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秘密其實就藏在馬克·安德森的圖書館裡│酷文推薦

2020-11-22 搜狐網

原標題:矽谷秘密其實就藏在馬克·安德森的圖書館裡│酷文推薦

下文由美國《連線》記者Cade Metz撰寫。不久前,他拜訪了矽谷著名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並專訪了創始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採訪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關於「書的秘密」。DT君覺得本文十分精彩,還原了一個十分真實的矽谷帝國,以下是翻譯後的全文:

Cade Metz

當我第一次走進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下文簡稱AH)的大廳時,有4個人在那裡,2個人站著,2個人坐著。他們都看著筆記本電腦,焦慮地翻著幻燈片。過一會,他們就要將自己的商業方案推銷給AH的合作夥伴們。

AH公司是2009年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如上圖)和他的好友本·霍洛維茨(Ben Horowitz)聯合成立的,位於著名的沙丘路——Sand Hill Road,位於加州帕洛阿爾託市門羅公園,一直蜿蜒進史丹福大學。因密布著超過40家風險投資公司而聞名於世。

沙丘路是創業者們將自己的想法推給矽谷的絕佳「通道」,而AH公司則是這些通道裡規格最高,收益率最高的地方。

這裡收藏的800本書是好萊塢和矽谷的縮影。

我和公司的幾位合作夥伴聊了聊,聽了一兩個故事,不過我並沒有PPT要展示。AH公司的大廳還是一座圖書館,各類書從地板一直排到了屋頂。我走到最近的書架前掃了眼書名,挑了幾本翻了翻,然後又瀏覽一遍,從中挑出一些中意的書,有凱文·布朗羅(Kevin Brownlow)的《The Parade’s Gone By》,尼爾·高布樂(NeilGabler)的《An Empire of Their Own》, A·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的《Samuel Goldwyn》,卡羅爾·比徹姆(Karol Beauchamp)的《Joseph P. Kennedy Presents》,這些都是講述好萊塢早期故事的書。

恰好我是個影迷,所以這些書在自己家裡的書架上也有很顯然,AH公司的某個人也跟我有同樣的愛好。

AH公司的大廳還有很多關於計算機編程和矽谷的書,例如約翰·馬科夫的《What the Dormouse Said》和克萊頓·克裡斯坦森的《The Innovator’s Dilemma》。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超出好萊塢範疇的書,例如講述新媒體發展史的書,講述廣播歷史的書;還有大衛·哈伯斯塔姆的《The Powers That Be》,萊斯利·克林格的《Annotated Sherlock Holmes》,查爾斯·舒爾茨的《花生》漫畫全集,以及一書架多的關於朋克的書籍。

但是,各種電影書才是真正吸引我的:《The Parade’s Gone By》記錄了無聲電影的歲月,《Samuel Goldwyn》是好萊塢最好的一本自傳。這些書絕對不是隨機挑選的,而是屬於某位在這一方面有很深興趣和造詣的人。

因此,我開始打聽這些書的來處,以及它們放在這裡寓意。最終,我找到了些答案,只是遠遠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安德森圖書館的藏書經過了精心設計,這裡的800本書既是好萊塢的縮影,同時也是矽谷的縮影。

《Who the Devil Made It (是誰讓它變成了魔鬼) 》

1908年,美國的九大電影製作公司和在新澤西的託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沒錯,就是發明燈泡的愛迪生)聯合成立了電影專利公司(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一般所知為Edison Trust),並通過對攝像機專利的控制來阻止其他公司參與電影製作。這些專利屬於愛迪生,他把專利授權給了這家電影專利公司。

因此,一大批電影製作公司被迫遷到了美國西海岸,因為這裡的法院對愛迪生沒有那麼友好。好萊塢之所以能夠成為之後的電影聖地,一部分是因為這裡陽光明媚,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可以拍攝戶外電影;而另一大重要原因就是這裡遠離新澤西,以及新澤西的愛迪生。

