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為何如此

2020-12-05 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黃永明

一切都來得太神奇了。

137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創生。30萬年後,氫原子俘獲電子,形成第一批原子。又過了大約6億年,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誕生。那些最早形成的恆星由大量的氫和少量的氦構成,它們在核聚變的過程中形成更重的元素,比如碳和氧。而後,恆星在超新星爆發中將較重的元素釋放出來,從而形成新的恆星和更重的元素。有了這些元素,我們的地球、我們自身才得以形成。我們的太陽是第三代恆星。

這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氦原子核在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以後,它的質量是這四個粒子質量之和的99.3%,另外0.7%的質量以熱能的形式被釋放出去。重點在於,0.7%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數字,假如它是0.6%或0.8%,我們今天就不會存在於這個宇宙中了——因為0.7%這個比例決定了恆星內部核聚變的速率,決定了恆星壽命的長短,進而影響了各種元素的出現和比重。

還有宇宙創生之初的膨脹速度,現在看來,如果它不是極為精巧的話,那麼宇宙密度與臨界密度的比值會不像現在這樣接近於1。 原因在於,如果這個比值小於1,宇宙早就已經坍縮了;如果這個比值大於1,恆星、星系、我們今天都不會存在。

以上僅僅是兩個例子。更多的類似現象讓人覺得,我們這個宇宙從創始之初就是被精細調整過的。有宇宙學家著書立說,稱我們宇宙的今天僅僅決定於包括上述二者在內的六個數字——它們中任何一個若有些許不同,今天的宇宙結構和人類都不會出現。

有作家曾用「惡搞」的形式展示過這種驚人的現象:

1:1 起初,神創造天地。

1:2 奇點是空虛混沌,一切物理定律都還不適用。

1:3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他看光是好的,就把光速設定為299,792,458 米/秒,並讓之恆定不變,不因參照系的改變而改變。

1:4 神稱波長範圍在0.39~0.77微米之間的光為「可見」,稱這個區間以外的光為「不可見」。

1:5 有可見的,有不可見的,有光明,有黑暗,這是頭一日。

……

為什麼會這樣?僅僅是巧合嗎?或者,如此宏大而精妙的宇宙難道就是為我們這些在宇宙中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人類而出現的嗎?對這其中原理的相關思考曾出現在許多哲學家的理論中,比如休謨的《自然宗教對話錄》和康德的哲學。而現代的解釋則僅僅出現在三十多年前。

選擇效應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講述的故事體現了解決疑難的一個最基本思想。我們姑且把其中的主人公稱為「觀察者」。一些人向觀察者展示了寺廟中掛著的一幅畫,畫面的內容是一幫船員。這些人對觀察者說:「你瞧,這些船員出海前都曾在這裡向神靈祈求平安,後來他們就都在海難中生還了。你現在覺得是不是應該感謝神呢?」「是的。」觀察者回答說,「但是,他們把那些祈願後死於海難的人又畫在什麼地方了呢?」

「這全部都是迷信,不管是星佔、夢、兆頭、神諭,還是其他什麼方式。」培根評論說,人們把做成的事歸功於這些無價值的事物,而對於更為頻繁發生的失敗則視而不見。

培根講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觀察選擇效應」(observation selection effects)。我們在觀察這個世界時所獲得的數據受制於我們所使用的儀器儀表,我們所觀察到的內容只是全集的一個子集;同時,我們所獲得的數據還受制於這樣一個前提:存在一個觀察者來收集數據。因此,偏見無可避免。

觀察選擇效應是「人擇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中的一個概念。該原理於1973年由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布蘭登·卡特(Brandon Carter)在紀念哥白尼誕辰500周年時提出。這個原理認為,我們的宇宙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因為有我們在觀察;假如宇宙不適合智慧生命存在,那也就沒有智慧生命來提出這些問題了。

