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百科:王福重談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難道就該下崗

2020-11-29 騰訊網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就收到真愛糧食的傳統美德,竟被王福重教授認為,播種糧食的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小編不認同!

王福重農民無用論!

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懶惰和愚蠢的體現:中國著名經濟學博士王福重先生對於農村曾這樣說道:辛苦的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對此王福重教授作了列舉:你讓辛苦的農民別勞動了,讀讀書進城過好日子去,王教授口中的農民。那哪裡行呀,讀書太辛苦,拒絕艱苦的思考,只是一味的做簡單的體力勞動,這就是農民的勞動,還提出我國必須儘快完成城鎮化,城鎮化才是文明的聚集,把農民消滅,讓他們變成城裡人的時候,我國才會真正的富強,發達起來。

農民跟我們吃到糧食的關係、並不大?王教授認為,能吃到糧食,農民的貢獻並不大,甚至幾乎沒有貢獻。其中強調辛苦本身≠值得尊重。

農民不會發明東西、並不會開放新世界:王教授把農民與發明創造相結合,提出,農民鋤地並不會搞出什麼發明來,而真名的發明創造也許表面看起來不那麼辛苦,但是正是發明創造引領了世界前進的腳步,能帶動世界的腳步。王教授提出列舉:村裡過得最好的是比較懶惰的、遊手好閒的,進了城考了大學;最窮的是誰?就是老實巴交、每天辛苦勞動的人,辛苦的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王教授認為能吃到糧食,首先感謝土地、其次是機器、化肥,有機物,跟農民關係不大,那麼按照王教授說的,農民都不勞動了,都進城學習,考大學,世界會怎樣。

農民下崗學習,世界會怎樣。

職場影響:2010年人口普查我國約有14億人口,除去進城學習、打工的,還有部分留於農村,辛勤勞作,截止2018年,我國農民約有5.6億人左右。不勞動了,都進城學習,土地荒廢,成人大學。老人大學大量開放,實現去農民化,三年後畢業,2020年高校畢業生874萬,三年後2023年,5.6億農民全體畢業,社會就業,除去高校擇業面較廣外,普通的大學呢?普通公務員、事業編由原有的崗位聘用1:10,漲幅到1:100,甚至更高,就拿就業最多的工廠藍領,富士康號稱百萬員工,能裝得下幾個百萬,又有幾個百萬員工級別的企業,就業壓力增大,工資水平降低,原有的大學生畢業實習不入社會能拿到2000-3000的普通崗位,就業人數擴大百倍,工資會降低多少,畢竟大學生不缺了,人多的是,1500還是1200,薪資水平倒退10年,放假是薪資的十倍幾十倍,這就是好日子?

物價上升:賣米、賣面、快餐、麵包等等餐飲相關的行業,沒人種地了,糧食成了進口搶手貨,一碗麵由原有的10元,上升到百元甚至更高,麵包、漢堡一塊一百元,一個月工資夠吃十幾塊麵包,這就叫好日子?開店的進不起進口糧食麵臨倒閉,企業養不了如此多的員工面臨倒閉,失業人群一大把,創造發明倒是出來了能當飯吃嗎?我想並不能,土豆也許能換寶馬,這是群眾想看到的嗎?

至於其他方面的影響,小編真的不敢想像。但其實王教授部分觀點倒是可取的,只是很超前。

學以致用,農民是天。

其實農民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從古至今,哪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考取功名,回饋社會,光宗耀祖。傳承至今,農村的父母針對孩子學習教育,都是盡最大努力,一招錄取,砸鍋賣鐵,也要供出大學生。就好比「袁隆平」教授,是科學家、院士、雜交水稻之父更是農民。

其實農民不是該被消滅,而是該扶持:農民的年齡跨度非常大,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到呱呱墜地的孩童,適合學習的群體年齡3-30歲,你不可能讓80歲的老人學習大學知識也接受不了。農科院、農學院,都是農民的大學,學以致用,有知識的農民創造發明機器,傳授給沒有知識的農民,解放雙手,實現機器化、統一化,原本30位農民能種的地,正式靠創造、靠發明,實現一人監管機器,代替人力,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穫。

