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穎:在我眼裡,每塊石頭都有生命

2021-01-12 澎湃新聞

原創 我是科學家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收錄於話題#我是科學家 · 演講合集99個

我的工作就是去挖掘地質遺蹟的美——尋找和發現美的地質景觀、現象,然後進行科學解讀,再評價它的科學價值,最後把它開發成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在我眼裡,每一塊石頭都有生命。我看見每一塊石頭都想解讀它,看到每一個地層都想了解它形成時的環境,看到所有生長在石頭上的花草植物,我都想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這也是我未來要繼續研究的一個工作。

2020年6月13日,「我是科學家」第21期演講現場,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遺蹟調查監測室主任董穎,帶來演講《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董穎演講視頻:

以下為董穎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董穎,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

我是學地質的。以前,大家覺得地質和生活相距很遠,但我學的是水文地質,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說礦泉水、大家喝的地下水,還有我們熟悉的溫泉,以及現在正在找的乾熱巖、地熱能,另外,一些基礎工程,像調水工程、隧道等等,都需要水文地質的知識。

除此之外,鐵路線規劃也和水文地質相關。高速鐵路要很平穩,就要保證地面不能沉降——平原地區涉及到地面沉降的問題,都和地下水有關係。

所以,我學的都是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地質知識。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精神世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就要去尋找詩和遠方——而為大家尋找詩和遠方也成了我後來的工作。

那什麼是「詩和遠方」?

在地質人眼中就是地質遺蹟。下面幾張圖片是地質遺蹟的不同類型,都很美吧?

我的工作就是到這些地方去挖掘美——尋找和發現美的地質景觀、現象,然後進行科學解讀,再評價它的科學價值,最後把它開發成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每個認識我的人都很羨慕我的工作,但實際上我的工作有時候也有危險性,也很艱苦。

我要經常去野外,把地質和風景融合在一起,再展示給人們,讓人們認識這裡最好的美景是在什麼時間。

比如,你想看仙境一般的景觀,就要把山和雲結合在一起;你想看最美的山,就要在花開的季節;你想認識火山,就要研究火山噴發後留下了什麼樣的跡象、景觀。

所以我這份工作聽起來非常美,這也是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享受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許多地質景觀都在地面以上,今天我來帶大家認識一下地面以下的景觀——天坑。

2016年,我們在北緯32-33度發現了陝西漢中天坑群,它是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存在的天坑。如果再早幾年,我們沒發現這個天坑群,你去跟巖溶地質學家說這個緯度存在天坑,他們不會相信,因為天坑存在有條件:

首先,它必須在灰巖地區;其次,它和地下水有很大關係。

而在以前,普遍認為這個緯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我們現在證實了在這個緯度存在天坑,是一個重大發現。《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認為它是「21世紀地理大的發現」,發行過一期專門報導。

那麼,什麼是天坑?在專業的術語裡,它是直徑和深度都大於100米的大型巖溶漏鬥。

天坑這個術語,也被收錄進了《世界洞穴百科全書》裡。

在地表從上往下看,有很多這樣小小的坑,但是小的不叫天坑,達到一定規模的才叫天坑。

標準的天坑四壁垂直,整個形態非常圓。

天坑的形成有很多不同原理:有的是從底下塌下去的,還有一些是水從上面,一點點溯源侵蝕過去。

這張圖中,上面的水從天坑流下來。水大時,就像天女散花一樣,一朵一朵噴下來;水小時,就像珍珠散落一樣,一滴一滴濺起來。

這樣的景觀會給我們一種很美妙的感覺。尤其是特別熱的天氣,到這些地方去,會給人一種特別舒心的感覺,就想在那裡不走了,很涼爽。

大家知道洞穴裡溫度比較低,比如我們去溶洞遊覽,哪怕夏天也要穿一件厚一點的衣服。它裡邊會很涼爽,其實它能保持一個固定的溫度——18度左右。在天坑底下也會有這樣的感覺,一下去就感到很涼爽。

後來,我們在漢中鎮巴圈子崖也發現了天坑,號稱海拔最高天坑——1700多米。而且它頂上的形態像一個腳掌。在遙感圖上看的會更清晰,因為周圍都是綠色的,只有它是裸露的。

