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吞噬範圍小,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2021-01-15 央廣網

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地球與銀心黑洞距離比1985年數據要小

黑洞吞噬範圍小,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12月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阿貝爾2261(Abell 2261)星系團中,發現了因2個星系併合,而產生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的線索。研究人員推測,阿貝爾2261星系團中心的星系包含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堪比宇宙中已知的一些最大質量的黑洞。

宇宙中兩隻巨大的「猛獸」相互吞噬,這一驚人的發現,最初的線索卻來自星系中「弱小」的恆星:該星系核中恆星數量遠遠大於理論預期;星系中最密集的恆星距離星系中心超過2000光年(1光年約為94600億千米)。研究人員認為,正是由於兩大黑洞併合,與周圍恆星發生相互作用,才造成了這一現象。

在銀河系的中心,也有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此前曾有天文學家繪製了一張全新的銀河系中天體位置和速度圖。這張地圖顯示,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約為25800光年。這比國際天文聯合會於1985年所採用的官方數據27700光年還要近。隨著測量時間的變化,地球與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距離越來越近,這是否意味著地球正在朝黑洞墜落?黑洞吞噬天體的「魔爪」究竟能延伸多遠?

根據黑洞質量,科學家把它分為3類:恆星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誕生的?「其實它的形成原因目前並不能完全確定。有一種說法是多個小質量的黑洞,相互併合成質量稍微大一點黑洞後,再通過吸附周圍物質,就長成了超大質量黑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表示,關於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還有許多解釋,就連是否存在併合過程都有不同的說法。

「也有可能是一團物質極為豐富的氣體直接塌陷形成了幾萬倍太陽質量或者幾十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然後不斷吸附周圍物質,使得其質量越來越大,形成了星系或類星體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苟利軍表示。

在此次研究中,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通過天體測量目錄創建了一張銀河系中天體位置和速度圖。其中第一份天體測量目錄包含了99個天體的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這幅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太陽運動的速度比想像中要快7000米/秒。此外,地球與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距離比之前認為的要近1900光年。

這是否表明,地球正在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前行」?研究人員明確表示,對此沒有必要擔心,因為最新數據並沒有表明我們這顆星球正在朝黑洞墜落,它只是意味著現在有了一個更準確的銀河系模型。

從這份新地圖來看,地球雖然與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的距離更近了,但是地球仍位於銀河系的「郊區」。

「在相對較遠的距離上,黑洞除了有引力效果,其實它表現出來的狀態跟其他天體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有在非常近的距離上,它才會有比較大的破壞力。」苟利軍說。

那麼黑洞的「魔爪」到底能伸到哪裡?我們可以將超大質量黑洞想像成一隻昏昏欲睡的巨獸,當恆星與它距離過近時,巨獸就會甦醒,將恆星當作大餐吞噬掉,這個過程中會發生潮汐瓦解事件。

「在潮汐瓦解距離外,恆星是安全的。」苟利軍舉了一個例子,假如把太陽換成一個同等質量的黑洞,它的潮汐瓦解距離很有可能就在目前人類所知的太陽表面附近。那麼,即便像金星這樣距離太陽很近的天體,也「無福消受」黑洞的破壞力。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了一些非常靠近黑洞的恆星,通過觀測這些恆星的軌跡,他們推斷出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質量。他們指出,只有恆星接近超大質量黑洞破壞半徑的時候,才有可能被它「吞噬」。

