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未來10天北方降雨會較多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7月以來,我國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強度大、影響重,浙江、湖南、江西南部等地連續高溫日數已達20~28天,部分地區高溫持續的時間和強度都突破了歷史記錄。網友戲稱,三分之一中國進入「燒烤」模式。

  造成天氣「高燒不退」的成因是什麼?高溫天氣何時才能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天氣情況如何?面對持續性高溫天氣,如何防暑降溫?新華網和中國氣象報就網民關心的問題聯合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記者:7月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此次高溫的特點?有哪些地方高溫突破了歷史極值?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此次高溫有三大特點:覆蓋範圍廣、強度大、影響重。7月以來,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達到15~20天,其中湖南東部、江西中部、浙江北部局部地區高溫日數超過20天,湖南長沙、衡山、安仁等地達28天。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高溫日數偏多3~8天,其中,浙江北部、湖南中北部、江蘇東南部及上海等地偏多10天以上。高溫天氣覆蓋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的19個省(區、市),覆蓋面積達到317.7萬平方公裡。

  此次高溫強度較大。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的部分地區極端日最高氣溫達到40~42℃,有42個市縣日最高氣溫超過40℃,53個市縣出現極端高溫事件。其中,浙江奉化(42.7℃)、新昌(42.0℃),重慶豐都(42.2℃)、萬盛(42.1℃),都突破了42℃。

  受高溫影響,貴州大部、重慶中南部、湖南東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土壤相對溼度為40%~60%,墒情較差。早稻灌漿、一季稻分櫱、棉花開花以及晚稻秧苗生長受到一定影響,部分早稻遭受「高溫逼熟」,千粒重降低。衛星遙感監測顯示,今年7月鄱陽湖、洞庭湖水體面積分別較1989年以來同期平均值偏小約2%和26%,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25%和29%。

  記者:造成此次大範圍持續性高溫的原因是什麼?

  何立富:副熱帶高壓是影響夏季天氣的主要系統。而今年不僅副高控制南方地區的時間長,副高本身的強度也偏強,再加上沒有強有力的颱風來與副高對抗,這使得一些地方出現了比較極端的高溫天氣。造成這種罕見高溫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首先,長江中下遊梅雨期與歷年相比較短,出梅較早,副熱帶高壓從7月上旬便開始持續控制長江中下遊地區,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天氣晴朗少雲、太陽輻射強、大氣溼度大,因此我們會感覺到天氣潮溼悶熱。

  其次,副熱帶高壓強度明顯強於歷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長江中下遊還處在梅雨季節,而今年由於出梅早,高溫日數明顯偏多,再加上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導致氣溫持續攀升,所以才把江南變成了「吐魯番」,從氣溫上來說,浙江幾乎跟新疆的吐魯番盆地一樣熱了。

  造成高溫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的異常,截止到目前為止,北上並深入內陸的颱風幾乎沒有。往年因為有颱風登陸,因此副熱帶高壓在颱風的影響下會撤退、斷裂,天氣也呈現出熱一陣,一場颱風雨來了又降溫這樣的天氣形勢,我們稱之為間歇性高溫。而今年颱風影響偏南,主要在臺灣海峽和南海一帶活動,導致副熱帶高壓長時間控制內陸,所以高溫長期煎熬長江中下遊一帶就在情理之中了。

  記者:未來一段時間全國的天氣形勢如何?南方大範圍高溫是否持續?

  何立富:預計未來10天,江南、江淮以及重慶等地高溫天氣還將持續並加強,部分地區高溫日數可達5~8天;其中,8月1日至5日,江南東部地區將出現較大範圍的日最高氣溫超過39℃的高溫天氣。而華北地區高溫不顯著,北方的降雨可能會比較多。至於南方大範圍高溫天氣何時結束,我們還要根據8月中旬的天氣形勢來判定,並進行跟蹤預報服務。

  記者:面對各地的極端天氣,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防範措施?