這個天坑從下面走的時候會聽到水聲,因為它越過峰叢窪地,有地下河通過,能聽到叮咚的泉水聲和水流潺潺聲。人經過就不想離開了,只想躺在那,感受這種寂靜和美妙的聲音。

我們還研究了一個當時被稱為「最美天坑」的落水洞天坑。「最美」的評價來自法國洞穴探險專家讓——他說這是他見過的最美的天坑。

我也曾去過落水洞天坑,而且是我帶著一隊人下到這個天坑。

其實下天坑的路,是有點痛苦的,需要老鄉前面開路,幫我們把荊棘砍去,開出道路來。

穿紅色衣服的就是我。我每次出去都裝備特別全,要戴著護膝、帶著拐杖,到洞裡要戴安全帽,還會準備一雙好鞋子。

有的地方要拴繩子,因為它很滑,會摔跟頭。上圖是陝西地調院的工程師在幫我們拴繩子。後面有一大堆人,在前面走的人要把繩子拴起來。

我們要下到天坑裡,走不下去、沒有路可走的時候,就只能用懸索下去。懸索是一個很專業的工具,需要專業的培訓。

下到坑裡就有很多驚喜了,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左邊這張是落水洞的坑底,右邊這張是伯牛坑的坑底。

這個飛貓是在天懸天坑發現的,杜鵑花是伯牛坑底的,剛好我同事張老師去的時候趕上了,我去的時候只能看到一棵樹,並沒有看到花。

但我看到了「藍瘦香菇」和豆芽,我覺得也是很有意思的。

尤其這個香菇,大家看它萌萌的很有意思。這顆豆芽能長到60公分那麼長,這在平常是不可能的,在家裡養都不太容易養這麼長。但在洞穴裡,溫度和溼度合適就能長到這麼長。

說了天坑,我們再來說說巖石。這兩張照片是我2020年4月份,在瓊中拍的一個照片。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解讀,左邊這塊花崗巖是2.5億年左右的,右邊這塊變質巖就是10億到16億年前中元古代的(距今約1600百萬年前——1000百萬年前)。我們通過這兩塊巖石,能把整個景區的地質年代史延伸到更遠以前,給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說到中元古代的巖石,就不得不說薊縣剖面。薊縣剖面是中元古代剖面裡邊最完整的,在全球體系裡邊也研究得最深,有100多篇論文來研究它。從20世紀30年代,我們的科學家就開始研究它。

它整個長度有24公裡,厚度有9000多米,裡邊有疊層石。最明顯的就是疊層石了,它有生物沉積,還有灰巖、白雲巖、瘤狀灰巖,以及竹葉狀的灰巖,在這套地層裡都能看見。

薊縣地層的巖石,還能解讀出不同的巖石的年齡。

廣東韶關丹霞山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文化遺產,而且現在它的科普,也是所有地質公園裡做的最好的。不僅能認識這些巖石,還能去識別各種鳥類,認識各種植物。

丹霞山非常高大,但丹霞地貌裡還有非常小的、特別漂亮的景觀——龜裂紋和玫瑰花瓣。

當巖石形成球狀,且這種球狀結構形成一個剖面的話,看上去就會像玫瑰花一樣。這些龜裂紋形成的原因與巖石本身的結構性質相關,也和形成地貌的環境相關。

很多我們做的地質公園,都是對地質遺蹟和地質科學的挖掘。這就是真正地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像我前面說到的薊縣(現在叫薊州區),從地質公園建立以後,農家樂已經發展到1300多家。它的常州村現在已經非常富有了,那個村書記也是很有情懷的人,他自己還建了一個地學博物館。

我們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地質遺蹟開發、利用,變成地質公園,然後推動地方的旅遊業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僅僅是一句話,它需要很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人的付出。我們地質學,我覺得是走在最前面的。

我們先把綠水青山的科學意義解讀出來,讓它具有更深的科學內涵,然後把它變成一個景區,讓更多的人去感受它、認識它,然後去保護它,形成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這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傳遞的一個信息,也是我感到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因為當你看到一塊原來什麼都不是的,原始的生態環境,通過你的打造,通過你的參與,讓它變成了人人皆知的美景,讓它變成了世界級的景觀公園,你這種自豪感、成就感和你的這個快樂無法用語言來表述。