《Who the Devil Made It》是一本好萊塢的口述歷史,由著名導演和電影歷史學家彼得·博格達諾維奇(Peter Bogdanovich)收集整理而成,描述了好萊塢從電影專利公司開始的歷史。亞倫·德萬(Allan Dwan)從上世紀10年代開始拍攝電影。他告訴博格達諾維奇,作為西遷的電影製作者之一,電影專利公司僱傭了很多打手和偵探來監視他們。

他回憶到,當時會有偵探躲在樹上拍下電影拍攝現場,搜集那些他們認為構成侵權的攝像機的證據。因此,他選擇拍攝地點時都會選那些遠離火車站點的地方,因為這樣電影專利公司的人就不那麼容易找到他。

好萊塢早期的歷史和矽谷的歷史驚人的相似,大批的創新者都迫切需要新的時代來取代舊的制度。因此,AH公司的大廳裡收藏包括《Who the Devil Made It》在內的講述好萊塢歷史書也就不足為奇。博格達諾維奇和德萬講述的歷史與《What the Dormouse Said》敘述的故事頗為相似,後者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一群自由思想者開創個人電腦時代,與巨頭IBM鬥爭的崢嶸歲月。

我向AH公司的合作人之一克裡斯·迪克森(Chris Dixon)問起了這些藏書的事兒。他說:「這些都是馬克•安德森的書」。

如果你對矽谷有所了解,或者訂閱過《紐約客》雜誌(於2015年夏天刊載了一篇超過13000字的安德森個人專訪),那麼你對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

如果你沒讀過,那也沒關係,我做了個簡單的總結:

一、馬克•安德森開發的網景瀏覽器開啟了網際網路時代;

二、現在,他是一名風險投資人;

三、他的頭腦異常發達。

迪克森說,這些書都是安德森在公司成立之初從自己的個人收藏中拿來的,並且他對每一本書都十分了解。不過,如果說這些書都帶著馬克•安德森的影子,那麼它們也一定帶著一點點麥可·奧維茨(Michael Ovitz)的痕跡。

麥可·奧維茨是好萊塢著名經紀人,曾被稱作「好萊塢最有權勢的人」。

就像《紐約客》報導的那樣,安德森和霍洛維茨是奧維茨的好友,他是好萊塢最大的經紀公司——創新精英經紀公司(CAA)的創始人。當安德森和霍洛維茨創立AH公司的時候,他們向奧維茨諮詢過意見。

迪克森說:「AH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是一臺真正可以實現夢想的機器。公司的每個人都被成為合作夥伴,他們提供其他公司沒有的服務,並且樂於幫助那些還不是自己客戶的人。」

與傳統的矽谷風投公司不同,AH僱傭了一整支專業公關團隊,他們成功的將公司帶進了福布斯財富榜。和CAA一樣,AH也在辦公室懸掛了一些勞森伯格(Rauschenbergs,美國畫家、藝術家、波普藝術代表人物)的作品。公司用玻璃杯,而不是塑料杯子喝東西。

玻璃杯、勞森伯格、書,一起構成了AH公司的標籤。此外,他們還出售「權威」。

奧維茨誠然是可以解釋好萊塢歷史書的原因之一,但這並不是AH那些書存在的理由。它們只關乎馬克·安德森。

《The Star Machine(星空機器)》

就像珍妮·貝辛格(Jeanine Basinger)在她的著作《The Star Machine》裡提到的那樣,曾經的好萊塢是一座生產巨星的工廠——可以將普通的男男女女打造成受萬人追捧的「電影明星」、「男神」、「女神」!

