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氣體-元素家族中的孤家寡人

2021-01-21 初中化學大師


惰性氣體又稱貴族氣體,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氦、氖、氬、氪、氙、氡。在通常情況下,它們不與其他元素化合,僅以單個原子的形式存在。這些原子對於它們自己同類中的其他原子的存在也漠不關心,因而在常溫下,它們都不會液化,全都以氣體形式存在於大氣之中。

首先被發現的惰性氣體是氬,它是最常見的惰性氣體,佔大氣總量的1%。惰性氣體在地球上的含量很少。當一個原子向另一個原子轉移電子或與另一個原子共享電子時,它們便相互化合了。惰性氣體不願這麼做,其原因是它們的原子中的電子分布得非常勻稱,要想改變其位置就需要輸入很大的能量,這種情況是不大可能發生的。較大的惰性氣體原子,例如氡,它的最外層的電子與原子核離得較遠。

因此,外層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吸引力相對來說比較弱。由於這一原因,氡是惰性氣體中惰性最弱的,只要化學家創造出合適的條件,也最容易迫使氡參與化合反應。原子最小的惰性氣體是氦。在所有各類元素中,它是最不喜歡參與化合反應的,也是惰性最強的元素。甚至氦原子本身之間也極不願意結合,液態氦是能夠存在的溫度最低的液體。事實上,化學家已經迫使原子比較大的惰性氣體——氪、氙、氡與氟和氧那樣的原子進行化合,氟與氧特別喜歡接受其他原子的電子。原子更小一些的惰性氣體氦、氖、氬已經小到惰性十足的程度,迄今為止任何化學家都無法使它們參與化合反應。

氬元素

1785年,被稱為「科學怪人」的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摩擦起電的方法,連續3個星期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化合,將生成的氧化氮用苛性鹼吸收,並用多硫化鉀溶液除去剩餘的氧氣,結果發現殘留下一個約為原來空氣體積1/120的不活潑微小氣泡。他並沒有進一步去研究,也未引起其他化學家的重視,致使惰性氣體隱藏在茫茫空氣中不為人所知。

在19世紀末期,英國著名實驗物理學家瑞利利用各種方法測定氣體的密度,當他測定氮氣的密度時發現,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比從化合物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略重,兩者雖然相差甚微,但已超出了實驗誤差所允許的範圍。瑞利沒有忽視這一微小的差別,經反覆實驗,結果都是如此。於是求助於倫敦大學的化學教授拉姆塞,開始了探索稀有氣體的艱苦徵程。

通過別人的提醒,瑞利和拉姆塞仔細翻閱了100多年前卡文迪許的實驗記錄,對卡文迪許發現的小氣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思考那個小氣泡與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密度反常的內在聯繫,更加堅信空氣中有未知氣體的存在,並決心進一步揭示卡文迪許小氣泡之謎。

經過認真思考和努力,拉姆塞設計了一套巧妙的實驗裝置。他用赤熱的鎂粉反覆吸收小氣泡中殘存的氮氣,然後將其充入放電管中,通過光譜分析終於確證了一種未知氣體氬的存在。拉姆塞進一步詳細研究了氬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現無論是加熱、加壓、火花放電或使用催化劑,它都不與任何活潑非金屬或活潑金屬元素發生反應,其懶惰之極令人驚訝!

氬的發現被譽為是「第三位小數的勝利」。氬被發現後不久,拉姆塞及其助手又從釔鈾礦中發現了氦,並大膽在元素周期表中開闢了一個新的元素族——零族,預言了其他稀有氣體的存在。從1896年末開始,他和他的助手們經過幾年艱苦卓絕的努力,通過分餾液態空氣,發現和分離出了氖、氪、氙。

20世紀初,拉姆塞把研究方向轉向放射化學新領域,對盧瑟福等人發現的「鐳射氣」和「釷射氣」進行了詳細研究,最後確定了這种放射性氣體是一種新的惰性氣體氡。氡的發現給稀有氣體錦上添花,使其作為一個完整的元素群理直氣壯地屹立在元素周期系中,並佔據著極不尋常的重要地位。人們普遍認為對空氣的研究早已詳盡無遺,卻萬萬沒有想到在自以為最熟悉的空氣中竟隱藏著一整族的未知元素。