我85年大學畢業,從事這個工作已經30多年了。

當年學這個專業的原因,是我父親說我性格很簡單直爽,不會拐彎抹角,要學這些男生多女生少的專業,這樣我容易生存下來。

我們學校——長春地質學院是李四光親手建立的,曾經非常重要,就像現在的211大學一樣。但現在沒有了,它和吉林大學合併了。合併的時候,我們都有找不到家的感覺,其實有點遺憾。

但是我們這個學校曾經出過很多人才,很多搞石油煤炭等礦產的專家。還有一些國務院參事,勘察大師及二院的院士!

在我眼裡,每一塊石頭都有生命。我看見每一塊石頭都想解讀它,看到每一個地層都想了解它存在、形成時的環境。看到所有長在石頭上的花草植物,我都想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這也是我未來要繼續研究的一個工作。

用我們地調局前任的王昆副局長的一句話來說:地質工作,就是要有一雙「慧眼、情懷、創意、執著」。

這8個字就是——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讓更多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我的演講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聆聽。

演講嘉賓董穎:《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攝影:VPhoto

作者:董穎

監製:吳歐

策劃:麥芽楊

編輯:範可鑫

排版:夏曉茜

在「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後臺回復「演講」,或者點擊菜單欄「演講」,即可看到更多科學家演講。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版權屬於「我是科學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iscientist@guokr.com

