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磁浮列車、人臉識別眼鏡……來這個展覽看前沿科技

2020-12-03 上遊新聞

採購管理全流程信息化、城市間穿行的磁浮列車、自主研發的軌道盾構機、人臉和車牌識別的眼鏡……11月26日,在重慶南坪會展中心舉行的2020年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上,不少前沿科技和產品亮相,邀你來「打卡」。

觸屏「下棋」可知全國採購網絡

一個大大的觸屏是「棋盤」,「棋子」是積木一樣的可移動按鍵……只要用「棋子」輕輕放到「棋盤」的指定位置,全網的採購信息就盡顯眼前。

在中國中鐵的展臺前,科技感十足的魯班電子商務平臺,吸引了不了專業觀眾。通過這樣的平臺,可提供採購管理全流程信息化集成服務,同時面向建築行業內企業提供採購電子商務產品及信息技術服務,2000億元的年交易額、近9萬家供應商,可以一「網」打盡。

現場,大型盾構機模型也很吸引眼球。中國中鐵400號土壓平衡盾構機,開挖直徑6.4米,整機長度達80米。這是自主研發的盾構機,年產能達280臺,成為國內外的「暢銷貨」。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四號線二期的施工工地上,已投入4臺400號土壓平衡盾構機進行開挖「工作」。相比在地底下進行人工開挖和爆破,盾構機像一個巨人一樣,讓挖掘變得更快,也更安全。

中速懸浮列車可用於城市交通

你去上海,可能坐過磁懸浮列車,時速可以高達400公裡。但是,除了這樣的高速磁懸浮列車,你知道中速磁懸浮列車嗎?

磁懸浮列車一般指磁浮列車。磁懸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來推動的列車,它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的懸浮和導向,再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

會場上展示的中速磁浮列車,是時速約為160-200公裡的「新時代號」,因為爬坡能力強、造價和運維成本低,也受到了城市交通的青睞,目前樣車正在上海做試驗。未來,有望與地鐵、單軌一樣,為我們的日常出行帶來方便。

「我們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共享西部發展新機遇」,中鐵開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在公路、鐵路、港口、碼頭、倉庫、站場、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中提供投融資、建設、運營、物資集採等全產業鏈服務,成為「大國重器」。

一副眼鏡可識別人臉車牌

只需戴上一副AR智能眼鏡,就可以自動進行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輕巧又方便。這樣智慧的穿戴設備,在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也很受歡迎。

華信中安(北京)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永強介紹,這樣的AR智能眼鏡具備人的「第一視角」,可以進行視頻傳輸、動態多目標人臉識別,以及虛實結合的信息顯示等功能。

比如,安保人員佩戴AR智能眼鏡,可以快速對內部員工和外來人員進行人臉識別,身份信息實時顯示到AR眼鏡上,實現快速放行和可疑人物提醒。

此外,AR智能眼鏡還有一鍵報警、指揮調度、遠程監視、一鍵軌跡定位電子圍欄報警等功能。

而智能化的無人機攔截,可以實現偵測全覆蓋、「起飛即發現」、空中防得住、「黑飛」可倒查等功能,保衛我們的低空安全。

智慧港口無人機智能巡檢,則可以藉助無人機,實現天地一體化,全天候的監控體系。並通過無人機,建立對貨櫃、塔架等作業場景進行定時定路線巡檢安全監測系統。甚至是重點危險區域的溫度監測,一旦發生火情可以快速偵查火勢。