例如,美國著名影星朱麗亞·簡·米爾德麗德·弗朗西絲·特納(Julia Jean Mildred Frances Turner,如上圖),她出生在愛達荷州很普通的一個採礦小鎮上。她被一位好萊塢編導發現時,只是在好萊塢高中對面街道的一家店裡喝可樂。

之後,隨著她在米高梅電影公司(MGM)的走紅,龐大的造星機器不只是改變了她的名字、穿著和聲音,還重新編造了關於她的故事。

她不再是朱麗亞·簡·米爾德麗德·弗朗西絲,而是拉娜(Lana);她被發現的時候不是在一家小店裡喝可樂,而是在一家高檔店裡喝著巧克力麥芽,因為這樣聽起來更加高大上。電影公司對於「憑空捏造」這樣的故事一點都不臉紅,而媒體也「毫不臉紅」的和電影公司保持默契,大肆宣傳明星光彩亮麗的一面。

毫不奇怪,矽谷和好萊塢的運作模式出奇的一致——打造明星公司,然後將平白無奇的故事編織成神話,就像拉娜的巧克力麥芽一樣。

埃文·威廉士(Evan Williams)和比茲·斯通(Biz Stone)與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一道在 Odeo 創建了Twitter;

Uber的執行長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成功解決了巴黎計程車的短缺;

血液檢測公司 Theranos 的創始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的創意起源於她童年時代對針頭的恐懼。

在和很多人討論了這些書之後,我向編輯提出一個想法,一個透過安德森圖書館(包括那些朋克書)來了解矽穀神話的想法。編輯們很喜歡這個思路,但是他們需要圖書館的圖片。因此,我向公司的公關團隊申請,希望對安德森進行採訪,並且拍一些藏書的照片。然而,他們拒絕了我。

公關部門的人都很友善,但他們說,現在公司被過度曝光(影射《紐約客》的報導),並且安德森剛剛有了小孩兒,不方便接受採訪。但是不得不說,這些理由並不合理,因為AH本身就是一家建立在「過度曝光」基礎上的公司。在 Twitter 上,安德森以超乎常人的熱情向全世界宣揚自己的思想,在一天內發布100多條Twitter消息,並且發明了「tweet storm(發帖風暴)」的方式,用刷屏的方式對外狂轟濫炸。

但是,我僅僅是想跟他談談公司大廳裡的書,單純的寫一些真實的東西,不帶有偽裝和修飾。

《The Whole Equation(完整方程式)》

2006年,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寫了一本關於好萊塢歷史的書《The Whole Equation》,再一次詮釋了F·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 Scott Fitzgerald)的未完成小說《The Last Tycoon》中對好萊塢的敘述:「很多人都自認為對好萊塢很了解,但其實他們知道的只是些模糊閃爍的概念。只有極少數人對好萊塢有完整清晰的認識」。

這句話算是對早期好萊塢的公正評價。那個時候的好萊塢不斷發展變化,集商業、科技、藝術,當然還有包裝、粉飾於一體。

有些人,像約瑟夫·P·甘迺迪(Joseph P. Kennedy,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父親)就很了解資金的運作;甘迺迪的合作夥伴大衛·薩爾諾夫(David Sarnoff,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負責人)就深知如何利用技術推動商業發展;而另外一些人,像D.W.格裡菲斯(D.W. Griffith)就知道技術是何推動藝術的進步。

他們每個人都只某一領域的專家。相比之下,有極少數人,像歐文·塔爾貝格(Irving Thalberg,米高梅MGM的製片負責人)則知曉整個行業,在每一個領域的理解都不亞於其他人。

矽谷同樣融合了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還包含了藝術。我們都知道,好萊塢是一家負責拍攝自己的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公司」。然而,與過去單一的電影院相比,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收看節目。Netflix和Amazon相繼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廠,Facebook也通過收購Oculus公司大力發展好萊塢沒有的「沉浸式」虛擬實境電影。

這種新的電影模式正是迪克森和安德森所大力推崇的,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AH公司的大廳裡有很多電影的書籍。

最終,我如願以償的採訪到了安德森,問起他關於書的問題。他表示,自己並不喜歡其他風投公司的大廳。那些大廳看起來就像是送給自己的「紀念碑」,刻滿了自己過去的豐功偉績,仿佛是初創公司啟動IPO時的招股說明書封面和投資銀行給的璐彩特玻璃雕像。

