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眼睛注射給予小鼠「超級視覺」

2020-12-03 廣東科技商業觀察

科學家們讓老鼠能夠看到通常看不見的近紅外光。

超級小鼠——這是Marvel漫畫書的直接內容:讓測試對象能夠看到紅外線,類似於夜視鏡的工作方式 - 但沒有笨拙而笨重的設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將與視網膜結合的微小納米粒子注入到測試小鼠的眼球中,給予他們研究人員稱之為 「超級視覺」的東西。

擁有強大的力量

在2月28日發表在「 細胞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眼可注射光感受器結合上轉換納米顆粒」注入小鼠眼中。

令人驚嘆的結果是:在注射後,小鼠能夠看到通常看不見的近紅外光 - 人類和老鼠通常無法感知波長超過700納米的光 - 有效地擴展了「哺乳動物的視力」,據該報稱。

該理論是納米顆粒與視網膜細胞結合,負責將光轉換成電信號。為了測試這個過程,科學家們將紅外線直接照射到老鼠的眼睛裡,看看他們是否會做出反應。注射納米顆粒瞳孔的小鼠的瞳孔收縮,表明它們可以「看到」紅外光。沒有注射的對照小鼠的學生沒有收縮。

未來願景

幸運的是,注射似乎並沒有以任何方式幹擾老鼠的正常視力。科學家們也沒有注意到任何其他長期傷害,除了角膜蒙上陰影 - 但只有一兩天。

那麼這種技術的應用可能是什麼呢?科學家認為,這些納米粒子可以幫助修復視力衰退的人的視力。與其他常規視力修複方法相比,它也可以證明其侵入性更小,副作用更少。

相關焦點

  • 中美科學家測試超級小鼠,具有夜視能力,突破哺乳動物視覺極限
    這項研究是由韓綱研究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的薛天教授研究組合作進行的。同時,也是人類首次成功讓動物擁有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的能力。因此,韓綱和他的團隊就設想:是否能通過在老鼠的眼睛裡注射一種叫做「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的特殊納米材料,來讓老鼠獲得近紅外視覺。這種特殊的納米材料中含有稀土元素鉺(Er)和鐿(Yb),可以將近紅外的低能光子轉換為哺乳動物眼睛能看到的高能綠光。
  • 【安徽日報】超級視覺 是怎樣「煉」成的
    科研人員給小鼠眼睛注射上轉換納米顆粒。本報記者 徐旻昊 攝科研人員對眼睛注射了上轉換納米顆粒的小鼠進行眼端視網膜電圖檢測。鮑進坦言,薛天教授研究組與韓綱教授研究組在視覺神經和納米材料領域各有所長,他們合作把一種特殊的納米顆粒注射到小鼠眼中,讓小鼠看到了近紅外光,並能分辨複雜的紅外圖像。這些納米顆粒是「上轉換」納米顆粒,可以把近紅外光轉換為綠光。實驗表明,納米顆粒可以在小鼠眼中停留兩個月以上,不產生任何明顯的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顆粒並不會影響已注射小鼠的正常可見光視覺,小鼠可以同時看見近紅外光和可見光。
  • 【合肥晚報】揭秘 「超級視覺能力」離人類有多遠? 2019-03-04
    在我們的團隊中,薛天教授從事視覺研究,我是從事神經系統研究,而美國麻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韓綱教授擅長生物納米材料製備。於是2013年起,我們開始合作研發可配合眼睛現有結構應用的納米技術。拓展動物的視覺波譜範圍是我們的初衷,以突破自然界賦予動物的視覺感知物理極限。【二問】記者:你們從事該項研究的靈感來自哪裡?
  • 科學家用小鼠研究證明:新方法或能逆轉與年齡相關的視力下降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用一項小鼠研究證明,有可能逆轉與年齡有關的視力下降。研究小組利用胚胎發育過程中存在的基因,給小鼠的眼睛提供一種助力,事實證明是有效的。科學家認為,也許可以在人類身上使用類似的技術,不過在進行這些試驗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 神經退行疾病治療新途徑:中國科學家為小鼠再生視神經節細胞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外界絢爛多彩的世界,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和大腦中存在一套完整的視覺通路,而連接眼睛和大腦的神經元就是視神經節細胞。作為眼睛和大腦的唯一一座橋梁,視神經節細胞對外界的不良刺激非常敏感。研究發現,很多眼疾都可以導致視神經節細胞的死亡,急性的如缺血性視網膜病,慢性的如青光眼。
  • 顯微注射法建立轉基因小鼠模型的操作流程
    誘發排卵法:雌性小鼠生後6—8周達到性成熟,性周期均為4—5 日,其排卵時間可用飼養室的明亮和黑暗進行調節,所以必須對飼養室的明暗規律進行準確嚴格地管理。   性周期是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外部給予這些激素誘發排卵。
  • 小鼠腹腔注射,我為什麼總是打不進或出血?
    腹腔注射與靜脈注射的對比:腹腔注射和靜脈注射同為常用的給藥方式,但是與靜脈注射相比,它又有以下優勢:操作簡單易上手,而靜脈注射較難;研發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更適合長周期研發:靜脈注射對血管損傷較大,恢復的更慢;給藥體積相對較大,小鼠:0.2
  • 中科大薛天組視覺神經成果榮獲Cell期刊 年度最佳!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1月6日,Cell 推出了9篇最好及最具顛覆性的文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薛天等開發了可注射眼球注射光感受器的上轉換納米粒子, 首次實現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等共計9項研究成果入選。
