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朗逸與「旅行者一號」同行

2020-11-22 中國質量新聞網

王從軍

5月25日,上汽大眾大眾品牌Lavida家族最新成員全新一代朗逸在杭州正式上市。伴隨這輛新車登臺的,是上海彩虹合唱團的歌聲「旅行者一號」:

「小小火車 快快開向南方,

是昨夜的星辰潤化作春風,

吹綠了小稻秧,

小小火車 快快開向南方,

飯後三點的窗外 搖曳河道兩旁,

潔白的小鈴蘭」。

這場新車發布儀式,讓人們記住了彩虹合唱團的名字,而「旅行者一號」優美的旋律和歌詞,讓人們記住了這次盛會。

唱完「旅行者一號」,彩虹合唱團開始為身邊的汽車歌唱,將汽車的元素轉換成藝術風情唱到歌曲裡,已經成為這支合唱團的一個特色,他們已經不止一次創作出這樣主題的歌曲。一行行關於汽車的歌詞,讓他們用優雅的旋律,唱得完全沒有了廣告含義,變成了對於現代工業藝術品設計的詠嘆:

「我的新車越看越好,

讓我來帶你參觀參觀,

抬頭是電動天窗,

寬大的後排空間,

會自動緊急剎車,

暗中保護你,

幸福的感覺,

歡迎來到這盛典」!

上汽大眾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沈鴻廣、上汽大眾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樸春旭在致辭中說:10年前的2008年,也是在杭州,Lavida朗逸成功上市,開啟了Lavida家族10年光輝篇章,目前已贏得了超過350萬中國家庭的信賴,成為中國汽車市場十年來累計銷量最高的轎車車型品牌;2018年,全新一代朗逸再度出發,吹響了進軍A+級市場的號角。上市十年,Lavida朗逸憑藉紮實硬朗的高端品質,已成為國內A級車市的領軍標杆。如今,作為Lavida家族最新成員,全新一代朗逸以煥新之姿站立於家族新十年徵程的起點,將與現款朗逸共同徵戰國內主流中級車市場,助力廣大中國消費者朝著理想生活,更進一步。

據介紹,全新一代朗逸是上汽大眾基於大眾集團最新平臺打造的一款全新車型,定位於A+級汽車市場,融合了大眾全球最新設計理念,並針對中國消費者對於高品質汽車生活的需求,在設計、尺寸、空間、科技、能效、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為消費者帶來了更高品質的越級用車體驗。新車提供1.4TSI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和1.5L全新自然吸氣發動機兩種動力,搭配不同配置,共推出6款車型,售價區間11.59萬元—16.29萬元。

附錄:全新一代朗逸數據與性能評介

1、全新設計過目不忘 個性品味更進一步

作為國內首款採用大眾品牌最新一代設計語言的量產車型,全新一代朗逸完美融合了德系工業設計與新式中國美學,外觀造型優雅大氣。全新家族前臉氣勢強大,大眾品牌標誌性的橫向進氣格柵與精美鍍鉻飾條,共同營造出奪人氣場與豐富層次感。側面的環繞式雙腰線設計新穎犀利,強化了修長的車身比例,加上溜背造型,使得側身形態更加動感流暢。尾部造型硬朗具有張力,配合尾翼的動感設計,整車更顯年輕時尚。

內飾方面,全新一代朗逸大氣現代的風格同樣讓人眼前一亮。橫向貫通式的中控臺設計加強了視覺延展性,營造出整潔、優雅、充滿安全感的寬敞空間。儀表臺上的亮黑拉絲漸變飾板,使得整體內飾更加和諧與統一,這是上汽大眾第一次使用這一元素,給消費者帶來無以倫比的尊崇體驗。車載導航上移,則提高了中控屏幕的位置,讓操作更加得心應手。

全新一代朗逸的優雅與精緻同樣體現於每一處細節。前臉LED燈組與燻黑全LED立體尾燈交相呼應,造型時尚。精緻車身側標、鍍鉻門把手、尊貴迎賓踏板、17吋精車鋁合金輪轂等精緻細節,共同營造出全新一代朗逸媲美B級車的高級質感。