拉姆塞和瑞利自發現氬以後,曾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它的化學性質。他們利用多種方法試圖使它與各種金屬、氟、氯、氧、硫、碳、磷、碲以及多種氧化劑反應,或將氬分別通過赤熱的氫氧化鈉、過氧化鈉,或將氬與四氯化碳、氫氣、氯氣混合,再用電火花引發,但結果發現,無論是加熱、加壓或使用催化劑,都不能使其發生任何變化。於是才取有懶惰、遲鈍之意的「氬」。「惰性氣體」也由此而聞名於世。此後,化學家們又陸續對發現的氦、氖、氪、氙等元素,也逐一使它們與各種化學試劑作用,但均未發現有任何化學反應發生。於是「惰性氣體」和「零族元素」的名稱也似乎更加名副其實。稀有氣體在化學性質上完全惰性,它們好似貴族階級的懶惰成性和冷漠無情,成為元素家族中的孤家寡人,因此它們又被稱為「貴族氣體」。

惰性氣體

零族是一個化學元素的家族,可以說從它們被發現之初,命名便是一件難事。科學家不得不為它們取了一個很不雅的諢號,稱它們為「惰性氣體」。之所以給它們這個稱謂是因為它們幾兄弟從被發現之時起,化學家不論用什麼樣的已知的方法,都不能使它們發生任何的化學反應,真到了「天打五雷轟」都「巋然」不動,並且獨善其身,與世無爭的地步了。

在零族各成員被陸續發現後的半個多世紀中,對「惰性氣體」這個稱謂的命名,科學家似乎也習慣了。在門捷列夫編制周期表時,他果斷地按化學性質相近、相似的原則,為那些尚未發現的元素,在表中預留了相應的位置,並且這些為未知元素所留下的位置,現在都已被後來陸續發現的元素所佔據。

但在這個元素周期表中,門捷列夫唯獨沒有為零族元素留出位置。其原因很明顯,零族元素雖然後來被發現了,但因長期未能發現它們的化學性質而被忽略了,直到零族6個成員都已發現後,1900年才被門捷列夫在周期表中安個「家」。原來的周期表已有了8個族,那麼新來的這一族應排在什麼地方呢?是否要稱它們為第9族呢?因為周期表中每族元素序號是與這族元素的主要化合價相一致的,即I族元素為+1價;I I族為+2價等類推,而從化學角度看,化合價還沒有+9價的,新來的這族元素既然不發生化學反應,其化合價應視為「0」,就這樣,在周期表中為這族取了個「0」的族序號,這就是零族稱謂的由來了。