李 迪 本報記者 雍 黎

相關焦點

  • 黑洞吞噬範圍小 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地球與銀心黑洞距離比1985年數據要小12月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阿貝爾2261(Abell 2261)星系團中,發現了因2個星系併合,而產生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的線索。
  • 日本科學家稱:地球和巨大的黑洞更近了,未來會被它吞噬嗎?
    目前已知黑洞在宇宙中廣泛存在,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假想中的原初黑洞,這類黑洞被認為廣泛存在於宇宙深空,只不過質量都非常小。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質高速被拋出,很多物質受力被擠壓在一起,就形成了小巧的原初黑洞。只不過目前科學家沒有真正發現它們的蹤跡,原初黑洞也被認為是驗證「霍金輻射」最合適的天體。
  • 日本科學家稱:地球和巨大的黑洞更近了,未來會被它吞噬嗎?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研究的特殊天體,因為其逃逸速度已經超過了光速,因此光線無法從黑洞中逃逸出來,這也意味著這種特殊的天體根本沒有光線射出來,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目前已知黑洞在宇宙中廣泛存在,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假想中的原初黑洞,這類黑洞被認為廣泛存在於宇宙深空,只不過質量都非常小。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質高速被拋出,很多物質受力被擠壓在一起,就形成了小巧的原初黑洞。只不過目前科學家沒有真正發現它們的蹤跡,原初黑洞也被認為是驗證「霍金輻射」最合適的天體。
  • 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
    在現今為止科學迄今仍無法解釋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目前有兩種推測,一是被吞噬的東西被黑洞消耗,變成熱輻射散溢出去了。一是白洞理論,即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宇宙背面有另一個宇宙,黑洞就是連接兩個宇宙的介質,黑洞吸收物質和能量之後從白洞噴出,這樣兩個「洞」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就可以解釋通了。
  • 水星那麼小,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
    水星是太陽系內體積和質量最小的行星,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88天。水星距離太陽平均5800萬公裡,水日之間的距離是太陽直徑的42倍,放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空間中來看還是蠻近的,它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雖然離太陽比較近,但由於比較小,在地球表面肉眼不常見。
  • 黑洞吞噬恆星會發生什麼?
    能夠吞噬宇宙間一切物質的力量是多麼可怕的,不過還真的著這種力量的存在,正是人類產生了這個疑問,才促使人類發現了這種神秘力量的原形,宇宙間的所有在黑洞面前都是無法逃脫的,黑洞就是宇宙物質的終點甚至可能宇宙的終點也是黑洞,現階段人類只是發現了黑洞,並不了解黑洞,就像人吃飯黑洞吞噬宇宙物質,按理來說會從黑洞中產生物質的,但是黑洞浩瀚深淵,根本不知道宇宙的另一面會是什麼
  • 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相遇——黑洞更有可能吞噬整個中子星
    但是它們的大小背離了它們的核心-中子星越小,它壓縮內部的空間就越大。通過將測量工具對準中子星,科學家可以探測其性質。最新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研究了中子星合併產生的時空波動。將這些引力波觀測與核理論相結合,科學家們估計典型的中子星將跨越約22公裡。這是從引力波獲得的最精確的測量值,對將來的觀測具有重要意義。
  • 超小質量的黑洞能吞噬質量比它大的天體嗎?
    黑洞是根據現在主流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提出來的一種緻密天體,最早由卡爾·史瓦西在史瓦西度規中得到的一個解,他指出當天體由於引力坍縮到一個半徑範圍以內後,即使宇宙中最快的光速也無法從其表面逃逸,這個半徑半徑僅由天體質量M與兩個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和光速常數c)共同決定,後來稱達到這種半徑範圍內的天體為黑洞
  • 黑洞大吞噬
    版本: 1.1.6 *使用豌豆莢官方商店能下載目標軟體,安裝更安全
  •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
    黑洞堪稱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能吞噬其周圍包括光線在內的一切物質,在黑洞內,物理學上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意義。那麼,如此強大的黑洞會是穿越時空的通道嗎? 由於其質量超級大,所以在黑洞的周圍會形成很強的引力場,在視界範圍內,所有的物質,包括電磁波都無法逃逸。 由於黑洞不發光也不反射光的特徵,我們人類是看不到黑洞的。現在我們關於黑洞的研究理論,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霍金的理論為我們了解黑洞和宇宙的本源奠定了相當的基礎。