2、尺寸升級一目了然 悅享空間更進一步

全新一代朗逸車身尺寸大幅提升,長寬高分別為4670mm、1806mm、1474mm,新車軸距加長至2688mm,後排座椅坐墊加長了75mm,為用戶提供了出色的腿部空間,提升了乘坐舒適性。不僅如此,採光面積提升30%的大尺寸雙層防夾天窗、後排中央通道空調出風口和USB充電接口,以及Climatronic雙區自動空調,既保障了舒適乘坐環境,更提升了乘坐便利性,為用戶打造「悅享後排空間」。

儲物方面,全新一代朗逸同樣表現過人。後備廂容積高達510L,甚至超越部分B級車,可以輕鬆放置3個32寸旅行箱。車內置物空間同樣貼心精巧,前排中央通道杯託和卡爪、前排中央扶手儲物盒、前後門儲物槽等配置一應俱全,充分滿足日常生活中大小物件的裝載需求。

3、創新科技觸手可及智享樂趣更進一步

科技配置方面,全新一代朗逸的表現可謂十分搶眼。8英寸智行多媒體娛樂導航系統除了與6.5英寸智感多媒體娛樂終端尊尚版一樣,支持CarLife、CarPlay、MirrorLink手機映射等功能外,還提供自然語音控制等在線互動功能,並有專屬的智隨導航APP;而入門級車型上創新搭載了智隨車聯手機互聯繫統,用戶可以通過專屬的智隨車聯APP,實現電臺收聽調節、讀取車輛狀態及車輛設置等實用功能,為用戶打造便捷的移動互聯汽車生活。

操控輔助科技方面,全新一代朗逸全系標配EPB電子手剎與AutoHold自動駐車功能,適配帶啟停功能的自適應巡航系統、KESSY無鑰匙進入及一鍵啟動功能等,大大提升了車輛在日常駕駛時的安全與操縱便利性。

4、強勁動力一觸即發 駕馭體驗更進一步

動力方面,全新一代朗逸提供1.5L和1.4TSI兩款動力選擇,在輸出強勁動力的同時,還能滿足消費者對得心應手操控體驗的追求。

搭載的EA2111.5L全新自然吸氣發動機,通過多項技術升級,功率由81KW提升至85KW,最大扭矩達到150Nm,綜合工況油耗降低接近10%,至5.5L/100km,完美兼顧高效動力與燃油經濟。EA2111.4TSI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擁有諸多尖端科技加持,匹配DSG 七速雙離合變速箱,最大功率為110kW,最大扭矩達到250Nm,分別提升14kW與25Nm,百公裡加速時間僅為8.3秒,綜合工況油耗更是低至5.4L/100km。

不僅如此,全新一代朗逸還搭載了一系列節能技術,駐車啟停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與ECO節能駕駛模式,只需通過一鍵便捷切換,車主便可在城市擁堵路段降低油耗、減少用車成本,提升駕駛樂趣。

5、安全配置關愛有加 全心呵護更進一步

安全方面,全新一代朗逸大量使用高強度鋼板,使車輛整體強度極大提升。此外,全新一代朗逸全系標配LED光源大燈、集成23項功能的全新ESP車身動態電子穩定系統、RKA智能胎壓檢測系統,適配全方位6安全氣囊等主動安全配備,並搭載AEB自動剎車輔助系統,配合帶倒車自動下翻功能的副駕駛外後視鏡,在彰顯全新一代朗逸越級檔次感之餘,更保證了駕駛安全性。

