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了碳元素為何在宇宙中如此豐富的原因

2020-10-12 Snail先生

根據澳大利亞和挪威物理學家的最新測量結果,恆星產生碳的速度比之前想像的要快得多。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核物理學家、主要研究人員之一蒂博·基貝迪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結果,對整個天體物理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這項測量對我們理解恆星、元素的產生甚至生命的組成產生重大影響。

恆星是元素的建造者:在其內核的核熔爐中,數十億年來它們將氫和氦原子熔合成逐漸變重的元素。我們呼吸的氧氣、電腦等設備中的矽以及我們身體中的鈣、碳和鐵,都是在一顆遙遠、垂死的恆星的心臟中產生的。

對天體物理學家來說,了解創造每種元素所需的特定核過程是一個持續的目標,但碳的產生歷史上讓他們摸不著頭腦。

恆星通過三阿爾法過程產生碳,這需要三個氦原子核(也稱為阿爾法粒子)在一秒鐘內發生碰撞並融合。這是一個不太可能的過程,以至於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解釋今天宇宙中碳和更重元素為何如此豐富。

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在1953年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科學作家馬庫斯·周恩在他的《魔法爐》一書中稱之為「科學史上最離譜的預測」。

他預言了一種奇特的碳激發態的存在,它幾乎與三阿爾法過程的能量相匹配,被稱為霍伊爾Hoyle態,他認為這將成為生產穩定碳的墊腳石,但即便如此,可能性也很小。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核物理學家蒂博基貝迪

Kibédi解釋說:「每產生2500個Hoyle態核,只有一個會轉變成穩定的碳。剩下的都四分五裂了。」

直接測量碳產生速率是很困難的,因此Kibédi和他的同事們通過觀察Hoyle態中的兩個躍遷間接地計算了它——一個使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重離子加速器設施,另一個使用奧斯陸大學的回旋加速器實驗室。

通過綜合這些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碳的生成速度比之前想像的要快34%——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項新的測量是40多年來對這一重要天體物理量的首次重大更新。

「這真是出乎意料,」Kibédi說。「自1976年以來,沒有人研究過這種特殊的測量方法。大家都以為這是眾所周知的。」

研究結果發表在兩篇論文上,一篇發表在《物理評論C》上,另一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天文學家梅裡迪思·喬伊斯(Meridith Joyce)表示,如果這項新的測量結果成立,這將是恆星天體物理學的一個重大事件。

她解釋說:「像這樣提高碳產量將對我們的許多模型產生重大影響。」。「這將影響我們對恆星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理解,它們如何產生比碳重的元素,我們如何測量恆星的年齡和它們將持續多久,我們期望看到超新星爆炸的頻率,甚至它們是留下中子星還是黑洞。」

麥格理大學的天文學家Gayandhi De Silva也認為,通過我們對恆星核合成的了解,這些發現可能會產生重要影響。

「對反應速度更高精度的測量能幫助改進模型預測,從而在與觀測到的恆星化學豐度數據進行比較時提供更好的理解,」德席爾瓦說。

因此,Kibédi和他的同事們預計,他們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將受到其他科研團隊的研究和確認,他們有信心,各國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將證實他們的結論。

「重要的是要做更多的實驗來進行驗證,」Kibédi說。「我們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最初計劃是首次在一個實驗中觀察到兩個Hoyle態轉變的衰變。我仍然希望我們能做到這一點。」

進一步研究碳和其他元素的產生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恆星演化的認識,而且可以提高我們對生命本身的認識,因為碳是我們所知道的所有生命的化學基礎。