上遊新聞記者 劉力 蔣豔 通訊員 張玲 陳鴻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黑客如何用一副紙眼鏡,就「弄瞎」人臉識別算法?
    破解了人臉識別功能,就是破解了身份認證的唯一性。黑客佩戴眼鏡之後,會被人臉識別算法誤認為手機主人,解鎖手機。為什麼只戴一副列印的紙眼鏡,就可以「弄瞎」手機的人臉識別算法?先講解步驟,再給出前沿學術論文的解釋。第一步,準備三個材料:攻擊者的一張照片,受攻擊者的多張照片,和一個深度學習人臉識別算法模型(開源的模型也可以)。
  • 人臉識別技術獨角獸商湯科技最新估值113億美金,憑什麼?
    商湯基於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平臺,輸出全套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包括成像處理、感知、識別,服務於金融、平安城市、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多個行業。也許很多人沒聽過商湯科技,但一定聽過創始人湯曉鷗的名字,一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大牛」,特別是在人臉識別技術方面,在全球範圍都是無敵的存在,被行業內稱為人臉識別技術的「開拓者「和」探路者」。
  • AR眼鏡遠程測溫、虹膜識別人臉……浦東技術助力...
    AR眼鏡掃一掃測溫,不接觸也能快速測檢復工返工潮來襲,隨著大量務工人員返程,各地園區社區「防疫大考」持續緊張。一早,在上海某園區的工作人員就等候在入口處,在「人防」之外,「技防」產品也已準備就緒,協助工作人員建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線。工作人員佩戴上AR眼鏡,通行員工的實時溫度顯示在視野前方,如果超過37.3度,直接觸發報警。
  • 人臉識別算法精度不斷提高 讓計算機「看人更準」(創新故事)
    原標題:讓計算機「看人更準」(創新故事)   在前不久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經過3個多月激烈比拼的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最高榮譽獎最終落定,分別是獲卓越獎的「亞馬遜AWS雲上AI創新」項目,獲應用獎的「中國工商銀行智慧未來銀行」項目,獲創新獎的「依圖智能人像大平臺」項目,以及獲先鋒獎的「密集連接卷積神經網絡
  • 在人臉識別的「統治」陰影之下……
    從歷史上看,在執行以上任務時最矚目的技術包括以下幾種:傳統方法一些算法通過提取人臉圖像上的面部「地標」或「地形」來識別人類臉孔。面部「地形」包括相對位置、尺寸和/或眼睛形狀、鼻子、顴骨及下巴等,這些提取到的「地形」會被用來搜索與其特徵所匹配的圖像。
  • 人臉識別特徵介紹以及難題概括
    導讀 科技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正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也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方便。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人臉識別特徵有哪些?
  • 最近火爆的3D人臉識別,你想要了解的都在這
    fNUesmc4、人臉匹配與識別 匹配與識別是指利用上一步提取到的人臉特徵,與樣本庫中存儲的特徵模板進行搜索匹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預先定義一個閾值,當相似度超過該閾值,則輸出匹配結果。fNUesmc手機人臉識別產業鏈人臉識別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基於2D人臉圖像的人臉識別和基於3D人臉圖像的人臉識別。
  • 人臉識別行業分析
    人臉識別與其它生物識別技術相比,優勢在於非接觸性、非侵擾性、硬體基礎完善、可拓展性。本文主要跟大家分析一下人臉識別這個行業,enjoy~一、人臉識別概況生物識別,是指依靠人體的身體特徵來進行身份驗證的識別技術,目前較為主流的識別技術有: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語音識別等四類。
  • 應用層下的人臉識別(三):人臉比對
    人臉比對結果以相似度值呈現,在人臉比對之前需要設定一個相似度的門檻值,大於這個門檻則判定兩張照片可能為同一個人。比對閾值對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漏報率影響頗大,比對閾值設置的越高準確率就越高,漏報率也會隨之升高。比對閾值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應根據應用場景來靈活調整。
  • 人臉識別賽道再添新玩家:360 正式發布五款人臉識別終端產品,主打...
    人臉識別發展至今,「安全」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當前市面上大多數人臉識別產品尚處在『裸奔』狀態。「 360 城市安全集團視覺科技 CEO 邱召強如是說。4 月 15 日,360 公司召開人臉識別新品雲端發布會,宣布「亮劍」人臉識別科技領域,主打「安全牌」,推出了由 360 城市安全集團視覺科技打造的 5 款人臉識別終端硬體產品、5 套人臉識別管理軟體,以及 5 大智慧解決方案。
  • 不用人臉識別,一副蘋果眼鏡全都搞定!
    該項專利顯示:使用「蘋果眼鏡」,用戶將不用人臉識別或者輸入密碼,就能自動解鎖iPhone、Apple Watch、iPad、Mac等設備。 一副眼鏡竟能解決用戶認證這種複雜問題!這究竟靠不靠譜?
  • 人臉車牌識別身份證比對新方式——和創車牌人臉綜合管理平臺
