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營銷」的模式對於車企來說,雖然可以實現提高售價及利潤率的同時,並達到維護品牌形象,但這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有些反感,甚至會激起加價的情況出現。
然而原本以為加價提車的情況只會出現在某些進口車型上,但近日在吉利品牌上也出現這一情況。不過,這並不是車企方面的變向加價,而是消費者「主動」提出的加價。那麼這具體是什麼情況呢?
於今年2月24日,吉利品牌剛上市了一款吉利icon新車型,其車型採用了較為新穎的設計風格,不管是外觀或是內飾上都極具特點,整車多處融入了「回」字的設計風格。與此同時,新車還全系加入了CN95濾芯,面對當前全城疫情防控緊張的趨勢下,這一特色也成為了該車型一大賣點。
根據官方報價,新車共計推出4款車型,其中傳統燃油版和MHEV輕度混合動力各兩款,售價區間為11.58萬元-12.88萬元。
但由於疫情影響之下,國內大部分車企都處於產能較低的環境下,以致于吉利icon車型也要面對產能不足的情況。根據吉利官方透露,該車型上市首月的訂單量就超過了2.7萬輛,而吉利icon上市時期也正處於疫情期間,從而使得車型上市便出現一車難求情況。
不過,有車主在吉利icon的車主群裡得知,自己與該群中另一位車主王先生購買了同樣配置的車型,卻一直提不到車。但王先生通過「加價」便順利的提車了。
對此,該名未提車的車主質疑吉利是否存在變向加價的行為,並向某網絡媒體進行投訴。但得知的情況是,該位王先生是「主動加價」提車的,由於王先生考慮到疫情期間,物流運輸較慢,表示可以加錢補貼物流費方式,希望能早點提車。而吉利方面表示,雖然當前icon確實供不應求,但也絕不會加價。事實上,吉利汽車作為最早復工的一批車企,於3月2日在杭州市展開「戰疫情、促發展」工作推進會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曾表示,吉利杭州濱江總部已於2月10日分批覆工,目前復工率75%;錢塘工廠已於2月15日開始復工,目前復工率80%,對此產能恢復也應優於大部分車企,而吉利icon的產地據了解也是位於杭州。
此外,根據另幾位吉利icon車主提供的合同顯示,一位張先生早在2月18日的時候與4S店籤訂了汽車銷售定金合同,交了5000元定金。4月1日,張先生順利提車,購買的車型是icon i9 BSG,車價為12.88萬元。而根據另外兩位車主提供的購銷合同顯示,訂購車合同的時間是3月5日和3月7日,但是交車的時間卻只能為4月30日之前。不可否認的是,另兩位車主預定吉利icon的時間也更晚。
不管怎麼說,國內汽車產業在自2月起的疫情影響下而導致的大面積停工,必然會使產能迅速降低,從而導致部分暢銷車型供不應求。但隨著產能的不斷恢復,車主提車也將實現縮短。對于吉利icon車型是否真的暢銷,隨著國內銷售市場及車企產能恢復常態之後,也便可得知。
根據吉利汽車發布3月銷量數據顯示,該集團在3月總銷量(包含集團擁有50%權益合資公司所銷售領克品牌汽車的銷量)累計為73021輛,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1%;今年第一季度,總銷量為206027輛,同比減少44%,完成2020年全年銷量目標——141萬輛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