相關焦點

  • 宇宙裡的碳元素從哪來?科學家這樣說
    碳元素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必備的基礎元素。近期,一項新的針對白矮星的研究,揭示了白矮星在星系裡面碳元素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性作用。宇宙中的每一個碳原子都是由恆星產生的。然而,在它們最終坍縮之前,這些星體會在宇宙中留下自己寶貴的遺產。它們會把自己形成的星際塵埃散布在宇宙中,這些塵埃中包括了豐富的元素,尤其是在坍縮前,在星體內部深處合成的碳元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並分析了銀河系中的開放星團。他們的成果對研究碳元素在宇宙中的起源非常有幫助。開放星團是宇宙中成百上千個星體的集合。
  • 矽是地殼中第二豐富的元素,為什麼地球上沒有矽基生命?
    不要以為就你們想到了宇宙中存在其他類型的生命,因為科學家的腦洞比各位大多了,要不然各位咋就沒成為科學家呢?那麼有多少中可能的生命類型呢?碳基生命1.碳基水基生命,以碳為核心元素,水為介質的生命類型2.碳基氨基生命,以碳為核心元素,氨為介質的生命類型3.硼基硼基氟化氫基生命,以硼為核心元素,氟化氫為介質的生命類型
  • 新研究找到宇宙中「失落的黃金」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各種元素都來自像恆星的死亡、爆炸、相撞、中子星合併等等各類宇宙事件。
  • 元素周期表中,第3、4和5號元素,為何在宇宙中非常罕見?
    導語:元素周期表中,第3、4和5號元素,為何在宇宙中非常罕見?地球上,人們進行化學研究時,需要用到各種化學元素。有些化學元素價格親民且量大,有些化學元素即使是耗費上千萬也只能得到零點幾克。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只是在地球這顆星球上存在,在整個宇宙中,有些化學元素同樣稀缺,這幾個元素分別是3號元素鋰,4號元素鈹,5號元素硼。那麼為什麼這幾個元素在宇宙中也同樣罕見呢?這就要涉及到恆星的發展過程中元素的轉變了。宇宙中充斥最多的元素就是氫和氦,其次才是氧。當一顆恆星形成時,它本身所攜帶的氫會發生核聚變。
  • 元素周期表中,第3、4和5號元素,為何在宇宙中非常罕見?
    導語:元素周期表中,第3、4和5號元素,為何在宇宙中非常罕見?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只是在地球這顆星球上存在,在整個宇宙中,有些化學元素同樣稀缺,這幾個元素分別是3號元素鋰,4號元素鈹,5號元素硼。那麼為什麼這幾個元素在宇宙中也同樣罕見呢?這就要涉及到恆星的發展過程中元素的轉變了。
  • 宇宙中氧元素豐度為何排第三位?
    宇宙中,這些重元素的豐度顯然不可能太高,就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範圍內了。所以,雖然它們倆是較輕的元素,在宇宙中的豐度卻極其低。但這畢竟是偶數原子序數元素的一條生路,奇數原子序數的元素盼星星盼月亮都沒這條路線呢……所以宇宙中奇數元素都比較少。問題又簡化了一步,奇數元素被排除,接下來只要比較碳到鐵的偶數元素就可以了。
  • 宇宙為何如此
    137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創生。30萬年後,氫原子俘獲電子,形成第一批原子。又過了大約6億年,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誕生。那些最早形成的恆星由大量的氫和少量的氦構成,它們在核聚變的過程中形成更重的元素,比如碳和氧。而後,恆星在超新星爆發中將較重的元素釋放出來,從而形成新的恆星和更重的元素。有了這些元素,我們的地球、我們自身才得以形成。我們的太陽是第三代恆星。
  • 宇宙94種自然元素中,有三種元素非常罕見,生命離不開它們
    相信朋友們對於元素周期表都不陌生吧,上面一共有118種元素。這上百種元素中並不都是自然元素,其中94種是宇宙自然存在的元素,其它的24種則是人工合成的。科學家根據質量的大小對這些元素進行了一個排列,排在第一的則是氫元素,第二是氦元素,第三則是鋰元素,隨後是鈹,硼,碳,氮,氧等。豐富的元素組成了宇宙這個物質世界,而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94種自然元素也都是存在。
  • 地球生命以碳為基礎,為什麼宇宙中不會存在矽基生命?
    在元素周期表的第IV族中,矽於碳的下方,它們最外層都有4個價電子;可以與氫結合形成有機烷;純矽與鑽石一樣都是金剛石立方的晶體結構,它們很堅硬並且有很高的熔點。於是有些人很自然地認為,既然這兩種元素如此相像,地球上有豐富的碳基生命,也理應存在矽基生命。
  • 碳元素的新發現或將改寫人類已知的天體物理學
    如此大幅度的認知差異,將對恆星的演化和死亡過程、各種元素的產生、它們的來源,以及構成生命的豐富基礎等多個理論模型產生深刻的影響。科學家所知的是,恆星內部在只有幾分之一秒的瞬間,通過「3氦過程」——即3個氦原子核(α粒子)聚合成碳原子核的過程,產生碳元素。
