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振興平臺建設系列調查(二)
以交通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公路驛站被人們發現了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聚集人氣的新價值。2014年以後,為配合日本政府推行的地方創生戰略,公路驛站被賦予地方振興「據點」的新使命。
《環球》雜誌記者/胡俊凱 沈紅輝(發自東京)
日本鄉村近二三十年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構成較大影響的變化,除人口減少和老齡化,以及隨之而發生的地方產業經濟、就業、稅收規模縮小外,還有一個不太惹人注意的現象,即鄉村汽車社會的出現。
鄉村汽車社會的出現,不只是因為人們生活富裕,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口減少而導致的鄉村公共運輸萎縮。
近些年日本列島「道の駅」(或稱「公路驛站」)的大量湧現,正是對應這些變化而產生的新生事物。這是一種類似高速公路服務區,但又有不同功能的普通公路服務區。
在日本新一輪鄉村振興中,這些公路驛站在承擔交通服務使命之外,還被抹上了新的色彩。
歇腳在被遺忘的水果之鄉
從吾妻高原去福島縣國見町途中,路過一個只有一間屋子的鄉間小店,陳舊的店鋪前擺著一些紙箱,裡面裝滿了新鮮的梨、桃子等水果。店前幾個老頭老太閒聊著,除了偶爾駛過的汽車外,見不著什麼行人。我們在店旁砂地停車場把車停下。老人們見我們向店鋪走來,頓時滿臉笑容。老頭二話不說,便削了一個碩大的桃子遞過來。一旁老太也拿起桃子削了起來,說是免費品嘗,一人一個。這裡一箱12個大桃子才賣1000日元(1日元約合0.06元人民幣)。
福島縣盛產稻米和水果,國見町更號稱水果之鄉,光是桃子的品種就有約30個,從7月到10月都有上市的。不過這裡的水果可不是天生就這麼便宜。自福島核事故以來,當地農產品受到影響,別說外國人,連許多日本外地人,對福島的大米、桃子等也都心存芥蒂,「敬而遠之」。
「核事故對這邊農產品的影響現在有所好轉,但有些外地人不管過多久也都還是會介意來自福島的農產品的。」在國見町公路驛站「阿津賀志之鄉」,負責人中條伸喜有點無奈地說。「阿津賀志之鄉」是我們到日本東北進行調研選擇的第一個歇腳處。
「如今全國都進入人口減少狀態,我們這裡還加上核事故的影響,一些人在地震和核事故後搬走了。地震後這幾年大概每年減少100人,現在就剩9300人左右了。」中條伸喜說。
中條伸喜44歲,生長於國見町。他家從曾祖父那一代就搬到了這裡,曾祖父在宮城縣出生,祖父是農民,種水稻和桃子,父親是町裡一家船舶零部件廠的工人。祖父的地至今還在,不過面積很小。中條伸喜高中畢業後進入町政府工作,現任國見城建株式會社經理。這家企業是國見町政府全資的町辦企業,社長即町長,旗下還有町辦加工場,生產麵包、蛋糕、鹹菜等深加工農產品。「阿津賀志之鄉」便由這家企業負責運營。
「阿津賀志之鄉」是國見町公路驛站的招牌。這個驛站有一幢龐大新穎的木造大廳和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大廳外面為露天花卉市場,裡面為國見町唯一的農產品及當地土特產直銷店。大廳一端有餐廳和咖啡廳,另一端有「兒童木育廣場」。大廳二樓有一溜房間,其中4間為客房。大廳外有很大的停車場。
「福島縣有33處公路驛站。我們是第一家提供酒店式客房的,不過就4間房,經營上還虧錢。為什麼明知是虧本生意還做呢?因為國見町如今既沒酒店,也沒民宿。以前也有民宿,大地震給震塌了,後來就關門了。建這個驛站時,本地居民特別希望弄些客房。」中條伸喜向我們介紹說。
這種驛站是1993年國土交通省為應對鄉村汽車社會到來、為公路利用者提供安全快速的道路交通環境而推動興建的,建設主體是市、町、村等地方自治體。1993年剛開始推行時,全國只有103個驛站,到2018年4月,已增加到1145個。
據國土交通省介紹,公路驛站具有3個功能:一是提供24小時免費停車場、廁所等休息設施;二是提供公路信息、旅遊信息、緊急醫療信息等;三是提供文化教育、旅遊娛樂等設施。
鄉村振興的新平臺
中條伸喜是町政府派過來主持「阿津賀志之鄉」工作的。從這個公路驛站籌備時起,他就是項目成員。他告訴我們,「阿津賀志之鄉」開業於2017年5月,現有80名工作人員,其中50名是本地人,開業一年多來已經略有盈餘。
「這20年來,國見町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少了,還有商店街衰敗得特別嚴重,店鋪幾乎都關門歇業了。」國見町的商店街在市街中心,中條伸喜覺得商店街衰敗的很大原因是沒有跟上汽車社會的節奏——沒有寬敞的停車場。國見町現在公交車班次很少,居民出行都靠開車,因此大家都選擇有停車場的大型購物中心去消費。除此之外,商店街衰敗的原因還有當地產業不振、人們消費觀念發生變化、商業服務形態變化等。
在這種背景下,以交通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公路驛站被人們發現了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聚集人氣的新價值。2014年以後,為配合日本政府推行的地方創生戰略,公路驛站被賦予地方振興「據點」的新使命。
