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小白:8代i7加價2000 DIY也玩飢餓營銷?

2020-12-05 中關村在線

    飢餓營銷?字面意思這裡就不多解釋了,相信大家都懂,早先的飢餓營銷其實出現在各個領域,一些PPT產品做成了實物然後宣稱以非常低的價格開售,用戶面對這些比同規格商品更低的新品早已購買慾爆棚,結果一貨難求只能通過加價來購入。


    不過,你有沒有想到「飢餓營銷」已經降臨到了DIY領域?首先還是來看看目前電商處目前i7 8700K的售價及庫存情況:


目前電商處8700K的售價及庫存情況

     詳見上圖,我們只截取了前10個在售的頁面,其中第二橫排的5個已經賣空無貨,而在第一橫排中,有三個經銷商在售的i7 8700K價格分別為4999、4399和5399元,其它兩個在售連結是捆綁主板一同售賣,價格為7899級5898元,我們在粗略計算扣除主板售價後,得出CPU的價值也均在4000元以上。

    那麼,官方中文盒裝的報價是多少呢?如下:


8700K中文盒裝指導價格為3399元

    Intel i7 8700K首批官方指導價格為3399元,如果按電商處最高5399來說,與之相比3399的官方價格已經高出了2000元,而2000餘元已經可以在賣場中購入一顆7700K的散片CPU。

    相比上代50%以上的性能增長確實誘人,3399元的盒裝價格也僅比7700K中文盒裝貴800元左右,然而首批瘋搶到處沒貨真的是因為產能和供貨不足的問題麼?這一點我們並不苟同!


拓展閱讀:DIY也玩飢餓營銷?

02產能問題?同為14nm莫談不成熟

產能問題?同為14nm莫談不成熟

    首先,有很多網友們在看到加價過後都會考慮到是否是因為產能問題,那麼就「產能」這一大問題,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吧。

    相信很多DIY愛好者們永遠不會忘記當年i7 6700K剛上市之時的一貨難求,當年Intel六代「SkyLake」上市時因為產能和良品率等眾多原因,i7 6700K一度上漲至3500元以上,散片也居於3000元左右居高不下,而且這是在官方開售的第二天就漲幅了千元。


當年6700K加價一貨難求卻「事出有因」

    但不要忘了,6700K當初是「事出有因」,如果再說8700K加價出售也是因為產能或是技術不成熟的話,那似乎非常不妥。

    我們都知道,「SkyLake」這一代處理器是Intel首次在平民消費級平臺上市14nm的處理器(上一代i7 4790K等Haswell為22nm),在6700K上市之時Intel的產能以及良品率是個不小的問題,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在產能以及良品率問題解決後,6代全系列CPU售價迅速趨於平穩狀態。

    說到這,網友肯定也會質疑:「8700K相比當年的6700K雖然說都是14nm,但是在供電設計以及核心架構都有著非常大的改變,小編你不能妄下結論,說8700K沒有產能和良品率的問題」。

    當然,對於有類似想法的網友,我們不否認也不反駁,不過從本站線下的了解來看,渠道市場和電商賣場中各大廠商的Z370主板已經完全鋪貨並且庫存充足;商家也早已將8700K大量備貨,所以這個時候說8代CPU產能和良品率存在問題導致漲價,是站不住腳的。

    同為14nm,莫談不成熟!


03供不應求?「國難財」誰不想賺

供不應求?「國難財」誰不想賺

    我們在聊完技術端的一些漲價猜想後,緊接著聊聊市場端,所謂的「市場」,大夥可以理解為賣方一系列的「生意經」。

    截止本文發稿時,京東上某品牌DDR4 8G 2400裸條即將突破單條900元大關並售價直逼四位數。真的是因為各領域對存儲顆粒等元器件供不應求的原因從而暴漲麼?我想並不是如此,當商家和老闆們嘗到了甜頭之後,貪婪的人們誰也不願放棄榨乾每一塊市場。


DDR4 8G 2400裸條即將突破千元大關 CPU加價原因似乎很類似

    這並不是供不應求,也不是因為今天一個火災明天一個事故就短時間內瞬間暴漲,無論什麼原因和「故事」發生在DIY行業,這些都是商家和經銷商們季節漲價的藉口,內存已經像「通貨」一樣的存在於市場中,我們並不希望CPU也這樣。

    有太多經銷商裡手頭有大量的8700K,當然這裡X東等電商商城也在其中,大量的CPU壓著不賣,控制一些小經銷商加價先出售;這樣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為了將每個有需求的消費者們「調性」提起來,等到時候價格平穩之時再一窩蜂的瘋狂賣貨,減少囤貨和擠壓;其二是因為8代性能雖然爆棚,但目前各大賣場、經銷商手中還有大量的7700K等7代處理器沒有清空,如果現在以「原價」出售,那麼7代的大批量CPU將永久的「砸」在自己手裡,沒賺到錢反而賠了錢,商人們幹不出這種傻事。

