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技術上討論,我國月球取樣和日本小行星取樣,哪一個難度更高?

2020-10-03 失落代號

我國計劃在今年11月份發射嫦娥5號到月球進行月球土壤採集,並帶回地球。而日本則是「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採樣,目前已經在返回地球路上。作為亞洲的兩個強國,也是航天領域先進技術的體現,兩國的天外採樣難度有什麼不同,哪家的難度更大呢?

月球取樣和小行星取樣

月球採樣返回

先說月球取樣的,目前只有美國和前蘇聯做到了,其中美國是在阿波羅計劃中,進行有人採樣並帶回,而蘇聯則是使用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取樣,一共幹了三次。美俄在月球的取樣項目,都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可見50年前人類已經有能力到月球取樣了。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是1969年,第一次無人著陸月球並取樣返回是1970年。

月球取樣

月球取樣,主要難度是探測器降落月球和取樣後離開月球,和軌道器對接。月球的引力大約為地球的1/6,並且月球沒有大氣層,這對於太空飛行器降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去年印度的月船2號就失敗了。目前要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一般是通過飛行器著陸緩衝發動機反推產生向上推力,實現太空飛行器減速,從而使得太空飛行器以一個安全的速度降落月球,不破壞太空飛行器及內部儀器設備。這個過程對於飛行器的姿態控制系統、緩衝著陸系統要求很苛刻,並且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比宇宙飛船返回地球的控制系統技術難度還要高。

嫦娥4號

而飛行器在月球上取樣完成後,就要離開月球。一般而言,飛行器降落月球時候是包括探測器和著陸器的,其中著陸器分為下降部分和上升部分,當取樣完成後,就會由上升器部分重新點火,將樣品帶離月球,進入到月球軌道和月球上的軌道飛行器對接,最後由返回艙帶回地球。而下降部分,則一直留在月球上。

獵戶座飛船

可能很多人會問,月球上沒有火箭,上升器怎麼有足夠的動力離開月球?載人登月這部分也是最受質疑的。 其實月球上物體的引力大約1.6N/kg,也就是說100kg的東西重力也就是160牛,而且月球上沒有空氣,不像地球上火箭很大一部分燃料用於克服空氣阻力了。假如上升器和樣品一共200kg,那麼發動機只要大於320牛推力,將上升器加速到月球逃逸速度2.4km/s即可。推力大於320牛的航天發動機,對於航天強國不是一件特別難事。至於燃料量,有興趣的可以通過V=at,a=F/m兩個初中公式以及查詢燃料的釋能可以計算出來。

小行星取樣返回

「龍宮小行星」

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日本實現了小行星取樣並返回地球。2003年日本發射「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克服堪稱「八十一難」的各種挫折,於2010年6月成功地將微量樣品帶回地球。而2014年發射的「隼鳥2號」,目前已經成功採集「龍宮」小行星樣品正在返回地球,預計在今年12月份回到地球。

隼鳥二號採樣

小行星採樣的難點在於深空遙測、精確的定位和控制技術、微重力下的附著技術、樣品回收技術等。由於小行星距離地球比較遠,飛行器到達它前一般都要進行幾億乃至幾十億公裡的長時間飛行,所以燃料的攜帶就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小行星地面非常複雜,需要由探測器自行查找分析適合取樣地點,並且還要確保取樣時候處於光照充足區域(怕沒電)。

隼鳥二號

由於重力微弱,探測器如果稍微用力撞擊小行星,都會將探測器彈射出去,因此傳統的鑽孔取樣、挖掘取樣都不適用,只能採取其他的方式。另外,探測器並不是直接降落到小行星上,否則很容易就被飄走,一般是飛行器飛到距離小行星非常低的高度,然後保持與小行星的相對靜止,再進行取樣,這對於遙遠距離的飛行控制是非常大的挑戰。

除了日本外,美國也發射了小行星探測取樣器「OSIRIS-REX」,目前已經到達「貝努」小行星附近,正在尋找機會嘗試採樣。NASA之前曾經對外表示過,由於小行星表面的複雜性,取樣的難度超出預期。

小行星表面

我國計劃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並將採樣返回地球,如果成功將成為第三個從月球取樣的國家。不過月球取樣的技術並不能直接搬到小行星取樣上,所以需要另外的技術攻關。據消息透露,我國計劃在2022年進行小行星取樣,目前正在攻克相關技術。