  何立富:一是需做好電力供應和調度。浙江、上海、安徽、江西、重慶等地用電負荷劇增,多次刷新最高紀錄。未來10天的持續高溫天氣還會加劇用電緊張程度,相關部門需做好電力供應和調度工作,保障生活生產用電。

  二是應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高溫將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中暑可能性加大,相關部門需做好高溫中暑防禦及衛生防疫工作。

  三是需做好抗旱準備。受前期高溫少雨天氣影響,貴州、湖南和重慶等地已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未來一段時期,旱情將會進一步發展。相關部門要加強水資源調度和管理,開源節流,確保人畜用水和生產用水。同時需加強火源管理,做好城市和林區防火工作。

  採訪結束時,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7月30日11時,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籤署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命令。這是中國氣象局今年首次啟動高溫應急響應。(新華網記者 張立紅 中國氣象報記者葉海英 徐毅 實習記者唐淼)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未來十天北方熱浪減弱 南方高溫不退
    全國高溫落區預報圖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記者朱宏源)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央氣象臺連續第10天發布高溫預警,預計未來十天,南方將維持高溫天氣;北方的高溫範圍和強度將較前期有所減小和減弱。
  •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淮河流域多雨 南方降水減弱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 於文靜 王希)據中央氣象臺消息,8日,南方地區的降水將進一步減弱,強降水的區域呈片狀分布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地區、黃淮、江淮及四川盆地等地。未來十天,主雨帶將位於淮河流域,9日至13日淮河流域將出現持續性降雨。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人民日報記者 劉毅 趙貝佳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腳步匆匆地到崗。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幾名徹夜值守的同事仍在忙碌。他們「無縫對接」。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1998年7月,馬學款進入中央氣象臺工作。當時,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陸續發生大洪水。「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7-9日將有一次降水過程
    2月5日上午10點,正在中央氣象臺值班的首席預報員楊貴名籤發了《未來兩周氣象乾旱區天氣趨勢預報》,預計未來兩周(2月5-18日),陝西南部、湖北、河南大部、安徽北部將有8-15毫米降水,旱情有所緩解;而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北部和陝西北部降水量不大,只有1-5毫米,且分布不均,旱情仍將持續。
  • 未來10天都是高溫!來看中央氣象臺專家的解析和防暑指南
    中央氣象臺7月10日18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7月11日白天,華北中南部、黃淮、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西部、甘肅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以及浙江中南部、福建、江西東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上述地區的小夥伴先別喊熱,下面這些地方會有40℃!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詳解"小女孩"如何釀雪禍
    坐在中國氣象局二樓寬敞開闊的會商室裡,楊貴名的聲音有些沙啞。作為中央氣象臺的首席預報員,三天前,在他主持的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央氣象臺發出了最高等級的暴雪紅色警報;此時他仍在密切關注著天氣形勢的風雲變幻。昨天傍晚,本報(註:北京晚報)記者走進這間備受關注的會商室,請這位氣象專家「破解」這場罕見雪災的成因真相。
  • 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北方新一輪強降雨特點及影響
    11日起,北方將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過程,涉及十餘省份,其中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降雨量將達入汛以來最強。這次強降雨天氣過程的特點是什麼?將給防汛工作帶來怎樣的壓力?今年第6號颱風「米克拉」將對我國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
  • 中央氣象臺連發28天暴雨預警!未來一周南方還有新一輪強降雨
    從6月2日到今天(6月29日)早上,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 新一輪強降雨來勢洶洶,中央氣象臺今晨6點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今天降雨帶將南壓,四川、湖南、安徽等地有大到暴雨。