    並不是供不應求,而是商人們管用的伎倆罷了。

04前景如何?另闢蹊徑多斟酌

前景如何?另闢蹊徑多斟酌

    我們不知加價售賣這一情況還將持續多久,商人們是根本餵不飽的,每一分錢都是那麼的金貴,這種市場的最終結果肯定也是逐漸降價到平穩後相繼出貨,只是這一波時間將持續多久,誰都不敢瞎猜。

    現在有太多的經銷商將CPU和主板捆綁發售,而8700K+Z390的組合售價已經和一些X99甚至X299的平臺持平;我們不反感商家刻意的炒貨,消費者並不會因為一顆CPU而糾結,但這種做法無疑將會令每個DIYer寒心。


如果著急用 那只能「另闢蹊徑」

    在CPU市場中8700和8700K已經加價到不可容忍的地步,很多網友想儘早體驗到新核心還是需要一些時日的,但除了CPU單一產品上漲,整機市場卻可以另闢蹊徑,8700+GTX1080的組合某經銷商報價萬元左右,至於值與不值我們在此不妄加評論,網友們還是自己去權衡吧;當然這只是一條「路」有人適用有人卻覺得並不理想。

寫在最後:

     無論在什麼領域,「飢餓營銷」都是人們反感甚至唾罵的,先挑起每個人的「胃口」再「漫天要價」,其實,DIY行業出現的種種「動蕩」都是我們意料之外的,先是存儲產品集中漲價、緊接著「挖礦」大環境下顯卡集中漲價、最後新一代CPU一貨難求,最後苦的都是消費者;然雖然如此,DIY行業仍然是積極陽光的,在今年有著非常大的聚變。

