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出現濱鷸,連飛6400公裡後,大吃1周再飛3900公裡

2020-08-22 雪靈谷自然地理

候鳥隨著季節的變化進行遷徙,形成了美麗的生態景觀。中國渤海灣每年都會有許多候鳥經過,其中有一種候鳥叫紅腹濱鷸,體重在80-148克左右,不足200克,但小小的身子裡卻蘊藏著令人驚嘆的能量。

它們每年春天從澳大利亞越冬地起飛,日夜不停歇,一直趕到中國的渤海灣溼地才會停下來,大吃特吃,儲存脂肪,然後繼續飛往北極繁殖地。

紅腹濱鷸被人們稱為「最讓人感動的鳥類遷徙」。你想知道紅腹濱鷸是一種怎樣的鳥類嗎?它們的遷徙之路會有多艱辛呢?

01體型小巧不足200克,夏季羽毛會變成慄紅色

鷸科、濱鷸屬的紅腹濱鷸,是一種小型涉禽,體型小巧,羽毛不豔麗,肚子圓滾滾的,雖然不夠美麗,但是十分可愛。

羽毛的顏色會隨著季節的轉變,而發生變化。夏季是它們的繁殖季,頭上、脖子上以及胸腹部的羽毛,會變成慄紅色,背上點綴著黑色的斑紋。

到了冬季,慄紅色會消失,從頭頂到背部都是淡灰褐色,腰和尾上的羽毛呈白色,具有黑色橫斑。

尾巴不長,張開雙翅飛翔時,露出一根根清晰的飛羽,點綴著斑紋。這時的紅腹濱鷸不再圓圓笨笨的,而能夠長時間長距離飛行。

鳥喙不算長,但比較細也比較直;橄欖綠色的雙腳纖細,腳趾間沒有蹼,方便在灘涂溼地行走。

常常撒開纖細的腳丫子,在淺水處,在海邊潮澗地帶泥地上,一邊走著,一邊將嘴插入泥中探覓食物,快速啄食著軟體動物與甲殼類食物,還會發出好聽的鳥鳴聲。

02飛行5天5夜跨越6400公裡,趕到渤海灣溼地狂吃1周

四月生機勃發,紅腹濱鷸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越冬地,享受著春天的陽光。它們每天都忙著去覓食,不停地吃吃吃,用幾個星期的時間來儲備能量,讓自己變胖,然後開始遷徙。

從越冬地飛到北極繁殖地,大約要飛行1萬公裡,對於小小的紅腹濱鷸來說,是一段十分艱難的歷程。所以,它們途徑中國渤海灣溼地,會停下來休息補充能量。

研究表明,紅腹濱鷸飛行了大約6400公裡的距離,趕到中國渤海灣溼地,耗費了5天5夜的時間。

在飛行遷徙的過程中,紅腹濱鷸可以說是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所消耗的能量,全靠之前幾個星期儲備下來的脂肪。

趕到中國渤海灣溼地時,紅腹濱鷸已經筋疲力盡,明顯比遷徙前瘦了,撲騰著翅膀從空中降落到海邊。長時間張開的翅膀還沒來得及收起,就忙著找吃的,有的則累得站著閉目養神。

長長的海岸線上,大群的紅腹濱鷸各自在覓食,啄食雙殼類軟體動物,其中渤海灣盛產的光滑河藍蛤是它們最愛的食物,能夠幫助它們快速增肥,積蓄能量。

03一周左右增肥一倍,儲存足夠的脂肪,應付接下來3900公裡的飛行

遷徙之路太過遙遠,紅腹濱鷸暴瘦之後,又要快速增肥。它們必須在1周左右的時間內,吃到肚子圓滾滾,讓自己增肥一倍,儲存足夠的脂肪。

Piersmar教授經過研究了解,紅腹濱鷸遷徙之前,體內儲備了約50克的脂肪,而在渤海灣「加油站」,需要儲備幾乎同樣多的脂肪,好應付接下來超過3900公裡的飛行。