卡特在哥白尼的誕辰周年上提出這一原理別有一番味道。哥白尼打破了人類中心的宇宙觀,認為人只不過是在一顆環繞太陽運轉的行星上而已,並不是整個宇宙在圍繞自己運行。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顯得越來越卑微了。太陽也很普通,它只不過是銀河系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而銀河系也不過是星系團的普通一員,宇宙中又有不計其數的星系團。卡特的人擇原理似乎又讓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有所上升,讓人有了一種以我為主的感覺,正如他在一篇論述人擇原理的論文中所寫的那樣:「儘管我們所處的位置不一定是中心,但不可避免地,在某種程度上卻處於特殊的地位。」

卡特將人擇原理分為兩種:弱人擇原理和強人擇原理。弱人擇原理認為:作為觀察者的我們之所以存在於這個時空位置,是因為這個位置提供了我們存在的可能。而強人擇原理則認為:我們的宇宙(同時也包括那些基本的物理常數)必須允許觀察者在某一階段出現。

卡特的人擇原理提出後,有許多人對其作了解讀和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宇宙學家約翰·巴羅(John Barrow)和物理學家弗蘭克·提普勒(Frank Tipler),他們對弱人擇原理做了這樣的描述:物理學和宇宙學的所有量的觀測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們偏愛那些能夠使碳基生命得以進化的地域出現的數值,而且這些限定使得宇宙的年齡大到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把「觀察者」換作了「碳基生命」,把卡特在強人擇原理中才提到的基本物理常數拿到了弱人擇原理中。

巴羅等人的強人擇原理是這樣說的:宇宙必須具備允許生命在其某個時期得以在其中發展的那些性質。

有些哲學家認為,巴羅等人的提法是具有誤導性的。而實際上,自從卡特提出強弱人擇原理以來,人擇原理的不同版本已經出現了三十多種,讓人越來越迷惑於人擇原理的本意。巴羅等人注意到,人擇原理如果要智慧生命產生的話,再讓它們滅絕就顯得無意義了。於是,他們又提出了「最終人擇原理」:包含智慧的信息處理過程一定會在宇宙中出現,而且,它一旦出現就不會滅亡。

美國業餘數學家馬丁·加德納(Martin Gardner)無情地嘲笑了巴羅等人的最終人擇原理。他「惡搞」出了一個「完全荒謬人擇原理」:生命將會掌握所有的物質和力量,不止在一個宇宙,而是在所有邏輯上可能存在的宇宙;生命將會傳播到邏輯上可能存在的所有宇宙的每一個角落,而且將會儲存所有邏輯上可能被理解的、無限的知識。

宇宙真相

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說《神們自己》(The Gods Themselves)中,描寫了一種來自平行宇宙的智慧生命,那個宇宙中的基本物理常數與我們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強相互作用力上。強相互作用力是物理世界中的四種基本力之一,它在我們宇宙中的數值哪怕只增大2%,就會嚴重影響恆星物理,甚至或許會使得今天的人類不存在。因而,它和許多其他的基本物理常數一樣,在我們的宇宙中似乎是經過了精細調整的。

卡特的人擇原理提出後,便受到了智能設計論擁護者的歡迎。在他們看來,我們的宇宙之外一定存在著一個智能因素,它從最開始就把宇宙中的物理常數精心安排好了,以便生命能夠出現。而卡特則表示,智能設計論者完全曲解了他的原意,甚至與原意背道而馳。

實際上,卡特的人擇原理並不需要智能設計者的存在。比如,存在足夠多的平行宇宙,每個宇宙中的基本物理常數都不相同,而我們恰好存在於一個適合進化出智慧生物的宇宙中。在弦論中,這樣的平行宇宙可以多達10 個,比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範圍內的原子總數還要多。

或者另一種可能性是,宇宙相當相當大,我們只能觀測到「當地」的數據,而這些常數並不是在整個宇宙中普適的,其他地方的常數會有所不同。

還有一種評論認為,智能設計論者把生命僅僅限制在碳基生命中。如果基本物理常數有微小的不同,那也許就沒有我們了,但未必意味著沒有其他的生命形式。其實,這也正是有人批評巴羅等人把卡特措辭中的「觀察者」換成「碳基生命」的原因。

對於這種種猜想,著名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總結了七種不同的「宇宙真相」:

荒唐宇宙:宇宙只是碰巧成了這個樣子。

唯一宇宙:某種深藏著的物理協調機制使得宇宙成為這個樣子。

多重宇宙:存在很多很多的平行宇宙,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我們存在於其中應該適合生命存在的宇宙中。

智能設計:智能設計者有意將宇宙設計成能夠產生複雜生命的產品。

生命原理:某種深藏著的原理迫使宇宙朝著能夠產生生命的方向演化。

自明宇宙:一個解釋閉包 或因果迴路:「可能只有允許意識的宇宙才能存在。」

真宇宙: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實境的仿真世界裡。

物理學的墮落?