相關焦點

  • 8代i5與i7玩遊戲有多大區別?i5-8600K對比i7-8700K遊戲實測
    而同代i7比i5遊戲體驗好,倒是時有反對的聲音,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本次筆者為大家帶來了i5-8600K與i7-8700K的遊戲對比測試,看看結果到底如何。所以,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單就只玩遊戲,不直播或多開遊戲等,8600K與8700K用來玩遊戲都一樣。至於為何更高定位的i7遊戲體驗無法完全超越i5,這裡要科普下關於超線程的知識。
  • 英特爾酷睿i7-9700K玩遊戲就是這麼給力 睿頻高達4.9GHz
    02 專為遊戲發燒友準備的英特爾酷睿i7-9700K目前最高端的酷睿i7處理器是第九代英特爾酷睿i7-9700K,這款處理器擁有3.6GHz的CPU主頻,最大睿頻可達4.9GHz,僅次於i9-9900K的5.0GHz,i7-9700K核心線程數為
  • 九代i5能吊打七代i7麼?實測意外 勝者竟然是三代銳龍?
    從四代酷睿到7代酷睿英特爾一直被稱為牙膏廠, 直到老對手AMD銳龍突然發力,讓英特爾猝不及防,才推出了性能大躍進的八代酷睿。但奈何AMD雖然依靠初代銳龍扳回一城,二代銳龍依舊與英特爾處理器性能有些差距,因此英特爾到九代酷睿又開始了慢悠悠的性能升級。
  • Intel三代Core i系列大揭秘
    Intel六核i7-3960X首測//diy.pconline.com.cn/cpu/reviews/1110/2553223.html-----------------------------------------------------------------------------2、主流平臺的第三代Core i3
  • 加量不加價!最新八代酷睿i7-8565U/i5-8265筆記本選購
    2017年9月,Intel發布的第八代低壓酷睿處理器i5-8250U/i7-8550U,將四核八線程的酷睿核心引入了超低壓處理器領域,讓輕薄本第一次擁有了媲美臺式平臺的處理器性能。時隔一年,在2018年9月初的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上,Intel正式推出了代號為Whiskey Lake的最新八代酷睿處理器,其中隸屬於U系列的超低壓處理器有3款,分別是i7-8565U、i5-8265U、i3-8145U。今天的主角是i5-8265U和i7-8565U。
  • 吉利車主「主動」加價提icon?官方表示絕不加價
    「飢餓營銷」的模式對於車企來說,雖然可以實現提高售價及利潤率的同時,並達到維護品牌形象,但這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有些反感,甚至會激起加價的情況出現。然而原本以為加價提車的情況只會出現在某些進口車型上,但近日在吉利品牌上也出現這一情況。
  • Intel第2代i3/i5/i7首測
    對於桌面CPU,目前只有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這兩款型號配備了更強的HD Graphics 3000核芯顯卡,其餘的第二代Core i3/i5/i7全部是搭配HD Graphics 2000。而筆記本CPU則全部配備HD Graphics 3000,保證更好的圖形性能。
  • 與獨顯說再見 筆記本二代i3/i5/i7全國首測
    與獨顯說再見 筆記本二代i3/i5/i7全國首測  Sandy Bridge處理器中首次完全融合其中的GPU(核芯顯卡)有效的解決了過去集成顯卡性能過弱的問題,通過測試可以看出:Sandy bridge架構下的Huron River平臺特性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天還有同事問我:英特爾的新平臺叫什麼?
  • 7代酷睿i7-7700K評測:可能是Intel史上最無懸念的換代
    但事實上這玩意還沒真正到來,而且面對的也是企業應用上玩的,Intel現在給200系列主板加入僅說明它能支持,給你預留著未來或許你有機會用上。(PS:現在先賣概念) ●7代酷睿Laby Lake究竟改進了什麼?
  • 英特爾10代Comet Lake-H移動處理器發布
    其中酷睿i5系列包含4核/ 8線程晶片。酷睿i7陣由兩個6核/ 12線程和一個8核/ 16線程部分組成。    唯一的酷睿i9 10980HK是一款8核/ 16線程處理器,具有 Comet Lake-H最高的頻率,高達5.3 GHz睿頻,主頻為2.40 GHz,並完全解鎖的倍頻,此外還支持Extreme Tuning Utility( XTU),英特爾還將推出一種新的簡化速度超頻的工具,稱為Speed Optimizer。
  • 能玩AAA級遊戲大作的Win10掌機來了!
    H-IPS屏,第五代康寧大猩猩玻璃外屏,可視面積相比上一代增加133%,90%DCI-P3廣色域,DC調光不閃屏,500nits亮度;    Intel 第10代10nm Core™ i5-1035G7處理器,性能超越4代旗艦處理器i7-4790K;    Intel 第11代Iris
  • 22納米降臨 第三代酷睿i7性能對比測試
    與以往英特爾處理核芯推出的順序完全一樣,第三代酷睿處理器最先亮相的仍然是中高階酷睿i7系列,後續2-3月後才會看到酷睿i5的身影,而入門級的酷睿i3則最早要等到7月份才能露面。(R10)   通過實際測試對比兩代酷睿 i7 處理器性能後,第二代酷睿 i7-2670QM 單核成績為 4669 分,而第三代酷睿 i7-3610QM 得到了 5718 分,單核處理器性能提升大概 1000 多分。
  • i7-4790K強勢登場 看超頻神機配置推薦
    默頻高達4GHz,睿頻高達4.4GHz的i7-4790K擁有超強的性能和不錯的超頻能力,而價格卻同i7-4770K相比沒有變化。華碩M7H主板友情提示:我們推薦用戶使用正版Microsoft Windows 8作業系統
  • 事實證明,離開4.0T,奔馳G級也玩不轉
    G350隻比G500的價格降低了20萬,就這樣的動力性能,商家還想玩加價提車,真覺得國內消費者和是人傻錢多嗎?之前奔馳G級在國內汽車市場上供不應求,很多人願意加價提車,是因為奔馳G500搭載的4.0T動力系統可以滿足大家對動力的要求,再加上奔馳「飢餓營銷」的方式,讓人們不得不接受加價這回事。當然奔馳的這種做法,也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
  • 小學生作文:我最愛我的「小白」
    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和小白去公園玩。小白是個小懶蟲,它還沒起床吃早飯呢!我叫了它好多次,它才起床。我準備給小白穿上可可愛愛的小裙子,可它不想穿,於是就蹦蹦跳跳地跑了。我努力地追著小白,小白反應靈敏,立馬跑到我的房間裡去。我說:「小白,咱們去公園玩吧!」
  • i7-4790K和八代i3-8100對比測試
    作為曾經的卡吧標配之一,i7-4790K在經歷了6代CPU、7代CPU後終於在8代CPU到來之時退位給了更強的i7-8700K,但這不代表i7-4790K就被8代全系碾壓,就拿i3-8100來說,雖然其性能提升到可以與i5-7500一較高下的地步,但與i7-4790K相比恐怕還是有一些差距
  • i3-8100配置主機與i7-4790打PK,誰更勝一籌呢?
    我看未必。i3-8100處理器的電腦主機了,說到底就是8代技術與4代技術的CPU進行PK,單純拿CPU來說,可能i7-4790的U要略勝i3-8100的U,但是硬體進行組合後,那i7-4790的電腦主機性能可就不到i3-8100的電腦主機了,電腦綜合性能相差好不小。
  • Intel i7-4790K超頻測試
    全新封裝,加量不加價的i7-4790Ki7-4790K與i7-4770K正面外觀對比:基板周邊上的鍍金圓點位置均不同  i7-4790K基於22納米製程工藝Haswell Refresh架構,默認頻率4.0-4.4GHz,由於Turbo技術的存在,實際上i7-4790K在四核心八線程滿載時的工作頻率為
  • 比i7-4790K貴一千!i7-5775C開始預定
    比i7-4790K貴一千!>    不出意外的話,Intel將在6月初的臺北電腦展上發布Broadwell桌面版處理器,而且是不鎖頻的Broadwell-K系列,但型號可能只有Core i7-5775C及Core i7-5675C兩款,它們除了升級14nm Broadwell架構之外,最大特色就是整合了最強的Iris Pro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