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鵝、北極熊、海豚當起「地震預報員」

2020-11-25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帝企鵝:我們就是這種呆萌樣兒,每天除了發呆還是發呆。如果哪天我們活蹦亂跳,那就是「異常行為」(設計臺詞)

  北極熊 突然變文靜屬反常

  北極狼 白天焦躁晚上不叫屬反常

  海豚 鬧脾氣拒絕表演屬反常

  愛發呆的帝企鵝突然變「活潑」了,好動的北極熊愛「沉思」了……它們是生病了,還是要地震了?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去年,南京新增了5個地震宏觀觀測點,人們熟悉的海底世界就是其中一個,給地震專家們當「地震預報員」的有:北極熊、帝企鵝、海豚、海獅等。「地震預報員」們的情緒晴雨表,每天都會集中到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的手中。一旦它們出現情緒反常,南京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診斷」。

  探訪

  南京海底世界的動物們化身「地震預報員」

  呆萌的帝企鵝、調皮的北極狼、傻乎乎的北極熊……在南京海底世界,它們不僅是可供遊客們近距離觀賞的海洋動物,如今,它們還有另一個神秘的身份,就是「地震預報員」。

  這些「地震預報員」們是如何工作的?2月14日,現代快報記者特意趕到南京海底世界進行探訪。在極地館,為了實時觀察「地震預報員」們的情緒,不僅配備了兩個專門的地震觀察員,每個動物玻璃房間四周還安裝了很多監控探頭,極地動物園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

  「極地館有20多個攝像頭,大部分是對著動物的,每一個探頭的影像記錄都會自動保存7天。」地震觀察員曹莉介紹說,一旦「地震預報員」們出現行為異常情況,它們的影像信息將第一時間上報到南京市地震局,供專家研究分析。

  目前,海底世界內的動物已經全部納入觀測範圍。不過,需要定期上報的,則是展出動物,包括帝企鵝、北極狼、北極熊、海豚、海獅、海豹等十多種極地動物和300多種魚類。

  每天,曹莉和李真石兩位地震觀察員要輪流值班,觀察「地震預報員」的微表情。她們從入口開始,繞著整個場館巡視兩圈,走到需要被觀測的動物處,要停留幾分鐘觀察。不管有沒有異常,這些動物的表現,每天都要通過QQ上報到地震部門,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個月初,觀察員們還要把一個月的觀察情況製成表格,打包上報。

  帝企鵝不發呆、北極熊變文靜屬「反常」

  海底世界的動物們,看起來都萌萌的,而且,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個性,比如帝企鵝愛發呆,北極熊特淘氣……

  地震觀察員們每天要留意海洋動物們的什麼「微表情」呢?曹莉說,主要觀測動物們的精神狀態、食慾和排便情況等。

  去過海底世界的都知道,北極熊和帝企鵝可是這裡的「鎮館之寶」。有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觀察員和一線飼養員們的眼睛。在極地館,遊客們隔著玻璃能夠看到,壯碩的北極熊正在泳池內歡脫地玩水,一刻也不閒著。住在北極熊對門的,是帝企鵝一家四口,相較於活潑的北極熊,企鵝家族們正「扎堆」發呆,十幾分鐘過去了,可能脖子酸了,一隻帝企鵝快速搖晃了幾下脖子,接著繼續發呆。

  「帝企鵝總發呆,北極熊總是動不停,那就對了;它們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天天都這樣。如果帝企鵝不發呆了,變得活蹦亂跳了;北極熊突然變文靜了,蔫了吧唧的,大便不成形;北極狼夜間不叫了,白天也變得焦躁不安;魚群遊得沒有規則,開始橫衝直撞……這些要引起特別注意了,那就是異常行為。」曹莉說。

  行為反常≠地震要來了,也可能是鬧脾氣

  和極地館的動物們打交道多年,曹莉對各種動物的小脾氣了如指掌。

  曹莉說,有的時候,動物行為反常,也有可能不是地震前兆,而是「鬧情緒」或者生病了。一般來說,上報給地震局前,要經過事先的甄別才行。如果真的是異常行為,地震部門會很快派專家來「診斷」。

