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作者醞釀已久的文章,不感興趣的人會覺得非常沒意思,但感興趣的人一定會熱烈討論。
《我愛我家》是一部拍攝於1993年的情景喜劇,講述了90年代北京一個六口之家以及他們的鄰裡、親朋各色人等構成的社會橫斷面,反映了社會上的各種類型的人物性格,展示了一幅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絢麗斑斕的生活畫卷。其藝術造詣至今無人能敵,不會兩句我愛我家的臺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北京孩子。
這是一部梁左用來致敬紅樓夢的作品,既然有「紅學」就有「家學」,這20多年間,大家已經從各種角度對這部劇進行研究與評論,於是作者另闢蹊徑,看看有哪些與北京地理有關的經典臺詞。
第13、14集《獎券的誘惑》中,和平去買衛生紙,為了買到能夠中獎的金剛砂牌衛生紙。
以上都是當年北京最著名的商場,從東三環轉到了西三環,已經是當年北京城區的邊界,還說轉的地方不多。這也是此劇慣用的表達手法,通過反差製造笑點。
獎品也很反應年代,現在看來三居室住房和夏利轎車不知差了幾百倍……
看到上牌難還覺得這問題由來已久,原來比考本都容易。
第57、58集《失落的記憶》中,和平暈倒摔在地上,在等救護車的時候請鄰居楊大夫給看一看,這是典型的北京人說話喜歡用地名代替功能的例子。
積水潭=積水潭醫院,北京著名的骨科醫院,專治跌打損傷。送到積水潭說明病人還有救,當然之所以要說積水潭醫院,也是為了和下一句押韻(積水潭,音灘)。
八寶山=八寶山火葬場,這個就不用解釋了,死人才送到那裡。
安定醫院是精神病院,特意查了一下這個和地名應該無關,醫院一直在德外而不是以前在安定門。在北京要說一個人該送安定或者六院了,就是在罵他神經病。
第95、96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中,孟朝陽和小駱談戀愛,分手後小駱向同事和平抱怨。
在那時候的姑娘心中,「家住四環路以外」和「年齡80歲以上」是一個等級的。現在很多人是不是聽了想哭,雖然城市發展了,但郊區的住房依然被很多人嫌棄。
曾經有一個說法:五環路外、100平以下、有貸款的,只要佔一樣都不算有房。
要說最集中體現北京地理的,還要數111、112集《風聲》。講的是剛一有拆遷的風聲,大家就各種傳謠亂了套,20多年後的今天還沒變。
賽特第N次在劇中出現了,在當時簡直就是如今北京SKP般的存在。
有一集《女兒帶來的男同學》中,文良說坐不慣賈圓圓家的沙發,想讓她爸爸換個真皮的,說:賽特就有,才1萬多塊錢,您家不會買不起吧?
如今賽特購物中心關門,真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這反映了當時一些被拆遷到郊區的百姓心理,拿「高昂」的補償款,覺得10萬塊錢且花呢,結果……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去郊區,用省下來的買車,認為反而更方便了,但交通擁堵同樣始料未及。
這些是時代的悲情人物,很多人一輩子再也換不回城裡的房子了。
嗯當時通縣在大家心目中就是農村,畢竟是縣嘛,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地方。
「要買房到大興,進城只需一刻鐘」,這是當年大興房地產界的一句廣告語。不過,因為惟一的連城道路——京開高速還沒有開通,這句廣告語實際上早已成了空談,後被鑑定為虛假廣告封殺。
即使是2010年地鐵開通,從大興最北邊的西紅門15分鐘也只能到馬家堡,說一刻鐘進城依然牽強。直到京開公交道的開通……
密雲當時在城裡人眼裡都不算北京,老傅已經看不下去讓他閉嘴。即使現在,很多密雲人也會管進城叫「上北京」。
後來聽說楊大夫家的樓要拆遷,但老傅家不拆。因為楊大夫的爸爸要在附近扎針灸治病,於是老傅一家想和楊大夫換房。
這段我看一次笑一次,同樣是反差。倒三趟車、走兩站地再繞一圈得是什麼地方了?高崖口麼,這叫還可以……直到現在我還經常那這個句式調侃去哪個地方有多不方便。
我愛我家的外景拍攝地在西便門外,劇中居住的小區名字是楊柳北裡,但實際上講的是居住在和平裡的一家。
來源:地鐵規劃建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