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子是我認識了好幾年的一位花友,她在某政府機關做檔案工作。最近,她養的一盆綠羊絨法師開花了。
這盆花一直被照料得很好。它葉子厚實,莖幹粗壯。雖然檔案室裡每天只能照到不到4個小時的陽光,夜晚還很冷,但這絲毫都沒有影響它的茁壯成長。
去年年底的時候,這株綠羊絨突然開始抽花劍了,這比法師們正常的花期早了足足4個月。不過,室內養植的多肉植物,它們的花期通常都是錯亂的。在檔案室這種光照和溫度都與原生地不同的地方,什麼時候開花,當然也就只能坦然接受了。
在它剛剛吐出花苞的時候,我曾經給出過建議,那就是儘早剪掉花苞,確保這個主頭不會死掉。
但是淘子不同意我的建議,她回答我說:「這棵肉肉如果要用開花的方式跟我道別,一定有她的道理。我必須尊重她的想法和決定!」
對於我這種鐵石心腸、熱愛科普的鋼鐵直男來說,淘子這樣的想法,是典型的訴諸自然的邏輯謬誤。好在我還沒傻到在微信裡直接懟她的地步——我決定,寫篇文章,在公眾號裡懟她。不過別擔心,我們倆的友誼,肯定不會因為這篇文章而破裂的。
在淘子的眼睛裡,總是覺得自然的東西就是最好的。雞蛋要吃農家土雞蛋,蔬菜要吃有機無公害蔬菜,養花要用有機肥,買肉肉要買無砍頭的自然群。現在終於要修剪自己的法師了,她本著自然主義至上的理念,決定順其自然。
好吧,我知道這麼想的花友,其實並不在少數。自然的東西,總是讓人放心和舒適的,對我當然也不例外。但是,你不能忽視的是,淘子眼中的自然,其實並不是完整的自然。她把自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排除在外了。
燕窩是金絲燕的巢穴,而小木屋則是人類的巢穴。如果你覺得燕窩很自然,而小木屋就不夠自然的話,顯然就犯了人類中心主義的錯誤。你可能把人的地位,看得太高了。
絕大多數城市人,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自然,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以外,其實大部分都是人工的產物。這包括小區裡的花境、寬闊的草坪、遼闊的田野以及風景迷人的森林公園,這一切都是植物與人和諧共生,互相塑造的結果。當然,這當然也包括你養在陽臺上的花花草草。那些多肉植物,背井離鄉,從遙遠的美洲和非洲的原生地,來到你的窗臺,圖的不就是能活得更好、更久嗎?
但是,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法師、山地玫瑰、龍舌蘭、長生草……這些開了花就會死去的多肉植物,它們為什麼要死呢?難道,好好繼續活著,它就不香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就必須從一類很特殊的植物說起,那就是一年生植物。
你身邊的各種各樣的小草,各種草花,它們都是一年生植物。它們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枯萎死亡。但是,你可不要以為這就是植物的常態,正好相反的是,這很不尋常!
你不要以為,一年生的植物,只是因為冬天太冷而被凍死了。很多植物,它們有能力度過寒冷的冬天,但是它們依然在開花之後就會死去,似乎死亡是這些植物主動的選擇。無論它們是一年一開花,比如野菊花和狗尾草;還是兩年一開花的,比如蘿蔔和白菜;或者是很多年開一次花,比如山地玫瑰和竹子。開花似乎就是它們生命的終點。
數百年來,開花就死這個現象,一直困擾著無數的植物學家。我們知道,這些選擇開花後立即死亡的植物,一定具備了某種生存優勢,讓它們能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中存活下來。但是,它們到底獲得了什麼樣的生存優勢,卻很難說清。
有一派植物學家,提出了外部壓力假說。他們發現竹子在大多數時候,是依靠生長在地下的走莖進行營養生殖的。只要竹林裡存在空地,就會有竹筍從空地裡冒出來。這種繁殖的方法效率很高,能夠快速佔領大塊的面積。
但是,竹林也面臨著其他方面的挑戰,那就是專門以竹子為生的動物群體。沒錯,他們指的就是熊貓。雖然熊貓現在是國寶級的稀有動物,但是,它們在自然界沒有天敵,而竹子這樣的資源又到處都是,在野生環境裡,熊貓的數量可能曾經是非常多的。
竹子定期開花,所有的植株全部死掉,就會在事物上給熊貓造成一個空檔期。讓大量的熊貓餓死。這樣重新發芽的竹子就能長得更多更好。
如果你覺得假設熊貓泛濫有些不可理喻的話,那麼把熊貓換成羊群也完全可以。一歲一枯榮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讓食草動物必須度過一年一度的食物短缺期,這樣就能限制食草動物的無限制增長,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不過,這種外部壓力說只能解釋少部分的開花死現象,對於多肉植物的開花死現象,似乎缺少足夠的解釋力。因為很多多肉植物生長的地方,環境條件極端惡劣,根本不存在某種食草動物會過度繁殖的問題。
於是,第二種假說就來了。有人認為,母株開花後死亡,其實是為了給新萌芽的幼苗騰出生長的空間。這可以叫做退休假說,就是上一輩退休了,下一輩才有機會上崗工作。
那麼,退休假說對不對呢?當你看到多肉植物們在野外的生長狀態時,就會發現,退休假說其實也有問題。在環境惡劣的荒漠地帶,根本就不存在植株擁擠的問題。很多時候,一株多肉植物身邊根本就沒有其他的植物生長,即便這些植物不死,也根本不會存在與後代搶奪空間的問題。
所以,退休假說也不適合用來解釋多肉植物的開花死問題。
在眾多關於開花死問題的解釋上,我覺得有一種假說,可能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把這種解釋,叫做「拼死一搏」假說。
有開花死現象的多肉植物,它們的開花往往都是沒有規律的。在它們達到開花年齡之後,有些多肉很多年也不開一次花,有些多肉則會很快開花,然後死掉。這個差異是怎麼來的呢?