  「看,那隻海豚不理訓練師!」14日下午,在海豚表演現場,一位小朋友叫著。這是不是海豚的異常行為呢?曹莉說,這其實是海豚「鬧脾氣」,一點也不奇怪,「別看海豚平時笑眯眯的,像是『微笑天使』,一旦它們耍起『脾氣』,可是相當倔的。」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很多魚類遊得都是有規則的。」曹莉說,全身灰暗的石斑魚,常年「潛伏」在海底下層的巖石和礁石附近,僅在捕食的時候,會往上遊。「石斑魚如果變得躁動,沒有沉在海底,甚至是漂到水面附近,那就要多加關注了。」據了解,截至目前,南京海底世界還沒有觀察到與地震相關的動物反常行為。

  追問

  動物靠什麼預知地震

  哪些動物比較「敏感」

  動物靠什麼預知地震?科學家說,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先天優勢。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和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人耳聽到音頻每秒鐘僅為1000次至4000次的聲波,而貓、狗和狐狸卻能聽到音頻每秒鐘高於6萬次的聲波,至於老鼠、蝙蝠、鯨魚和海豚,可以發射和接收音頻每秒鐘超過10萬次的超聲波。就連蟑螂,也有「秘密武器」,它的一對尾須上覆蓋著2000根密密麻麻的絲狀小毛,小毛的根部構成一個高度靈敏的微型「感震器」……正是動物們這些敏銳的嗅覺、聽覺,造就了它們對地震的預知能力。「地震前,地殼會釋放出一些能量讓動物捕捉到,受到感官刺激後,會出現一系列宏觀異常現象,比如蛤蟆活動、雞上樹、牛羊不進圈、井水渾濁冒泡等。」江蘇省地震專家說。

  上世紀70年代,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做了一組調查,調查顯示有58種動物在震前確實有異常反應。1975年,中國遼寧省海城、營口發生了7.3級地震。地震前的一個半月,許多動物都有異常表現:冬眠的蛇出洞,到了晚上鵝亂叫著不肯進窩,有的還飛起來;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人們看見成群的老鼠在倉皇奔竄,一些地方還出現100多隻黃鼠狼大轉移……

  去年南京兩次微震

  它們感受到了嗎

  「動物反常,可能是受到驚嚇,也可能是地震前應力場的變化導致的。」江蘇省地震專家說,不是每次地震前,都會引起動物異常,而且,不能僅僅靠一兩種動物的行為異常就給出判斷。