  • 外星生命的主要元素可能不是碳?碳與其它元素相比,有什麼優勢?
    如今,人類大概發現了118種元素,但宇宙茫茫無邊,一定還有更多的元素等待被發現。 在所有這些元素中,生物學家堅持認為,碳是生命所必需的。並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將碳的存在,作為了證明潛在生命的第一要素。 我們會不會先入為主,地球上的生命由碳組成,其他的地外生命也必須由碳組成嗎? 碳是地球上有機化合物的主要元素,如果沒有碳就不會有生命存在。
  • 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哈勃在太空發現C60+,或揭示生命起源
    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哈勃在太空發現C60+,或揭示生命起源。最新音訊,來自美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初次在太空發現C60+!在科學界掀起了一片「生命來源論」的浪潮!那麼C60+到底是什麼梗?為什麼它能惹起諸多科學家的留意並為之瘋狂?
  • 明明碳和矽都能構成生命,為何科學家稱,生命形式只能是碳基的?
    面對外星生命的探索,我們可能會覺得科學家探索範圍太過於狹隘,這不同種的星球,生命形態肯定不一樣啊,全都是按照地球上的生命形態去找,肯定找不到啊!明明碳和矽都能構成生命,為何科學家卻稱,生命形式只能是碳基的?
  • 地球生命為何只選擇碳基生命 而不是矽基生命呢?
    為什麼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矽基生命嗎?宇宙中到底有沒有非碳基生命?我們就來啃啃這塊硬骨頭。先說說,大自然為什麼讓地球生命自然選擇碳基生命?要知道,碳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種類最多的,目前已知的純有機化合物就有近1000萬種,但這還只是理論上存在化合物世界的冰山一角而已。
  • 宇宙中的元素,從何而來,將有何變化?
    需要留心的是,這不僅僅是大量數量的原子,而且是大量種類的原子,這意味著原子的原子核內質子數量不同,正是這一點區分不同的元素。我們每個人體內都需要C、N、O、P、Ca和Fe這些元素。地球地殼則需要矽和大量其他重元素構成,然而為了不斷產生地核內的熱量,需要元素周期表內我們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的最重的元素:釷、鐳、鈾,甚至是痕量的鈽。
  • 從極小尺度到極大尺度,宇宙為何變得如此廣闊?存在必然性嗎?
    是什麼讓我們的宇宙如此廣闊又如此特殊?時間已經進入了21世紀,正如我們所見,隨著人們對宇宙的理解越來越深,現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周圍的可見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一個炙熱的高密度火球——俗稱「大爆炸」。
  • 科學家解釋了宇宙中碳的起源,對碳基生命的產生有著決定性的幫助
    恆星的部分物質會被拋灑到宇宙當中,隨後通過恆星風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這些物質將形成下一代的恆星系統,同時也包含有許多對生命產生至關重要的化學元素,比如碳。恆星風吹過後,氣體雲從恆星中噴出。碳元素的起源,有些支持低質量恆星,這些恆星通過恆星風將其富含碳的外層吹掉,最終變成了白矮星,而另一些則認為碳合成的主要場所位於大質量恆星的恆星風中,這些恆星爆炸成為超新星並留下中子星殘骸。
  • 科學家解釋了宇宙中碳的起源,對碳基生命的產生有著決定性的幫助
    恆星的部分物質會被拋灑到宇宙當中,隨後通過恆星風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這些物質將形成下一代的恆星系統,同時也包含有許多對生命產生至關重要的化學元素,比如碳。在星雲 NGC 6565中,恆星風吹過後,氣體雲從恆星中噴出。
  • 科學發現「蝴蝶星雲」或有碳元素,地外生命存在?
    構成星球上不一樣的「物質」,甚至是生命都可能是由以前恆星製造的元素組成的,包括矽,碳,氮和氧。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在隕石上,我們通常可以看到含有一種「星塵」的痕跡,但不足以證明隕石是否真實的保存有豐富的其他物質,包括生命。
  •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元素嗎?
    無論是花鳥樹木,還是山水,或者人類,雖然這些物體看起來形態各異,但追根溯源,非生命和生命都是由幾十種元素組成。舉例來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石頭是由氧、矽、鈣、碳等元素組成,組成水和石頭的元素也都能在人的身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