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烏鴉具有七歲兒童推理能力

2021-01-11 科學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新研究顯示,烏鴉的推理能力相當於7歲兒童。科學家對6隻野生新蘇格蘭烏鴉進行一系列測試得出這項結論,該測試用於分析烏鴉的因果推測能力。

 

這項測試類似於伊索寓言中饑渴烏鴉投入石塊上升水面飲用的故事,在「排水量任務」中,通過將重物落入充滿水的管子,計算烏鴉捕獲漂浮食物獎勵的能力。

 

他們證實烏鴉有能力將重物沉入水中,而不是採用漂浮物體;使用固體物質而不是中空物質;選擇一種高水位管,另一端是低水位,這種裝滿水的管子一端填充著沙子。

 

烏鴉在兩項難度較大的測試實驗中失敗,一項測試要求理解管子的寬度,另一項測試涉及置換U形管中的水。科學家指出,烏鴉理解容積排水量的能力與5-7歲兒童相匹配。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研究員莎拉-傑爾伯特(Sarah Jelbert)說:「這項研究結果非常令人吃驚,突出了烏鴉關於力量和範圍的理解能力。特別是烏鴉失敗的測試實驗違反了正常的因果關係,但是它們能夠通過其它任務。這表明當成功完成任務時,具有相同等級的因果關係理解能力。」

 

新蘇格蘭烏鴉生活在太平洋的一個島嶼,它們以其獨特的智力和創造能力而著稱,它們是唯一擅長使用工具的非靈長目物種,會戳刺木棒和鉤子,可將原木和樹枝中的蛆蟲挑出來。

 

同時,近期另一項研究顯示烏鴉具有問題解決能力,這項實驗是由紐西蘭奧克蘭大學進化心理學講師阿歷克斯-泰勒(Alex Taylor)博士設計的,將一隻野生烏鴉囚禁三個月,觀察它如何使用一根木棍。

 