一直以來,人們對人擇原理的意見分歧從未消失。有哲學家認為,弱人擇原理簡直就是一句廢話,而強人擇原理受到的質疑則更大。以諾貝爾獎得主戴維·格羅斯(David Gross)為代表的物理學家指出,這套理論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無法被證偽,也就是說,你永遠無法通過觀測手段來證實我們生活在多重宇宙之中,或是證實只存在我們這一個宇宙。按照格羅斯的說法,這壓根就不屬於科學。

另有物理學家認為,人擇原理是某種程度的「墮落」,因為凡是無法用物理定律來解釋的問題都可以用人擇原理來解釋,這樣就不必再去探究現象背後可能隱藏著的深層次含義了。

目前,一些物理學家提出的「混沌暴漲」理論被認為可能是對多重宇宙的一種暗示。在這一理論中,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經歷了一個分化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暴漲」。暴漲發生時,有很多種暴漲方式,每種漲出來的宇宙都不同,比如首先出現A、B、C、D、E、F、G……,到下一秒的時候,A宇宙又會漲出許許多多新的宇宙,我們叫AA、AB、AC、AD……,B宇宙則會漲出許許多多新的宇宙BA、BB、BC、BD……每種宇宙出現的機率都不同。這其中就有適合生命生存的宇宙。暴漲理論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一個版本甚至認為在大爆炸之前就發生了暴漲。

宇宙學界應用人擇原理最著名的例子來自於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他在1987年利用人擇原理成功預言了宇宙學的常數值。當時,初步的觀察表明宇宙學常數等於零,但溫伯格注意到,根據人擇原理,宇宙學常數應該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不應該為零——只有這樣,星系、恆星和我們才會存在。他對宇宙學常數的預言在十年後被觀測所證實。

人擇原理新近的生存土壤是超弦理論。在超弦中,時空是十維或者十一維的,而我們現實中可觀測的世界是四維的。於是,一般認為另外六個空間的維度體積很小並高度捲曲,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緊化」。從超弦的基本理論出發,對於不同的緊化手段,人們可以得到不同的描述四維世界的模型。

有人稱超弦理論或許是終極理論。那麼作為終極理論,它應該能給出這個世界上各種粒子的性質,以及我們所生活的時空的性質,或者說引力的性質。但是,科學家目前還做不到。就像前面提到的,超弦目前允許有很多很多的宇宙存在,至於區分其中到底哪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超弦看起來還做不到,因此人們需要引入人擇原理。

宇宙為何如此?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試圖回答的問題。人擇原理在褒貶不一的評價中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答,但沒有人知道它究竟能走多遠。

小貼士

引力的強度大約只有電磁力的1/10,假如這一比值是1/10,那麼恆星的質量只會是現在的十億分之一,燃燒的速度比現在快100萬倍。

弱相互作用力的強度是引力的10倍,假如它的力量稍微弱一點,那麼今天宇宙中所有的氫都將已經轉變為氦——水就不可能存在了。

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差大約等於電子質量的兩倍,假如不是這個差值的話,所有的中子都會轉變成質子,或者發生相反的情況。這樣的話,生命就不存在了。

維持原子結合成分子的電磁力的強度被原子力強度除之商N=10。若N少一兩個0,則只能存在一個短壽命的宇宙;若有生物,其個頭也不會長得大於昆蟲,根本沒有生物演化的時間。