  去年,南京發生了兩次小地震,2016年1月27日建鄴區發生了2.2級地震;2016年11月13日江寧區發生1.9級地震。南京市地震局的相關負責人對現代快報記者說,當時,所有宏觀觀測點都沒有監測到動物們的異常行為。據介紹,動物的異常行為在地震預報上,是地震預報的一種輔助手段。目前,南京一共有19個宏觀觀測點,作為「地震預報員」的有豬、羊、狗、雞、鴨、鵝、鴿子、藍孔雀、梅花鹿、金絲猴、長臂猿、海洋動物等等。「如果一個宏觀觀測點的動物出現行為異常,還不能就作為地震異常前兆,還要看其他觀測點的動物行為,以及前兆臺網的觀測數據。」南京市地震局的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北極熊、帝企鵝、白鯨好久不見!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室內場館全面開放
    人民網上海5月10日電 (龔莎)5月9日起,上海將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根據政府關於疫情防控及有序復工的政策指導,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將於5月10日起全面開放各大場館、劇場等室內區域,為遊客帶來全面豐富的遊玩體驗。
  • 海豚為什麼救人偽虎鯨怎樣跳舞
    極地館裡居住著白鯨、北極熊、海豚、企鵝、鯊魚、海獅等十幾種上百頭國內罕見的極地動物,場館中模擬了極地環境,冰雪溶洞、愛斯基摩人、雪屋等極地景象隨處可見。    進入極地館,北極熊、白鯨、海豹、海獅等極地動物映入小記者們的眼帘,大家紛紛站在玻璃前,雙手貼在玻璃上,瞪大眼睛看著在水裡遊泳的海豹,在海豹一個轉身把水潑到玻璃上時發出陣陣歡呼;在晶瑩的白雪中尋找北極熊的身影,發現它在睡覺時,遺憾不能拍下它的身姿;駐足在白鯨場館前,對它修長又可愛的身形著迷,恨不得進去跟它們親密接觸。當天很幸運的是在參觀海象的時候,正巧趕上飼養員餵食、訓練。
  • 北極變暖或致北極熊開始捕食海豚
    據英國《衛報》報導,近日,挪威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北極熊開始捕食海豚,並認為這是由全球變暖導致的。 北極熊主要以海豹為食,但是挪威極地研究所(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的Jon Aars拍到了一隻北極熊吞食海豚的畫面,並在最新一期的《極地研究(Polar Research)》雜誌發表了這一發現。
  • 挪威科學家首次拍到北極熊吃海豚
    感謝 奧創智能網的投遞挪威科學家在北極首次見到北極熊吃海豚,他們將北極熊改變飲食習慣歸咎於全球氣候暖化
  • 科學家首次拍到北極熊吃海豚:冷藏剩餘屍骸
    科學家於近日公布了這些殘忍的圖片,飢腸轆轆的北極熊殺死並吃掉海豚,甚至將剩餘的屍骸冷藏起來。北極熊通常以海豹為食,因此在第一次看到北極熊吃海豚時,挪威極地研究所的阿爾斯感到非常震驚。他說北極熊的食譜中出現新的物種,很可能是由於這些新物種找到了通往北方的道路。
  • 北極熊在冰洋上捕獵企鵝!
    小熊:「媽媽,我真的是純種的北極熊嗎?」   熊媽媽:「當然呀!你是我和你爸生下來的,所以你當然是純種的北極熊。」   小熊聽完之後還是感到疑惑,便去問熊爸爸:「爸爸,我真的是一隻純種的北極熊嗎?」   熊爸爸:「傻孩子,你當然是啦!而且還是一隻純正的北極熊呢!因為爸爸是純種的北極熊,媽媽也是純種的北極熊,所以你當然是一隻純正的北極熊。」
  • 北極熊、帝企鵝、白鯨?這還有你沒見過的海洋動物呢
    其中,極地世界分為北極熊展示、企鵝展示、白鯨展示、海象冰山、海豹展示五大場館。熱帶雨林分為叢林河水族館、海牛展示、鱷魚展示、火烈鳥展示、海龜展示、觸摸池六大場館。深海夢幻分為夢幻水族館、水獺展示、海豚展示、大水族館四大場館。極地世界的北極熊展示館館內外總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水體350立方米,水深3m;展示北極熊2頭,使遊客能夠在熱帶海南觀賞到北極的霸主。
  • 第一次發現北極熊吃海豚
    挪威科學家在北極地區意外地發現,一隻北極熊正在貪婪地吞吃海豚,而這是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全球變暖惹的禍。一般情況下,海豚只在夏天前往北方,但是如今越來越炎熱的天氣讓它們在春天就早早北上了。在挪威的北極地區,以前從來沒有在春天就出現過海豚。
  • 北極今年可能進入無冰期 北極熊開始啃食海豚
    而有研究發現北極熊竟然啃食海豚,認為是全球氣候暖化導致它們飲食習慣改變,生存環境出現危機。8月20日,這位女攝影師在自己的網站講訴了這照片背後的故事。她說,全球氣候變暖使得北極的浮冰加速融化,越來越多的北極熊被餓死,尤其是母熊,為了照顧幼熊不得不留在陸地,很難找到食物,幾乎很少能看到健康的母熊和幼熊。