    車牌人臉綜合管理平臺系統是廣東和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新型車牌識別系統,該系統已於近日在某省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進行實戰演練。車牌人臉綜合管理平臺系統依託成熟的人臉、車牌識別技術,可實現人臉、車牌的動態識別與數據抓取、雲存儲與交互式雲計算等服務,支持前後端數據自動交換與對比。產品優勢:輕巧便攜:車牌人臉綜合管理平臺系統外在表現方式是一款人臉識別眼鏡,攜帶方便。
  • Face Recognition:謹慎人臉識別背後的隱私洩露|OPINION
    10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園告上了法庭,要求對其進行人臉識別。這個案例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被稱為「面部識別的第一例」。"Sooner or later, there will be similar disputes,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 探討計算機視覺前沿技術,加速智慧城市落地應用 | CNCC 2019
    19日下午,為探索計算機視覺與智慧城市發展,申省梅等著名學者將共同從學術和產業角度探討計算機視覺的場景解譯、人臉識別、人體姿態、視覺內容理解等前沿技術,以及在智能安防、自動駕駛等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研究成果、發展前景與技術應用,值得期待!作為AI領域最熱門的研究與應用方向,目前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學術研究和產業落地方面都走在人工智慧發展的最前沿。
  • 【乾貨】中國人臉識別產業鏈全景圖!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智慧家庭的發展,3D人臉識別將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發展、安全防衛的需要,我國人臉識別市場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算法方面已取得世界領先地位。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智慧家庭的發展,3D人臉識別將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首款登陸iOS的人臉識別應用FaceVault
    騰訊科技訊(琴島)北京時間4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iOS商店中推出了一款人臉識別應用FaceVault。人臉識別應用FaceVault此前蘋果並不支持這種面部識別應用,而FaceVault算是首款將人臉識別帶到 iOS 的應用,讓智慧型手機成為一個個人照片保險箱。
  • 「人臉識別」,我們還能承受多少風險?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服務很有吸引力,但其他人可能會覺得它們很煩人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簡而言之,進入一家這樣的商店,就好比我們有時候瀏覽完網絡後再去看社交媒體信息,卻發現上面有我們剛剛在網頁上瀏覽之物的廣告。在《少數派報告》中,史匹柏希望觀眾思考,科技如何既能被利用也能被濫用——科技可被用來在犯罪實際發生前消除犯罪,可一旦出了問題,它也可能被濫用來侵犯人權。
  • 人臉識別存在法律風險該如何防範?
    狹義的人臉識別特指通過人臉進行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的技術或系統,本文是基於對後者的應用研究。當前,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步態識別、聲紋識別、DNA識別是最主要的六大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相對於其他生物識別技術,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非接觸性。人臉識別技術不需要和設備直接接觸就能獲取人臉圖像,而其他多數生物識別技術都需要通過個體與設備接觸來提取。
  • 雲從科技:人臉識別技術照進產業場景的距離有多遠|AI TALK
    在第一次聽到「讓世界離年青人更近,讓年青人離世界更近」這樣的辦會理念時,我們想起機器之心用前沿科技內容聚合的全球 AI 青年,從在象牙塔裡研究技術到畢業後面臨創業、擇業的選項,他們不僅應該關心技術走向,也需要了解因為這些技術的創新促成了產業正在發生的商業變革。
  • 人臉識別技術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曠視科技也在官微回應稱,在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曠視科技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戶確保數據安全,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這是曠視科技的一貫原則。  然而實際上,隨著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數據隱私安全卻屢屢爆出問題。近年來,不時有網絡曝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存在技術濫用,擅自超越界限,私下採集、交易、洩露用戶數據信息,嚴重侵犯了用戶個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