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13.5公裡!66億公裡外太空船飛掠小天體,還攜帶11公斤核電池

2020-12-06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遠離地球66億公裡的外太空,是一個光線十分暗淡空間。儘管這裡還屬於太陽系,但這裡已經寒冷異常,比地球南極還要冷,大多數運行在這裡的天體似乎瞬間都凍結了,這裡所能看到的太陽也只是一個小亮點,我們地球可能連一個點都算不上。不過一艘太空船以每秒13.5公裡速度飛掠這裡的一個小天體。

其飛掠過程可能精彩異常,因為距離只有3500公裡。說不定能和好萊塢科幻大片場景相媲美,但可惜的是這一過程我們無緣以見,因為這艘太空船還沒有來得及將這段飛掠視頻傳回地面。這艘太空船就是美國在2006年1月19日發射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這個小天體就是位於柯伊伯帶小行星天涯海角(2014MU69),距離地球約66億公裡。

由於新視野號在掠過天涯海角小行星過程時獲得大批量數據,包含了天涯海角溫度、溼度、物質成分等科學數據,還有照片和視頻,而新視野號上又只有一臺X波段通信系統跟地面通訊,目前最多只能以每秒1000B的字節來傳送數據,1個小時可回傳3M左右數據,所以關於天涯海角的數據全部傳完可能需要整整20個月。

截止到2019年,美國新視野號太空船已經在太陽系中飛行了13年多,可能有人很好奇,新視野號距離太陽60多億公裡,光照又十分微弱,不用太陽能它靠什麼來提供充足電力。事實上新視野號攜帶了一塊重11公斤的核電池,即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RTG)。RTG用放射性鈽-238衰變產生的熱量來發電,能提供245瓦電力。

不過問題來了,隨著時光流逝,RTG核電池電力以每年減少3.5瓦的速度在減小。2019年1月在飛越天涯海角時,供應電力已經減少到190瓦。美國宇航局估計,到2050年之前新視野號太空船將會與地面失去聯繫,因為電力已經減小到無法支持通信系統與地球聯繫的地步了,那時的新視野估計已經離開了太陽系。

可能還有人好奇,什麼樣動力系統讓新視野號飛了13年多,而且現在還能繼續飛。因為在幾乎沒有阻力的深空中,只需要一個初速度就能一直飛下去,不過為了能近距離飛越某個小天體,新視野號有時還是需要偶爾啟動推進系統,小幅度修正路徑。未來,美國宇航局要求新視野號對柯伊伯帶25至35顆不同小行星進行深入觀測,所以2020年後它將飛向另一個小天體。