安德森說:「那些看起來就像是一家人壽保險的大廳,而不是一家想要與之深入交談的企業」。因此,他親自為AH公司挑選了一批書,並且花了三個晚上把這些書按照內容分類,編程了書放在一起,好萊塢的書放在一起,商業方面的書籍歸在一類,如此類推。

然而,分類整理好的書不過多久就被弄亂了,因為大廳人來人往,人們總會拿起書看幾眼,然後很難免的把書放回到錯誤的位置。例如,有時候,史蒂芬·賈伯斯(Steve Jobs)的書會出現在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的一堆書中。還有些時候,很多作家或者出版商過來參觀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幾本書,或者幾套書放在圖書館裡。

當我跟安東尼奧·加西亞·馬丁內斯(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初創公司負責人,曾任職於Facebook)談起了AH公司的藏書時,他向我打聽如何才能將自己的書也放在安德森圖書館裡。他寫過一本關於矽谷的回憶錄《 Chaos Monkeys: Obscene Fortune and Random Failure in Silicon Valley》。

這些放錯位置的書和「志願者」們熱情捐贈的書十分困擾安德森。他說:「我不能每時每刻都坐在大廳裡,因此我沒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不過,請不要忽略這一事實:這個一所「安德森」圖書館,並且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就是讓來到這裡的人願意和公司的人交談。

請放心,這些書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誘導客戶,因為AH公司的合作夥伴的確是些值得與之深入交談的人。安德森很善於層層剖析我們談到的話題,無論是人工智慧醫療還是約瑟夫·P·甘迺迪。安德森說《Joseph P. Kennedy Presents》是他最喜歡的書之一,講述了作為好萊塢大亨的銀行家甘迺迪的生涯。

他稱甘迺迪是「不同尋常的人」。這句話既總結了甘迺迪,也是安德森自己的寫照。他們兩人都是「外來者」,甘迺迪是一群來自紐約的猶太貿易商中間來自波士頓的愛爾蘭天主教信徒,而安德森則是一群經融人士之間的電腦極客。

加西亞·馬丁內斯說:「和大多數風投人只隨波逐流,完全不關心世界的態度不同,安德森習慣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問題,經常談論很多有趣的事兒。」

很多安德斯的合作夥伴,包括迪克森,都與他有相同的性格,雖然這並不意味這他們就比矽谷的其他風投公司更加優秀,尤其是不久前《華爾街日報》刊文對AH公司的公司業績提出了一些質疑,某些業內人士也持續質疑AH公司的盈利能力。儘管如此,安德森的合作夥伴們屬於那群「知曉整個行業」的人。

《An Empire of Their Own(他們自己的帝國)》

尼爾·高布樂(Neil Gabler)的著作《Empire of Their Own》按照年份順序講述了東歐猶太移民白手起家,一步步創立好萊塢的過程。派拉蒙影業公司的阿道夫·朱克(Adolph Zukor)、米高梅公司的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環球影視的卡爾·拉姆勒(Carl Laemmle)、福斯影視的威廉·福斯(William Fox),以及華納兄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這些電影製作公司主導了整個電影產業和美國流行文化。

安德森告訴我,就像矽谷是現在的「前沿」一樣,好萊塢是那個年代的「前沿」。他將電影產業稱為加州的另一個「有機」產業。他說:「美國的西部大遷徙只是為了那些沒人佔領的土地? 這只是19世紀70、80年代的事兒。然而,現在的加州仍然是美國創新產業的最前沿——從最開始的娛樂業到現在的高新產業。」

安德森說,現在我們都知道好萊塢是業界的「大亨」。然而,在好萊塢的早期,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與那個時候的「大亨」做鬥爭。隨著採訪的深入,他也提到了電影專利公司,提到了當時的電影人為了躲避專利糾紛、打手和偵探而紛紛西遷的故事。在談到「變革」這一個詞的時候,安德森突然捧腹大笑起來。

他說:「在讀好萊塢的歷史時,所有的那些事兒都仿佛是矽谷上周發生的故事。有類似於與電影專利公司的存在或沒有,矽谷都得向前走。也正是這種態度締造了Google和Facebook,Uber和Airbnb。如果每個人都時時刻刻遵循規則的話,什麼都不會發生」。

