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海口回應百畝紅樹林死亡事件:強化六措施整治
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已補種的樹苗。 王辛莉 攝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海口市政府11日晨發布新聞通告,回應日前媒體曝光海南東寨港國家自然保護區因汙染嚴重百畝紅樹林死亡事件。通告稱在去年11項整治措施基礎上,再強化6個方面的整治力度,儘快制定出臺一攬子整治方案。
海南省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國內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也是亞洲最大的紅樹林溼地。日前,央視曝光東寨港保護區因水質汙染導致上百畝紅樹林死亡、千畝良田11年絕收。同時,中華環保聯合會對海口兩家汙染企業提起公益訴訟,索賠金額高達上千萬。
海口市政府通告稱,回應表示,根據保護區管理局的實地測量,目前紅樹林的死亡面積為29.95畝,亞健康樹34.8畝。
通告透露東寨港部分紅樹林死亡問題成因複雜。2012年8月和9月,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分別2次邀請中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海南大學及海南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對保護區內紅樹林死亡成因進行實地調查。根據專家組關於「東寨港部分紅樹林群落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修復建議」認為:保護區周邊人類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保護區內水質富營養化,使團水蝨大量繁殖,團水蝨在紅樹樹根蛀洞造成紅樹死亡。專家組一併指出了引發團水蝨爆發的原因:一是鹹水鴨的養殖;二是高位池養蝦、養豬場等周邊養殖戶和企業的排汙;三是附近生活垃圾、汙水的排放;四是過度捕撈導致團水蝨的天敵魚、蝦、蟹等減少。
市政府通告稱,省市兩級領導都重視紅樹林保護問題。去年8月,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曾對紅樹林保護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海口市委書記陳辭和時任市長冀文林多次對東寨港的保護建設進行調研部署。
據悉,海口市2012年8月開始全面部署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的綜合整治工作,成立「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制定了《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採取11項措施對保護區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包括在保護區內取締養鴨;打擊違法捕撈;清理死亡紅樹並及時補種;遏制團水蝨泛濫;對保護區內的養蝦塘進行退塘還林;解決養蝦塘汙水排放及保護區周邊汙染源問題;加大保護區內的環保宣傳以及確定保護區界線等措施等。
經過半年多整治,目前保護區內60家鹹水鴨養殖戶已全部取締,對死亡的29.95畝紅樹林進行了補種,提出了保護區內養蝦塘退塘還林方案及汙染源治理方案,初步確定了保護區的界線。同時,去年以來,市環保局對演豐東河流域10家養豬場違法排汙進行多次約談和行政處罰。
海口代市長倪強要求,近期海口將重點在6個方面進一步強化治理,爭取年內初見成效。一是根據演豐東河流域環境承載容量,對保護區內畜禽養殖企業實行限產限養,按照環保要求整改,對整治不達標的一律關停並轉;二是加大現場巡查,強化監管,及時發現並制止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嚴肅查處畜禽養殖場違法排汙;三是對保護區內的生活垃圾、汙水排放和餐飲企業進行清理整頓,限期整改;四是嚴格環保準入標準,對保護區內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對環評不達標的,該停就停,該關就關;五是推進演豐東河中小河流整治項目的實施,加快演豐、三江兩鎮的垃圾、汙水處理和配套管網建設,減少源頭排放;六是合理規劃海水養殖,對保護區內現有高位養蝦池廢水排放開展治理,並逐步實施退塘還林。
另外,針對媒體反映的農田絕收問題,海口將責成農業等部門立即對土壤取樣檢測,對絕收原因進行調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