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辛苦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2020-11-29 老方嗶嗶嗶

作為知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這些年到處在電視臺和網絡上做節目,贏得了大量的粉絲和關注。他也經常登上郎鹹平的《財經郎眼》,在節目中指點江山,涉及的範圍從經濟到農業,從貨幣到時事,大有「地上的事兒全知道,天上的事兒知道一半」的架勢。可是,前段時間他在一期節目中痛批農民,在網絡上引發了軒然大波。那麼,他究竟說了什麼,會引發如此強烈的批評呢?

1、雷人觀點之一:農民跟我們吃到的糧食關係不大,幾乎沒貢獻。

王福重在視頻中說道:糧食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其實農民跟我吃到的糧食關係不大,對我們的糧食生產也幾乎沒有貢獻。

我不知道王經濟學家是從哪個國家回來的,或許他說的是美國歐洲,確實在那些地方,由於農民佔比僅僅在2%-3%,這些少部分的農民生產出了大量的糧食。但是就算在這樣的國家也不能說「農民跟我們吃到的糧食關係不大」這樣的混帳話吧?如果沒有這少量的農民,歐洲人美國人吃什麼?

視線回到國內,截止目前我國還有將近6億的農民,這其中就算有3億人出去打工,也依然還有3億農民。這些農民2019年為我國生產出了6.5億噸的糧食,如果沒有他們生產糧食,王經濟學家,你以為你吃的糧食是從哪裡來的?你能說你的飯碗裡沒有他們的貢獻?

2、雷人觀點之二:出大力流大汗是懶惰和愚蠢,辛苦不值得尊重。

王經濟學家在視頻中還提到:「辛苦本身並不值得尊重的,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懶惰愚蠢,不會產生發明創造,而真正的發明創造是並沒有那麼辛苦的」。他還舉了個例子:村裡日子過得最好的是那些看起來遊手好閒但是卻去讀了書的人,他們進城去考大學了,獲得了更好的生活,最窮的反而是在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老實人。由此,他得出了結論:辛苦的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這是哪兒的話?我作為農民天天在土地上耕作,天天關心糧食和蔬菜,汗流浹背到最後成了「真正的懶惰」?那按照你的意思,這遊手好閒、天天在村裡什麼事都不幹,白天給張寡婦挑水、李寡婦修門,晚上在家研習《知音》、《故事會》的隔壁老王,反而是辛勤勞作的典型了?

3、雷人觀點三:消滅農民,國家才會富強發達。

他還講到:如果要國家實現強盛發達,就必須要消滅農民,讓農民全都變成城裡人,因為城裡才是文明的聚集。先不說這種「城市消滅農村」的路徑是否可行,單是這種可能性就沒有。中國的農民在自己的故土上耕作了數百年,你想通過幾十年的時間,完全讓他們告別土地成為城裡人?這不但是錯誤的思想,更是行不通的手段。反而是目前國家正在推行的「城鎮化」,一方面能豐富農民的物質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又讓他們融入了現代文明的進程,這恐怕才是切實可行而又不激進的做法。

總而言之,這位大教授、大經濟學家似乎完全忘了自己的出身,同時他還以為自己碗裡的米飯、盤中的蔬菜都是機器生產出來的。這也就算了,畢竟經濟學家不食人間煙火也正常,可你吃著農民種的糧食和蔬菜,吃飽喝足之後就開始詆毀他們沒有貢獻,而且還愚昧無知,那就怪不得我說你幾句了,也怪不得被單位開除了。

