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研製新型腦機接口 有助藥物輸送和實現遠程控制

2020-11-24 cnBeta

正如伊隆·馬斯克設想的 Neuralink 那樣,許多人期待著通過腦機接口,迎來人工+智能的未來。但是在那之前,這項技術有望為帕金森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更直接的福利,為腦部疾病開闢全新的治療方式。近日,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一支研究團隊,提出了另一種很有前途的實驗裝置 —— 它能夠按需加載不同的「藥物墨盒」,然後通過配套的智慧型手機 App 來遠程觸發。

(圖自:KAIST,via New Atlas)

據悉,該裝置由 KAIST 科學家和科羅拉多大學共同研發,與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在 2015 年介紹過的裝置有類似的功能。該裝置可藉助極其薄的微流體通道和 LED 陣列來攜帶藥物,並以高精度照射腦細胞。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在「光療法」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進展。被稱作光遺傳學的療法,能夠改變某些腦細胞的行為。原因是某些細胞內的蛋白質對光較為敏感,甚至可在治療失明、疼痛、時差等時候派上用場。

除了微小的 LED 燈,這些超細探頭的大小還與人類頭髮絲直徑差不多,能夠通過微小通道將藥物輸送到目標區域。然而這些裝置的一個典型缺點,就是藥物會不可避免地乾涸。

為克服這一難題,KAIST 在設計之初,就想要構建一套即插即用的系統,以便通過可更換的「藥物墨盒」來實現持續的供應。當藥物耗盡時,更換「墨盒」即可繼續持續數月的治療。

研究配圖(來自: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展望未來,科學家希望利用這項技術來操縱動物的神經迴路,以作為研究腦部疾病的一種方式。研究期間,他們已在小鼠大腦上展開過這樣的裝置植入測試。

研究團隊希望藉此測試控制方法,包括通過藍牙無線連接來實現與配套的智能機 App 通訊,甚至讓神經科學家在遠程決定採用怎樣的藥物劑量和光療法的組合。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原標題為:

《Wireless optofluidic brain probes for chronic neuropharmacology and photostimulation》

