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如此浩瀚,上仙帶你去看,大家好,我是星學–菜上仙,關注我給你更多精彩。
今天,上仙要說的是星空啟航第一站——地球!
地球在我的的認知中通常是這樣的:
一顆蔚藍色的星球,有70%的水和30%的陸地,這是70億人口以及世間生靈萬物賴以生存的家園,這也是浩瀚無垠的星空裡我們最熟知的一顆星。
然而你們知道混沌之初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嗎,我們的母星是如何形成的?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談談地球起源的假說了。
為什麼是假說?
因為現如今的地球歷經四十多億年的演變,誕生初期的痕跡已經很難在地表尋找到了。
科學家們只能通過有限的證據去推演地球的誕生起源,那可真是眾說紛紜啊。
因此,地球的起源假說也分了很多流派,其中支持者最多的有以下三派:
一為災變說,災變說認為行星是由太陽與另外一顆恆星撞擊形成的。
災變說的觀點是太陽系在演變之初,一顆恆星曾與太陽擦邊碰撞而過,而行星則是兩顆恆星碰撞產生的碎片聚合而成,由擦過太陽的那顆恆星帶出一段距離,最終由於引力圍繞在太陽周圍旋轉。
二為俘獲說,支持俘獲說的科學家認為太陽系的形成先於行星。
太陽系形成之後,將系外周遭的星際物質牽引俘獲了過來,從而形成了一個個行星。
三為共同形成說,也就是所謂的星雲說,這也是大多數人所支持的學說。
星雲說說講太陽系初始是由旋轉的高溫氣體逐漸冷卻凝固形成的星雲。
而行星以及其它的衛星、隕星等星體也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是組成原始太陽系星雲的一部分。
在上述的三派中,上仙更傾向於共同形成說,但這種說法也不盡完美,具體事實如何,也不是我等能下定論的。
起源之說尚還無力考究,我們來說說地球的混沌形態。
古時候東方人認為地球是由盤古開天而來,西方人認為地球是上帝所創。
古人崇尚神靈,一直都秉承著神靈創世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公元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天體進化論才逐漸步入科學的範疇。
現如今,據科學家研究所得的結論,混沌形態的地球其實是由塵埃和氣體雲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而成的。
46億年前,在距離太陽1.5億公裡的地方,地球正緩緩成型。
初始的地球平均溫度還在1000℃以下,地球呈固體狀,但受到引力的作用和放射性物質衰變的影響,溫度逐漸升高。
直至平均溫度達到2000℃,地球中的鐵元素融化為液態,因鐵元素較重,下沉到最中心處成為了地心。
(這裡的地心假說也是有分歧的,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此時地表的平均溫度也在1200℃左右,簡直就是煉獄火爐一般,大氣中充滿氧氣和二氧化碳,沒有固體地表,有的只是液態的熔巖。
又經歷的無數年的演變,地殼的巖石受到大氣和水的風化與侵蝕,從而形成堅固的地表,也就是原始的大陸。
別看現在的地球海洋覆蓋面達到地表的70%,在原始地球上,雖然也有水分子,但更多的水卻來自外太空,地球承受了長達兩千多萬年的隕石轟擊。
也許正是由於這些隕石撞擊過,才讓後來的地球成為了可以孕育萬靈的生命之星。
地球的起源之謎還在不斷地探索,那麼,觀看這篇文章的各位,你們支持哪一種假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