相關焦點

  • 新視野來到72億公裡外,現剩11千克燃料,計劃飛掠第三個天體
    ,遠到用天文望遠鏡都發現不了蹤影,不過它仍然在與人類保持良好聯繫,8月22日最新數據顯示,新視野號與地球距離47.35天文單位,與太陽距離48.10天文單位,換算一下,約等於72.15億公裡。柯伊伯小天體天涯海角後,獲得大量天體探測數據,數十G儲存空間被全部佔滿。
  • 先驅者11來到太陽系邊緣,離地球150億公裡,以每秒11公裡在飛
    先驅者11是人類發射的第二個星際探測器,重259公斤,算是個小型探測器,已經飛行了46年,比1977年發射旅行者1號和2號還要早四年發射,但飛行距離讓人失望,因為旅行者1號已來到220億公裡外,旅行者2號也距離地球約180億公裡,而先驅者11現在與地球僅相隔150億公裡,在太陽系邊緣。
  • 計劃有變,新視野號暫時不飛掠73.6億公裡外小天體,等待升級
    70多億公裡遠的外太空跟我們眼前所見的太空的確不太一樣,不僅遠處布滿了無數星辰,近處還漂浮大量不太明亮的小白點,這些小白點就是飛行在柯伊伯帶的小天體,英文簡稱KBO。月,新視野號與地球距離達到49.20AU,約73.6億公裡,2021年春天距離將增加到50AU。
  • 3月22日,兩個小行星將先後飛掠地球,最快速度12.92公裡每秒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相信大家也知道,在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有一些天體可能比較大,有一些天體的尺寸可能相對較小。和巨大無比的行星、恆星相比,小天體的數量可能會更多,如小行星。當這些小行星在太空中飛行時,時常會從大星球附近飛過,這有點像我們的探測器飛掠外星球那樣。當然,這個過程一般都是安全飛過,小行星撞擊大星球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
  • NASA新視野號飛掠「終極遠境」,65億公裡外的新年祝福!
    「新視野號」於北京時間1日下午飛掠古柏帶的小行星「終極遠境」(又稱天涯海角),因為距離遠達65億公裡,首批照片預計最快要晚上10點才能傳到地球。
  • 72億公裡外新視野號即將傳完數據,近期或有新行動
    由於內部核電池供電問題,有兩艘飛船失去了聯繫,它們是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因為設計缺陷,核電池內熱電偶穩定性惡化,發電量快速衰減,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就已經停止工作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已經來到星際介質,在最近幾年時間裡,獲得大量有價值科學數據,讓人類重新認識了星際介質。
  • 用43年飛了189億公裡,旅行者號歷經四次大遭遇,鍍金盤讓人擔憂
    而在太空中,向更遠空間飛去的美國旅行者2號飛船不僅長了一歲,還與我們直線距離更遠了一圈,達到了189.5億公裡,一個無法用地球上實物來形容的距離,要用天文單位AU來形容比較適合,約為126.67AU。如果以地球作為參考,那麼太陽系逃逸速度為每秒16.7公裡,即第三宇宙速度。有了這麼快速度,旅行者2號輕鬆跨過小行星帶,隨後經歷了四次大遭遇,不到兩年時間便與十幾億公裡外的木星遭遇,旅行者2號以570,000公裡距離飛掠木星雲層,對逆時針旋轉大紅斑進行了探索,確定這是一個極其詭秘的巨型風暴。
  • 72億公裡外新視野號即將傳完數據,近期或有新行動
    由於內部核電池供電問題,有兩艘飛船失去了聯繫,它們是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因為設計缺陷,核電池內熱電偶穩定性惡化,發電量快速衰減,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就已經停止工作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已經來到星際介質,在最近幾年時間裡,獲得大量有價值科學數據,讓人類重新認識了星際介質。而21世紀發射的新視野號飛船在散布大量冰冷天體的空間中穿梭,一邊無聲地飛行,一邊向地球傳送科學數據。
  • 新視野號創造歷史 飛掠「天涯海角」 實現最遠天體探索
    」探測器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遠天體探索。就在全球慶祝2019年新年之際,NASA的新視野號創造了歷史,它飛掠了距離地球41億英裡(約合66億公裡)的柯伊伯帶神秘天體「天涯海角」。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形成時的冰凍遺蹟。這是人類探索太陽系歷史上最遠的一次飛掠,也是新視野號第二次執行柯伊伯帶飛掠任務。2015年7月,新視野號已經飛掠了冥王星。
  • 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最遙遠古老的天體,還拍了照片
    這個太陽系級別的「天涯海角」,是太陽系邊緣的一個天體,距離地球 65 億公裡,位於柯伊伯帶(Kuiper Belt)。柯伊伯帶是太陽系中海王星軌道外側一片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有數十億顆天體,並保留了太陽系演化所留下的痕跡。
  • 來到227.64億公裡外,飛了43年後的旅行者1有何發現?
    一次月球採樣需要數天時間,一艘太空飛行器飛往火星需要數月時間,一次小行星採樣需要數年時間,為何外太空中的每一個天體都那麼遙遠呢?距離似乎在阻礙人類探索外太空。外太空的浩瀚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的渺小和短暫,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已經放棄了探索的熱情,要知道在227.64億公裡外,