相關焦點

  • 腦機接口專家觀點:大腦植入晶片能否實現心靈感應?
    EDN曾經連續報導過腦機接口方面的技術,譬如《大腦植入晶片,馬斯克的 Neuralink 腦機接口距離佩戴還有多遠?》,《又一腦機接口(BCI)與癱瘓患者成功實現交互學習》等等,那麼,在大腦中植入晶片除了能進行神經方面的控制外,能否實現傳說中的心靈感應嗎?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觀點。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現如今,腦機接口技術成為人類通向「心靈感應」的又一條路徑。這一次,科學家們找到了另一條有足夠的因果鏈條的解決方案,通過讀取大腦中的特定神經信號,建立起與人類認知和行動相關的聯接,從而實現直接用大腦來「操控外物」。關於腦機接口,最近看到一句非常打動人的比喻:「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非常有詩意吧。
  • 「腦機接口」技術或讓「讀心術」成為現實
    之所以能夠用「意念」驅動外骨骼,正因為採用了「腦機接口」技術。「腦機接口」的主要功能就是捕捉人腦在進行思維活動時產生的一系列腦電波信號。通過對腦電波信號進行特徵提取、功能分類,就能辨別人的真實意圖。不過,「腦機接口」是一項複雜的交叉學科,實現巴西世界盃的開球一腳,足足耗費了研究人員2年時間開展技術攻關。
  • 「腦計劃」實現遙遙無期!腦機接口靠譜嗎?
    「腦計劃」中的一些技術設想如果實現,便有可能用於操縱神經元,這不僅讓人擔心會產生「讀心術」,還對大腦是否會被控制感到憂慮。究竟是人類控制機器還是機器統治人類。科幻片中的潘多拉魔盒會不會就此打開?所以探索大腦的同時,還要加強生命倫理問題的研究,以探索解答伴隨「腦計劃」科研發展而引發的相關倫理、法律和社會意識等方面的問題。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清華團隊提出新型腦機接口,功效提升400多倍
    現有大多數腦機接口的信號處理模塊採用的是傳統的馮 · 諾伊曼結構。處理信號的過程中,需要將模擬神經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之後再進行處理。這種信號處理方式與大腦的工作方式不同,轉換和壓縮會造成大功耗和信號延遲,還會導致信息丟失、難處理並行計算,從而降低信號處理的準確性。
  • 中國科學家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
    圖片由清華大學提供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郭穎)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信息科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在康復醫學、醫療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來自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腦機接口將成真?未來戰場或能用意念決勝千裡之外
    他竟然可以通過思維控制「外星人」的軀體。這種堪稱「黑科技」的神奇技術,就是「腦機接口」技術。它通過對腦電波信號的監測,分析推斷人的想法和目的,進而產生對應的調節和控制信號,實現與外界設備的實時交互。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日益成熟,未來戰場或將實現士兵大腦與武器系統的直接連接,進一步推動人與裝備的有機融合,此技術或將開啟智能化戰爭的新天地。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這得益於「腦機接口」技術的創新發展,自上世紀70年代「腦機接口」技術誕生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能實時捕捉大腦複雜神經信號,並用來直接控制外部設備,使得人和機械可以作為一個生命不同組成部分而共存。人腦思維控制外部物體不再是幻想,電影中的科幻情景已開始大步走進人們的生活。
  • 《攻殼機動隊》中的腦機接口到底能不能實現?
    然而,意識能否直接和人工智慧,機器人,或者其他意識通過腦機接口(BCI)技術連接,從而打破人類自身的局限性?過去的50年中,來自全球各大學實驗室,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最近,埃隆·馬斯克(Neuralink,「神經交聯」公司),布萊恩·詹森(Kernel,「內核」公司)等成功企業家已宣布成立新的公司,致力於研究通過腦機接口提高人類的能力。
  • 馬斯克說的腦機接口怎麼回事?
    Neuralink的腦機接口系統,是利用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向人腦中植入被稱為「線」的專有技術晶片和信息條,然後可直接通過USB-C接口讀取大腦信號,甚至可以通過蘋果手機的應用程式進行控制。Neuralink公司已開始在老鼠身上進行測試,並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用猴子試驗。 這種腦機接口系統由一個類似縫紉機的機器人和一些粗細只有4至6微米、比人類頭髮絲還細的線路組成。
  • 利用類腦器件高效處理神經信號,構建新型腦機接口
    基於憶阻器陣列神經信號分析系統的新型腦機接口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信息科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在康復醫學、醫療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 Neuralink、BrainCo、Neuracle等公司都積極投入實用化腦機接口的研發。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將大腦發出的動作或言語意圖翻譯為控制指令,從而幫助運動、語言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
  • 腦機接口植入帶來的無限遐想
    提到腦機接口,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這位大佬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其強大的資本能讓其的一些想法變成現實。時隔一年,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又有了不小的進展。今天,在Neuralink 總部的發布會活動上,馬斯克將指甲大小的腦機接口晶片植入小豬格特魯德的腦部,從而讀取小豬的腦部活動。
  • 中美首份8000字長文解析:可實現意識打字、心靈控制的腦機接口到底...
    如果說當今什麼技術最接近科幻,那麼一定是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的研究已經實現了意識打字(1分鐘之內平均輸入39個字母),還實現了心靈控制,比如人類控制小鼠行為,讓其完成複雜任務。還實現了一部分的意識上傳,甚至讓人懷疑意志是否自由。
  • 腦機接口:當下的「近」與未來的「遠」|GMIC在線Pro觀察
    Neurable是一家腦機接口初創企業,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致力於腦機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日用型」腦機接口穿戴設備產品的研發,Neurable在去年年底完成了6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大腦的行為是通過億萬個神經元不斷地傳遞電信號來實現的,腦機接口通過電極獲取並解碼大腦的電信號,接收大腦的行為,再將解碼的信號重新編碼,然後輸送給機器,實現動作的傳遞。
  • 星鏈計劃後馬斯克又發布"腦機接口",未來或能給大腦裝WiFi
    2020年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舉行發布會,並在會上公布了最新一代腦機接口產品:一枚硬幣大小的可植入大腦的晶片,直徑只有23毫米,厚度約8毫米,可以搭載1024個通道並支持遠程數據傳輸,以及一臺可完成自動植入晶片的手術設備。
  • 用意念控制萬物,這會成真嗎?腦機接口是如何實現人機互聯的?
    因為懶惰是人的天性,所以人類總是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簡單,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智能家電誕生了,不過大多數常見的智能家電也只是掛了一個「智能」的名頭而已,它們既不能獨立思考,也不能接受我們的意念控制。比如我們要讓掃地機器人去掃地,必須要抬起手來在遙控器上按一下,這對於一個「懶」人而言,實在是難以接受。
  • 科學家研究腦機接口:可用於「植物人」意識檢測
    這是李遠清團隊針對高位截癱無法自理的殘疾人士,研製出的新型腦控輪椅。  攝像頭自動掃描房間裡的區域,電腦顯示出像棋盤格一樣的眾多粉色和藍色候選目標點。何盛鴻看著某個粉色目標點,該系統就會產生選擇動作,將所有粉色目標點保留,去掉藍色目標點,並將剩下的目標點重新標為粉色和藍色。
  • 像霍金一樣實現人腦思維對機器人的直接控制,腦機接口爆發還有多遠?
    那這臺輪椅是怎麼實現讓無法行動和說話的霍金和人類交流的呢?一、腦機接口研究進展到什麼程度?其實了解這個輪椅的大概知道背後正是腦機接口在賦能,那到底什麼是腦機接口,目前發展得怎麼樣,今日智能相對論就稍作總結。1、三次輪椅升級代表腦機接口的進步和飛躍。
  • 河北日報:腦機接口,開啟「終極交互」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教授Krishna Shenoy和神經外科教授Jaimie Henderson成功實現了世界上首次通過腦機接口完成的快速精準字符輸入:他們讓三名受試癱瘓者,通過簡單的想像精準地控制電腦屏幕光標,在電腦屏幕上輸入了心中想說的話,其中一人甚至可以在1分鐘之內平均輸入39個字母,約合8個單詞。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開源期刊《eLif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