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大千世界所有生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沒有一種生物的存在是毫無道理的。它們共同構成生態系統的和諧並環環相扣,為地球整體運作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
近年來,人們對於自然的態度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前些年人們總是無休止的利用自然,以經濟和個人利益為先。但隨著格局的進一步擴大,大家也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只有永久的對自然存著一份敬畏之心,存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才能夠讓世界更加美好。本期為大家帶來的,便是一個人類發展為自然環境讓道的典型。
故事的主角是被譽為百鳥之王的綠孔雀,那麼為了保護自然,人們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這個過程又經歷了怎樣的坎坷呢?
一、水電站火熱建設中,將造福無數百姓成為福祉
從被自然迫害到慢慢地適應自然,再到現在人們可以憑藉著一己之力改造自然與自然的相處,其實也是我們在一直的探索與模式。
現在的人們善於運用各種各樣的自然,同時也有很多典型的事例,古來有大運河,以自然之力通人之交通,現有南水北調,通過水資源的調配實現了更多人無憂無慮的飲水。
在雲南玉溪有這樣的一個項目,其實也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定勝天的典型事例,便是位於嘎灑江的一級水電站。
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個水電站是當地投資最大的水電項目,從16年便開始建設,以水之力用於發電的功效。
這個水庫位於紅河上遊,通過對於堤壩的開發,完成對玉溪市內的電量供應,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利用水庫的便利搞灌溉,通過一定建設開發旅遊業。
這是對於人類與城市的發展都是極有利的一個項目,同時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水資源,這個水電項目還可以實現1萬畝林地的灌溉,確實促進了附近鄉村與人民的生存與發展。
可惜這個項目籌建了這麼多年,卻在19年被告上法庭並被立即叫停,這又是為什麼呢?
二、鳥類愛好者意外發現綠孔雀,保護瀕危動物迫在眉睫
原來就在水電站籌建期間,有這麼一位學者的偶然路過,改變了整個水電站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一個種族,拯救了一種動物,他就是顧伯健。
他是一名業餘的鳥類愛好者,常年潛伏在熱帶雨林中觀察稀缺鳥類,同時致力於保護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
2013年他再次潛入雲南熱帶雨林中,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生活中的常態,當顧伯健來到了林中,他發現了一種稀有的鳥類,這種鳥類叫做綠孔雀。
古有鳳凰代表著吉祥,但現實生活中的鳳凰並不存在,而與鳳凰長相最相近的便是孔雀,孔雀開屏同樣寓意著財源滾滾與祥瑞。
現存在世界上的綠孔雀,可能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稀少,他來到了熱帶雨林的最深處,在這裡發現了野生現存的綠孔雀。
但是他同樣發現了一件更加急切之事,便是這些綠孔雀的棲息之地,就是當年一級水電站的籌建之地。
什麼是綠孔雀呢?作為我國瀕危物種,綠孔雀僅僅在中國西南地區有分布,他們的頭頂呈翠藍色,而在開屏之後尾羽也能達到兩米多長,非常的漂亮絢爛。
在近年來因為環境汙染氣候突變,再加上人類偷獵猖獗,綠孔雀的數目正在急劇減少。
從當年的幾千隻急劇縮減到今年的300多隻,而且分布的面積也在不斷的減少,從30多個縣市下降到了10多個地區。
而且其基因的純度也因為與綠孔雀的交配不斷的被影響,野生動物的現狀岌岌可危。
面對中國這種美麗的鳥類,顧伯健有了一個非常痛心的發現,他發現一級水電站的建地面積其實已經牢牢佔領了綠孔雀全部的領地。
綠孔雀是一個生活在草木之間的動物,並不喜水,水電站一旦開始蓄水,就將嚴重影響綠孔雀的棲息地。
顧伯健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像這樣美麗的動物已經如此稀少,一旦棲息地被淹沒後果將不堪設想。熱心於公益熱愛鳥類與自然的他,便開始以自己的方法保護這些鳥類。
三、公益機構為孔雀聯名起訴,水電站終於被叫停
首先他明白,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應該公開宣傳,讓人了解到綠孔雀的珍稀與其危險的存在,只有在社會中掀起保護綠孔雀的風氣,才能夠讓孔雀進一步生長。
他向一些保護鳥類的公益組織,陳述了如今綠孔雀遇到的危機與現狀,各大公益組織也都在此時攜手,開始重視起生態問題,並發起保護綠孔雀生態環境的活動。
這些活動的影響力被進一步擴大,漸漸的中國各大公益組織,也都了解到了綠孔雀如今所存在的危機。
這些公益組織不為錢財奔走相告,僅僅是為了守護住生態環境的完整,守護住這個孤獨的瀕危動物。
如果綠孔雀的棲息地被完全淹沒,那麼它們就將成為中國發展經濟的犧牲品。
當公益組織奔走相告,並且多次勸服當地水庫修建負責人的時候,他們也發現似乎這樣的勸說並沒有什麼用處。
2017年各大公益組織聯手,以自然之友為訴訟方,將當地修建水庫的公司與政府全部告上了法庭。
他們的訴求非常的簡單,當發展經濟和保護自然相衝突時,應該以保護自然為先,畢竟生態系統一經破壞,帶給人類的影響將是不可逆的。
這些年我國也明顯完善了各種各樣保護生態系統與自然的法案,同時這也是全國第一例有關保護野生瀕危動物的公益性案件。
2017年8月,這個全國人民矚目的案件正式受理,來自各方的人員都非常關注,畢竟這個案的勝訴與敗訴將決定了中國以後的風向標與發展方向。
再有類似當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衝突的時候,政府的態度會更傾向於哪一方呢?3月2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終於對這個案件作出了審理,叫停水電站的建造,同時也組織了專門人員將綠孔雀棲息地保護起來。
保護綠孔雀的生命,便是保護生態鏈的完整性,更是為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加上了一層保護。
這也讓眾多的環境保護愛好者看見了未來的希望,也看見了中國政府的態度。10年10月我國更是完善了公共訴訟案件的檢查,讓公共訴訟案件更好的落地,保證了更多公益的權益。
同時也糾正了很多地方政府在日常行事中工作兼顧不到位,對於環境治理不上心的態度。如今各地的政府以及檢察院在保護環境以及保護動物,以及面對此類公益案件時的態度都非常的明朗,也非常的向上,表現突出。
同時,也是將我國環境治理的力度與決心推上一個新臺階。
總結
可持續發展的道理,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有跡可循,在這個時代,單一的懂得開發經濟,只看重利益,等待坐吃山空是無窮無盡的消耗。如今我國已經把可持續發展變成了一句口號,變成了眾人努力的目標,經濟發展是第2位,保護好環境,保護好源源不斷的生態。
這樣的話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源源不斷的幫助,讓我們在未來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這其實也是一件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生活環境是我們自己居住的,同時保護它也是人人有責的一件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