紅腹濱鷸要面對的難題,不僅僅是遙遠的遷徙之旅,更艱難的是,當它們抵達北極繁殖地時,北極苔原上沒有充足的食物,但是繁殖期不可延誤。

尤其是雌鳥,在「加油站」時,不僅要為接下來的旅程儲備,還要為剛抵達北極時,築巢、求偶、繁殖而額外儲備能量。

遷徙途中,紅腹濱鷸有的選擇了渤海灣溼地,有的則會選擇在中國東部、東南及南部沿海的其他灘涂溼地。中國沿海地區是紅腹濱鷸的「加油站」。

紅腹濱鷸必須與時間賽跑,才能及時趕到北極繁殖地,繁衍後代。

04雄鳥盡心盡責守護幼鳥,秋季帶著幼鳥遷回越冬地

六月的北極地區冰雪融化,北極苔原也變得繁盛熱鬧起來,不僅紅腹濱鷸,其他候鳥也陸陸續續飛回來了。

北極的夏季短暫,紅腹濱鷸甚至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好好覓食,因為它們要在短短的夏天,完成找對象、談戀愛、孕育後代的重大責任。

雄鳥會在北極草地上盤旋,炫耀自己鮮豔的羽毛,同時發出悅耳的鳴叫,以這樣的方式尋找配偶。

雌鳥會在有苔蘚或草叢的地方,找一個淺坑鋪墊枯草,作為產卵、孵卵的巢穴。一窩通常產卵4枚。雄鳥與雌鳥會輪流孵卵、覓食,大約三四周之後,小小的雛鳥破殼而出。

正值北極苔原的盛夏時節,食物豐盛,剛出生的雛鳥等羽毛幹了之後,就會跟隨親鳥去覓食,開始學習生存的第一堂課。

如果遇到狂風暴雨的惡劣天氣,雄鳥將雛鳥收攏在自己的翅膀內,替它們遮風擋雨,保持溫暖,時刻守護著幼鳥,等它們長大。

大約90左右,新生的雛鳥已經長大,可以獨自飛行1萬多公裡距離的成年紅腹濱鷸。秋季,剛成年的紅腹濱鷸會在父母的帶領下,原路遷徙回去,途徑渤海灣溼地補充能量,然後回到越冬地。

05棲息地喪失,食物匱乏,是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體重不足200克紅腹濱鷸,看似嬌弱,但卻蘊藏著極強的生命力,每年遷徙飛行1萬多公裡的路程,令人感動於生命的神奇。

但是,紅腹濱鷸種群數量下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被評為近危物種。什麼原因威脅到紅腹濱鷸的繁衍?

最主要的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與食物的減少,由於人為的開發、圍墾,導致海邊灘涂溼地大範圍縮減,嚴重影響到紅腹濱鷸的遷徙、棲息。

如果長距離遷徙,中途無法得到充足的補給,紅腹濱鷸無法完成遷徙,也就無法順利繁衍後代。

結語

保護自然環境,保護沿海灘涂溼地,才能還給鳥類一個家,我們生活的環境才會更健康。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動物學雜誌、環境與生活、人與自然雜誌、國家動物博物館

