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院低溫脫硝催化劑開發與機理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0-12-06 美通社

北京2020年6月3日 /美通社/ --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簡稱低碳院)環保技術中心團隊最近在低溫脫硝催化劑開發與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結果於5月27日發表於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氣汙染物之一,包括 NO、 NO2 和 N2O 等。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因子,是生成臭氧和光化學煙霧的重要前驅物之一,也是形成區域PM2.5汙染和灰霾的重要原因。作為NOx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我國燃煤電廠目前採用了全球最嚴苛的NOx排放限值。氨氣選擇性催化還原(NH3-SCR)技術是滿足現行標準的最佳技術途徑,目前普遍使用V2O5/WO3-TiO2脫硝催化劑,其合適的運行溫度為300-420攝氏度。

然而,當前我國60%以上的燃煤機組處於低負荷狀態,煙氣溫度經常低於300攝氏度,此時V-W-Ti催化劑脫硝活性較差。因此,開發在低溫下(<300攝氏度)具有高活性的脫硝催化劑,對於支撐燃煤電廠配合新能源深度調峰、實現全負荷脫硝具有重要意義。低溫脫硝技術在非電領域的煙氣淨化中也有巨大需求。

錳的氧化物是一類常用的低溫脫硝催化劑活性組分。一般認為,MnO2具有較高的低溫脫硝活性,而Mn2O3具有最好的N2選擇性。如何同時兼顧脫硝活性和選擇性成為錳基脫硝催化劑分子設計的最大難題。同時,具有高比表面積、豐富孔道結構的純矽介孔分子篩載體卻由於酸性低而限制了其在脫硝催化領域的應用。

低碳院脫硝團隊的研發人員針對上述問題,聯合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清潔環境與能源中心的研究人員,基於密度泛函理論(DFT)和原位紅外表徵,通過分子模擬軟體VASP對催化劑活性組分的熱力學進行了計算,對催化劑表面的反應物吸附過程進行了研究,首次發現分子篩的酸性對活性組分氧化還原性能的誘導作用,並揭示了活性位和酸性位「雙活性中心」協同參與的低溫反應機理。

圖1. Fe-Mn/Al-SBA-15分子篩脫硝催化劑合成示意圖

在該反應機理的指引下,研究人員利用煤基固廢粉煤灰中的Si和Al元素可控合成了不同骨架Si/Al比的Al-SBA-15介孔分子篩,通過Py-IR結合多種NMR分析測試結果表明,Al的摻雜顯著提高了分子篩的酸性;並通過L酸和B酸的協同效應有效調控了活性組分錳氧化物的晶體生長,得到了最適宜的MnO2和Mn2O3含量比例。

圖2. Fe-Mn/Al-SBA-15催化劑的HAADF-STEM圖

通過XRD、XPS、NH3-TPD、HAADF-STEM等分析測試表徵方法發現,Al的引入不僅誘導活性組分錳氧化物的晶型轉變,而且誘導其晶粒大小及晶體生長位置。實驗結果表明,Fe-Mn/Al-SBA-15催化劑中錳的賦存狀態更有利於NH3-SCR反應的進行。

圖3. Fe-Mn/SBA-15催化劑和Fe-Mn/Al-SBA-15催化劑的NH3-SCR脫硝活性結果. a NOx轉化率.b N2選擇性

通過對催化劑的NH3-SCR脫硝活性進行測試,發現低碳院製備的脫硝催化劑在低溫(150-300攝氏度)下同時具有較高的NOx轉化率(≥90%)和良好的選擇性(≥86%),可望滿足電力機組在低負荷下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要求。

低溫脫硝技術是低碳院正在開展的多項能源環保關鍵技術之一。作為國家能源集團的直屬研發機構,低碳院明確將環境保護確立為六大聚焦領域之一,致力於開發創新能源環保技術,以儘可能減少煤基能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氣、水、渣等對環境的影響。從煙氣脫硝到廢水零排放,從煤基固廢資源化到碳減排,低碳院始終將技術的創新研發放在首位,助力傳統能源的清潔化進程,攜手邁向更環保的未來。