空間的維數D=3,而生命不可能存在於二維或四維空間內。時間是第四維,但它有一個固有的特性:時間之箭只能指向未來。

相關焦點

  • 引力波很少被發現,為何各國如此重視?或將揭開宇宙起源真相?
    文/濤聲依舊引力波信號很少被發現,為何各國如此重視?或將揭開宇宙起源真相?人類目前為止探索宇宙的方式相對來說比較的「被動」,為何要這麼說呢?人類目前通過兩種望遠鏡來探測宇宙,一種是太空望遠鏡,一個是射電望遠鏡,簡單來說一個是看,一個是接受信號的,今天主要來說說信號這一件事,引力波是包含宇宙信息的一個重要信號,在愛因斯坦的理論當中,引力波的確存在,但是以前的人類科技收到了很多的限制,想要去探測引力波技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科學家一直都沒有放棄。
  • 為何擁有如此多星星的宇宙依然很黑暗?
    克萊姆森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特別令人敬畏的測量:他們計算出了宇宙中曾經產生過多少星光。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數字。當你向耀變體許願時科學家認為,第一顆恆星是在我們宇宙只有幾億年時形成的。今天,宇宙大約有137億年的歷史,而那幾顆恆星現在的數量達到萬億。
  • 從極小尺度到極大尺度,宇宙為何變得如此廣闊?存在必然性嗎?
    是什麼讓我們的宇宙如此廣闊又如此特殊?時間已經進入了21世紀,正如我們所見,隨著人們對宇宙的理解越來越深,現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周圍的可見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一個炙熱的高密度火球——俗稱「大爆炸」。
  • 宇宙中星球看上去都是圓的,為何沒有方的星球?答案如此簡單
    原因如此簡單!從人類真正的邁入了太空探索的領域以來,我們發現了不計其數的星球屹立在著無盡的宇宙當中,我們人類見識到了宇宙的龐大,同時也見識到了宇宙的渺小,我們不斷的提出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也是因此人類才有了今天的強大。
  • 宇宙能如此有規律,是誰在控制整個宇宙,科學家說出3種可能!
    轉眼進入了高科技時代,科學家們一直研究科技和航天技術,通過衛星看到了宇宙內的模樣,甚至還有人成功進入了外太空,這都證明了現代人的科技技術。在科技扶持下成功實現了飛天夢,在進入宇宙的時候,各種問題全都顯現出來,有人問是否有其他的人在控制著宇宙,不然宇宙為何如此有規律的運行。
  • 太白金星為何如此明亮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了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太白金星為何如此明亮關鍵詞1:天空中最亮的金星關鍵詞2:金星的大氣層金星"Venus"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水星一樣都稱為「內行星」。
  • 科學家找到了碳元素為何在宇宙中如此豐富的原因
    這是一個不太可能的過程,以至於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解釋今天宇宙中碳和更重元素為何如此豐富。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在1953年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科學作家馬庫斯·周恩在他的《魔法爐》一書中稱之為「科學史上最離譜的預測」。
  • 來自遙遠宇宙的它,為何如此暴躁?
    宇宙間能量最強大的物體可能會阻止最大的星系繼續擴大。類星體向宇宙噴射出高熱量的放射性氣流。(圖片源於:美國國家航空局,歐洲航空航天局,J.奧利姆斯特) 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央都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吞噬著大量物質、並不斷向外釋放出驚人的輻射。
  • 太陽系如此完美,創造了完美的地球和人類,為何會如此?
    認為太陽系完美,這種觀念通常也會認為我們的宇宙是完美的,因為它不僅允許生命誕生,還產生了可以認知宇宙的人類,所以宇宙是完美的,為此許多人寫了許多文章論證宇宙的完美,這其中最經典的論證就是涉及我們所生存宇宙的一些關鍵常數,這些常數隻要發生很小一點變化,我們所生存的宇宙就要面目全非,而我們自然也就要灰飛煙滅了,甚至壓根沒有誕生的機會呢。
  • 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經常聽到,為何很少說起第四宇宙速度?
    對於這幾個宇宙速度,經常關心祖國航天事業的朋友應該在熟悉不過了,第一宇宙速度是脫離地球引力進入環地球軌道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地球的逃逸速度,但還不能逃離太陽系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則是從地球軌道上逃逸太陽系的速度!那麼第四宇宙速度是逃離哪裡的?是銀河系嗎?