原標題:《在我眼裡,每塊石頭都有生命 | 董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英國巨石陣每塊石頭約重50噸,科學家猜測:不是人類能建造的
    面對世界,人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信仰。人是地球的上最聰明、高級的生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解決了很多曾今認為是牛鬼蛇神造出的事情,但也同樣遇到了很多無法解釋的事物。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悠久歷史巨石陣的石頭都普遍比較重,也比較大,每塊約有50噸,當時的人在沒有機器設備的條件下,要憑著血肉之軀來施工,另人無法相信。它的主軸線、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陽在同一條線上,其中還有兩塊石頭的連線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建造效果計算得很精準。
  • 心地調和倚石頭之二
    心裡愛著石頭,很多石頭也就會自動地走到你的眼前。一種機緣牽著,就像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一開始陌生時並不怎麼了解,但是隨著日久天長,相互之間就會就有一種心有靈犀的默契。石頭無用,在和平年代,石頭的價格一翻再翻,翻到離譜,可是在饑荒戰亂的年代,那些珠寶玉器都是不值錢的玩意,有時候還不值半袋米錢。每次買回來的石頭,我都會經常拿出來把玩,讓它們在我的手上沾染一些人的氣息,玉養人,人也養玉,相互浸染一些天地間的靈氣。其實,我是守著寶庫,還去遠方獵寶。燕都朝陽就是一個古生物化石寶庫,朝陽的對外宣傳詞就是:地球上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地球上第一朵花開的地方。
  • 石頭有沒有生命?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石頭是沒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石頭只存在神話故事裡。然而,法國地質學者阿諾德·賴希哈爾和皮埃爾·埃斯科萊特對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巖石標本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後,竟得出了石頭可以呼吸、移動甚至能對人的健康和運氣產生影響的結論。
  • 雲南這個村子有一種石頭,每塊都價值不菲,當地人靠此發家
    但是,下面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個農村雖然貧窮幾百年,卻因為一塊石頭轉了運,只因為這個村子裡面遍地都是黃金石頭,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是雲南省曲靖市的迆石村,村裡的某個村民有一天,在地上撿到一塊閃閃發光的石頭,把這塊石頭拿到市場上,沒想到賣了不菲的價錢。 這件事一下子傳遍了小村莊,後來很多村民開始把同一種石頭挖出來賣了。 這石頭是現在有收藏價值的鐵膽石。
  • 黃建明:石鼻子,有一砣石頭的堅硬在我生命裡生長(外一章)
    石頭,一旦有自己名字,就有了生命、靈性、溫度。他不動聲色,默默地守護著院落,就像一個憨厚、孝順、篤定的兒子。無論春夏秋冬,都陪伴著小夥伴一起歡笑,一起哭泣,一起成長。陪伴著父輩祖輩的日出而作、日暮而息。陪伴著祖業的貧與富、起與落、興與衰。
  • 【生石花】有生命的石頭
    生石花,又名石頭花、石頭草、象蹄、元寶、女仙,屁股花,屬於番杏科,生石花屬(Lithops sp.)(或稱石頭草屬)物種的總稱,原產非洲南部及西南地區,常見於巖床縫隙、石礫之中。被喻為「有生命的石頭」。非雨季生長開花。
  • 生命到底是如何開始的?科學家推測生命起源於「原湯」
    ,我是從哪兒來的呀?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其實就是我是怎麼起源的呢?誰都想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如果把這個自己擴大為整個人類呢?我們人類是從哪兒來的?再擴大一點,所有的生命是從哪兒來的呢?
  • 石頭是地球最早的生命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石頭,如下圖所示,突然一個神奇的想法出現了,那就是石頭會不會根本就不是死的,而是徹徹底底的生命體,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石頭有可能是地球最早的生命存在。但是既然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由一樣的粒子組成,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宏觀上把「生命體」單獨分出來,說石頭沒有生命,是不是我們的無知導致的?哪一個地球物質不是由最小的粒子組成的呢?人類已知的最小粒子就一定是最小粒子嗎?會不會人類以為的最小粒子在另一種空間意識裡就和地球一樣大呢?我們不得而知。
  • 石頭真的有生命嗎?世界上有幾塊石頭,竟長出了頭髮
    喜歡武俠小說的讀者,肯定都知道一個經典人物,就是梁羽生筆下的「白髮魔女」練霓裳,一頭白色的長髮讓人過目難忘。其實,不只是人和動物可以長出白色的毛髮,石頭也可以。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石頭又不是活物,怎麼可能長出毛髮呢?
  • 人和石頭都是由原子組成,為何人類有思想而石頭沒有?