守護地球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低碳院一直在努力。

相關焦點

  • 讓廢棄的脫硝催化劑「復活」——國家能源集團低碳院一項技術獲中國專利銀獎
    低碳院環境保護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技術總監王寶冬說,「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了,需要先去醫院做檢查,查明病因後,醫生再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療,治療後再吃些營養品補充體力。」據了解,該技術讓廢棄失活的脫硝催化劑再生,解決了我國每年近20萬噸廢棄失活的脫硝催化劑環境汙染的問題。
  • 煙氣SCR脫硝催化劑低溫改性研究進展
    以負載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為主線,綜述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燃煤煙氣低溫SCR脫硝催化劑的研究進展,較為全面的總結了該系列催化劑的脫硝性能及低溫SCR活性改進途徑,為提升該體系催化劑的低溫SCR活性提供參考,並展望了該領域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 低溫煙氣脫硝催化劑適用條件與動力學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隨著國家對大氣汙染物排放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中低溫脫硝催化劑也將迎來更大的市場和挑戰。為進一步明確低溫脫硝催化劑的應用特性,在不同溫度、煙氣流速、催化劑長度和水蒸氣含量下對已產業化的蜂窩催化劑的脫硝活性進行了系統考察,獲得該中低溫脫硝催化劑的適用區間與動力學參數。
  • 低溫脫硝催化劑抗水性研究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現階段,隨著科技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低溫脫硝催化劑的實驗室研究已經相對成熟,但是實際工業煙氣中一般含有一定含量的H2O,其對於催化劑的毒害作用是限制該技術工業化應用的一個瓶頸。
  • 提高Mn系低溫脫硝催化劑抗硫抗水性能的國內外研究概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介紹了氮氧化物的來源、SCR脫硝的反應機理和工藝流程、催化劑的硫和水中毒機理,重點介紹了國內外學術和工業界為提高催化劑抗硫和抗水性能所做的研究和嘗試,旨在推動低溫SCR技術的進展,促進該技術早日實現在工業上的大規模應用。
  • 新型超低溫脫硝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在低溫煙氣脫硝領域中的成功應用
    比如傳統催化劑基本都是釩鈦體系,其起活溫度在180℃以上,但現實中存在大量排放溫度低於180℃或經脫硫、除塵治理後溫度低於180℃的各類煙氣需要進行脫硝,在不改變原有裝置工藝或設備時,傳統釩鈦體系催化劑無法應對此類裝置的脫硝,因此急需一種適應超低溫、高活性的新型超低溫
  • 超低溫(<150℃)SCR脫硝技術研究進展
    考慮到目前已開發的低溫脫硝催化劑工作溫度窗口多在180℃以上,為了與催化劑工作溫度相匹配,往往需要額外加裝預熱/換熱裝置,這無形中增加了脫硝的運行成本。因此,開發適應超低溫(2 超低溫SCR脫硝催化劑NO和NH3在催化劑表面反應需要氧化還原位和酸性位。
  • 燒結煙氣低溫SCR脫硝設計及脫硝催化劑的選擇
    關鍵詞:燒結煙氣;低溫SCR;溼法脫硫;冷凝脫水引言本文針對溼法脫硫後配置低溫SCR脫硝系統的工藝路線,從工藝流程、設計及運行過程中的關鍵要點和低溫SCR脫硝的協同治理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為低溫SCR脫硝技術能夠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一些措施和建議。
  • 焦爐煙氣低溫SCR脫硝工藝催化劑選型探討
    「SDS幹法脫硫+低溫SCR脫硝」工藝是目前焦爐煙氣脫硝的首選工藝。3焦爐煙氣低溫SCR脫硝工藝催化劑選型3.1焦爐煙氣脫硝對SCR催化劑的要求脫硝催化劑是SCR系統的核心。選擇低溫催化劑,節省煤氣消耗,可以明顯節約投資和運行成本。因此,研究開發低溫條件下高活性、高穩定性的脫硝催化劑是發展焦爐煙氣治理技術的關鍵。2、抗鹼金屬中毒在SDS或SDA脫硫過程中,鈉基脫硫劑的使用將鹼金屬鹽帶入到焦爐煙氣中。
  • 稀土基中低溫脫硝催化劑改性粉體研究實現規模生產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內蒙古希捷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合作企業三方在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6批次共12噸稀土基中低溫脫硝催化劑改性粉體生產,能有效解決氮氧化物(NOX)對大氣環境汙染的問題。目前,該技術已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區域重點項目、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企業橫向課題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 思搏盈環保 張先龍:低溫煙氣脫硝工藝路線解析