火星著陸器過程演示

從技術上看,月球取樣返回和小行星取樣返回技術難度各有特點,如果純技術的上比較個人覺得小行星取樣技術難度會更高一點。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正如某個技術大神所說的一句話:大個頭的目標返回時再發射難度大;小個頭的目標附著難、取樣難。

相關焦點

  • 嫦娥5號月球取樣和隼鳥2號小行星取樣,哪一個技術難度更大?
    我國計劃在今年11月份發射嫦娥5號到月球進行月球土壤採集,並帶回地球。而日本則是「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採樣,目前已經在返回地球路上。作為亞洲的兩個強國,也是航天領域先進技術的體現,兩國的天外採樣難度有什麼不同,哪家的難度更大呢?
  • 日本飛船取樣,美國飛船取樣,我國嫦娥5號取樣,誰更先進?
    ,這裡有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就連上個世紀成功著陸月球的兩個大國,美國和俄羅斯也重新加入進來,美國宣布2024年重新登月。環繞在2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嫦娥5號,成功在月球風暴洋附近取得月球樣品。已經送回小行星樣品的日本隼鳥2號,現在開啟了第2段探索旅程。已經取得小行星樣品,等待返程的美國OSIRIS-REx號。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在經過兩次軌道修正和兩次太空剎車之後,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200公裡高近月軌道,在我國專業人員的精確控制下,著上組合體與軌返組合體成功分離,現在著上組合體只需專心等待著陸指令,然後軟著陸月球上最大月海-風暴洋。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在經過兩次軌道修正和兩次太空剎車之後,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200公裡高近月軌道,在我國專業人員的精確控制下,著上組合體與軌返組合體成功分離,現在著上組合體只需專心等待著陸指令,然後軟著陸月球上最大月海-風暴洋。
  • 日本探測器正在返航,成功從小行星取樣,難度比嫦娥五號還高?
    2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越來越近,關於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的話題再度熱烈起來。恰逢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之際,難免有人將隼鳥二號和嫦娥五號進行橫向對比。隼鳥系列頭頂多個光環,隼鳥二號的前身隼鳥號是世界上首個小行星取樣探測器,也拉開了小行星探測並返回取樣的序幕,然而這並不能說明隼鳥二號探測器的技術難度就比嫦娥五號高。
  • 美日已進行了小行星探測取樣,為啥我國小行星探測器還得再等幾年
    今年3月份,日本的隼鳥2號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取樣並返航地球的信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是日本第二次從小行星取樣行動,第一次是2003年發射的隼鳥號,於2010年成功取樣返回地球。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從數億公裡的小行星取樣返回地球的國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個。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不知什麼時候,網友們總喜歡拿中國和日本來做對比,這次兩國的太空取樣"撞車",更是引發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我國的嫦娥5號登月取樣行動是在11月24日凌晨4:30開啟的,長徵4號推動嫦娥5號飛向月球飛向月球,並在月球成功著陸。之後,嫦娥5號就在月球上開始"挖土"預計在12月中旬返回地球。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首先,來看距離:隼鳥2號的目標是一個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而嫦娥5號的目標是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就距離而言,隼鳥2號的飛行距離是嫦娥5號的750倍,可以說,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 NASA小行星取樣成功,預計2023回地球,太空取樣成常態?
    可以說太空中取樣返回地球,需要一定的科研技術才能實現的,算上此處美國的成功取樣,到目前為止,全球外太空取樣成功的案例也不過寥寥幾例,相對於人類已經發射了上千次的航天活動來說,可以算是不足幾百分之一的概率,可想而知這取樣的難度是有多大,既然難度那麼大,那為何還要外太空取樣呢?而且還主要是從小行星中取樣?
  • 同樣是月球取樣,為何阿波羅號帶回380千克,嫦娥五號只有2千克?
    和美國同時期採取樣本的國家,還有前蘇聯,在1970年月球16號飛船成功著陸,帶回了101克月球樣品,這是人類歷史上第1次採用機器自動取樣,在此前美國採用的都是人工取樣,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之後,太空人進行土壤採集,然後帶著太空人和月球土壤共同返回地球。相比之下,蘇聯的自動取樣顯得更為高級一些。
