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顯微鏡下的魔法美圖:化學工作者藝術賞析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藝術源於生活,高端藝術之美使人愉悅,而在枯燥的科研工作中,科學家誤與藝術靈感碰撞,往往產生的結果會令人驚豔。近日,一位美國化學科研工作者便發生了這樣的「碰撞」,他的工作會大量使用顯微鏡,後來因對顯微鏡高質量圖片的極大興趣,使得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Chris King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組織學技術人員,其工作中會大量使用顯微鏡。最初,親朋好友詢問他的工作內容時,為更形象的描述,便開始用顯微鏡拍攝一些組織染色和其他事物的照片,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接著便進行各種實驗,通過多種方式的處理,以使顯微鏡圖片產生引人注目的顏色和形狀。後來,在獲得家人的支持後,在家裡購買了自己的顯微鏡。還在eBay上購買了其他的二手實驗設備。現在他的公寓成了一個小型實驗室,包括臥室、廚房、餐廳等都進行了重新設計。「這是我臥室的一部分,然後是廚房的大部分,餐廳基本上都是專門為它設計的。」

  之後,Chris King大部分業餘時間都花在了顯微鏡藝術上。通常每周四都會花一整晚的時間來做這件事,且每天要花一兩個小時。最終,他的藝術作品改變了他的生活。目前,在一個博物館裡,Chris King的一項設計方法專利正在申請中,他還在全國性的廣告活動中擔任了主角。對於這些變化,他表示:「沒有什麼不可能的,這也許就是化學工作者一直以來固有的自信吧」。

  下面欣賞一些Chris King的偏光顯微鏡圖片:

硫酸銅和導線之間的置換反應後,用銅塗覆的鐵絲起泡(氫氣)

胺基酸β-丙氨酸 和 L-穀氨醯胺的羽毛狀組合

胺基酸β-丙氨酸 和 L-穀氨醯胺混在一起,呈現不同結晶形式

β-丙氨酸獨立結晶,雖然L-穀氨醯胺是胺基酸,但不能形成蛋白質

在偏振補償光下100倍的多巴胺晶體。

酒石酸晶體在偏振補償暗場光照下(萊茵貝格顯微鏡反射光混合)

偏振光下100倍的酒石酸圖像,並具有全波補償

在萊茵貝格顯微鏡照射下由利口酒Aperol形成的結晶(Aperol是由苦橙、龍膽、大黃和金雞納等成分製成的義大利開胃酒)