  • 幹細胞分化神經元細胞,變身「超級替補」,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近日,上海科學家利用最新基因編輯和幹細胞技術,挖掘出了幹細胞變身「超級替補」替代神經細胞的潛力,為神經損傷、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曙光。2020年4月9日深夜,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上海科學家的這項成果。
  • 科學家研發實驗性基因療法,向一隻眼睛注射卻改善了兩隻眼睛的視力
    科學家希望為視力下降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之一是通過基因療法,將特定的遺傳物質注入眼睛,以解決突變問題。研究人員對一種實驗性的基因治療形式的有效性感到驚訝,這種治療涉及向一隻眼睛注射,但卻改善了兩隻眼睛的視力。基因療法有可能治療各種健康狀況,從癌症,到狗的糖尿病,再到肥胖和受損的脊髓。
  • 科學家通過注射基因治好了小鼠的遺傳性耳聾?或許有天我們也可以...
    科學家通過注射基因治好了小鼠的遺傳性耳聾?通過給患有DFNB9耳聾的成年小鼠注射缺乏的這種基因,科學家們成功地將小鼠的聽覺突觸功能和聽覺閾值恢復到接近正常的水平。這些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為未來對DFNB9患者進行基因治療試驗開闢了新途徑。超過一半的非症候群型耳聾(一種遺傳性耳聾)病例的成因中,基因問題都佔一部分,而且其中大多數(約80%)是由常染色體隱性耳聾(DFNB)引起的。
  •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使失明小鼠恢復部分視力
    在某些形式的失明中,眼睛的某些部分仍然可以工作,但對光敏感的細胞受損會破壞視力。現在,一家名為Nanoscope的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繞過受損細胞,使完全失明的小鼠恢復一定程度的視力。光感受器是視網膜中的視錐和視杆細胞,這些細胞是實現視覺的鏈條中的第一步。
  • 哺乳動物可返老還童了 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於是,他們就用鑷子壓碎了小鼠的視神經,並向眼睛注射了無害病毒,病毒中攜帶了三種轉錄因子。  據Nature報導稱,這種注射方式,可以防止一些受損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死亡,甚至可以促使一些新的軸突生長。  哺乳動物可返老還童了?
  • PNAS:注射蛋白質WNT7A治療小鼠肌肉萎縮症
    2012年11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注入了新的人類蛋白質轉化為肌肉,可以顯著增加杜氏進行性肌營養不良(DMD)症小鼠模型肌肉大小和力量。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雜誌上。研究證實蛋白質WNT7A能促進健康的肌肉組織生長和修復。
  • 實驗專欄丨小鼠腹腔注射,我為什麼總是打不進或出血?
    而小鼠尾靜脈注射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有一定難度,但注射是否成功容易判斷,不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而腹腔注射雖然看似簡單,但如果我們沒有掌握注射技巧,常常會遇到液體流出或者內臟出血,導致實驗越來越糟糕。那麼在腹腔注射的實驗中,我們該掌握哪些注射手法和技巧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①抓取小鼠,使其腹部朝上頭部略向下垂
  • 科學家讓視網膜神經受損的小鼠恢復視力丨應用於人類還有多久?
    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Getty12月3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發表於《自然》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逆轉動物視覺衰老的新方法,即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讓一些細胞處於「年輕」狀態,使其能夠更好地修復或替換受損組織
  • 鹼基編輯可恢復遺傳性視網膜疾病損害的視覺功能
    體外驗證ABE對Rpe65突變校正率然後研究人員生產了三種慢病毒載體,將sgRNA和ABEmax通過注射遞送至小鼠視網膜的色素上皮層(RPE)組織進行表達,以評估該鹼基編輯方法的功效注射五周後,研究人員通過蛋白質免疫印跡法檢測了處理和對照小鼠眼中RPE65蛋白的恢復情況。結果發現,帶有sgRNA-A5,sgRNA-A6的ABEmax的處理使小鼠成功表達了定位正確的RPE65蛋白。對每隻眼睛的矯正細胞百分比進行分析,發現A5和A6處理分別矯正了32%和17%的細胞。
  • Nature最新封面:復旦校友的研究成功恢復老年小鼠視力
    於是,他們就用鑷子壓碎了小鼠的視神經,並向眼睛注射了無害病毒,病毒中攜帶了三種轉錄因子。據Nature報導稱,這種注射方式,可以防止一些受損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死亡,甚至可以促使一些新的軸突生長。因此,他們就向小鼠眼睛中注入了微小的珠子,阻止了正常的引流並增加了壓力,從而損害了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