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有生命的石頭

2021-02-20 早安植物園

生石花,又名石頭花、石頭草、象蹄、元寶、女仙,屁股花,屬於番杏科,生石花屬(Lithops sp.)(或稱石頭草屬)物種的總稱,原產非洲南部及西南地區,常見於巖床縫隙、石礫之中。被喻為「有生命的石頭」。非雨季生長開花。在原產地的礫石中生石花是很難被發現的,這被稱為「擬態」。因其形態獨特、色彩斑斕,可用做觀賞植物。

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從對生葉的頂部中間縫隙中開出黃、白、紅、粉、紫等色花朵,一株通常只開1朵花(少有開2—3朵),多在下午開放,傍晚閉合,次日午後又開,單朵花可開7—10天。花徑3—5cm。開花時花朵幾乎將整個植株都蓋住,非常嬌美。花謝後結出果實,可收穫非常細小的種子。

春季4-5月播種,因種子細小,一般採用室內盆播,播後不宜覆土,盆土幹時應採取浸盆法澆水,切勿直接澆水,以免衝失種子。播種溫度15-25℃。播後約3-5天開始,半個月後全部發芽。出苗後讓小苗逐漸見光。幼苗僅黃豆大小,生長遲緩,管理必須謹慎。

生石花每年春季從中間的縫隙中長出新的肉質葉,將老葉脹破裂開,老葉也隨著皺縮而死亡。新葉生長迅速,到夏季又皺縮而裂開,並從縫隙中長出2~3株幼小新株,分栽幼株即可。

生石花屬於室內花卉,一年四季都要放在溫室內養護,不宜露天種植,也不宜地栽。盆栽也要用磚將花盆墊高或放在有一定高度的架子、臺子上,以避免暴雨時溫室進水將花盆淹沒,造成植株腐爛。

春季的2至4月是生石花的蛻皮期,此時應停止施肥,控制澆水,使原來的老皮及早乾枯。有人喜歡在植株開始有脫皮跡象時用手將老皮剝掉,讓裡面的小植株儘快見到陽光,以利於生長發育,使其矮壯敦實,但經驗不足的種植者剝皮時會傷到幼株,應謹慎操作。在脫皮基本結束時再追施一次複合肥,使其生長健壯。[3] 澆水時間一般在晚上或清晨溫度較低的時候,不要在白天溫度較高的時候澆水,以免因溫度突然降低對植株造成傷害。栽培中要避免雨淋,特別是長期雨淋或暴雨淋,否則會因吸水過多造成植株頂部破裂。

秋季氣溫涼爽,晝夜溫差較大,是生石花的主要生長期,也是生石花的開花季節,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肉質葉變的瘦高,頂端的花紋不明顯,而且難以開花。澆水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

進入盛夏的生石花要適當遮陰,避免強光直射。同時,要加強種植場所的通風,從而降低其溫度和溼度,儘可能地提供適合生石花安全度夏的環境。在度夏期間不可隨意搬動植株,以免因小環境改變而影響其安全度夏。