其實農民早已不是每天鋤地,辛苦的勞作,他們也有發明:收割機是由塞勒斯·麥考密克發明的,是農民,插秧機是由現年86歲的退休高級工程師楊國發明,還是農民;馬鈴薯收穫機、播種機、中耕機和玉米起茬機、人推穴播機、畜力覆膜播種機、鏵犁等小型農機具,是由62歲的王文生是和林縣城關鎮的一位普通農民。雖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自幼酷愛鑽研機械製造。

自土地承包後,農民也是有知識的,這叫學以致用:承包土地種植大棚蔬菜的、種植反季水果的、種植中草藥人參、金銀花的,其中有位承包土地10萬畝種植生菜,浩豐食品集團,旗下擁有「綠行者」果蔬品牌。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生菜長年佔據韓國50%和新加坡90%以上的進口市場,在全國有10萬畝蔬菜基地,而且國內肯德基、必勝客的很多生菜,都是這家企業所供應的。其創始人馬鐵民也被譽為「中國生菜大王」,這叫農民企業家。

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農民出身知識分子,學以致用:才有了今天的農民,從成功的經驗中不斷的總結成功,傳播成功,帶動了所有的農民,形成了許許多多的當地特色,記得小時候,大棚剛剛普及,農民們種植大棚蔬菜,還能領到國家的補助,讓更多的城裡人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便宜的蔬菜,這就是農民。

像王教授說的農民讀大學,才有好日子:這點小編很認同,幾乎現在一個村不出十幾個大學生都不叫村,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過上好日子,一個蘿蔔一個坑,學以致用,才是關鍵。