相關焦點

  • 旅行者一號能到達宇宙邊緣嗎?
    旅行者一號目前已經飛出了太陽系,距離地球約215億公裡,目前的飛行速度為17公裡每秒左右,不過這裡所說的太陽系指的是狹義的太陽系,如果以引力範圍來描述太陽系半徑的話,那麼旅行者一號想要飛出去恐怕至少還需要數千年的時間。
  • 旅行者一號飛了40多年,如今怎麼樣了?
    隨著科學家們的深入鑽研,越來越多的航天科技被研發出來,其中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就是其中一項黑科技。如果以當時人類的科技水平來看待旅行者一號的話,它無疑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探測器。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它的話,它依然還是世界上最強的探測器,因為它是人類歷史上飛行距離最遠的探測器,現在快要飛到太陽系的邊緣了。
  • 旅行者一號:我被外星文明發現怎麼辦?
    旅行者一號,是人類發射的一艘外太空探測飛船,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它的技術比較原始,飛行速度不快(最快的時候,其速度也僅僅有光速的1/5000),迄今為止飛行了整整41年,也堪堪到達太陽系的邊緣而已。一般認為,旅行者一號還沒有脫離太陽的控制,真正要脫離太陽系,還要很久一段時間。
  • 江鈴域虎9改裝旅行者一號
    這次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江鈴域虎9改裝旅行者一號。江鈴域虎9改裝旅行者一號江鈴域虎9改裝旅行者一號是由歐版捲簾後箱蓋搭配M2龍門架組合,下面可以看到更清楚的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一號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有任何皮卡改裝問題都可以評論私信小編。
  • 旅行者一號衝出太陽系: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旅行者一號」同時也是首個衝出太陽系的人類製造的飛行器,在人類的航空航天史上成為一座極具紀念意義的裡程碑。短短二十年間,人類的宇航科技在可能發生的戰爭刺激下高速發展,這為「旅行者一號」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時間轉眼到了1977年,NASA提出了「水手計劃」,計劃發射一枚人類探測器,探測木星與土星及其衛星與土星環,而這枚探測器,就是「旅行者一號」。1980年,「旅行者一號」抵達土星,拍攝並發回了上萬張照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旅行者一號的速度為什麼會越來越慢?
    在之前的貼吧論壇中,這樣的說法被歸結為陰謀論,他們認為旅行者一號速度逐漸降低是因為太陽系實則是一個囚籠,一個關押著人類文明的囚籠,因此任何探測器都不會真正飛離太陽系,抵達星際空間。1977年升空的旅行者一號為何會降速?這本是一個很淺顯的原因,因為旅行者一號早已失去了加速來源,一直憑藉著慣性在往前飛,速度肯定是降低的,如果加速才是真的怪事了呢。
  • 旅行者一號最終會飛到哪?結果你可能想不到
    s旅行者一號是NASA42年前發射的星際探測器,其主要的任務是探測遠日行星木星和土星,以及它們的衛星。實際上對於「木星和土星」的衛星探測意義更大一些,木星和土星屬於氣態巨行星,有著太陽系內最多的衛星,之前是木星有79顆衛星排在第一位,前段時間新發現了土星的衛星,土星的衛星數量現在排在第一位。
  • 距離地球217億公裡,「旅行者一號」如何將數據傳回地球?
    幾千年後,機器的轟鳴聲衝上雲霄,人類的生產力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文明再次進入新的紀元。在飛速發展的科技水平幫助下,許多之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比如像鳥一樣翱翔藍天、像魚一樣潛入海底,甚至是觸摸夜空中的星辰。
  • 旅行者一號可能給人類帶來殺身之禍,以現在的科技,能追回它嗎?
    更重要的是,它還標註了地球在太陽系及銀河系中的位置,這讓人產生了深深的擔憂,萬一有一天它被外星文明發現了,外星人會不會循著「旅行者一號」留下的線索找到我們。旅行者一號外星人不會碰巧也喜歡過感恩節吧?旅行者一號發出的信號需要23.6個小時才能到達地球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要想追回或者追上去並摧毀「旅行者一號」,相當困難。
  • 在旅行者一號的位置上看太陽,太陽有多亮?
    引言:作為地球文明和人類文明的「使者」,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跋涉了將近42年。因此有人好奇,在如今旅行者一號的位置上返回去看太陽,太陽還是最亮的那一顆恆星嗎?其中涉及兩個因素。
  • 旅行者一號傳回的消息,科學家有新發現,或能證明霍金理論!
    旅行者一號傳回的消息,科學家有新發現,或能證明霍金理論!在1977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對太陽風進行粒子的測量。截止到目前為止,旅行者1號已經飛行了43年的時間依舊在太空當中飄蕩,為人類航天領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旅行者1號也是飛行距離最遠,時間最長的一艘探測器,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距離越來越遠,地面上的科學家和旅行者1號的聯繫變得越來越少,但是它是可以持續地為地球發回信號,曾經向地球傳回了木星和土星的高清照片以及它們的星環,讓我們對這些氣態行星有了更多的了解。