★回復「目錄」兩個字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還想看更多美圖的你會戳一下「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自然有些「石頭」上也能長花,神秘的「石頭花」大家庭!
    為什麼「小石頭」長得小巧玲瓏卻又體態豐滿,精緻可愛,更讓人驚訝的是有些「石頭」還開著絢麗的花朵,讓人稱奇不已。這就是「生石花」。神秘的「石頭」大家庭生石花的拉丁學名為Lithops,人們通常稱其為flowering stones,它屬於雙子葉植物綱石竹亞綱番杏科生石花屬多肉植物。
  • 活石:生石花(Lithops)是來自南部非洲的小型有趣植物
    在北開普省旅行期間,他在普裡斯卡(Prieska)鎮附近的地表發現了一塊奇怪的棕色石頭,表面有裂痕。經過仔細檢查,這塊看起來很奇怪的石頭竟然是肉質植物。這些植物屬於淡紫色科(菊科),以它們的石頭狀外觀而得名:lithos(=石頭)和opsis(=like)。
  • 這花,長相奇特,是「有生命的石頭」多地可栽培,你見過嗎?
    在非洲南邊及其西南區域旱災而多砂礫的戈壁上,生長發育著一類極其奇特的綠色植物——生石花。生石花在沒有盛開時,真是就好像一塊塊,一堆堆半埋在土中的碎石子或是是卵形石,令人真偽分不清,這種「小石子」便是生石花肉質地多漿的葉片。生石花多見於巖床間隙、石礫當中。生石花形如彩石,顏色豐富多彩,小巧玲瓏,具有"有生命的石塊"的美譽。生石花形狀奇特,似河卵石而又有生命。
  • 石頭有沒有生命?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石頭是沒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石頭只存在神話故事裡。然而,法國地質學者阿諾德·賴希哈爾和皮埃爾·埃斯科萊特對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巖石標本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後,竟得出了石頭可以呼吸、移動甚至能對人的健康和運氣產生影響的結論。
  • 五彩繽紛的生石花,容易徒長的小型番杏——彩妍玉
    簡介彩妍玉是一種小型生石花,單通常由兩片肉質葉組成的2到4個小群生。高可達4釐米,上表面通常有凸出,寬度可達1釐米 。常見粉紅色或綠色,上表面有許多黑色或綠色的半透明斑點。花黃色,像雛菊,直徑可達2.5釐米,在初秋下午晚些時候開放。
  • 石頭是地球最早的生命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石頭,如下圖所示,突然一個神奇的想法出現了,那就是石頭會不會根本就不是死的,而是徹徹底底的生命體,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石頭有可能是地球最早的生命存在。但是既然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由一樣的粒子組成,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宏觀上把「生命體」單獨分出來,說石頭沒有生命,是不是我們的無知導致的?哪一個地球物質不是由最小的粒子組成的呢?人類已知的最小粒子就一定是最小粒子嗎?會不會人類以為的最小粒子在另一種空間意識裡就和地球一樣大呢?我們不得而知。
  • 「假石頭」縫裡開出了「假菊花」
    屬名Lapidaria,來源於拉丁語「lapis」,意為「石頭」,表示該種植物擁有石頭一樣的外觀。種加詞則是為了紀念德國學者瑪格麗特·弗裡德裡希(Margarethe Friedrich),他在納米比亞的瓦姆巴德市(Warmbad)發現了這種多肉植物。和石頭在一起的魔玉,你能分辨得出?
  • 石頭真的有生命嗎?世界上有幾塊石頭,竟長出了頭髮
    其實,不只是人和動物可以長出白色的毛髮,石頭也可以。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石頭又不是活物,怎麼可能長出毛髮呢?你還別不信,世界上真的有這種神奇的石頭。這種石頭的名字叫「生發石」,最早發現於我國的臺灣,不過這種石頭的數量十分稀少,全世界僅有幾塊,曾經在2007年的時候在北京展出過,當時見到它的人,無不感到新奇和震驚。
  • 董穎:在我眼裡,每塊石頭都有生命
    在我眼裡,每一塊石頭都有生命。我看見每一塊石頭都想解讀它,看到每一個地層都想了解它形成時的環境,看到所有生長在石頭上的花草植物,我都想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這也是我未來要繼續研究的一個工作。後面有一大堆人,在前面走的人要把繩子拴起來。我們要下到天坑裡,走不下去、沒有路可走的時候,就只能用懸索下去。懸索是一個很專業的工具,需要專業的培訓。下到坑裡就有很多驚喜了,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左邊這張是落水洞的坑底,右邊這張是伯牛坑的坑底。
  • 石頭也可以有生命、有故事……
    很多人都喜歡在海邊撿石頭,那麼,你撿的石頭都哪兒去了?國外一位名叫Stefano Furlani的爸爸把和兒子撿來的石頭「拼拼湊湊」放在一起,竟做成了一幅幅有趣的畫。你行不?
  • 黃建明:石鼻子,有一砣石頭的堅硬在我生命裡生長(外一章)
    石頭,一旦有自己名字,就有了生命、靈性、溫度。他不動聲色,默默地守護著院落,就像一個憨厚、孝順、篤定的兒子。無論春夏秋冬,都陪伴著小夥伴一起歡笑,一起哭泣,一起成長。陪伴著父輩祖輩的日出而作、日暮而息。陪伴著祖業的貧與富、起與落、興與衰。
  • 植物的生命智慧——進化論的盲點
    植物,按照我們現有的對生命的認識,是沒有任何智慧的,連神經系統都沒有,那更談不上任何智力上的東西了。我們可以任意地對待植物,植物都不會有任何反應,看起來植物和智慧實在難以聯繫起來。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植物的很多行為都體現了其內在智慧,而這是進化論的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觀點所無法忽視的。
  • 石頭裡有血肉!
    這種生物叫鋼纖海鞘(Pyura chilensis),它看起來像石頭,卻是有生命的,因此得到「活著的巖石」這個稱號。它真的不是石頭喔,但可能要把它切開後你才會相信。智利、秘魯潮間帶有時可見到一顆顆外表粗糙的石頭,這些看似毫無生命的礦物,在剖開以後,裡面卻曝露出鮮紅血肉!
  • 人和石頭都由原子組成,為什麼石頭沒有思想,而人類卻有思想?
    為什麼人類有思想,而石頭沒有思想?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因為人類體內有DNA,能夠使微觀分子自發抑制熵增,從而實現熵減。從哲學的角度分析,答案是不確定的。人類是由原子組成的,而石頭同樣是由原子組成的,但是在人類的認知中,人類有思想而石頭卻沒有思想。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人類擁有思想是因為獨特的大腦構造,而我們的意識來源於大腦構造中的神經元網絡,神經元一旦放電,人類就會有意識。
  • 地球上的生命之謎——石頭裡的青蛙
    巴克蘭船長的來信後來刊登在《泰晤士報》上,引起更多的人對這怪現象的關注, 他們回憶起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原來有許多人都曾見到過藏在石頭中的生命:1775年5月25日,一位名叫威廉的人曾見過這樣一件怪事。 這天,當他經過一家私人住宅的大門口時,只聽「啪」地-聲響,一隻放在私人住宅門前的柱子上的石球滾落下來,摔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