按國土交通省的規劃,公路驛站將成為激發地方經濟文化活力的鄉村中心,如通過以公路驛站為基地的本地特產商品開發和品牌化,設置六次產業化(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的加工設施、農產品直銷店等,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實現產業振興。通過提供診所、政府機構辦事機能、居民服務、面向高齡者的入宅服務、地方公共運輸的站點等,落實社會福利;通過使之成為對自衛隊、警察、消防等的後勤支援基地,提供日常防災教育、災害歷史信息,儲存燃料、特別電源裝置等防災備用機能,實現防災目的。
此外,公路驛站還通過提供多種語言導遊、地方特產名產及免稅店、能使用外國信用卡的自動取款機、免費公共無線網絡、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吸引入境旅遊;通過提供空屋、就業崗位等信息,向年輕人提供體驗地方工作的機會,促進地區間移居。
在國見町,「阿津賀志之鄉」被定位為「鄉村文化車站」。《國見町鄉鎮、人口、工作創生綜合戰略》顯示,這個公路驛站將作為國見町農商工一體化的主軸,在擴大常住人口、交流人口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並利用其作為地方新的就業場所,以及本地人聚集、活躍的場所,為地方創造商業活動和會展活動機會。町裡為「阿津賀志之鄉」設定了若干目標,其中唯一的「近期目標」就是在2015~2020年,要以其為核心,使年交流人口達到15萬人。
町裡計劃,到2020年,「阿津賀志之鄉」的六次產業化商品銷售額達到2000萬日元(2014年為0),通過六次產業化和驛站銷售與網絡銷售,將國見町的農產品(稻米、桃、柿、杏、櫻桃、梨、蘋果等)的附加價值開發出來,打造「國見品牌」。目前該町已有的六次產業化商品有日本酒和桃酒,在此基礎上再開發香檳酒、果醬、果凍、米粉、桃甜點等,每年還舉行六次農產品展銷會。
得到財政支持的兒童樂園
「阿津賀志之鄉」大廳的一側有一個「兒童木育廣場」。推門進去,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木世界映入眼帘,裡面的滑梯、巖壁、玩具、小房間、小器具、樓梯、廊道等全由原木製成。「這個廣場的對象是學前兒童。家長可以帶孩子來這裡玩耍。從2017年5月開業起的10個月,包括家長在內,已吸引了3.3萬人到訪。」中條伸喜邊領著我們參觀邊介紹。
國見町為振興林業和保護森林,推進生活中的「樹木教育」活動。「我們町從27年前就開始給當年出生的新生兒贈送一套由當地木材加工製作的玩具。」中條伸喜說。不僅新建的「兒童木育廣場」成為「樹木教育」的主要場所,町裡還利用公路驛站餐廳和咖啡店開業機會,製作木製餐飲器具,以「食與器」為主題來推廣國見町的木器品牌。
不要小看這樣一個兒童樂園,作為地方創生的項目,它是可以從日本中央政府要來錢的。中條伸喜告訴我們,「阿津賀志之鄉」總耗資約23億日元,包括徵地費、建設費等,其中國家財政撥款有約14億日元,8億日元是町政府預算。公路驛站建設、運營過程中來自政府的支援資金是通過各種項目下達的,其中就包括「兒童木育廣場」。
據國土交通省介紹,日本中央政府對公路驛站的政策和資金支援,來自內閤府、厚生勞動省、總務省、農林水產省、經濟產業省、環境省、國土交通省及觀光廳等8個部門的27個政策或項目,如地方創生推進交付金(內閤府)、地方育兒支援據點項目(內閤府、厚生勞動省)、六次產業化援助項目(農林水產省)、故鄉名產支援項目(經濟產業省)、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交付金(環境省)、公共基礎設施整備綜合交付金(國土交通省)、訪日外國旅行者接待環境整備緊急對策項目(觀光廳),等等。
中條伸喜介紹說,中央政府安排了相應的預算,國見町可以藉此開展各種項目。「現在預算資金還算充裕,我們可以花錢去僱人,但資金總有用完的一天,到時候能否把項目繼續搞下去,就看本地有沒有能人了,特別是年輕人。」
「阿津賀志之鄉」資金來源為國家和町政府,運營也由町辦企業負責。中條伸喜說,這是因為法律規定政府不能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活動。「在研究如何運營這個公路驛站時,也考慮過委託民營企業負責。在日本具有設施運營和經驗資質及能力的公司挺多的。但如果把『阿津賀志之鄉』交給民間企業的話,可能國見町最後得不到啥好處。畢竟民間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如果由它們經營,那麼驛站工作人員待遇、農產品價格等都由它們說了算。它們還可能會向農民收取高額手續費。當然,町辦企業也有效率問題。公路驛站實際經營起來,別說掙錢,保證不虧本就不容易。我們沒啥設施運營經驗,一切都摸著石頭過河,挺辛苦的。」
中條伸喜覺得國見町最大的問題還是本地人不夠努力,特別是在農產品的深加工和開發方面。「國見町要發展起來,首先居民得改變觀念,要有一雙發現商機的眼睛。生鮮桃子在當地人看來太習以為常了,但在外地人眼中是非常美味的農產品。我們得讓居民意識到,本地特產都是好東西,要做好深加工,做好研發。如今,『阿津賀志之鄉』正在研發各種深加工商品,如桃子口味的冰激凌、桃子披薩餅等。希望能夠帶動當地居民一起來創業。」
來源:2019年2月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