    因此對於中低溫SCR脫硝催化劑以及脫硝工藝的應用是迫於眉睫的,特別對於非電行業,低溫對於中低溫以及複雜煙氣脫硝需求其實是非常多元化的,技術要求也是非常複雜的,因此我們很多脫硝的這種技術更多偏向個性化定製。
  • 稀土型SCR脫硝催化劑開發成功
    經過測試,脫硝效率與氨逃逸、SO₂/SO₃轉化率、反應器整體煙氣阻力、氨耗量等指標都合格。」希捷環保總經理王志民介紹說。  傳統脫硝催化劑以釩基脫硝催化劑為主,技術成熟、應用較廣。據南京工業大學祝社民教授介紹,釩鈦系脫硝催化劑使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五氧化二釩,是一種高毒物質。
  • 水泥窯減排技術 取得原創性突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近日召開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驗收會上,由中國建材聯合會組織開展的「水泥窯爐粉塵及氮氧化物減排關鍵材料及應用技術開發」項目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技術突破,這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對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的整體性環境負荷具有良好效果。 按照不同技術路線,該項目分為水泥窯爐富氧和分級燃燒減排氮氧化物技術與示範應用、水泥窯爐氮氧化物中低溫催化還原減排材料與技術示範應用等5大課題。
  • 高砷煤SCR脫硝催化劑中毒失活研究
    某電廠燃用霍林河高砷煤種,以該電廠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蜂窩式催化劑為研究對象,對其在不同運行時間下的脫硝活性進行了中試檢測評價,並採用X射線螢光光譜儀、氮氣吸附脫附儀、壓汞儀、全自動化學吸附儀等對其成分和微觀特性進行了檢測分析。
  • SCR脫硝催化劑的要求及影響因素研究
    根據NOx的生成機理以及脫除經驗,通常將其分為3類:(1)燃燒前控制技術;(2)燃燒中控制技術;(3)燃燒後控制技術。在諸多NOx排放控制技術中,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脫硝技術是國際上應用最多、技術最為成熟且效率最高的煙氣脫硝技術之一,得到了大面積工業化。本文中,針對SCR脫硝技術進行研究,重點探討在應用該技術時和催化反應效果有關的各項因素。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這些基於團簇反應的研究結果暗示了在Fe-LiH表(界)面形成的Li4FeH6很可能是催化活性中心,而N2的活化則有可能從傳統Fe基催化劑C7位上的均裂過程轉變為「氫助解離」機制。這項研究加深了對LiH-3d過渡金屬催化劑上合成氨反應機理的認識,為新型高效合成氨催化劑的設計開發提供了思路。
  • 平板玻璃工業窯爐煙氣中低溫SCR脫硝中試研究
    本研究設計並建設了10000Nm3/h的平板玻璃工業窯爐中低溫SCR脫硝中試裝置,分析了玻璃窯爐煙氣組分波動規律及其對SCR脫硝系統的潛在影響,考察了煙氣溫度、噴氨量控制和煙氣處理量等工藝參數,開展了為期6d的連續運行實驗。這些在實際煙氣中開展的研究為玻璃窯爐SCR脫硝技術研究分享了大量一手數據和經驗。
  • 低溫SCR煙氣脫硝技術研究進展(H2O和SO2的影響)
    低溫SCR技術是在溫度較的條件下利用NH3將煙氣中的NOx還原為N2和H2O的技術,與一般的高溫SCR技術相比具有能耗低、系統布置方便、催化劑使用壽命長、運行成本低等優點,極具有工業應用前景,是當前國內外煙氣脫硝技術研究的熱點。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水泥窯爐低氮脫硝技術研發方面取得新突破
    研究所項目團隊在流態化燃燒氮氧化物控制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水泥窯爐NOx原位還原工藝,突破了水泥窯爐原位還原脫硝技術、還原爐/分解爐耦合技術等關鍵技術,形成了水泥窯爐低氮脫硝技術並成功在該示範工程中應用,與不匹配低氮脫硝技術相比,NOx排放進一步降低60%以上。項目團隊已於今年6月實現了該示範工程的穩定運行,經過不斷優化完善,本次調試結果相較於前一次在NOx還原效果和運行連續穩定性上有顯著提升。
  • 我國科學家在低溫合成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人民網大連9月1日電 近日,大連化物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陳萍研究員、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組創新性的提出了「雙活性中心」催化劑設計策略,並由此開發出了一系列過渡金屬與氫化鋰組成的複合催化劑體系,實現了氨的低溫催化合成。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