相關焦點

  • 濱鷸連飛5天5夜後,在渤海灣大吃1周,再飛3天趕往北極繁殖
    ,大吃特吃,儲存脂肪,然後繼續飛往北極繁殖地。公裡,趕到渤海灣溼地狂吃1周四月生機勃發,紅腹濱鷸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越冬地,享受著春天的陽光。它們每天都忙著去覓食,不停地吃吃吃,用幾個星期的時間來儲備能量,讓自己變胖,然後開始遷徙。從越冬地飛到北極繁殖地,大約要飛行1萬公裡,對於小小的紅腹濱鷸來說,是一段十分艱難的歷程。所以,它們途徑中國渤海灣溼地,會停下來休息補充能量。
  • 【科學童話】紅腹濱鷸回家記
    我是紅腹濱鷸,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體重只有140克(大概相當於3個雞蛋的重量)。我有棕紅色的肚子、短而直的嘴和短短的腳丫。我膽子很小,最害怕人類,一見他們就躲得遠遠的。每年秋天,我和夥伴們都要飛到南半球的澳洲過冬。這段旅程跨越半個地球,非常艱苦、危險。冬去春來,我們又要飛回北方的家。年復一年,從不間斷。 回家的路太遠了。
  • 【島·事】大濱鷸一周從臺灣飛到崇明
    上海崇明 崇明縣新聞辦官方微信您了解崇明的窗口 歡迎您的關注最近,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隻佩帶澳洲旗標的大濱鷸,編碼為「RSS」。這個「RSS」編碼就是它的身份證號碼。通過這個「身份證號」,工作人員發現,這隻大濱鷸可不得了,一周之內竟從臺灣飛到了崇明。
  • 連續飛丟兩架飛米無人機,花了6000塊錢只為黑?再跑71公裡找飛機
    第一次測試時,因為天要黑了,無人機還沒有充滿電我就起飛了,當時的電量是92%,它飛到5.7公裡時,就提示電量只夠返航了,飛到接近5.9公裡時,圖傳丟失並開始返航。但是因為風太大,電量消耗得特別快,我只好在三公裡外尋找合適的迫降點,畫面裡的這片山地比較空曠,而且特徵明顯,當我想持續下降時,無人機突然沒有信號了。
  • 天問一號已飛到一千萬公裡外,實飛距離卻超九千萬公裡,什麼情況
    我國首個地外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發射一月有餘了,現在它飛了多遠呢?據我國航天工程中心最新發布的消息來看,截止到8月25日22:45,天問一號已經遠在1,000萬公裡之外,飛行裡程已超9,300萬公裡,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天問一號與地球的距離和飛行裡程差別這麼大,這裡有兩個原因。
  • 鳥類有多能飛?北極燕鷗每年遷徙4萬公裡往返南北極
    你們可能會問,它飛的這麼高不會缺氧嗎?我們人類在海拔5000米左右就有可能出現缺氧引發的高原反應,黑白兀鷲在這麼高的高空不會缺氧主要原因是它的血紅蛋白對氧氣高度親和,所以即使在如此高空也不會缺氧。飛的最遠的鳥類就有很多種了,比如北極海鷗這種鳥類,它一年遷徙的路程異常的遠,跨越了南北半球,每年從北極飛往南極然後又返回北極。遷徙距離長發4萬多公裡,當然它中途也會休息的。
  • 來到227.64億公裡外,飛了43年後的旅行者1有何發現?
    旅行者1號正以每秒16.9995公裡的超快速度繼續遠離太陽系,探索未知的星際空間。,也是人類目前飛得最遠的人造物,就算我們現在發射一艘光速飛船去追趕旅行者1號,也要等到21小時5分33秒後才能超越它。從時間上來看,一大團高能帶電粒子應該是太陽在一年前噴發,然後以每小時150萬公裡速度飛向星際空間,現在才追上旅行者1號。
  • 飛米X8SE 2020開箱試飛 5.8公裡後失聯……
    飛米X8SE 2020 煥新升級4K HDR視頻3軸機械雲臺8公裡圖傳35分鐘飛行時長開箱飛米X8SE 2020單機版所有配件如下↓(飛行器×1 電池×1 遙控器×1 正反槳葉×6 AC線×1 充電器適配器×1 手機連接線×3 說明書×2)
  • 來到227.64億公裡外,飛了43年後的旅行者1有何發現?
    外太空的浩瀚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的渺小和短暫,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已經放棄了探索的熱情,要知道在227.64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正以每秒16.9995公裡的超快速度繼續遠離太陽系,探索未知的星際空間。
  • 天問一號已飛到1000萬公裡外,實飛距離卻達9300萬公裡,什麼情況
    我國首個地外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發射一月有餘了,現在它飛了多遠呢?據我國航天工程中心最新發布的消息來看,截止到8月25日22:45,天問一號已經遠在1,000萬公裡之外,飛行裡程已超9,300萬公裡,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天問一號與地球的距離和飛行裡程差別這麼大,這裡有兩個原因。