  • 64億公裡之外的回望,旅行者一號帶給人類新認知,科學家也沉默了
    目前為止NASA共發射了五顆星際探測器,包括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以及新視野號探測器,前四顆探測器主要是為了探測四顆遠日氣態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最後的任務就是飛出太陽系。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目的是探測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2015年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2019年元旦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臨柯伊伯帶天體「天涯海角」,之後繼續向深空飛行。
  • 旅行者一號已經出發了40多年了,究竟給地球帶回了哪些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了宇宙探測器「旅行者一號」,成功賣出了宇宙探索的一大步。那麼現在,旅行者一號究竟飛到哪裡了?又給人類帶回了哪些消息呢?旅行者一號即將飛出了太陽系旅行者一號自發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多年,據NASA傳來的消息,它已經到達太陽系最外層邊界,即將飛出太陽系!
  • 旅行者一號可能會為人類引來災禍,科學家後悔了,但無法將其摧毀
    旅行者一號距1977年發射至今,旅行者一號已經飛了43年了,這些年裡,它還沒有出現任何大故障,兢兢業業的做它的工作,它的核動力電池還能使用五年,這意味著直到2025年,旅行者一號才會與我們失去聯繫。2012年時,科學家證實旅行者一號已經到達了太陽系的邊緣,現在的它每發一次信息,至少需要20小時才能到達地球,飛出太陽系只是時間問題!
  • 既然有可能暴露地球位置,人類能把旅行者一號抓回來或者摧毀嗎?
    在新技術和新發現的鼓舞下,1977年9月5日,名為旅行者一號的空間探測器,在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開始了它的探索太陽系之旅。升空43年來,旅行者一號不斷刷新人類著對太陽系的認知,第一張木星照片,第一張土星照片,以及第一張它們衛星的照片,都出自旅行者一號「之手」。
  • 網友問:目前的旅行者一號,已經到達宇宙邊緣嗎?
    人類目前還未找到宇宙邊緣,旅行者一號要想飛出太陽系引力範圍,都還需要數萬年的時間,更別妄談到達宇宙邊緣了。旅行者一號於1977年9月5日升空,經過41年的時間已經飛了近216億公裡,相當於從太陽到地球的72個來回,目前還保持著17km/s的速度,要想飛出太陽系,還需要數萬年的時間!
  • 按照旅行者一號現在的飛行軌跡,將來會飛向哪個星系?
    旅行者一號是飛不出銀河系(恆星系)的,但是飛出太陽系(行星系)沒有問題。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約212億公裡,速度17公裡每秒,目前在蛇夫座方位,對旅行者一號的軌道預計: (1)目前旅行者一號的速度為17km/s,已經飛出了冥王星軌道,
  • 儘管旅行者一號可以飛出太陽系,它仍不是星際探測器,這是為何?
    引言:今年是人類「使者」旅行者一號在太空中遨遊的第42個年頭,它繼續肩負著傳播人類文明的使命向太陽系外進發。很多人會認為像這樣的探測器應該是星際探測器,但是專家並不這麼認為,這是為什麼呢?說到人類發射過的星際探測器,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就是旅行者一號,因為在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的信息中,旅行者一號佔到主體地位,甚至很少人知道其實還有旅行者二號。這也難怪有人會認為旅行者一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星際探測器,其實不然,在旅行者一號之前還有先驅者10和先驅者11號,它們都早於旅行者一號進入太空探索,並且為其探索未來可能的飛行路線。
  • 旅行者一號幫助人類了解宇宙,可是它卻再也回不了家了
    ,然而在這漫天無際的飛行中,旅行者一號總有一天會脫離地球的束縛,獨自而又孤寂的在銀河系中飛翔!起初,旅行者一號的速度並不快,可是當它在設定好的軌道之上飛行的時候,行者一號可以藉助行星的軌道力量,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加速,又由於在宇宙中幾乎沒有阻力,可以使得旅行者一號在太空中以最快的速度飛翔,這就跟火箭騰空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旅行者一號所獲得的動能都要遠遠的快於火箭,如果美國宇航局能夠精準的設計好行星的軌道,那麼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據悉,目前的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已經達到了
  • 柯伊伯帶為何會阻礙旅行者一號前進?
    它會是阻礙旅行者一號前進的屏障嗎?然而柯伊伯帶是距離地球相當遙遠的一塊區域,人類飛行距離最遠的旅行者一號飛行了40多年都尚未抵達那個地方。 實際上旅行者一號按照計劃應該在2015就抵達柯伊伯帶地區,然而它推遲了4、5年的時間才走到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