當然,好萊塢已經不是曾經的好萊塢,矽谷也在不停的發展變化。正像上世紀20、30年代的好萊塢是全美國的「能量中心」,派拉蒙、米高梅、環球影視、福斯電影、華納兄弟少數幾家公司掌握著整個行業,現在的矽谷也被類似於Google、Facebook、Apple、Amazon的大公司把控,他們控制著當下社會發展最基礎的設施和技術。

因此,這也是那麼多人爭先在矽谷成立公司的原因。這裡都是大玩家,大資本。類似於AH公司在內的風投公司掌握著大量的資金和與大科技公司溝通的渠道。

談論起「前沿」和「變革」的時候,人們不經擔心,矽谷正在演變成自己曾經抗爭的對象。加西亞·馬丁內斯說:「賈伯斯、沃茲尼亞克時代的矽谷反抗大亨,而現在矽谷正在成為大亨。這也是發生在前沿,發生在那些開拓者身上的事情:大家都變『文明』了」。

在我準備向安德森提問這一現象的時候,他的公關助理結束了這次訪談。不過,就像所有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一樣,矽谷的未來就藏在了安德森收藏的書裡,包括一本名為《Pictures at a Revolution》的書,它敘述了1960年代好萊塢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光環,被外部的新興事物,諸如電視、歐洲新思潮,和美國的反主流文化運動,逐漸削弱的過程。

最終,所有新的「大亨」都會被更新的「大亨」所取代。

編輯:梁博深

歡迎關注DT君的科幻電影公眾號:

