術,加快特異性抗體藥物和基於抗體的細胞藥物科研攻關單克隆抗體開發定製、CAR-T臨床研究……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依託領先的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等生物技術,加快特異性抗體藥物和基於抗體的細胞藥物科研攻關,持續增強相關高質量產品供給能力,備受矚目。遠泰生物崛起為國內領先的專業抗體藥物企業,秘訣何在?
  • 新一代抗體藥物大盤點
    抗體藥物已成為整個製藥行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目前,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有70隻產品正在進行臨床開發。本文盤點了新一代抗體藥物,包括ADC、工程抗體、多特異性抗體、非免疫球蛋白配體等。新一代抗體藥物盤點目前,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有70隻產品正在進行臨床開發,絕大多數都處於Ⅰ期研究中。腫瘤無疑是最主要的領域,其中50%的腫瘤單克隆抗體新藥屬於新一代抗體。這些改變將增加新產品療效,並提供產品差異化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機遇。
  • 單克隆抗體治療重症患者效果不佳
    當天,美國製藥公司禮來發布一項聲明,停止一項針對新冠住院病人的名為ACTIV-3的單克隆抗體療法臨床試驗,理由是基於試驗數據,該療法不能幫助試驗患者從新冠的晚期病程中恢復。更早些時候的10月14日,該公司就曾在獨立數據監測機構的建議下暫停過該試驗,而截至該試驗的停止,這一用抗體藥物治療重症新冠病人的嘗試可以說以效果不佳結束。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對輕症等狀態的感染者也無效。
  • 君實生物公示皮膚藥物 免疫系統藥物重組人源化抗IL-17A單克隆抗體...
    原標題:君實生物公示皮膚藥物,免疫系統藥物重組人源化抗IL-17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臨床試驗 國內競品最高進度是II期臨床   「每經醫藥前沿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