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涼冬已至,寒風來襲,又到了很多人被「凍瘡」這個磨人的「小妖精」折騰的時候了。又紅又腫,又癢又痛,而且年復一年,既往有過凍瘡史的部位,總是處於「驚弓之鳥」的狀態,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發作。正所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凍瘡該如何防治呢?
凍瘡顧名思義,是由於低溫寒冷潮溼引起的局限性皮膚炎性損害,表現為紅斑、腫脹、甚至水皰、潰瘍。在《醫宗金鑑》中就有方歌稱「凍瘡觸犯嚴寒傷,氣血肌肉硬腫僵」。中醫認為這是外感寒邪,寒凝氣滯血瘀,氣血不暢所致,多發生於身體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比如:手、足、鼻尖、耳廓等。
凍瘡在各種人群都會發生,但是兒童、婦女、老年人、吸菸人士或糖尿病患者等末梢循環障礙的人群更容易罹患凍瘡。另外偏瘦的青年女性(BMI指數<18.5),皮下血管缺少脂肪的保護,也需要警惕凍瘡的發生。
要減少凍瘡的發生,特別是「凍瘡體質」的朋友們,關鍵在於入冬前就開始預防。
1. 加強鍛鍊。健身氣功、快走、跳繩等,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末梢循環不良,加強耐寒能力。
2. 加強局部保暖。針對凍瘡的高發部位,手套、耳套、口罩、圍脖、帽子等,都應是冬季外出的「標配」。儘可能減少在溼冷環境中暴露的時間,保持乾燥!但同時需要注意,不要穿戴過緊的鞋襪,以免擠壓而影響血液循環。
3. 「復溫」。如將出現凍瘡,需要緩慢復溫,就是利用和自己體溫差不多的溫水緩慢浸泡(37~38℃),逐漸升溫;切忌烤火或使用取暖器,這樣不僅不能緩解,相反「快速升溫」還可能促進凍瘡的生成。
4. 每晚洗手、洗臉、洗腳之後,用凡士林或護膚乳輕輕按摩易發凍瘡的部位,微熱為度,促進血液循環。
5. 適當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礦物質等,合理飲食,保證蛋白質的足夠攝入。
提示:如果是較為嚴重的凍瘡,出現了水皰或破潰等,請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擴血管的藥物(如硝苯地平、煙酸等),或中藥方劑治以溫陽散寒、養血益氣(如當歸四逆湯、人參養榮湯等),內外同治配合外用凍瘡藥膏,定期換藥,不要迷信偏方秘方等,避免加重局部皮損破潰處的感染。
香山中醫醫院
皮膚科
門診時間:周一~周五 全天
原標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