英國物理學家瑞利

惰性氣體的發現填補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空白,是化學領域的又一大進步。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稱謂都有什麼,「朕」和「寡人」有什麼區別
    自古代帝王生活中,都習慣稱作朕,但有的朝代也不稱為朕,而是稱作寡人。寡人指的是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的不足的人。在中國的古代時期,講究的都是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君主,皇帝,諸侯的權威都是上天賦予,只會把天下給有德之人,失德之後就會失去尊貴的身份和權利,所以他們都自稱為寡人。
  • 百科 | 第一個在地球以外發現的元素——氦
    但氦氣卻非常穩定,不僅遇明火不會發生爆炸,還與其他物質不發生化學反應,是個徹底的孤家寡人,就連形成氣體分子都是單原子。這也是所有惰性氣體的特徵——「懶」得與其他原子發生反應。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氦原子內部結構所決定的,因為它已經達到了核外電子數為2的穩定排布,已經能夠自給自足、自得其樂了,根本不需要再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糾纏,自己就能獨立穩定地存在,何樂而不為呢。
  • 無處不在的化學「消極怠工」的惰性氣體
    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上,每個系列的元素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有一個元素家族他們的特點有點怪,他們是元素家族中的小懶蟲。這個元素家族包括氦、氖、氬、氪、氙、氡這六種元素,他們通常以氣體形式存在。不過,這種說法只適用其中部分元素,並非所有都很少見。例如氦氣在宇宙中相當充沛,僅次於氫。因為這些元素的外層電子數是飽和的,很難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並且,這些元素的分子是由單個原子組成的,原子間彼此也不會結合,因此性質一點也不活,所以化學家又稱其為「惰性氣體」。
  • 惰性氣體-懶人一族
    本展項介紹稀有氣體元素的特性,讓觀眾直觀認識到稀有氣體通電後顏色的不同,幫助觀眾了解稀有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①什麼是稀有氣體?稀有氣體是元素周期表上的0族元素,位於元素周期表最右側。稀有氣體共有七種,它們是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氡(Rn,放射性)、<氣奧>(Og,放射性,人造元素)。其中Og是人工合成的稀有氣體,原子核非常不穩定,半衰期很短,只有5毫秒。根據元素周期律,Og比氡更活潑。
  • 【原創】就這樣一個人挺好——傲嬌的惰性氣體
    這些元素構成了世間萬物,有著不同的形態、顏色、性質,是個千人千面的大集合。今天我們著重聊一聊最右邊的這一列,第八主族元素,所有元素都有一個「氣」字作偏旁。大家有時候叫它們「稀有氣體」(rare gases),有時候叫它們「高貴氣體」(noble gases),有時候又叫它們「惰性氣體」(inert gases,直譯成lazy gases更為有趣)。
  • 「原創」就這樣一個人挺好——傲嬌的惰性氣體
    2019年的今天,為了紀念元素周期表發表150周年,人們還將這個成為國際元素周期表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periodic table)。圖片來源:https://www.iypt2019.org元素周期表上至今已經有118個元素。這些元素構成了世間萬物,有著不同的形態、顏色、性質,是個千人千面的大集合。
  • 太空中首次發現惰性氣體分子
    兩個研究超新星爆炸殘骸的國際科研小組12日分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宇宙中首次發現了惰性氣體分子,並在恆星爆炸的中心首次觀測到生命的六大基本元素之一
  • 最「懶惰」元素終於「脫單」:中外團隊宣布合成鈉氦化合物
    :澎湃新聞 門捷列夫周期表的最右一列是一個特殊的「單身狗」家族,它們被稱為惰性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氡,和最新合成的Uuo7種元素。
  • 惰性氣體膠管產品介紹及小知識
    惰性氣體膠管用途:主要用於工業機械設備中輸送氬氣、氖氣、氦氣等惰性氣體。什麼是惰性氣體?稀有氣體或惰性氣體是指元素du周期表上的18族元素(IUPAC新規zhi定,即原來的0族)。在常溫常壓下,dao它們都是無色無味的單原子氣體,很難進行化學反應。天然存在的稀有氣體有六種,即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和具放射性的氡(Rn)。