  • 為何宇宙網狀結構與大腦如此相似?
    自從越來越多的宇宙全景圖被世界各地的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注意力放到了宇宙整體上面。
  • 宇宙那麼大,為何沒有外星文明找到我們?
    宇宙那麼大,為何沒有外星文明找到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擁有智慧文明的星球,而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已經有幾十億年的歷史了。如此之長的時間,只產生了人類一個文明,不禁讓很多人想我們在宇宙中是否是唯一一個智慧文明?
  • 賽爾號:大暗黑天八長老等級平等,混沌教派為何等級如此森嚴?
    歡迎觀看百家平臺【小飛俠遊戲點評】為您帶來的文章,本期和大家聊一下賽爾號:大暗黑天八長老等級平等,混沌教派為何等級如此森嚴?下面請收看正文。而今天和大家說的就是混沌教派為何等級如此的森嚴?而大暗黑天的八位長老等級卻是平等關係,當然大暗黑天的八位長老,是大暗黑天的最強實力,因為關係比較好,而且這個組織有八位長老,如果在這八位長老當中再分什麼等級制度的話,就會顯得比較亂,而相反混沌教派卻不同。
  • 宇宙從何而來?為什麼自然法則會產生一個對生命如此好客的宇宙?
    宇宙為何"知道"演化?為什麼自然法則會產生一個對生命如此好客的宇宙?這些問題十分困難,科學家們正試圖用大膽的新想法和新的實驗來檢驗這些想法。在一個場景中,當我們自己的宇宙與由這些額外維度構成的"平行宇宙"碰撞時,大爆炸可能被觸發。像這樣的情景完全是推測出來的,因為弦理論仍在發展中,並且還沒有經過檢驗,但它們刺激了天文學家尋找新的證據形式。
  • 一個小小的奇點,為何能夠容納下整個宇宙星空?
    星空如此浩瀚,上仙帶你去看。大家好,我是星學菜上仙!宇宙誕生至今138億年之久,才形成了我們如今所能看到的世界。然而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宇宙從何而來依舊沒有定數。但自從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之後,宇宙的起源終於有了一個被世人所接受的共識,那就是奇點創世!
  • 我國可能會率先發現,為何專家如此自信?
    在對宇宙的觀測中,人們發現地球在這個空間裡,著實有點不起眼。初步估計,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宇宙中至少有上千億顆,為何我們卻發現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這看起來的確有點不合邏輯。 目前,人類已探測的宇宙範圍已有930億光年。至於這個數字是否是空間的真實大小,科學家卻無法保證,也就是說930億光年外的領域,人類一無所知。
  • 太陽系八大行星,其中七顆以「星」命名,為何地球要如此特殊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太陽系八大行星,其中七顆以「星」命名,可是唯獨地球不叫星,為何地球要如此特殊,首先我們來說說其他七顆行星名字的由來,在古時候科技並不發達,人們想要探測宇宙是非常困難的,在沒有望遠鏡這種設備的時候,人們都是通過肉眼來觀察天空,當然能夠看到的就只有太陽和月亮,其他的星球看上去都是在閃爍的光點,所以被人們一致稱為星星。
  • 為何在浩瀚無窮的宇宙,人類一直都無法找到外星人的蹤跡?
    眾所周知,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宇宙是浩瀚無比的。且根據科學家們提出的理論,宇宙是在不斷擴大膨脹的,且速度也快到難以想像。也就是說,在我們看來,宇宙可能是無窮大的,我們永遠也不可能逃出宇宙,畢竟現在人類連太陽系都跑不出去。
  • 宇宙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無窮小的奇點為何會爆炸出如此浩瀚的宇宙?
    宇宙——廣袤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又是廣闊宇宙中的一員,但對於宇宙我們了解的知之甚少,關於宇宙的起源,至今還沒有誰能準確地解釋,只能說宇宙起源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宇宙是一個物質世界,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 顏寧這樣如此優秀的科學家,為何一直不結婚呢?
    1977年出生的顏寧今年已經42歲,按照我們傳統理解,早就應該結婚生子了,但至今顏寧仍舊沒有結婚,甚至沒有任何要結婚的跡象,如此發展下去,甚至有可能單身一輩子! 但那又如何呢?顏寧曾說過:我不結婚,從來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