由醬油形成的晶體,可能由於維生素c導致了汙染

放大40倍的暗場偏振光顯微鏡下的維生素c晶體

維生素c從丙二醇溶液中重結晶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這些特殊的功能都是常規成像無法做到的,所以生物工作者和醫學工作者對偏光顯微鏡是情有獨鐘的。圖3 超構表面多焦點並行偏振顯微成像藝術構想圖(圖源:哈爾濱工業大學 金鵬教授團隊)超構表面可以通過復用等方式在單片器件上同時實現多種光調製功能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而這其中的偏振顯微成像可以揭示光學各向異性,偏振成像被廣泛地應用於表徵材料的結構,用於鑑別病理組織,以及手性藥物的識別等。這些特殊的功能都是常規成像無法做到的,所以生物工作者和醫學工作者對偏光顯微鏡是情有獨鐘的。圖1.光學成像STED應用圖源: Laser Photonics Rev. 10, No. 1, 2016.
  • 偏振概論
    線柵偏振片是這種情況的常見示例,它由許多彼此平行排列的細線組成。沿著這些導線偏振的光被反射,而垂直於這些導線偏振的光被透射。其他反射型偏振片使用布魯斯特角。布魯斯特角是特定的入射角,在該入射角下僅反射s偏振光。反射光束為s偏振,透射光束變為部分為p偏振。二向色偏振片吸收特定的偏振光,其餘的則透射。現代的納米粒子偏振片是二向色偏振片。
  • 化學分子or美食 顯微鏡下的食物美得很藝術
    這是顯微鏡下的維生素C,呈現了複雜的幾何形狀    這是顯微鏡下的切片芹菜 這是用鍋蒸西蘭花的橫切圖
  • [科普時間到]-光的偏振
    偏振光使人們可以觀看立體電影立體電影的拍攝基於兩個攝影機,同時分別拍下同一物體的兩個畫面,兩個攝影機鏡頭分別為兩偏振鏡片,鏡頭1為偏振方向為豎直方向,鏡頭2為偏振方向為水平方向,同時對物體進行拍攝,就像人的兩隻眼睛在看同一物體。在電影院放映時鏡頭A,B就是兩臺放映機,同時在同一屏幕進行放映。觀眾每隻眼睛只能看到相對應的偏振光圖像,也就產生了立體感。
  • 顯微鏡下大視界(生活範兒·追夢人)
    在國家天文臺有這樣一位「達人」,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用顯微鏡把身邊的事物放大。他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名叫張超,今年32歲,是國家天文臺的一名科普工作者。 「即便是司空見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當它們出現在顯微鏡下時,都會向你展現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另一面,這就是我沉醉於顯微攝影不能自拔的原因。」張超笑著說。
  • 材料微觀組織照片賞析(1)
    材料之美不僅體現在宏觀,也表現在其微觀組織。為了讓更多材料人欣賞到美輪美奐的材料組織,培養探索微觀世界的興趣,提高儀器使用水平與藝術鑑賞能力,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公眾號繼成功舉辦三屆金相大賽後,特此舉辦第四屆材料微結構大賽。歡迎投稿、合作等,點擊此處查看詳情。(第四屆材料微結構大賽正式開始!更有專家點評、好禮相送!)。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由於螢光分子的取向與所標記的生物結構相關,螢光偏振成像可以揭示標記樣本的結構信息。儘管X射線晶體學或電子顯微鏡可以獲得單個蛋白質或大分子裝配體的超高解析度,但它們需要非常複雜的樣品製備方法,不適合活細胞成像。近場成像技術,例如原子力顯微鏡(AFM)也可以提供與結構信息,但是被限制於樣本表面的研究。
  • 初冬的雪景美,其實化學微觀世界更美
    然而,在《美麗化學》的鏡頭下,我們看到,在漆黑的天幕之下,突然劃入流星雪白燦爛的軌跡,然而,流星並未落地,而是中途折轉方向,緩緩上升,上升,然後像禮花般轟然綻放,火花四射,下沉,及至最後,整個畫面又變成了海底的景象,剛剛發生過反應的地方現在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冰山。這是之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沒有目睹過的景象。
  • 顯微鏡下的鋼鐵之美!
    鋼鐵總是給人以灰色、冷硬的感覺,前不久,沙鋼鋼鐵研究院用顯微鏡拍攝了一組鋼鐵材料微觀圖像,這些鋼鐵材料在顯微鏡的「火眼金睛」下,脫去了灰色的外衣,
  • 讓藝術之花在化學課堂上綻放 江蘇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講述「科學之美」
    這是魔法嗎?」「不,這是科學!」在青海省門源縣第二寄宿制初級中學的化學實驗課上,從前熟知的化學反應在微距鏡頭下變成了如夢似幻的奇妙世界,令初中生們大呼驚奇,圍著實驗臺興奮地又叫又跳。   日前,為了將科學探究與藝術創作一體化實施,指導學生用藝術的眼光鑑賞科學之美,江蘇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面向50餘名初中生實施了以「科學之美:鑑賞與創造」為主題的化學校本課程。
  • 走進龍現代藝術中心,品園林景致,賞藝術之美
    走進龍現代藝術中心,品園林景致,賞藝術之美 2020-04-2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偏光顯微鏡特點與原理
    偏光顯微鏡(Polarizing microscope)是用於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能,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反射偏光顯微鏡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對具有雙折射性物質進行研究鑑定的必備儀器, 可供廣大用戶做單偏光觀察,正交偏光觀察,錐光觀察。
  • 天性之折射 率意之寫真——劉剛書畫藝術作品賞析
    劉剛書畫藝術作品賞析初讀劉剛的書畫作品,我的第一感覺是他的書畫作品是靈動的。其家學淵源,父親讀過私塾又執筆書畫,從小劉剛就在父母影響下,凡人物、山水、花鳥、書法,誦詩且描畫。特別是受其兄劉燦章書畫精神的影響頗深(劉燦章是當代著名書畫家,中國美協,書協兩棲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南美術出版社編審),再加上他自身學養及孜孜以求的治學理念,這無疑是他走上書畫藝術之路的原動力了。
  • 理工科教授身著漢服講課 在「化學與藝術」課堂領略華夏衣裳之美
    3日晚間,由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王利民精心打造的「化學與藝術」公選課最後一講「回歸漢唐——簡論漢服與其色彩」,在奉賢校區通海廳伴著古典的民族舞正式開講。  身著漢服的王利民(央廣網發 華東理工大學 供圖)
  • 全介質超構表面偏振調控的原理和新應用
    因此具有強大的偏振調控能力的超構表面將應用於遙感、生物學、醫學、顯微鏡、光通信和量子科學等多個領域,其多參數調控有利於實現光學系統的小型化。圖(1)基於全介質超構表面的「偏振+」框架實現各類功能和應用03「偏振+」框架下的全介質超構表面新興應用3.1純偏振調控3.11偏振轉換介質超構表面最基本的偏振調控功能就是偏振狀態的產生和轉換,與傳統的偏振片和波片相對應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特徵光譜信息可以認知目標的物質結構和化學組成,光譜識別和光譜分析已在軍事和民用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偏振信息與目標的外形輪廓、表面粗糙度及邊角特性相關,相同材質製作的不同形狀的目標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科學家先後實現了成像與光譜的結合,以及成像與偏振的結合,分別提出了成像光譜儀和成像偏振儀。
  • Park原子力顯微鏡完成對Molecular Vista股權投資:填補AFM化學信息...
    然而常規的原子力顯微鏡也越來越無法滿足科研人員在納米尺度下對於樣品進行多性質原位測試分析的更高需求,尤其在化學、光學、電學、熱學、力學等領域。在這一背景下,美國Molecular Vista應運而生,推出了全新一代原子力顯微鏡VistaScope。
  • 用顯微鏡拍攝結晶 成果會有多驚喜?
    攝影師賈斯汀·佐爾(Justin Zoll)用顯微攝影的方法拍攝了這些夢幻般的化學物質的照片,為我們帶來了被他自己稱作是「大自然最小的奇觀」的美麗。他將薄荷醇和抗壞血酸這樣的化學品的結晶放到了顯微鏡下,從而捕捉到了非常不可思議的抽象全景圖——第一眼望去,你不會以為這樣的照片是出自一位攝影師之手,而會覺得是一位抽象主義派大師的作品。
  • 藝術與化學「強強」聯手 華理學子探索工科中的「美」
    藝術與化學「強強」聯手 華理學子探索工科中的「美」時間:2019/3/28 8:33:14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作者:金寒草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生活中常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