  • 如果地球半徑膨脹1公裡,地球上會發生巨大災難嗎?
    那地球能不能再變激烈一些呢,比如說某一天,地球的半徑突然增大了1公裡,地球上會發生些什麼呢?事實上地球上什麼也不會發生,至少你能感覺的變化幾乎沒有。有人說,怎麼可能,半徑增加了整整一公裡啊,地面上的高樓大廈還不都得給撕裂垮掉,那些公路還不得出現一條條的巨大裂縫啊?
  • 英國出現長達80公裡的飛蟻群,氣象雷達都被幹擾,顯示為降雨出現
    近日英國媒體《鏡報》報導,英國天空中出現大量飛蟻,有的地方飛蟻群綿延80公裡,數量十分龐大。 於是專家分析認為雷達圖像中的顆粒物或是某種蟲子在聚集,但英國當地並沒有大的蝗災,聯繫雷達圖像的區域詢問,才知道有大量飛蟻從空中飛過。
  • 空間站為什麼只飛400公裡高,不再飛得高點呢?
    空間站為什麼只飛400公裡高,不再飛得高點呢?一般來說,空間站大都在約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運行,比如,我國的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目前仍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以及未來我們即將開展建造的中國空間站。那麼問題來了,空間站為什麼只飛400公裡高,不飛高點呢?大家從平時接觸到的知識中也很容易知道,航天發射是非常昂貴的。空間站飛往更高的軌道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對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 每秒13.5公裡!66億公裡外太空船飛掠小天體,還攜帶11公斤核電池
    趣味探索訊 遠離地球66億公裡的外太空,是一個光線十分暗淡空間。儘管這裡還屬於太陽系,但這裡已經寒冷異常,比地球南極還要冷,大多數運行在這裡的天體似乎瞬間都凍結了,這裡所能看到的太陽也只是一個小亮點,我們地球可能連一個點都算不上。
  • 已飛225億公裡,旅行者1號拍的最後一張照片,為何使人沉思?
    目前離我們地球最遠的一個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它距離地球已經超過225億公裡。2號探測器完成對氣態行星的探索後,朝著太陽系外飛去,其中旅行者1號率先在2012年進入了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2018年進入星際空間。
  • 飛越7601公裡,奧斯卡獲獎短片中的三趾濱鷸已在溫州海邊!
    大意是:「橙黃色旗標S8三趾濱鷸第一次環志於2011年11月,在澳大利亞南部的Canunda國家公園,當時,它已成年。2012年12月,在同一地點,它再次被回收。隨後,S8沒有再被發現,直到2016年11月,Peter Crighton再次在Canunda國家公園記錄到它。這是S8三趾濱鷸第一次在澳大利亞之外被記錄。」
  • 英國上空出現延綿80公裡飛蟻群,英國專家:別擔心
    英國上空出現延綿80公裡飛蟻群,英國專家:別擔心!在太空中的衛星之中排到了一個類似於烏雲的移動體,但是當仔細一看這片烏雲之後卻發現這是飛蟻群!而且是綿延80公裡的巨大飛蟻群!這樣巨大的飛蟻群是很少見到的。
  • 旅行者1號已經飛了222億公裡,它為什麼不會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
    ,本來人類非常有信心可以實施載人飛出太陽系,結果發現人類自詡發達的科技相對於太陽系來說實在太落後了,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是月球距離地球只有38萬公裡,而如果從地球飛出太陽系的話,路程高達148億公裡,所以人類實施載人飛出太陽系不太現實,不過人類沒有放棄飛出太陽系的夢想,在無法實施載人航天飛出太陽系的情況下,人類退而求之實施了深空探測計劃,這個計劃就是發射多個深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提前踩點。
  • 旅行者1號已經飛了222億公裡,它為什麼不會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
    阿波羅登月是人類航天的巔峰之作人類在成功實施阿波羅登月工程之後,把下一個目標放在飛出太陽系,本來人類非常有信心可以實施載人飛出太陽系,結果發現人類自詡發達的科技相對於太陽系來說實在太落後了,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是月球距離地球只有38萬公裡,而如果從地球飛出太陽系的話,路程高達148億公裡,所以人類實施載人飛出太陽系不太現實
  • NASA新視野號飛掠「終極遠境」,65億公裡外的新年祝福!
    「新視野號」於北京時間1日下午飛掠古柏帶的小行星「終極遠境」(又稱天涯海角),因為距離遠達65億公裡,首批照片預計最快要晚上10點才能傳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