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問題,聽到王福重說的這句話,肯定第一反應都是很氣憤,王福重說「農民對我們吃的糧食貢獻並不大」,大家一定會群起而攻之,農民是最可愛的人,沒有他們咱們就吃不上糧食,要餓肚子,怎麼會對糧食貢獻不大呢?在這裡我要說的可能會招罵了。
我不能說王福重說的一點錯都沒有,但至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可以去聽聽關於王福重說「農民種糧食貢獻不大」的節目,那時候可能會更加公正地來看待他的這個說法。
農民對國家貢獻大不大?那是肯定大的,尤其是在幾十年前,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科技都不夠發達,不管種地還是幹別的,什麼活都是靠純人工勞力,如果沒有農民種地,那大家真的就等著餓肚子得了。那個時候農民對糧食種植的貢獻,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絕對是大大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農民對於糧食種植的貢獻確實在一步步地減少了。
王福重在節目當中也說到,現在在村裡邊種地的都是些七老八十的農民,沒有青壯年勞動力,或者說是很少,這一點確實是事實。回到村裡一看,很多地都在荒著,種地的也都是些老爺爺老奶奶,有的都拄著拐杖,坐著小凳在那種地。不過現在種地也不是純靠勞動力的,買來種子之後撒下,到打除草劑的時候就去打點藥,到該施肥的時候就去施肥,等到莊稼收割的時候也有收割機。農民們種地勞動付出要比之前少多了,否則村裡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也真種不了。
不過不可否認,農民耕種,對社會的貢獻還是挺大的,但絕對不是最大的。農民也是一種職業,他跟工人、科學家、演員等等都是一樣的,同樣都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不能誇大農民的貢獻,當然也不能忽略,作為農民的後代,我們不能忘了根。不過農業是基礎,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越來越有發展前景,哪條腿都不能缺。
我這樣說並不是為王福重在辯解什麼,但是我認為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片面的斷章取義,他也有積極正確的觀點在裡面,只不過說的有點太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