它成功制定解決方案,大約2.5分鐘使用木棍完成八個階段操作,之後這隻烏鴉被釋放。這項發現發表在最新出版的

《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雜誌上。(來源:騰訊科學 悠悠/編譯)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烏鴉喝水只是寓言嗎?不僅如此,烏鴉能和兒童一樣通過棉花糖實驗
    研究人員認為,新喀鴉能夠像兒童一樣理解因果關係,這種理解能力與7歲兒童相當。棉花糖實驗棉花糖實驗,是20世紀60年代,史丹福大學針對兒童做的一個實驗。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展示了認知能力,最初是用來研究人類認知是如何發展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才會聰明到推遲滿足。烏鴉不能理解人類的語言,這樣精確的實驗烏鴉能完成嗎?顯然,大部分人並不看好烏鴉,一隻鳥而已,怎麼可能和兒童相比?
  • 人工智慧的崛起:智商測試得分超過四歲兒童
    研究人員最近對一個名叫ConceptNet的人工智慧系統進行了測評。在一項為檢測兒童智商而設計的測試中,ConceptNet的得分超過了一名智商正常的四歲兒童。該測試共包含五項與詞語推理和詞彙有關的測驗,ConceptNet的總得分為69分,與之進行對比的學齡前兒童得分則為50分。並且專家認為,該系統的智能程度還會進一步加強。
  • 研究表明:人工智慧的智商已達4歲兒童水平
    最近,一系列旨在測試一些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慧(AI)系統和人類智商(IQ)之間的勝負關係的試驗表明,人工智慧的智力目前已經達到了 4 歲兒童的水平。
  • 學者發現野生烏鴉會製造和保存「捕食工具」
    他們在烏鴉羽毛上安裝微型相機,記錄下烏鴉用喙叼著一根鉤食木棒,巧妙地挑出縫隙中躲藏的昆蟲。烏鴉工具製造能力之前未記錄過,這是首次在野外環境中拍攝到這一現象。  託斯坎科和魯茲設計了一種微型烏鴉相機,對生活在南太平洋的新喀裡多尼亞島烏鴉進行觀察,新喀裡多尼亞島烏鴉是一種智商較高的生物,行為實驗表明,烏鴉是一種懂得使用工具的動物,它們具有較高水平的推理能力。  雖然在之前的實驗室任務中烏鴉表現不俗,能夠在特定環境下使用多種工具獲取食物,但是研究人員迫切希望知道在自然環境中它們是如何做到的。
  • 烏鴉在生理和社交認知能力上與大猩猩並列
    其他任務測試了烏鴉確定原因和結果或了解不同數量的能力。花生是保持鳥類動力的流行測試項目。總體而言,研究人員發現,四個月大的烏鴉(您可能會把它們稱為「青少年」烏鴉)在成年黑猩猩和猩猩的大多數任務上表現出色,除了對空間技能的測試。 「And that was a little surprising to us. But we used a test battery that was designed to test primate cognition.
  • 聰明的烏鴉不僅能喝到水,還會密室逃脫
    裡仿佛能聽懂少女,並被當作寵物的神奇烏鴉;(圖源:昨日之歌 EX1)但你可能不知道,烏鴉喝水其實不僅僅是個寓言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也真的有人也會養烏鴉(比如要研究烏鴉的科學家)。而烏鴉可能比你想像中的聰明得多:它們會使用工具,會自娛自樂,甚至還會具有強大的邏輯能力,可以玩「密室逃脫」!(當然,不會說話是真的)而在眾多烏鴉中,論聰明才智,最為人們推崇的是一種生活在太平洋小島上的神奇烏鴉——新喀鴉(Corvus moneduloides)。
  • 聰明的烏鴉不僅能喝到水,還會密室逃脫?
    但你可能不知道,烏鴉喝水其實不僅僅是個寓言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也真的有人也會養烏鴉(比如要研究烏鴉的科學家)而烏鴉可能比你想像中的聰明得多:它們會使用工具,會自娛自樂,甚至還會具有強大的邏輯能力,可以玩「密室逃脫」!
  • 烏鴉不吉利很招人厭 聽過烏鴉喝水 但您不知道它們比家寵物還聰明
    像7歲的孩子一樣聰明儘管與人腦相比,烏鴉的大腦似乎很小,但重要的是大腦的大小與動物的大小有關。相對於它的身體,烏鴉的大腦和靈長類的大腦是可比的。根據華盛頓大學航空保護實驗室的John Marzluff教授的說法,烏鴉本質上是一隻飛行的猴子。它是一隻友好的猴子還是更像是《綠野仙蹤》中的魔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對烏鴉(友好程度)所做的事情。
  • 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絕頂聰明的鳥類,神鳥烏鴉
    我們來看看烏鴉的形象。智力超群,具有邏輯推理能力,烏鴉到底有多聰明?我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就可以猜測烏鴉的聰明才智。研究人員發現,烏鴉是人類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動物,其綜合智力與家犬的智力水平相當。它們善於利用工具,以達到獲取食物為目的。
  • 美國西北大學新系統在智力測試中超越75%民眾,人類的推理能力也不...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科研團隊研發了一個全新的計算模型,在瑞文氏標準推理測試中達到或超越了75%美國普通大眾的表現。被媒體譽為人工智慧史上的又一裡程碑。要知道,根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一般18歲成年人的平均智商為97,6歲兒童的平均智商為55.5,相比之下谷歌人工智慧系統的智商則為47.3,微軟小冰是24.5。人工智慧的智商還不及6歲兒童的平均水平。
