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王福重說「農民對我們吃的糧食貢獻不大」,你怎麼看?

2020-11-29 鄉村靈子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問題,聽到王福重說的這句話,肯定第一反應都是很氣憤,王福重說「農民對我們吃的糧食貢獻並不大」,大家一定會群起而攻之,農民是最可愛的人,沒有他們咱們就吃不上糧食,要餓肚子,怎麼會對糧食貢獻不大呢?在這裡我要說的可能會招罵了。

我不能說王福重說的一點錯都沒有,但至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可以去聽聽關於王福重說「農民種糧食貢獻不大」的節目,那時候可能會更加公正地來看待他的這個說法。

農民對國家貢獻大不大?那是肯定大的,尤其是在幾十年前,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科技都不夠發達,不管種地還是幹別的,什麼活都是靠純人工勞力,如果沒有農民種地,那大家真的就等著餓肚子得了。那個時候農民對糧食種植的貢獻,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絕對是大大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農民對於糧食種植的貢獻確實在一步步地減少了。

王福重在節目當中也說到,現在在村裡邊種地的都是些七老八十的農民,沒有青壯年勞動力,或者說是很少,這一點確實是事實。回到村裡一看,很多地都在荒著,種地的也都是些老爺爺老奶奶,有的都拄著拐杖,坐著小凳在那種地。不過現在種地也不是純靠勞動力的,買來種子之後撒下,到打除草劑的時候就去打點藥,到該施肥的時候就去施肥,等到莊稼收割的時候也有收割機。農民們種地勞動付出要比之前少多了,否則村裡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也真種不了。

不過不可否認,農民耕種,對社會的貢獻還是挺大的,但絕對不是最大的。農民也是一種職業,他跟工人、科學家、演員等等都是一樣的,同樣都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不能誇大農民的貢獻,當然也不能忽略,作為農民的後代,我們不能忘了根。不過農業是基礎,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越來越有發展前景,哪條腿都不能缺。

我這樣說並不是為王福重在辯解什麼,但是我認為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片面的斷章取義,他也有積極正確的觀點在裡面,只不過說的有點太直白。