  • 奇妙的「懶」元素 點亮了城市的黑暗
    (源於匯圖網)為何要從液態空氣中提取這種「鈍氣」呢?是怎麼提取它的?怎麼還有家族?……要弄清這些問題,得從一百多年前的空氣研究實驗說起。卡文迪許實驗之憾「親愛的瑞利先生,卡文迪許空氣實驗中殘餘的氣體裡,有很多種未知氣體,它們比氮氣更『懶』,不會與其它任何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我們應該想法弄清它們。」
  • 從惰性氣體到稀有氣體
    大氣層中的氧氣約佔21%,最少的是氦、氖、氬、氪、氙、氡六種氣體,它們的總體積約佔地球大氣層總體積的0.94%。比如,大氣中大概還有0.9%的氬氣,這確實是個小數目。但是,當它和大氣中含量為0.03%的二氧化碳相比時,就顯得多多了,是二氧化碳含量的30倍。氦氣在地球大氣層中的含量也非常少,不過它在整個宇宙中的含量達到了27%,僅次於氫。
  • 中空玻璃中惰性氣體的節能作用
    建築用玻璃也隨之出現向高性能中空玻璃升級換代的發展趨勢,除正在不斷推廣的低輻射鍍膜中空玻璃外,在中空玻璃中間層充入氬氣、氦氣等惰性氣體的充氣中空玻璃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中空玻璃中的惰性氣體相對於空氣而言,密度大,導熱係數小,故可減慢中間層的熱對流,減少氣體的導熱性,從而降低中空玻璃的傳熱係數,有助於改善中空玻璃的保溫性能和節能效果。
  • 「科普速遞」讓惰性氣體「水性楊花」
    19世紀末20世紀初,拉姆塞等人發現了惰性氣體,這些元素極不活潑,幾乎不與任何物質形成化合物。▲發現眾多惰性氣體的拉姆塞(左)和特拉弗斯(右)。1962年,化學家巴特萊特用六氟合鉑酸氧得到了第一種惰性氣體的化合物——六氟合鉑酸氙,打破了惰性氣體的鐵律。在這之後,化學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接連發現了更多的惰性氣體化合物。▲第一個得到惰性氣體化合物的化學家:巴特萊特。
  • 奇妙的「懶」元素 點亮了城市的黑暗-城市,霓虹燈,惰性元素,化學...
    (源於匯圖網)為何要從液態空氣中提取這種「鈍氣」呢?是怎麼提取它的?怎麼還有家族?……要弄清這些問題,得從一百多年前的空氣研究實驗說起。卡文迪許實驗之憾「親愛的瑞利先生,卡文迪許空氣實驗中殘餘的氣體裡,有很多種未知氣體,它們比氮氣更『懶』,不會與其它任何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我們應該想法弄清它們。」
  • 惰性氣體真的「懶惰」嗎?它們在宇宙誕生10萬年時就在化學反應了
    元素周期表裡最右邊有一列元素,它們被認為是「懶惰」的元素,所以稱為惰性氣體(inert gas)。大部分元素的原子都願意與其它原子一起共享電子,構成化學鍵,結合成分子。唯獨惰性氣體與眾不同,它們的原子核最外層的電子數量達到了這一層所能容納的電子數量的上限,所以把這一層的位置全部佔滿了,既沒有空位共享給其它原子,又沒有欲望奪取其它原子的電子。
  • 不要小看了中空玻璃中惰性氣體的節能作用!
    建築用玻璃也隨之出現向高性能中空玻璃升級換代的發展趨勢,除正在不斷推廣的低輻射鍍膜中空玻璃外,在中空玻璃中間層充入氬氣、氦氣等惰性氣體的充氣中空玻璃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中空玻璃中的惰性氣體相對於空氣而言,密度大,導熱係數小,故可減慢中間層的熱對流,減少氣體的導熱性,從而降低中空玻璃的傳熱係數,有助於改善中空玻璃的保溫性能和節能效果。
  • 門窗中空玻璃充氬氣等惰性氣體,值不值?
    沒想到鵬哥在初高中時學得的一手物理知識,考試時沒用上,今天倒派上了大用場,咱們就來聊聊「中空玻璃和惰性氣體的那些事兒」。針對以下這些問題和踩坑點,鵬哥個人給到你一些實際經驗:1、充惰性氣體的中空玻璃最容易遇到的問題首先是氣體含量不足上文說到,根據研究數據表明中空層內惰性氣體的含量越高,保溫效果會越好。如果惰性氣體含量只有 50 %- 60 %,效果其實已經忽略不計了。
  • 如何選擇中空玻璃惰性氣體分析儀?
    中空玻璃充入惰性氣體,有助於改善中空玻璃的傳熱係數,提高中空玻璃的節能效果。但是,由於充入的惰性氣體,尤其是氬氣,無色、無味、無毒,因此,必須藉助儀器對充氣中空玻璃的濃度進行檢測分析,檢測內容一般包括充氣中空玻璃的初始濃度和充氣中空玻璃的密封壽命,即惰性氣體的保持能力。
  • 「轉世朱元璋」大鬧列車:寡人回來了 還不速速來見朕
    「寡人回來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局,還是寡人贏了!」2020年6月21日凌晨零時許,k596次列車運行到商丘至開封區間,列車乘警在巡視車廂的過程中發現一名旅客大聲喧譁,嚴重影響其他旅客休息,乘警迅速上前制止並詢問了解情況。「在對其勸解的過程中,我們乘警發現該旅客行為舉止怪異,手舞足蹈,並且自稱是朱元璋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