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能『起死回生』,繼續安享晚年,多虧那天深夜亞心醫院徐承義主任的幫助!」近日,家住武漢市新洲區的黃老先生家人致電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再次表達了他們對心內科重症監護室副主任徐承義的謝意。
(左一:黃老先生康復良好)
「生死大戰」緊急為重症老人換「心門」
說到 75 歲老父親的生還經歷,家住武漢市新洲區的黃老先生子女記憶猶新,感激不已。
10 月中旬,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心衰等多種疾病的黃老先生因病情突然加重,被家屬送到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救治,接診的正是亞心醫院重症監護室副主任徐承義。
回憶當時,徐承義說,老人病情十分危急,出現嚴重的心衰,隨時有心臟驟停的可能,必須儘快手術。而在這種情況下,一分一秒對老人來說都是關鍵,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最合適的搶救方案就是進行創傷小的 TAVI 微創換瓣手術。
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戰」打響。徐承義帶領手術團隊迅速開展急診手術,可手術還沒開始,老人心臟就突然驟停。「快,進行心肺復甦!」現場醫護人員立刻衝上前,立馬開始胸外按壓,同時徐承義冷靜的將瓣膜送入患者心臟。
( 徐承義副主任正在手術中 )
隨著瓣膜的打開,老人換瓣成功,隨著心電監護的心跳曲線再度規律,所有人才長鬆一口氣。
術後病情變化 家屬無奈放棄
術後第三天,當大家覺得黃老先生已經渡過危險期的時候,最不願意看的情況還是發生了,老人突發腦梗,出現偏癱、失語,同時合併嚴重的肺部感染,術後併發症讓老人再次陷入危急狀態。
此時已經不再是心血管病專家能解決的問題了,經過與家屬的溝通,在得到家屬同意後,黃老先生被緊急轉運到武漢市另一家綜合性醫院接受治療。由於轉運及時,老人很快進行了頸動脈血栓取栓術,術後在 ICU 進行恢復。
取栓手術後,雖然黃老先生的各項生命體徵都趨於正常,但老人仍然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對此老人的家屬表示十分擔心。雖然醫生一再勸導家屬,認為患者病情穩定,如果再多觀察一段時間,老人很有可能會醒過來。
也許是家鄉的習俗,也許是家屬感覺希望渺茫,在與醫院多次溝通後,家人決定接黃老先生接回家,並開始張羅起後事。考慮到老人生命體徵穩定,家屬決定就讓患者帶著人工氣道、深靜脈置管、胸部引流管、尿管等一系列人工管道回家,到家之後再做處理。
意外操作 老人奇蹟般「起死回生」
黃老先生一家人回到新洲已是當天晚上,為了讓老人看上去更舒適一些,家人開始著手準備處理老人身上的人工管道。可剛把人工氣管拔掉,奇蹟出現了,黃老先生居然「起死回生」,醒了過來。
看到這種情況,老人的家人都驚呆了,一時無所事從。倒是黃老先生發話了,說要把身體其它的管道都拔掉。於是家人又開始準備處理頸部的深靜脈置管。
深靜脈置管是通過位置比較表淺的靜脈,向深部的大靜脈和中心靜脈置入導管的一種治療方法。應用於各種搶救、各種重大手術,特別是心臟手術需要長期進行監測用藥、抽血、化驗等情況。但是一般情況下,深靜脈置管都會縫得比較牢固,不容易拔脫,所以情急之下,老人的家屬只能把管道剪斷。可這一剪不打緊,靜脈血一下子就湧了出來。
這下老人的家屬徹底慌了,完全手足無措。人好不容易醒過來,總不能因為流血不止再次出危險。好在他們留有徐承義主任的電話,立馬就給他打了電話。
風雨兼程 只因對患者負責到底
「亞心醫院的理念就是負責到底,所以我們一般都會把自己的電話留給患者,方便他們隨時聯繫我們。」徐承義回憶起當天晚上的情景。
( 徐承義副主任正在患者家中救治 )
「當時接到家屬電話,說老人醒過來了,我也是非常的吃驚。然後就在電話裡指導他們,如何先把血止住。」徐承義一邊與家屬通話,一邊準備了一些器械,準備連夜趕到患者家裡去。
「那天我剛剛值完急診班,正準備回家,在接到黃老先生家人電話後,我第一反應就是得馬上去他們家,只要是我們醫院的病人,我們都不會放棄。」當天晚上十點多,氣溫很低,天空還下起了大雨。就這樣冒著風雨,徐承義驅車近兩個小時從武漢趕到新洲黃老先生家裡。
在經過初步的檢查之後,徐承義發現老人的意識清醒,身體機能都幾乎趨於正常。在與老人和家屬進行簡單交流後,開始了進行專業的消毒拔管操作。僅用了二十分鐘,徐承義就把老人身上的其它幾條人工管道都處理好,同時還叮囑家屬儘快把老人送到當地醫院進行調養,以確保病情的穩定。
目前,黃老先生已經從當地醫院康復回家,一家人重享天倫之樂。
回憶起這段經歷,徐承義說,老人當時主要是心臟瓣膜的問題和術後腦梗的問題,都得到了及時的手術治療,這也是他能夠奇蹟康復的根本原因,同時,當家屬操作出現問題後,能第一時間跟醫生溝通解決方式,這也幫助患者贏得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