    人和石頭都是由原子組成,為何人類有思想而石頭沒有?因為原子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這正是我們這個宇宙的基本自然規律。找到正確的排列組合方式,你就發達了。正如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但水可以喝,氫氣和氧氣卻不行。
  • 人和石頭都由原子組成,為什麼石頭沒有思想,而人類卻有思想?
    為什麼人類有思想,而石頭沒有思想?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因為人類體內有DNA,能夠使微觀分子自發抑制熵增,從而實現熵減。從哲學的角度分析,答案是不確定的。人類是由原子組成的,而石頭同樣是由原子組成的,但是在人類的認知中,人類有思想而石頭卻沒有思想。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人類擁有思想是因為獨特的大腦構造,而我們的意識來源於大腦構造中的神經元網絡,神經元一旦放電,人類就會有意識。
  • 全球最「可憐」的金礦,遍地石頭都含黃金,為何卻無人理睬?
    全球最「可憐」的金礦, 遍地石頭都含黃金, 為何卻無人理睬?古往今來無論是誰富有或者貧窮都對金子有著避免的狂熱追求,因為金子象徵著財富,象徵著稀有,擁有足夠的金子就是擁有足夠的財富。但是世界上卻有這樣一個地方,他擁有非常大的一個金礦,但是滿地的金子卻沒有人開彩,這個地方實在是世界上最可憐的金礦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個金礦就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這個地方是俄羅斯一個非常大的地區,但是這個地區非常偏遠 而且非常寒冷,這裡有非常豐富的金礦資源,可以說每塊石頭裡都具有非常高的黃金含量,但是為何卻沒人開採呢?
  • 「硬核」設計,他在石頭上開洞種花
    瀏陽日報記者張玲   將石頭做成花盆來種花   走進張江華家,地面上擺放著大小不一的石頭和各種各樣的工具。   「這是我剛剛從河裡淘出的一塊石頭,想用它來栽一株文竹。」張江華掂了掂手中沉甸甸的石頭。
  • 石頭也可以有生命、有故事……
    很多人都喜歡在海邊撿石頭,那麼,你撿的石頭都哪兒去了?國外一位名叫Stefano Furlani的爸爸把和兒子撿來的石頭「拼拼湊湊」放在一起,竟做成了一幅幅有趣的畫。你行不?
  • 隕石就一塊石頭真的有那麼值錢?
    很多人想隕石就一塊石頭有那麼值錢嗎?說實話隕石是否值錢還真說不清,按目前可查到阜康隕石在國外成交價300美元一克,隕石確實價值高。,下有民眾隱士,無不愛石,如蘇軾、白居易、米芾、宋徽宗等等都是歷史上的賞石名家,乾隆曾經為了一件奇石運回宮,光運輸就花費幾年光景,過中花費不在其數。
  • 時間有重量,石頭會開花,海子這首詩抒寫對生命的理解
    >用你美麗的葉子纏繞我的豎琴和箭袋秋天的屋頂、時間的重量秋天又苦又香使石頭開花,象一頂王冠秋天的屋頂又苦又香空中瀰漫著一頂王冠被劈開的月桂和扁桃和苦香賞析:海子的這首詩以西方神話故事為原型,抒發了詩人對偉大而痛苦的詩歌桂冠的深刻理解及其生命隱衷。海子認為時間有重量,堅信秋天會有收穫,哪怕死後也一定能戴上命中屬於自己的桂冠。在朦朧的夢幻中,仿佛有一頂王冠正盤旋在自己的屋頂上方,那是悽美愛清的結晶,是石頭開出的花朵,是劈開的雲桂,散發著苦香的氣息。
  • 探訪西北大學實驗室 跟著古生物學家觸摸遠古生命
    對每塊化石拍照作為存檔用  一塊化石,在普通人眼裡,似乎沒多大意義。到了古生物學家的手裡,可能就成了演繹上億年風雲變幻的舞臺。一盒12塊,一個柜子將近150盒,一個實驗室中幾面牆上都是這種柜子。這些在外行人看來就是一個個「石塊塊」,劉建妮卻能指著它們叫出名字:「你看,這個是三葉蟲,這個是仙人掌滇蟲……」  「我研究的是距今約5.4億年前,被稱為寒武紀早期的古生物化石。在那個時代,發生了地球上自出現生命以來最為壯觀而醒目的創生事件——不到地球演化史1%的時間裡迅速產生了90%以上的動物門類。」
  • 小千代,你的眼裡有星辰大海,是我見過最美的風景
    小千代,一個眼裡有星辰大海的女孩,她的眼睛好似有魔力,讓人忍不住一再沉淪,為什麼晚上總是有星星,為什麼你的眼裡總是亮晶晶?大後壽壽花,小千代的扮演者,日本新生代90後演員。「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用這句詩形容小千代的眼睛,似乎還不夠,她的眼睛有萬千星輝 ,明眸善睞大抵如此吧!小千代,讓人看一眼便極有保護欲的小女孩,最有靈氣的瞳孔和童顏,她眼裡的星辰大海,是我重未見過的浩瀚星空。「千萬記住,藝伎不是妓女,也不是別人的妻子,我們賣藝但不賣身。我們營造一個神秘的世界,一切美不勝收。藝伎是藝術家,藝伎就像是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
  • 觀音:在我眼裡都是浮雲!
    觀音:在我眼裡都是浮雲!這一天,哪吒在外面逛街,碰到紅孩兒在旁邊很是傷心,哭得很大聲,就走過去問道:你怎麼了,怎麼這麼傷心啊,是不是誰欺負你了,跟我說,我去幫你報仇!紅孩兒說道:我覺得我真的快變成一頭牛了,我現在每天都只想泡在水裡,還變得只愛吃蔬菜沙拉!
  • 地球上的生命之謎——石頭裡的青蛙
    巴克蘭船長的來信後來刊登在《泰晤士報》上,引起更多的人對這怪現象的關注, 他們回憶起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原來有許多人都曾見到過藏在石頭中的生命:1775年5月25日,一位名叫威廉的人曾見過這樣一件怪事。 這天,當他經過一家私人住宅的大門口時,只聽「啪」地-聲響,一隻放在私人住宅門前的柱子上的石球滾落下來,摔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