招聘

編輯、視覺設計、視頻策劃及後期

地點:北京

聯繫:hr@mittrchina.com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國唯一版權合作方,任何機構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及翻譯。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義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網景創始人馬克·安德森:網際網路「盜火人」
    看看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下稱「安德森」)。對這位新晉的矽谷投資明星、Facebook與Twitter公司的總顧問,或許沒幾個人知道他曾經的身份是「網際網路點火人」,他開發的馬賽克瀏覽器昭示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但絕對不會忽視其「網絡絕對論者」的特質。
  • 圖書館的秘密故事
    原標題:圖書館的秘密故事《秘密圖書館》【英】奧利弗·特爾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置身於圖書館時,讀者的注意力常常會被名著或當下流行的書吸引。其實,偌大的圖書館中聚集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它們靜靜地躺在圖書館中,等待讀者一探究竟。這正如《秘密圖書館》的作者奧利弗·特爾所言,《秘密圖書館》不想成為「影響了歷史的九十九本書清單」。相反,它是好奇心的混合物,是對一間想像中的圖書館的快速瀏覽——圖書館裡堆滿了我們熟悉或陌生的書。《秘密圖書館》試著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 矽谷大佬們反覆推薦的10本書,看到第一本就忍不住了動心了
    這裡阿信總結了一些矽谷大佬在採訪和社交媒體中被反覆提及、引用和推薦的書。這些書往往意在揭示關於人性中的隱性思考模式和深層狀況。這份書單裡的大部分書都是非虛構類的,當然這些著名的創始人和投資人也讀小說,但大部分小說也是關於科學主題的。到底什麼書是他們反覆力薦的呢?
  • 吳軍博士解密矽穀神話背後的秘密——《矽谷之謎》
    究竟那種觀點,才能正確的解釋矽谷發展背後的秘密呢?吳軍博士在《矽谷之謎》一書中,認為以上的解釋都有些道理,但是過於表面和狹隘,不夠深入和細緻。如果創業成功了,思科在通過投資或收購把它們買回來,2015年思科收購的200多家公司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思科員工在公司內部創辦的企業。現在矽谷很多公司利用本身的風險投資基金,為自己員工創辦公司提供的資金,已經非常常見了。
  • 獅身人面像下的秘密勘探:尋找神秘文明圖書館
    裂縫裡安放了一個秘密墓葬,該墓葬比金字塔的建造晚了很多。他說獅身人面像的秘密正在挖掘中,但他沒有透露更多信息,絕對不會公開他的發現。Barais決定調查幾個秘密入口。但是出於未知的原因,他從那裡返回後,立即下令將這些入口和與之相關的隧道水泥化。其他埃及學者認為,古代圖書館不是房間,而是隱藏在物質世界之外的未定義位置,保留著對古代文明的記憶以及導致其毀滅的事件。科學家們為找到這些大廳做了許多嘗試。
  • 超強影響力書單:矽谷大佬們反覆推薦的十本書
    我們在一些面對他們的訪談中、在他們的個人博客、Medium 文章和 Twitter 發帖中也經常能看到他們推薦的書單。如果同一本書被兩位或者以上的矽谷大咖推薦,那這本書一定有它的獨特之處,值得細細品讀。本文作者 Alex Kaschuta 總結了這些被反覆提及的書籍作品,並列舉了其中的十本供讀者參考。
  • 聊聊假期必讀書:那些藏在語文書裡的秘密
    其實「讀什麼書好」這個命題實在是太大了,能力有限,我不太好回答。不過一般我會按照朋友家孩子的所在年級,推薦這個假期裡必讀的書目。今天我們就聊聊「假期必讀書」吧。#1分享假期必讀書單這個事情,我應該是從2011年開始做的,具體時間記不得,大概是那個時間段。
  • 藏在手指長度裡的秘密
    藏在手指長度裡的秘密 2018-11-09 02:57:00 2018年11月09日 02:57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藏在手指長度裡的秘密
  • 「雪域天籟——藏地聲音氣味展」長沙圖書館開展
    &nbsp&nbsp&nbsp&nbsp紅網長沙7月25日訊(通訊員 李波)7月30日,「雪域天籟——藏地聲音氣味展」全球巡展第一站將於長沙圖書館四樓揭幕。此次展覽由長沙圖書館攜手況且聲音藝術工作室共同舉辦,旨在突破傳統地方文獻的記錄形式,採用聲音與氣味呈現和保存藏地文化。