  • 中央氣象臺:華北華東最宜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陳濤:天空的雲量、降雨條件還有包括夜間的溫度,都有可能對我們的賞月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們從圖上來看,像顏色比較藍的地方,相對來說就比較適宜賞月,像顏色越白、或者越灰的地方,因為天空的雲量較多,部分地區還有些降雨,相對來說這個賞月條件就比較不利。
  • 你關心的天氣預報,在這裡「生產」——「探秘」中央氣象臺會商室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 題:你關心的天氣預報,在這裡「生產」——「探秘」中央氣象臺會商室新華社記者高敬7月22日,大暑節氣。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一派火熱的忙碌景象,預報員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你手機收到的天氣預報信息,很有可能就是中央氣象臺「生產」的產品。
  •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 華北大部降雨稀少、氣溫偏高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 華北大部降雨稀少、氣溫偏高 2019-04-03 07:00:00來源:央廣網
  • 北方旱情有所緩解 未來十天全國將有大範圍降雨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張辛欣)針對目前備受關注的旱情,氣象專家表示,得益於上周的降水,北方冬麥區旱情有所緩解。目前,僅長江中下遊部分地區旱象露頭。未來十天,我國將自西向東迎來大範圍降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    「近期的一場及時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北方冬麥區的旱情。目前,旱情主要集中在湖北東部、甘肅南部等部分地區。」
  • 走近天氣預報員:築牢氣象防災第一道防線
    從6月初到7月下旬,中央氣象臺幾乎天天發布暴雨預警。許多地區也發出藍色、黃色、橙色甚至紅色暴雨預警信號。隨著雨帶北抬,8月中旬,京津冀等北方地區遭遇大範圍強降雨過程。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
  • 媒體走近預報員
    從6月初到7月下旬,中央氣象臺幾乎天天發布暴雨預警。許多地區也發出藍色、黃色、橙色甚至紅色暴雨預警信號。隨著雨帶北抬,8月中旬,京津冀等北方地區遭遇大範圍強降雨過程。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
  • ...對流性降水明顯——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近期南方強降雨特點和成因
    廣西廣東貴州湖南等地出現了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加上前期南方多地密集的降雨「車輪戰」,部分地區出現了降水疊加效應,山洪、泥石流等災害氣象風險較高。此次降水過程主要影響了哪些地區?未來是否還會有降雨疊加?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和張玲,詳細解讀此輪降雨過程特點及成因。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高溫範圍特點及影響
    5月17日,北方多地開始出現大範圍的高溫天氣。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消息,18日華北、內蒙古東部、黃淮北部最高溫度將達到35~38℃。此次高溫天氣將持續幾天?有何特點?是否屬於異常?對公眾生產生活有何影響?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 春日乍暖還寒 冷空氣影響我國北方 中東部有大範圍降雨
    受其影響,3月19日至22日,我國北方地區將有大風降溫及沙塵天氣 ,中東部地區也將迎來降雨天氣及強對流過程。此次冷空氣過程有何特點?具體影響哪些地區?是否影響各地公眾參與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中央氣象臺專家對此進行詳細解答。
  • 中央氣象臺發布未來10天天氣趨勢預報(7月16日)
    一、天氣趨勢    未來10天,主要降雨區位於黃淮流域至四川盆地,強降雨時段主要出現在16-19日;西南地區東部降雨天氣也較多;江南大部、華南東部多高溫少雨天氣。受1002號颱風「康森」影響,16-19日,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南部和西部、雲南東南部等地將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 江南華南28日將出現新一輪降水過程 北方地區多大風天氣
    廣西、廣東、貴州、湖南等地出現了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加上前期南方多地密集的降雨「車輪戰」,部分地區出現了降水疊加效應,山洪、泥石流等災害氣象風險較高。記者28日從中央氣象臺獲悉,29日至31日,江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有中到大雨,而北方地區將多大風天氣,局地降溫幅度達10℃以上。
  • 中央氣象臺:未來3天中東部降溫 江南華南有強降雨
    中央氣象臺:未來3天中東部降溫 江南華南有強降雨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07日 10:25 A-A+ ,10月7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天氣公報》,該《公報》介紹,颱風「艾利」將在南海北部海面徘徊少動,冷空氣繼續影響中東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