  • 美深空網絡收到一批數據,由222.46億公裡遠太空船發出,內容不懂
    實際上系外空間真的很空曠,幾乎空無一物,因為天體與天體間距離一般用光年來計算,由於系外空間存在無數恆星,所以並非完全漆黑如墨。所以系外空間是一個跟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而現在這個世界裡有一艘老式太空船在快速飛越。這艘太空船不是三體小說中4.2光年外三體人的先進星艦,也不是坐著時光機回到21世紀的未來人類飛船,而是發射於42年前的老式人造物旅行者1號。
  • 一個摩天大樓般的天體正飛掠地球,秒速達89公裡,未來有撞擊可能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行,但是太陽系中圍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太多了,即便是在地球的軌道附近,也經常會有其他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經過,有的時候兩者距離會很近,那麼小行星等天體被地球引力吸引的時候,就會降落到地球上形成流星和火流星等天文現象,特別大的小天體降落到地球上時還會造成自然災難。
  • 來到227.64億公裡外,飛了43年後的旅行者1有何發現?
    距離似乎在阻礙人類探索外太空。  外太空的浩瀚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的渺小和短暫,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已經放棄了探索的熱情,要知道在227.64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正以每秒16.9995公裡的超快速度繼續遠離太陽系,探索未知的星際空間。
  • 最後3000萬公裡,日本飛船離子發動機關停,最關鍵時刻快到了
    ,相信熱愛航天的朋友一定知道不少,正在地火轉移軌道上的中國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圍繞小行星本努旋轉的OSIRIS-REx號,在柯伊伯帶冰冷天體中飛掠的地平線號,在太陽系外星際介質中航行的旅行者1號,圍繞著木星不斷轉圈的朱諾號,還有正在接近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正是有了它們的存在,才將數億公裡外深空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 新太空威脅來了,超大小天體迎面駛來,速度每秒15.19公裡
    在地球之外空曠太空,每一天有多個小天體靠近地球,根據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檢測數據顯示,2月4日有6個小天體接近了地球,2月5日有4個小天體接近了地球,2月6日有2個小天體,2月7日有1個小天體,2月8日有2個小天體。雖然其中最大直徑只有77米,但至少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地球並非絕對安全,從外太空而來的威脅時刻存在。
  • 時速64373公裡每小時,這顆小行星飛掠地球,NASA:近地天體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據2020年1月12日的一則科學新聞消息,在2020年1月12日,有一顆小行星飛掠了地球。雖然,這顆小行星飛向地球,但是好消息是,這顆小行星安全飛掠了地球,對我們沒有威脅。因為這顆小行星以40000英裡每小時(即64373公裡每小時)的時速飛掠我們地球時,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大約為200萬英裡(大約是322萬公裡),大約相當於地月距離的8.47倍。
  • 僅剩最後1億公裡,只需4個月,載著珍貴礦石的隼鳥二號快回了
    在空曠外太空中,除了有數不清小天體在接近地球外,還有一艘從3億公裡外飛船,也在接近地球,大家不要誤會,它不是來自另一個生命世界外星飛船,而是由地球人類打造的小行星採樣飛船,科技程度非常先進,該飛船名為隼鳥二號,主要由日本JAXA出資打造,在2019年,它曾對近地小天體龍宮進行了一系列採礦,粗暴的採礦過程,讓世人眼界大開。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
    「2014 MU69 」的柯伊伯帶小天體,距離地球約66億公裡,信號以光速傳播抵達地球也要6個小時,這是迄今人類探測器造訪的最遠天體。 小天體2014 MU69是2014年6月26日由著名的哈勃望遠鏡發現的,位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內,距離太陽約66億公裡,比冥王星到地球的距離還遠15億公裡。信號從「新視野」發回地球需要約6個小時。 2014年,科學家根據亮度和距離的關係分析,估計2014 MU69大小約30千米到45千米。
  • 7800公裡長,在7億公裡外發現迄今為止最大隕石坑,再次刷新紀錄
    太陽系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小星系」,運行著八大行星,還存在無數顆小行星,7億公裡外的木星是八大行星之首,不僅質量體積最大,而且衛星數量也是最多,截止到現在,我們一共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9顆衛星,其中質量最大衛星為木衛3,木衛3直徑約5262公裡,同時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衛星,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