相關焦點

  • 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辛苦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作為知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這些年到處在電視臺和網絡上做節目,贏得了大量的粉絲和關注。他也經常登上郎鹹平的《財經郎眼》,在節目中指點江山,涉及的範圍從經濟到農業,從貨幣到時事,大有「地上的事兒全知道,天上的事兒知道一半」的架勢。
  • 王福重大罵中國農民對中國沒一點貢獻,你怎麼看?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王福重破口大罵中國農民,傷了幾億農民的心,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自古以來,農民都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國家提供著大量的糧食和各種經濟作物支撐國家的發展。 袁隆平老先生就是研究雜交水稻被國內外高度讚譽,足以證明糧食對人類的重要性,而水稻只是糧食的一個分支呀。
  • 王福重說農民流汗不用腦子,你如何看待?
    王福重教授是誰? 1965年出身,他本人也是從河北廊坊市某農村走出,一直以來以過激的言論而被河北廣大群眾拒絕承認為河北的一員。王福重教授是諸多頭銜歸集於一身,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
  • 王福重說: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不尊重農民的人天理難容!
    這個王福重早在幾年前就一直不斷地爆出令人震驚的話語,包括他說農民不值得尊重,因為老實巴交辛苦幹活的農民是最懶惰的。以前他還說北京汙染是河北的原因,還說中醫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專家,只能是一個博取別人眼球的譁眾取寵的自媒體人。
  • 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呼籲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會汙染環境
    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先生,就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為了保護環境,為了保護空氣品質,農民不要在使用收割機割麥子了。這一言論可謂是一石驚起千層浪,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保護空氣品質怎麼涉及到了收割機上?甚至還有人質疑王福重先生的水平。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王福重王福重出生於1965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
  • 職場百科:王福重談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難道就該下崗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就收到真愛糧食的傳統美德,竟被王福重教授認為,播種糧食的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小編不認同! 王福重農民無用論!
  • 王福重教授說農民沒貢獻,流大汗出大力是種愚蠢和懶惰,合理嗎?
    農民若不下種,作為城裡人的王教授吃什麼?應該讓他回農村務幾年農,體驗下他祖輩們的生活。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王福重,雖然有眾多頭銜和身份,也算得上是知名人士,但我並不願意稱其為教授,他不值得我們尊重,因為農民出身的他竟然詆毀農民,公然說辛勤的農民愚蠢、懶惰,是可忍孰不可忍?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一個口無遮攔,看不起農民和戰士的奇葩!
    王福重是一位很有名氣的經濟學教授,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在《上海證券報》等多家經濟報社擔任主筆,由於其言辭辛辣,也被很多人譽為少有的敢說真話的專家。雖然王福重教授經常說真話不假,可是他有時說的話真的不能讓人接受,甚至是引起人們的廣泛批評。
  • 北大博士王福重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他為何說這話
    截至2019底,我國農村人口接近9億,約佔我國總人口的64%,毫不誇張地說,絕大多數中國人往祖上數三輩,都是農民出生,而中國能有今天,農民們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感恩祖輩,也珍惜今天。,長大以後甚至考上了北京大學,並成為北大博士後,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還被中央財經大學聘任為教授,並加入中國世界經濟學,發表了學術論文100餘篇,寫下了《人人都愛經濟學》等暢銷書目,王福重是無數經濟學學子的榜樣和標杆。
  • 北大教授王福重: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變得更強大
    我們的生活方式雖然有了質的提升,但是即便是到現在,我們依然感激那些農民,如果不是他們為我們種植糧食,我們又怎麼能夠得到溫飽,然而北大教授王福重卻因為農民沒有發明對他們進行貶低,他認為農民是毫無價值的,而中國要想變得更加的強大就必須讓農民徹底放棄土地。
  • 為什麼浪費糧食的沒有一個是農民
    你隨意倒掉的飯菜,是全球7億人求之不得的救命糧!近日,網絡上開始批評「大胃王」「吃播」浪費糧食,直播平臺也開始出臺嚴厲的處罰措施。為什麼突然開始重視這個事情了?是國家的糧食儲備和產量不夠了嗎?2020年,我們會不會餓肚子?有一點很明確,我們國家的糧食儲備充足,產量也有保障。
  • 讓人們吃得起肉有多重要?糧食安全的重要標誌就是我們有肉吃
    豬肉價格飛漲,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吃不起肉可以吃素,對於我們的生活根本就沒有較大的影響。就連一些知名的經濟學家也認為我們應該放開肉類市場,不用過於關注吃肉的問題。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吃不起肉真的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嗎?我們今天就來說說為什麼說吃得起肉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標誌,絕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
  • 警惕,糧食危機中四大糧商的黑手
    吃不飽已成了過去式,吃得好似乎才是現在需要考慮的事情。以至於各類視頻直播裡的大胃王們,輪番表演著畸形的「飲食文化」和不健康的消費觀,以浪費糧食為榮。這個世界真的如同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金融,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而美國,已經完成了世界大部分地區糧食產業的整合。
  • 北大博士: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有道理嗎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民生存的根本,雖然現在我們考商業帶動經濟的增長,但每個國家的根本還是在農業。我國很重視農業的發展,發展高新技術優先發展農業科技,讓機器代替人工作,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而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發了一篇文章,呼籲所有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收割機會造成環境汙染,為了保護環境,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
  • 農民對新中國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在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發展目標是要將農業國變為工業國,農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農業對於國家的貢獻不亞於任何一個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製造大國,但是在經濟方面,農民們仍然無私的奉獻著。在每年的文件中我們也能得看出,一號文件總是面向著三農問題,鄉村振興戰略也不斷促進農村的發展。怎麼會如此呢?因為中國農民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
  • 世界糧食計劃署因「為消滅飢餓而戰」獲諾獎,中國貢獻不可磨滅
    原中國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洛克菲勒基金會水稻生物工程項目中國首席科學家王大元對 DeepTech 表示,如果要說對消除全球飢餓的貢獻,袁隆平也應該得諾獎。那為什麼全球還有近 7 億人吃不飽飯?根本原因在於糧食分配不均。WFP 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 · 歐賽因說,過去的糧食危機要麼是供給側的,要麼是需求側的。而現在,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出現了問題。
  • 一夜之間,糟蹋糧食的大胃王吃播全涼了
    如此看來,別說主播,整個吃播行業怕都是快涼了。。。這個操作是有深意的,吃播的關注度很高,潛移默化的向大眾傳遞價值觀:食物是可以隨便吃使勁吃的,不用珍惜,無所謂。而拿他們開刀,可以很好地讓大家重視起不要浪費這件事。你可能不明白,我們大多數人不敢說生活富足,但都吃飽穿暖,即便現在豬肉貴點,一周也能吃上幾頓,怎麼突然就提起節約糧食這件事兒了呢?
  • 農民豐收節,說說背後化學的貢獻
    面對這樣嚴峻的糧食問題,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們挺身而出,不斷地貢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十九世紀中葉,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看到農民辛勤勞作卻收穫慘澹,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他決定改變這樣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