  • 兒童睡前故事277期 | 旱烏鴉
    原標題:兒童睡前故事277期 | 旱烏鴉 每一位好媽媽每晚都會給孩子讀故事! 旱烏鴉的頭上頂著小太陽,他走到哪裡,小太陽就照到哪裡。旱烏鴉至今都沒有自己的家,他很不快樂,他想找個自己的家。 旱烏鴉來到沙漠,可他發現:原來很精神的仙人掌被他頭頂上的小太陽曬得變得又幹又癟,旱烏鴉只能離開了沙漠。 旱烏鴉飛到啪啪村,啪啪村經常下雨,可離太陽很近,本來就很熱,現在兩個太陽照著啪啪村,啪啪村的居民熱得活都不幹了,看著要收割的稻子,可稻田裡卻火辣辣的,燙的人踩不下去,旱烏鴉只能離開了啪啪村。
  • 美國最新研究:兒童6歲前的發育重點在右腦,有八成父母都錯過了
    「開發右腦」其實並不是程老先生的一家之言,早在近20年的科學研究中,右腦發育的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國家的主流教育理念所重視。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指出,兒童早期大腦發育的重點,應該被集中在右腦上。換句話來說就是,孩子右腦的發育狀態,將會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大腦開發程度。
  • 一隻烏鴉,如何看待同類死亡?
    雖然烏鴉沒能更進一步發現複雜容器的奧秘,但這種理解能力已經相當於5~7歲的孩子[1]。 烏鴉喝水 | 英國劍橋大學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 不吉則來自烏鴉的顏色、叫聲以及吃腐肉的生活習性導致它們常常出現在屍體附近,有時會被當成死亡的象徵。
  • 鳥屆奇葩:烏鴉,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有時候它們的聰明,只為耍賤
    一提到烏鴉,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烏鴉反哺的儒家思想?烏鴉喝水的兒童故事?還是遊戲和影視劇中兇殘的形象?又或者是這個人……作為一個鳥類科普作者,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最真實的烏鴉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們在文化中佔有著什麼地位?它們的智商真的有我們認為的那麼高嗎?為什麼說烏鴉是個鳥屆的奇葩?
  • 兩項開創性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鳥類的認知-虎嗅網
    而且感覺上,這種說法似乎還很有「科學依據」,比如人們通常認為,鳥類的大腦結構限制了它們的思維、意識和認知能力。出於這樣的原因,應該沒人會覺得將別人的大腦稱作為「跟鳥一樣」會是一種讚譽——直到現在,鳥兒們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日子可能要來了。
  • 史上最燒腦的七道智力題,誰的推理能力強,這次題目做對的就多
    史上最燒腦的七道智力題,誰的推理能力強,這次題目做對的就多相信大家都玩過數獨,其實數獨靠推理會做得很快的,你做出來了嗎?這是一道考察空間知覺和心理旋轉能力,先不說智商和思維如何了,現在光看這圖形是不是眼睛都快看出花了這道題和上面的題一樣考察空間知覺和心理旋轉能力,做出上面題,這個就不難了這道題是不是很難呢?提示一下:這題不止一種答案,看你怎麼定義這些傢伙吧!
  • 研究顯示:兒童同時使用左右半腦進行語言學習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據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科學家9月7日公布的研究顯示,嬰兒和兒童能夠使用大腦的兩個半球來學習語言,特別是在處理口語常用語時,而成年人的語言學習主要集中在左腦。據埃菲社華盛頓9月7日報導,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研究顯示,幾乎所有成年人都只能使用左腦處理語句。該研究所依據的是對左腦中風患者進行的大腦掃描,以及對其語言障礙的臨床研究結果。為此研究人員深入分析了功能磁共振成像。
  • 腦科學:人在30歲後會具有一種獨特的能力
    關鍵詞:腦科學很多人無論做什麼研究,一般都只能到30多歲,如果是他是一位研究數學的數學家,他的研究生涯可能會更短。很多研究領域都一樣,在提出一些新概念,引入新技術方面,上了歲數的人終究還是比不過年輕人。
  • 具有傳遞關係的推理---直言三段論的本質
    因為大前提要求A∈ΩC,這等價於要求集合A與命題集合Ω沒有公共的元素,即交集合A∩Ω是空集合,通常表示為A∩Ω= ,並且稱 為空集合。這樣,全稱否定型的三段論模式可以表示為:x∈AΩC (2) 這依然是一個包含關係,閌此結論x∈ΩC是合理的。用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對特稱肯定型和特稱否定型得到同樣的結論。
  • 研究稱全球變暖將嚴重影響兒童健康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由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及歐美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發布報告稱,若全球變暖加劇,傳染病和食物減少將使越來越多的人營養不良,對兒童的健康將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