植物學家們觀察發現,長生草、法師這類多肉植物,總是在條件極端艱苦的情況下開花。他們發現,極端的乾旱脅迫,會讓這些多肉植物體內的激素水平升高,導致花芽的形成。
這個過程,如果用人話複述一遍,就是肉肉們發現生存環境太惡劣了,自己可能隨時都會掛掉,不如趁著體內還有一些營養積累的情況下,趕緊開花,結出種子留後。不然,如果自己死了,就連種子都留不下了。
在加那利群島上,如果入夏前比往年更加乾旱,那麼山地玫瑰和法師們就會紛紛開花。這種乾旱脅迫促使的開花,可以讓一個區域的同類植物幾乎同時開花,這就同時增加了授粉成功的機率。
一些龍舌蘭科的植物,是拼死開花的另外一種案例。它們常常需要積累幾十年的營養,長成一個巨大的體型。在開花的時候,所有的營養就會全部動用起來,供養一根十幾米高的巨大花劍。高大的花劍可以從遠處吸引到授粉的蜂鳥,幫助龍舌蘭完成授粉。
龍舌蘭的巨大花劍簡直就是荒野上的一棵大樹。在乾旱少雨的地方,想要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長成一棵大樹,當然不可能依靠土壤中的水分。它們消耗的,完全是多年來儲存在葉片當中的營養。開花需要營養,孕育種子同樣需要大量的營養。等到花期過後,種子成熟,龍舌蘭儲存的營養也就自然耗盡,這就是它們死亡的原因。
所以,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
當那些開花死的多肉植物準備開花的時候,往往不是你養得太好,更有可能的情況,是缺乏水分,導致它們不得不開花。它們死亡的原因,很可能也並不是天性使然,而是養分耗盡,油盡燈枯。
法師開花,如果你沒有讓它們授粉,它們就不需要承擔孕育種子的壓力。這種情況下,如果水分充足,養護得當,再加上花期之後儘早剪掉花劍,即便是讓它們盡情綻放,它們也不一定會死的。
當然,比較保險的辦法,還是要儘早剪掉花劍,減少營養消耗。根系不佳的植株,就更不應該放任它們自然開花,這會大大增加死亡的概率。
當你剪去花劍之後,可能會看到又有很多新的花芽從花劍的斷口處鑽出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此時它們體內的激素水平很高,所以才會不斷地形成新的花芽。不需要太過擔心這種情況,只要判斷是新生的花芽,就果斷剪掉。用不了多久,它們的激素水平逐漸降低,就會長出葉芽,你的掐花拯救行動也就宣告完成了。
現在可以回答文章標題裡的問題了。當你家的肉肉決定用開花的方式向你道別時,你應該批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想死?哼!沒那麼容易!你得給我好好的活著!
結尾廢話:
1月23號星期六,我會開一場線上直播,視頻的那種。到時候據說會有一位漂亮的網紅主播來給我助陣。直播平臺還是在大家熟悉的騰訊看點直播上。具體的活動信息定下來之後,我還會在花友群和公眾號裡通知大家的。
對了,有人問我靜靜去哪兒了,嗯,她最近在閉關修煉,她的專欄會在春節前夕恢復更新。
小編說: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幫我們點讚分享轉發哦……當然,最好還是給我們打個賞,這樣,我們的內容小團隊,就有紅包發了哦。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