但王教授說的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懶惰和愚蠢的體現:實在不敢苟同,他們有學習的年齡、有學習的條件,會甘心在哪裡辛勤勞動嗎?誰不想學富五車、受人尊重、過所謂的好日子。誰的祖上不是農民出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對於王教授所說,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懶惰和愚蠢的體現,農民跟我們吃到糧食的關係、並不大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王福重大罵中國農民對中國沒一點貢獻,你怎麼看?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王福重破口大罵中國農民,傷了幾億農民的心,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自古以來,農民都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國家提供著大量的糧食和各種經濟作物支撐國家的發展。 袁隆平老先生就是研究雜交水稻被國內外高度讚譽,足以證明糧食對人類的重要性,而水稻只是糧食的一個分支呀。
  • 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辛苦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作為知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這些年到處在電視臺和網絡上做節目,贏得了大量的粉絲和關注。他也經常登上郎鹹平的《財經郎眼》,在節目中指點江山,涉及的範圍從經濟到農業,從貨幣到時事,大有「地上的事兒全知道,天上的事兒知道一半」的架勢。
  • 職場百科:王福重說,中醫不是醫?是不科學的?難道就該下崗?
    王福重認為:中醫不是醫?望聞問切,歷史悠久,而王教授倒認為「跳大繩」比中醫更悠久?文明人都不應該懂中醫?懂中醫倒成了愚昧的表現? 王福重的中醫愚昧說!
  • 王福重教授說農民沒貢獻,流大汗出大力是種愚蠢和懶惰,合理嗎?
    王福重,雖然有眾多頭銜和身份,也算得上是知名人士,但我並不願意稱其為教授,他不值得我們尊重,因為農民出身的他竟然詆毀農民,公然說辛勤的農民愚蠢、懶惰,是可忍孰不可忍?歷朝歷代,都是民以食為天,社會離不開農民的耕耘,然而,缺衣少食的都是農民。在古代,餓死的是種地的,養蠶的卻沒綾羅綢緞穿,伐薪燒炭的被凍死。如果王福重活在古代,應該能成為遍身羅綺且不會被餓死凍死的人,或許還不忘譏諷出大汗出大力的農民活該挨餓受凍。
  • 王福重說農民流汗不用腦子,你如何看待?
    如此多的經歷,代表著王福重博士學識淵博,但是他說出的話卻讓人難以苟同。王福重說農民沒有貢獻,大致的意思是:土地,我們國家多的是,我們吃的糧食與農民辛苦耕耘並不存在多大的關係,農民除了會幹體力活出力氣,流大汗根本就是沒有腦子,村子裡面那些最勤快的人,往往日子過的是最差的,和城市裡面那些懶惰的人生活卻是過得相當富足。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一個口無遮攔,看不起農民和戰士的奇葩!
    王福重是一位很有名氣的經濟學教授,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在《上海證券報》等多家經濟報社擔任主筆,由於其言辭辛辣,也被很多人譽為少有的敢說真話的專家。雖然王福重教授經常說真話不假,可是他有時說的話真的不能讓人接受,甚至是引起人們的廣泛批評。
  • 北大博士王福重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他為何說這話
    然而前段時間,卻出現了這樣一個人,面對鏡頭,他大聲地說出「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就是愚蠢和懶惰的行為」、 王福重,出生於河北一農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所幸這個孩子從小就聰慧過人,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 北大教授王福重: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變得更強大
    這位「王教授」曾在節目中趾高氣揚地表示說:「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和懶惰,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王福重是北大的經濟學教授,他的言論肯定是會被社會各界廣泛傳播的,作為農民家庭的後代,王福重對於農民這個身份嗤之以鼻,他是打從心眼裡瞧不起農民,所謂的只有農民放棄土地,國家才能夠強大就更是謬論了,究竟他是以什麼為依據發表了這一番見解呢?
  • 王福重說: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不尊重農民的人天理難容!
    這個王福重早在幾年前就一直不斷地爆出令人震驚的話語,包括他說農民不值得尊重,因為老實巴交辛苦幹活的農民是最懶惰的。以前他還說北京汙染是河北的原因,還說中醫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專家,只能是一個博取別人眼球的譁眾取寵的自媒體人。
  • 經濟學家王福重說「農民對我們吃的糧食貢獻不大」,你怎麼看?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問題,聽到王福重說的這句話,肯定第一反應都是很氣憤,王福重說「農民對我們吃的糧食貢獻並不大」,大家一定會群起而攻之,農民是最可愛的人,沒有他們咱們就吃不上糧食,要餓肚子,怎麼會對糧食貢獻不大呢?在這裡我要說的可能會招罵了。
  • 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呼籲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會汙染環境
    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先生,就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為了保護環境,為了保護空氣品質,農民不要在使用收割機割麥子了。這一言論可謂是一石驚起千層浪,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保護空氣品質怎麼涉及到了收割機上?甚至還有人質疑王福重先生的水平。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王福重王福重出生於1965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
  • 貴由是大汗長子,母親又深得大汗寵愛,為何大家不支持他當大汗
    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本身是大汗窩闊臺的長子,而且,貴由的母親脫列哥那又是窩闊臺最喜歡的一個皇后(蒙古的大汗有很多個皇后,這一點,和漢人是不一樣的),可是,窩闊臺偏偏就不喜歡貴由,不把大汗之位傳給他。而是確立了第三個兒子闊出為繼承人。
  • 職場英語口語百科:be on cloud nin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職場英語口語百科:be on cloud nine 2012-12-14 15:13 來源:原版英語 作者:
  • 北大博士: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有道理嗎
    而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發了一篇文章,呼籲所有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收割機會造成環境汙染,為了保護環境,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他的這番言論,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也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學歷與能力的問題。這位北大博名為王福重,他有很多言論,都十分有特殊,很多人對他的言論十分不滿,但對他又無可奈何,因為他往往把自己放到道德的至高點上,這次也是如此。
  • 職場經驗談:面試如何說我的優缺點
    對於這個問題,網絡上流行著很多答題策略,有的職場新人直接套用,把「自己的優缺點」流利地背誦出來。小編提醒職場新人,在回答此類問題時切忌死記硬背,要根據職位特點有針對性地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面試如何說優缺點。
  • 新人入職公司,試試「聊名字、談八卦」,迅速真誠地營造職場關係
    作為職場新人的我當場不知所措。"好尷尬!""怎麼辦?"的念頭在心裡不停的翻滾。如果當初我知道職場聰明人都在用的:聊名字、用談八卦拉近距離這2招,想必初次見面一定不尷尬,並且可以迅速真誠地營造好職場關係。也許有職場朋友會問:"聊名字、用八卦拉近距離這2招,豈不是侵犯別人隱私,更容易招人反感嗎?"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也是有道理的,古人喜歡總結經驗,也學他們就通過親身實踐最終總結出這麼一個道理。其實古人的醫療條件並不好,而且尋常百姓根本看不起病。很多人都覺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注意身體,不然生病了之後,看病需要花錢,而很多人家中並不富裕,因此十分注重養生。也許在古人眼中,多梳頭怕是最廉價的養生了,畢竟不需要花錢,而且只要堅持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