  • 飛了3億公裡取樣的日本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比嫦娥五號更先進?
    在2014年發射的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取樣返回探測器預計將在12月6日返回地球,降落到澳大利亞草原,飛行了六年來回距離超過6億公裡的「隼鳥二號」在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取回小行星樣本。 日本的小行星取樣工作始於「隼鳥一號「這個命途多舛的探測器。」
  • 我國嫦娥五號與日本隼鳥2號同時返航,美國提議:中國應分享數據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和宇宙探索方面的不斷突破,先是於2019年5月11日完成了嫦娥4號首次登月,緊接著今年又策劃了意義非凡的「嫦娥5號探月計劃」。相比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派出的嫦娥5號探測器不僅要完成登陸月球,還將首次從月球上採集樣本帶回中國。
  • 取樣後上升對接的難度有多高?相當於在月球上空搞反導!
    嫦娥5號已經穩穩噹噹的落在了月球表面預定位置,而且已經在準直播中完成了鑽探取樣和更多點的月面挖掘。未來幾天裡剩下的工作,就難度最大,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從月面攜帶包裝好了的樣品再次起飛,並且在軌道上與等候幾天的軌道器完成精確對接,交接樣品後再加速返回地球。
  • 取樣後上升對接的難度有多高?相當於在月球上空搞反導
    未來幾天裡剩下的工作,就難度最大,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從月面攜帶包裝好了的樣品再次起飛,並且在軌道上與等候幾天的軌道器完成精確對接,交接樣品後再加速返回地球。這種從靜止速度基本為零,再次起飛加速並對接的操作是全過程中操作最複雜的部分。也是半個世紀以來,再沒有在月球上出現過超高難度動作。要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來說,這相當於在完全無人幹預的條件下,從月球表面起飛,完成一次月球精確中段反導行動。
  • 我國嫦娥五號登月成功,美國NASA密切關注,強烈要求「分享數據」!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和宇宙探索方面的不斷突破,先是於2019年5月11日完成了嫦娥4號首次登月,緊接著今年又策劃了意義非凡的「嫦娥5號探月計劃」。相比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派出的嫦娥5號探測器不僅要完成登陸月球,還將首次從月球上採集樣本帶回中國。
  • 安排上了!未來我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
    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介紹,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相比較50年前美俄的月球取樣返回,我國「嫦娥5號」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進入11月份,我國航天還有一個壓軸大戲,那就是世界矚目的「嫦娥五號」即將要發射,不但是我國首次進行月球取樣返回,也將是21世紀世界上首個完成月球取樣並返回的國家!不過缺點就是成本太高,技術複雜程度也大幅增加。不過阿波羅計劃主要目的是載人登陸月球,取樣只是其中一個「順手」作業而已。
  • 美探測器奔赴小行星「貝努」取樣
    7年的「獵星之旅」——奔赴億萬裡外的小行星「貝努」(Bennu),觀察、取樣後返回。NASA希望至少能獲得60克的小行星樣本。   2021年3月,探測器將踏上歸家之途,預計2023年9月到達近地點。但這個「獵星英雄」不會接受人們的膜拜,它會將戰利品——小行星樣本放在一個46公斤重的返回艙中,投放到位於猶他州鹽湖城附近的猶他測試訓練場。之後,這些樣本會被送往NASA位於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科學家們將用兩年時間對其進行研究分析。
  • 日本航天實力雄厚,為何不赴月球取月土,而發射隼鳥2到小行星?
    都是前往其他星球執行無人取樣返回任務,降落地球時間相近,又是日本這麼一個網絡話題聚焦的國家,大家不免將我國的嫦娥5號與日本的隼鳥2號放在了一起進行比較。日本在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確實風光,以至於很多認知水平不足的國人一說到日本就自動矮了半個頭,什么半個月造出核武器,東京灣地下儲存煤礦,從我國進口樹木製作成一次性筷子再出口我國等在現實基礎上加工而來的神話故事層出不窮。
  • 美國首個小行星取樣返回器到底是啥樣的?
    簡單來說,與我們國家為探測器取一個有寓意的名字相似,西方也希望探測器的名字帶有某種象徵意義。從我國的案例來說,前不久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首批立項研製的四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由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主導的我國首顆暗物質探測器被取名「悟空」,就寄寓了科研人員們希望藉助「悟空」的火眼金睛,洞察暗物質本質的希望。而我國的探月衛星叫做「嫦娥」,則是寄寓我國古代嫦娥奔月的美好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