對於老王如此偏激的言論和觀點,你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職場百科:王福重談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難道就該下崗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就收到真愛糧食的傳統美德,竟被王福重教授認為,播種糧食的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小編不認同! 王福重農民無用論!
  • 王福重說農民流汗不用腦子,你如何看待?
    王福重教授是誰? 1965年出身,他本人也是從河北廊坊市某農村走出,一直以來以過激的言論而被河北廣大群眾拒絕承認為河北的一員。王福重教授是諸多頭銜歸集於一身,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
  • 王福重說: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不尊重農民的人天理難容!
    這個王福重早在幾年前就一直不斷地爆出令人震驚的話語,包括他說農民不值得尊重,因為老實巴交辛苦幹活的農民是最懶惰的。以前他還說北京汙染是河北的原因,還說中醫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專家,只能是一個博取別人眼球的譁眾取寵的自媒體人。
  • 王福重大罵中國農民對中國沒一點貢獻,你怎麼看?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王福重破口大罵中國農民,傷了幾億農民的心,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自古以來,農民都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國家提供著大量的糧食和各種經濟作物支撐國家的發展。 袁隆平老先生就是研究雜交水稻被國內外高度讚譽,足以證明糧食對人類的重要性,而水稻只是糧食的一個分支呀。
  • 王福重教授說農民沒貢獻,流大汗出大力是種愚蠢和懶惰,合理嗎?
    王福重,雖然有眾多頭銜和身份,也算得上是知名人士,但我並不願意稱其為教授,他不值得我們尊重,因為農民出身的他竟然詆毀農民,公然說辛勤的農民愚蠢、懶惰,是可忍孰不可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刺楸至今讀來,仍如鯁在喉,不知王福重讀起來心中有何種感慨,是不是仍會覺得活該?歷朝歷代,都是民以食為天,社會離不開農民的耕耘,然而,缺衣少食的都是農民。在古代,餓死的是種地的,養蠶的卻沒綾羅綢緞穿,伐薪燒炭的被凍死。
  • 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呼籲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會汙染環境
    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先生,就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為了保護環境,為了保護空氣品質,農民不要在使用收割機割麥子了。這一言論可謂是一石驚起千層浪,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保護空氣品質怎麼涉及到了收割機上?甚至還有人質疑王福重先生的水平。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王福重王福重出生於1965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一個口無遮攔,看不起農民和戰士的奇葩!
    王福重是一位很有名氣的經濟學教授,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在《上海證券報》等多家經濟報社擔任主筆,由於其言辭辛辣,也被很多人譽為少有的敢說真話的專家。雖然王福重教授經常說真話不假,可是他有時說的話真的不能讓人接受,甚至是引起人們的廣泛批評。
  • 經濟學家王福重說「農民對我們吃的糧食貢獻不大」,你怎麼看?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問題,聽到王福重說的這句話,肯定第一反應都是很氣憤,王福重說「農民對我們吃的糧食貢獻並不大」,大家一定會群起而攻之,農民是最可愛的人,沒有他們咱們就吃不上糧食,要餓肚子,怎麼會對糧食貢獻不大呢?在這裡我要說的可能會招罵了。
  • 北大教授王福重: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變得更強大
    我們的生活方式雖然有了質的提升,但是即便是到現在,我們依然感激那些農民,如果不是他們為我們種植糧食,我們又怎麼能夠得到溫飽,然而北大教授王福重卻因為農民沒有發明對他們進行貶低,他認為農民是毫無價值的,而中國要想變得更加的強大就必須讓農民徹底放棄土地。
  • 北大博士王福重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他為何說這話
    然而前段時間,卻出現了這樣一個人,面對鏡頭,他大聲地說出「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就是愚蠢和懶惰的行為」、「農民不值得尊重,因為老實巴交辛苦幹活的農民是最懶惰的」,以及「他們一身蠻力,只會種地,不會發明創造,對國家沒用」的言論,給中國萬千農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一夜之間,轟動全國,他是誰?
  • 「無人農場」來了,農用機器人真能代替農民勞作?
    農業耕作因其獨特性,需要人們起早摸黑並忍受在泥土間勞作的髒累與艱辛。艱苦繁瑣的工序,令機器人瞄準農業作為其目標應用領域。比如,裝有感應器的無人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因為它們能夠幫助農民做出預測性的決定和計劃。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獲悉,在Harper Adams大學裡,他們正致力於實現無人農場的想法。
  • 勞動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基因印記
    如果是動詞的話,其詞面意思,就是勞作和行動。人類從非洲大草原走出來,就離不開勞動,尤其是直立行走後,騰出的雙手,就是為勞動而準備的。勞動,主要是指體力活動,但同時,也指智力活動。勞動,是在人類基因中就已經寫好的密碼。人類從小嬰兒起,就知道手拿各種工具,去探索世界。
  • 農民為啥賺不到錢?硬性條件和思想觀念,這是農民致富的絆腳石
    農民為啥不賺錢?這是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我也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在我們這農村來說,也並不是說所有的農民都賺不到錢,只能說大部分的農民都是賺不到錢的。 其實仔細想一下,從某些角度講,大部分的農民賺不到錢這是必然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思想觀念和硬性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 北大博士: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有道理嗎
    而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發了一篇文章,呼籲所有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收割機會造成環境汙染,為了保護環境,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他的這番言論,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也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學歷與能力的問題。這位北大博名為王福重,他有很多言論,都十分有特殊,很多人對他的言論十分不滿,但對他又無可奈何,因為他往往把自己放到道德的至高點上,這次也是如此。
  • 田間地頭有一種野草,農民看見就鏟掉,卻不知是它有神奇的功效
    很多農民由於知識淺薄,錯把田裡的很多有益的植物拿來當做雜草處理掉,殊不知它們的利用價值可不容小覷呢。說起田裡那些瘋長的雜草都是農民非常痛心疾首的事情,如果不及時清除很有可能導致種的農作物被那些雜草搶了肥料。
  • 農民辛苦種糧,結果被遙控電子秤給騙了
    熱火朝天小編聽後實在是為鄰居抱不平,同時也對這種用電子秤欺騙農民的行為深惡痛絕。於是馬上向行家請教了一些關於如何能避免被電子秤的遙控器欺騙的方法,寫給各位辛苦種地的糧農,希望以後您的勞動不會被辜負。第一個方法利用聲波幹擾。在賣糧過磅的時候,建議農民朋友們準備個收音機調到收音機低頻。電子秤遙控器發射的也是低頻,如果糧食過磅時能聽到收音機發出沙沙的噪音,那說明附近同樣有低頻幹擾,這時候就要注意是不是糧販在操控電子秤遙控器了。
  • 實驗音樂的先鋒人,卻被當做雷人,真正的龔琳娜你了解嗎?
    所謂「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而做為實驗音樂的先鋒人龔琳娜老師,在用自己的音樂傳達時,往往卻已「雷人」的詞語來形容她,其實不然,音樂風格也是需要不斷創新的,做為實驗音樂的先鋒人,龔琳娜一直都在默默堅持著,好像她在為自己唱歌,無論別人是否理解,但是做為聽眾,真正的龔琳娜你了解嗎?
  • 自然農法,是勞作的輪迴,是親和自然的選擇
    在過去,農民的耕作,完全是取之於自然,施之於自然。所有的材料都是可降解、易分解的。近二三十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生化藥物的研發,人工成本的上升,越來越多化工用品用到了農業生產,越來越多的化學藥劑被過度使用。在除草劑剛推出的那幾年,人工成本還低廉,大家寧可多花時間人工鋤草,也捨不得花錢買藥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