  • 動物世界性醜聞這麼多,你以為企鵝和海豚真的純潔嗎?
    在繁殖期的平常日子裡,會有二至三條雄性寬吻海豚集體尾隨一條雌性寬吻海豚,荷爾蒙激動的日子裡,最多會有14條雄性寬吻海豚集體尾隨一條雌性寬吻海豚。他們通過衝撞、啃咬等方式來限制雌性海豚的行動,表達渴望交配的欲望。雄海豚:妹子,約不?
  • 北極熊到底怕不怕冷?
    人們常看到北極熊光著大腳丫子在冰面上走來走去。它們怕冷嗎?北極熊一點也不怕冷,其實,它們很喜歡冰冷的冰面能讓腳有些涼爽的溫度,一頭北極熊經常行走的路段上,會出現一層類似於油脂的坑窪地帶,一是它們的大腳丫子把冰面給融化了,再者,它們的腳像人類出汗一樣,流著流著汗,油油的汗液就蹭到了冰面上。北極熊不僅不怕寒冷,還非常害怕高溫的天氣。
  • 北極熊瀕危,企鵝數量銳減,百萬物種瀕臨滅絕,地球何去何從?
    國際北極熊中心(PBI)首席科學家史蒂芬巖士特普(Steven Amstrup)表示,北極熊在冰層結冰且能回去覓食前,將會面臨更長的禁食期。他還表示,北極熊的滅絕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他說,溫度升高並非威脅北極熊的主因,而是這個食物鏈中最主要的食肉動物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而且在這種環境下,新生的北極熊幼崽更是難以存活,特別是當北極熊母親的脂肪不足以提供營養的哺乳時。
  • 再過80年,絕種的可能不止北極熊
    一個國際組織「北極熊國際」的研究人員以北極浮冰融化速度和北極熊可空腹存活時間為基礎,分析了全球19個北極熊種群中的13個種群的生存情況,預測到2100年,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有的種群可能已滅絕。研究報告已發表於7月2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曾獵殺過北極熊的鯊魚,擁有500年的壽命,專家對它表示擔憂
    比起陸地上的狼來說,鯊魚要更加敏捷、兇猛,除了個別生物之外,其餘的海洋生物都是鯊魚的獵物。很多網友都說,鯊魚雖然兇猛,但是一旦遇到海豚就基本慫了。前陣子,還有一篇帖子講述了鯊魚和海豚的對戰優勢,其中列舉了鯊魚是單獨獵食,而海豚是組團出行。一旦遇到鯊魚,海豚可以利用超聲波來攻擊鯊魚,其次還能召喚來同伴一起對付鯊魚。
  • 趣味探討:既然北極生存環境惡劣,為何不考慮把北極熊送到南極?
    現在小朋友應該都知道企鵝生活在南極,北極熊生活在北極,企鵝和北極熊在野外是完全沒有碰面的機會的。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地球兩極面臨著冰川融化的問題,對於一些極地動物的生存有一定的影響。在網上大家應該也看過北極熊孤獨的漂浮在浮冰上的照片,雖然北極熊會遊泳,但是如果沒有了大面積的冰層,它們的捕獵是會成問題的。因此有的人提出這樣的觀點,既然北極熊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化,為什麼不考慮把北極熊運送到南極來生活哪?
  • 北極熊的毛髮是什麼顏色 金龍魚不是油嗎?參加「海洋探秘」的小...
    六名小記者脫穎而出 與海豚親密互動一大早,華商小記者就在家長的帶領下準時來到集合地點。雖然活動還未正式開始,但是小記者團成員們的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神情。活動中,首先安排小記者團前往極地館,在此由科普講師為小記者團進行詳細講解。
  • 北極熊不吃企鵝和「關公戰秦瓊」有什麼關係?
    看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小孩問媽媽北極熊為什麼不吃企鵝,媽媽想了很久沒有答案,孩子笑著告訴媽媽,因為北極熊生活在北極,而企鵝生活在南極啊!那麼,關公戰秦瓊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關公自然是指三國「戰神」關羽了,而秦瓊秦叔寶則是唐初的名將,根本不在一個時代的人,怎麼打?
  • 日本熊本縣地震後沒人來,北極熊寂寞到自己玩自己!
    熊本市立動植物園經過了1年8個月的修復後,最近讓園內的北極熊Maruru重新亮相,但是遊客們卻發現Maruru都在向牆壁拋球跟自己玩,似乎是因為休園的時間太久,覺得太無聊而習慣了自娛,讓不少人看了大呼「好心疼」!
  • 北極熊有哪些特性?
    1,海豚。海豚是海洋版帶來的新生物,灰藍色的外表,生活在水裡。目前關於海豚的信息還比較少,小編知道的也不多。首先,海豚雖然生活在水中,但時不時,會需要把頭伸出水面呼吸。如果玩家壞心眼地把海豚封在水裡,那時間久了,海豚是會溺亡的。玩家的船隻經過時,海豚會試圖追逐玩家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