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林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日前,民進黨當局推動編修的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引發島內輿論一致撻伐。有臺媒痛批,「狂野的歡愉將有殘暴的結束」,綠營恣意屠殺歷史教育、違逆學術倫理,終將被歷史本身反噬。
在這版教科書當中,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從夏商周(約公元前2000年)到隋唐時期(約公元1000年)近3000年歷史,僅用4頁、1600字講完。以往教科書中必談的周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朝代更迭內容和歷史典故,均被一筆帶過,歷史人物除了秦始皇、漢武帝等寥寥數位,其他統統刪光。該版本教材因此被島內教育界評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
事實上,「臺獨」分子刪史、篡史的傳統由來已久。早在李登輝時代,這位「日本心」的「臺獨」政客就曾拋出所謂「同心圓史觀」,即「以臺灣為中心,一圈圈往外認識世界、認識歷史」。這種反智動作,無異於讓人們從原本就跑偏的日心說倒退為地心說。
在李登輝推動下,這一荒謬的「同心圓史觀」逐漸成為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臺教育部門出版的《認識臺灣》課本,將臺灣歷史獨立為「國史」,而將鄭成功及清朝政府視為與荷蘭、日本一樣的外來政權。「臺獨」分子不僅美化日本人殖民統治,甚至把日本當成「母國」,其行徑令人髮指。
李登輝之後,繼任者陳水扁篡改教科書活動更為頻繁,力度也更大。陳水扁當局將中國歷史歸入世界史,把1945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史」列為中國史,並將之後的部分列為「臺灣史」。同時,這期間的歷史教科書公開否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企圖製造「臺灣地位未定論」。
此後執政的馬英九曾試圖對課綱進行「微調」,但卻遭到民進黨方面強烈反對,並煽動「反課綱運動」,迫使馬當局妥協。臭名昭著的「慰安婦自願說」就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可見「臺獨」分子對年輕人思想毒害何其深重。
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立即廢除了馬時代的微調課綱,恢復陳水扁時期的歷史教科書,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並削減了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比例,繼續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
被「臺獨」政客肢解的中國歷史,變得破碎不堪,沒有前因後果,不知歷史興衰更替,被學者稱為大型「失憶工程」。民進黨當局試圖用這樣的方式,從根上切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文化臍帶」,以製造「臺灣本來就獨立」的假象,藉此鞏固自身統治地位。
但這種倒行逆施、數典忘祖的做法,或許得勢一時,卻無法消滅已經清清楚楚載入史冊的歷史事實,也無法改變兩岸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對於臺灣年輕一代而言,除了要了解已經發生的歷史真相,更應該突破民進黨形塑的「楚門世界」,打破意識形態偏見和僵化認識,睜開眼睛看一看真實的大陸,認識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重拾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認清歷史,把握現在,才能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