  • 謝輝丨梵蒂岡圖書館藏漢籍版本價值初探
    但受清代禁教政策的影響,其在華傳本屢遭查抄毀棄[⑤],故國內藏本甚罕。據《中國古籍總目》所載,僅國家圖書館藏有清乾隆五十六年刻本、清刻本,及清光緒二十七年、三十二年上海慈母堂鉛印本四本,另有清光緒二十八年、民國七年慈母堂鉛印本藏於吉林圖書館,此外尚有《道原精粹》本較常見[⑥],總計七種版本。而梵蒂岡圖書館一館所藏,即達七本之多。
  • 植物為何碰上它就繳械投降秘密藏在口水裡
    為了對付「超級害蟲」煙粉蝨,浙大科學家收集了幾萬隻蟲子的唾液來研究——  植物為何碰上它就繳械投降秘密藏在口水裡「其實植物也會反抗。」王曉偉說,植物在識別侵害後,能夠通過激素啟動相應的防禦,就像在說:「走開!不要吃我!」  例如,多數植物會分泌一種叫做茉莉酸的激素,這種激素是一種殺蟲物質,讓蟲子知難而退,這興許能逃過一劫。  然而,在面對一種叫煙粉蝨的害蟲時,植物們的「不」字卻「說不出口」。
  • 外星人的秘密竟藏在了金字塔裡
    隨著考古學家對金字塔的發掘和探索,最終發現,金字塔竟藏有外星人的秘密!金字塔藏外星人的秘密此外,考古人員還在生活區內發現了勞工們的集體宿舍等生活設施的遺蹟。通過對這些遺蹟測算,只有大約25000名勞工參與建造金字塔,這就意味著希羅多德有關金字塔由百萬名工匠建造的論斷是不準確的。
  • 梵蒂岡秘密檔案庫:世上最隱秘圖書館,藏匿了太多不可告人的實錘
    世界上最隱秘的圖書館,首推梵蒂岡秘密檔案庫,可能沒有之一。梵蒂岡作為全世界天主教中心,這座秘密檔案庫,也屬於宗教聖地,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聖域」。在基督教最初草創的幾百年裡,因為實力弱小,被各方勢力驅趕,教眾們生活得顛沛流離,再加上平均文化水平不高,並沒有多少文獻資料存留。
  • 俄羅斯14歲女生在家秘密分娩後將嬰兒藏在冰箱裡,新生兒已被凍死
    據報導,俄羅斯14歲的女學生阿納斯塔西婭(Anastasia)在家秘密生下一名男嬰,並告訴醫護人員,她在家中將「嬰兒藏在冰箱裡,不讓大人看到」。據俄羅斯媒體報導,這位14歲的俄羅斯女生在懷了前男友的孩子後,秘密分娩生下了一個男孩,然後將他放在家裡的冰箱裡等死。這名女孩名叫阿納斯塔西婭,她的母親在聽到女兒整夜的「呻吟」後,開始擔心女兒的健康,隨後將其送往醫院。她擔心女兒患了闌尾炎,於是叫了救護車,結果發現女兒在大出血。
  • 都說伊巴卡有28那麼長,他的尺寸裡藏著什麼秘密?
    都說伊巴卡有28那麼長,他的尺寸裡藏著什麼秘密?   NBA的球員不僅身材高大  連「尺寸」也不小  看看老科穿上緊身褲後  褲襠藏雷
  • 電影裡的「無字天書」藏著什麼秘密?快快拿出我的神秘武器,真相大白!
    語 文  奇妙的水  黃麗菁 廈門市故宮小學老師    小小水滴真淘氣  藏進江河湖海裡  水滴家族秘密多  我們一起來探尋    心理課  學會寬容  方佳佳 廈門市故宮小學老師    數 學  認識時鐘  楊曉凰 廈門市故宮小學老師    時鐘王國樂趣多  時間的秘密我知道
  • 挪威|極光之城特羅姆瑟,藏在北極世界裡的精靈
    這裡是人人嚮往的極光之城,一個藏在北極世界裡的精靈。必去景點Polaria北極體驗中心博物館設計新穎大膽,5個長方體「冰塊」疊搭在一起,造型非常獨特。門票:130Nok推薦指數:★★★北極博物館|The Polar Museum極地博物館位於市中心海港的一個紅色木屋裡,博物館不大,但信息量還挺大的,裡面舉辦各種永久性展覽,包括在斯瓦爾巴群島上的誘捕海豹、捕鯨的故事,
  • 拍出模型的高大上教學:高達模型透視攝影法,秘密其實藏在腳上
    模型玩家即使做出一個精緻的模型也需要學習攝影技巧才能夠充分展現作品的魄力,暱稱いべまに(Ibemani)的日本網友最近就研究出如何完美運用「透視」的方法拍出一張震撼的照片,然而事實上秘密並不是藏在攝影技巧,而是高達模型本身竟然長著長短手和長短腳!?
  • 圖書館裡找不到想找的書?機器人圖書館上崗 海量圖書各就各位
    受訪者供圖在圖書館借書時,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尷尬,明明資料庫顯示要借的書就在某書架上,但就是找不到。不規範的借、還書操作導致圖書找不到家的情況時有發生。高校圖書館或國家圖書館中有數以萬計、百萬計的圖書,每年的借閱量有的高達百萬次,如何保證浩如煙海的圖書「各就其位」?近日,天津大學研發了AI「智圖」機器人,不僅能幫助「漂流」的圖書找到正確位置,還能挖掘分析讀者對圖書的閱讀興趣,優化採購和擺放。現在「智圖」機器人已經在天津大學圖書館正式上崗,在書海中巡邏。
  • 那些藏在武體建築裡的花語
    當國慶遇上中秋 同學們除了參加校園活動 是否駐足欣賞過學校的建築呢 如果說花草是世間的精靈 那麼建築就是學校的徽章 誰解花中語 一起看武體 感受那些藏在建築裡的花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