  • 黑洞大決戰!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專家警告稱,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隨著黑洞的年齡超過數十億年,它們的質量隨著它們吞噬周圍的行星和恆星而增長。對於位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射手座來說,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黑洞如此之大,其質量是我們太陽的410萬倍。
  • 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兒了?小編姐姐告訴你!
    今天學姐跟大家聊聊神奇的宇宙—黑洞。說到宇宙,那是浩瀚無邊的,咱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大家平時出門旅遊,感覺世界這麼大。其實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一顆很普通的行星。來來來,大家看看這張照片。這是1990年NASA旅行者1號拍的,大家說地球是不是很小呢?學姐感覺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粒沙子一樣小。
  • 黑洞是個「無底洞」,那被它吞噬的物質,又去了哪裡?
    黑洞是個「無底洞」,那被它吞噬的物質,又去了哪裡?我們都知道黑洞是宇宙中一個最獨特的存在,它是宇宙中的一個貪吃蛇,它把所有一切能看到的物品全部吞噬,在我們的印象中黑洞似乎只吃不吐,這個東西越吃越胖,而且它的吞噬能力也越吃越強。
  • 假如一個黑洞進入了太陽系範圍,將會發生什麼?質量不同結果不同
    黑洞在正常情況之下是我們無法觀測到的,因為它有一個強大的能力,那就是無所不吞,是一個只吃不出的怪獸。不管是恆星,行星還是光子,只要是進入了它的視界範圍,那麼基本就不要想著出來,最後都會被它吞噬掉。黑洞如果在不吃東西的時候,我們是無法觀測到它的,那個時候它隱藏在黑暗的宇宙中。只有當大質量的黑洞開始吞噬周圍天體的時候,天體被不斷撕裂在黑洞周圍形成了一個異常明亮的吸積盤。
  • 宇宙中的黑洞吞噬的星球,都去哪裡了?
    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宇宙中的黑洞吞噬掉的星球,都去哪了? 在黑洞周圍(即事件視界)其實是空空無也的,因此可以說黑洞的胃口是無限的,它會無休止地吞噬到所捕獲到的任何物質。 那麼黑洞為什麼會有吞噬能力呢?
  • 地球會被黑洞吞噬嗎?最近的黑洞在1000光年外
    ,它們隱藏在黑暗中,不斷吞噬周圍一切物質和能量。黑洞的質量有大有小,即使是最小的黑洞,也有1.7~2.7倍太陽質量,可以輕鬆地吞下太陽這種等級的恆星。如果地球附近真的有顆黑洞,那最終必然無法逃脫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很關心,地球附近到底有沒有黑洞呢?想找出一顆黑洞並不容易,放眼整個星空,吸引我們的都是那些閃閃發亮的恆星。其實這些恆星離我們都很遠,其中很多離我們有1000光年以上。
  • 「黑洞吞噬太陽」圖片刷屏:黑洞中心真有蟲洞嗎?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恆星恆星黑洞研究組首席科學家苟立軍在接受《中國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黑洞吞噬了星。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用飛船探索黑洞只是一個美麗的理想,並不可靠。數據圖: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圖片顯示了一顆被黑洞撕裂的恆星的野外模型,其中有成千上萬的太陽質量黑洞會吞噬星星嗎?很常見在宇宙中,黑洞吞噬恆星的現象實際上非常普遍。
  • 盤點宇宙十大暴力事件 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
    1月25日消息,整個宇宙浩瀚無邊,至今人類也未能探索到宇宙的盡頭,黑洞算是一個小的災難,眾所周知,黑洞吞噬行星和各類物質。近日,一個由美國、荷蘭、英國等4個國家組成的國際黑洞研究小組,他們第一次觀測到了完整的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證實了原先理論的正確性。
  • 模擬視頻顯示:黑洞可能吞噬整個太陽系,把地球變成塵埃
    一個模擬視頻顯示,一個黑洞會在它的軌跡中完全吞噬一切,就好像我們的宇宙鄰居從未存在過一樣。一位專家警告說,在銀河系中遊蕩的黑洞有一天可能最終進入我們的太陽系。模擬視頻顯示,黑洞進入太陽系,一個接一個地吞噬行星,導致它們相互碰撞,更糟糕的是,這可能真的會發生,不要認為這是什麼遙遠的現象,黑洞就在我們自己的宇宙鄰居附近。
  • 宇宙中被黑洞吞噬的星球,都去哪裡了?
    黑洞是通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出來的一種天體,說是「預測」,緣於廣義相對論提出後的相當長時間內,科學家們都沒有真正發現過它的存在,只是通過間接的方法推演出其存在的證據,直到2019年首張黑洞的照片才公諸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