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種神奇的生物,他們從來不缺乏好奇心,當人類探索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後,在夜晚仰望星空的時候,看到那一輪彎月,心中便產生了探索月球的欲望。
可以說自從美國太空人N·阿姆斯特朗和E·奧爾德林登上月球後,讓我們看到了月球的真正面目,也知道這個浩瀚的宇宙有著無盡的秘密,而正是這些秘密不斷推動著人類不斷探索月球甚至整個宇宙。
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了月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那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廣寒宮,也沒有玉兔嫦娥,它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衛星,表面坑坑窪窪的,甚至讓人覺得有點醜。
但對於地球來說,月球是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它一直伴隨著地球運轉,就像伴侶一樣一直陪在地球身邊,一直保護它。
可以說就是因為有月球的存在,地球才有了白天和黑夜,也因為有月球的存在,地球才會有像潮汐這樣宏偉的自然景觀。
不僅如此,月球就像一位忠心耿耿的騎士,一直都把地球護在身後,獨自面對著宇宙的隕石攻擊,毫不誇張地說月球表面的這些坑坑窪窪就是保護地球最好的證據。
月球這顆天體對於地球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做個假設,如果有兩個甚至三個像月球這樣的天體來保護地球,那地球是不是更加安全,就像一個BOSS,如果只有一個保鏢,面對四面八方的攻擊也會束手無策,如果加多幾個保鏢,那不就可以擋住四面八方的攻擊了嗎?
我相信很多人會有和小編一樣的想法,覺得保護地球的衛星應該越多越好,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對於地球來說,它並不需要太多的衛星來保護自己。
首先,我們要明白圍繞地球轉的天體並不是只有月球一個,其實早在2006年的時候,科學家卡斯帕就發現了一顆直徑只有0.9米的小行星,但是它實在是太小太小了,要是不拿個放大鏡來看,可能壓根就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不僅如此,在2020年的時候,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圍繞地球轉的行星,同樣的這顆行星也很小,直徑大約只有3米左右。這顆小行星太小了以至於讓它在地球周圍轉了整整3年都沒有被人發現。
像這樣很小很小的圍繞地球轉的行星,我們統稱為縮小版的月球,這些縮小版的月球大都是被地球的吸引力抓住後就一直圍繞地球運轉。
但是,如果受到隕石等外力的撞擊,本就很小的行星有可能被撞得渣都不剩,更不用說成為像月球一樣成為地球的守護行星了。
不僅如此,這些迷你版的月球小行星和正版的月球相比較存在太多無法預料的變數,有可能在某一天,它們就脫離地球引力的牽引,離地球越來越遠也說不定。
當然,在2016年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比起上面那兩個縮小版的月球,它的運行軌道更加穩定而且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它可能會離地球越來越近,最後甚至成為地球第二個衛星也說不定哦。
但是大家不要覺得這就是第二個月球,要知道像這樣的小行星,目前科學家發現的單單圍繞在地球的周圍至少有6顆這麼多,至於誰會成為第二個月球還有沒辦法確定。
月球除了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外,它還是整個太陽系中排名第五的衛星,它的質量雖然只有地球的八十億分之一,但是它卻是太陽系中衛星密度排行榜中穩坐第二的衛星。
而且是所有圍繞地球轉的的衛星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一顆。
所以不要覺得月球圍繞地球轉,就單純地覺得月球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顆衛星,要知道,即便是衛星,月球也是衛星中的佼佼者。
因為它的質量是其他衛星所不能比的,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是因為地球的牽引,讓它成為一顆衛星,以月球的實力,成為一顆行星那也是綽綽有餘的。所以說上面那些衛星想和月球並排坐,實力還不夠。
不僅如此,月球的出現,讓地球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在地球還沒有月球這樣的天然衛星的時候,它的內部環境可以說是非常地惡劣,不僅晝夜溫差大,而且表面溫度在沸水和凝點之間徘徊,這樣的環境不要說人類,連生物都根本沒辦法在地球生存下去。
後來隨著月球的出現,月球通過對地球的特殊影響,將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調整到一個合適的速度,最終讓地球的環境更加適合人類居住。
所以我們換個思路想想看,如果地球真的多了一顆衛星,那將會是怎麼樣的情景。
首先大家要明白,地球的環境是經過千萬年的演變逐漸固定下來的,而月球已經圍繞地球運行了不知道有多少億年了,對地球的影響早已經深根蒂固了。如果是地球突然間多了一顆衛星,那勢必會影響地球的生態環境。
比如說多顆衛星就意味著在晚上的時候有更多的月光照進地球表面,讓黑夜變得不再那麼黑,但是,當黑夜不再是黑夜的時候,那些在黑夜中進食,在白天中沉睡的動物,勢必會逼迫它們改變生活習性或者由於適應不了變化而走向滅絕。
不僅如此,人類的作息時間也有可能因此發生改變。當地球的生態環境因為多了一顆衛星而出現變化的時候,人類又是否能夠適應這些變化呢?這些都是未知數。
所以說地球多一顆衛星其實也沒有啥特別的好處,反而弊端卻一大堆,這些弊端甚至有可能毀掉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所以寧缺勿濫,有一個月球就夠了。
——END——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