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軍火星,登陸空間站—神奇的太空3D列印
今年,我國首次在載人飛船中實施驗證了太空3D列印技術,並成功帶回兩個列印樣件。這是中國首次開展軌道3D列印試驗,也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列印。用火星沙為材料3D列印建築物火星作為地球上人類可以探索的距離較近的行星之一,一直受到科學家們的關注,許多關於火星的探測和登陸計劃相繼出現。
-
用印表機來蓋房? 注意:這將不是笑話!
這座6天完工的「新方舟賓館」整體搭建使用46個小時,裝修用時90個小時。據說,這幢「速成建築」不但可以抗9級地震,還能淨化室內空氣,保持恆溫。用印表機來蓋房?6天建造15層樓視頻(來源於網絡) 在今年的1月9日,眾多網站又轉載了一條消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中國人獲得「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建造者」這一新頭銜,僅用了15天(360個小時)就建成一幢高30層總建築面積達到18.3萬平方英尺(約合1.7萬平方米)的酒店大樓。這棟被網友稱為「樓快快」的30層建築,被認為是「中國速度」的具體體現。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3D列印出一艘火箭,也能上火星嗎?
如果有一臺技術先進的3D印表機,在自家後院裡就能造出一艘火箭——能夠飛向火星的那種。這是科幻小說都沒有想過的事。做事情,一向挺難。如果當下製造、發射一枚火箭的費用是1億美元,那麼Relativity Space這家公司想要將它降到約1000萬美元左右,方法是3D列印。它並非唯一使用3D列印技術的太空公司,比如Rocket Labs使用3D印表機製造了引擎,但Relativity想要列印出全部火箭。
-
人類如何在火星建造城市,就地取材嗎?
隨著中美即將向火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以及毅力號探測器,火星這顆平均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的紅色星球,逐漸的進入到了國人的視野中,未來我們將會踏上這顆星球,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如何抵抗火星致命的輻射、食物以及水資源的問題呢?
-
空間3D列印技術,讓太空探索插上了飛躍的翅膀
SpaceX公司還用3D列印技術製造了其研製的龍飛船 2 號的核心部件:SuperDraco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工藝非常複雜,其中幾乎所有的冷卻通道、噴油頭和節流系統用傳統工藝都很難製造。SpaceX公司採用德國EOS的金屬3D印表機,成功將發動機製造成功。使用的鎳基超合金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強度、延展性、斷裂抗力和更低的可變性。並且將整個發動機的設計和製造周期縮短為幾個月。NASA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研製出了包含銅合金和鉻鎳鐵合金的雙金屬火箭發動機點火器。
-
移民火星,建築應該用什麼材料?火星能否就地取材?西瓜視頻科普
,首先的解決住宿問題,就像電影裡演的那樣,別風塵僕僕的去了人家火星,最後住不下去的是不?那麼要是在火星能住的話,得蓋個什麼材料的房子呢?對此倒也有人提出過建議,說是要在火星上蓋個高分子大棚,或者是在低溫處建造冰屋等等。但終究也只是猜測,還有很多限制,比如運輸。地球60億人口,那得運輸到猴年去?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取材。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3D列印技術為火星探測儀開發輕量化部件
航空航天3D列印市場以非常快的增速發展,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50億美元。如今一些火星探測儀或其他航空領域的製造都急切的用3D印表機來開發較輕量化部件。 3D列印技術應用在製造業,具備成本低、快速製造減少時間周期、協調能力高、可完成繁雜構造等特點,也有許多其他探測器,也運用到3D列印技術應用來開發設計和生產製造零部件。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打開APP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52:39
-
火星移民成為現實?建築材料到底該怎麼選,前人似乎已給出答案
>技術等等,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都對他有所認知,特別是那些對星際移民感興趣的朋友,如果未來的某一天真累真的可以移民火星,那作為安全保障的建築我們應該用什麼材料呢,畢竟兩個不同的星球是存在差異的。火星建築的依靠什麼有些人說在火星上要建立一個「蔬菜大棚」保障氧氣,還有人說需要在火星煉鋼用3d列印技術製造建築,但其實用不了真複雜,我們不妨仔細想想,在地球附近發射一枚火箭的成本就已經非常高了,更不用說比之更為遙遠的火星。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3D列印建築 | 有望徹底改建築業應用於火星
你知道有什麼技術可以徹底改變建築業嗎?據了解,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利用當地土壤3D列印綠色建築的方法,可以成為混凝土的可持續替代品,混凝土約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可以列印整個建築立面,儘管要使這種結構滿足現有的建築法規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
-
3D列印房子來了,蓋一棟2700尺的房子成本只要2萬
以後,房子還需要人來蓋嗎?不用!3D列印就能搞定。
-
常見3d列印技術簡介和優缺點分析(FDM篇)
3d列印作為一個新興技術,近些年開始走向普通大眾。作為一個3d列印從業者,是時候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科普了。3d列印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列印技術:FDM、SLA、SLS、SLM等。FDM熔融層積成型技術是將絲狀的熱熔性材料加熱融化,同時三維噴頭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根據截面輪廓信息,將材料選擇性地塗敷在工作檯上,快速冷卻後形成一層截面。一層成型完成後,機器工作檯下降一個高度(即分層厚度)再成型下 一層,直至形成整個實體造型。優點:便宜、操作簡單。缺點:精度低、需要添加支撐,支撐去除難度和廠家支撐優化、列印材料有關,零件表面有較明顯的列印紋理。
-
美國AI Space Factory公司:用3D列印技術,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自律型建築」
AI SpaceFactory火星建房的構想為什麼選火星建房子?人們把目光聚集在太陽系內,畢竟太陽系內的目標可能更適合太空移民,比如鄰居——火星。大體上說,地球和火星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千米,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千米。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火星與地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可以說是太陽系裡的「袖珍地球」。美國宇航局NASA曾經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火星上存在液態水,這是適合人類移民的重要條件。
-
假如可以去火星旅遊居住,你會願意去嗎?
從,在火星上發現生命基石之後,火星上有生物和人類火星上能生存,似乎已經不再是電影《火星人》中的一幕了,反而更像是在現實中就存在!目前為止,各國的官方計劃都是在本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末派太空人登陸火星,但是激進的馬斯克似乎已經等不及了,今年年初,就曾雄心勃勃的表示,他的火系貨運艦隊將會於2022年時出發前往火星,2024年時,80元,一小組組成的火星艦隊將會在火星登陸,而這項大型任務最為關鍵的存在大獵鷹火箭已經開始投入建造!
-
火星上的3D列印建築 真是超未來的趕腳
若是建築材料得從地球運去,那成本可就太高了,最好能取材於火星,用3D列印的方式建成,為此,美國航太總署(NASA)舉辦了「3D列印火星屋」挑戰賽,第一名出爐,得獎的是太空探索建築與雲端建築工作室的火星冰屋。
-
火星探測器天文1號背後的3D列印故事
中國3D列印網8月7日訊,我國宣布從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徵5號」運載火箭,這是一種多級運載工具,將「天文1號」火星探測器帶入了紅色星球的軌道。長徵預計將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軌道,而探測器將在5月的某個時候降落。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現在人們在不斷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逐漸的注意起了人體的健康狀況,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骨科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內固定器材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作用。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