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這一家人,體現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和互相依賴的親子關係

2020-12-05 騰訊網

今年是宮崎駿電影《龍貓》公映的32周年。電影也已在2018年12月14日被搬上內地的螢屏。網友們摩拳擦掌,紛紛表示看了老頭子的電影這麼多年,是時候補上一張電影票了。

那麼,三十二年過去了,《龍貓》這部電影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男女老少的歡心呢?

一、創作初衷

據說,宮崎駿創作《龍貓》的初衷,是為了表現自己家鄉一個有趣的傳說:「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裡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

《龍貓》講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沒有太多愛恨情仇的糾葛。故事開頭講了草壁達郎帶著女兒小梅和小月從城市裡搬到鄉下,住進了一間森林深處的老房子裡。姐妹倆很快適應了鄉下的生活,並無意中與森林的主人龍貓結緣。故事的高潮,小梅獨自去醫院想尋找媽媽,卻在半路迷了路。心急如焚的小月求助龍貓,並在龍貓和貓巴士的幫助下,找回小梅。

這簡單純真的故事,背後卻蘊含著草壁家庭良好的教育。

二、教育意義

《龍貓》的主題曲《隔壁的龍貓》,是由宮崎駿親自作詞:我的鄰居龍貓,只有小孩子才能碰到它。而中文主題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豆豆龍》,由範曉萱演唱。歌詞中寫道:「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豆豆龍,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愛是最美的擁有。」

無論是中文版還是日語版的歌詞,都在傳達一種美好的信念,我們要保持純真。

電影中處處可以體現純真的力量。善良可愛的小梅和小月是純真,豁達開朗的草壁夫婦是純真,為著失蹤的小梅四處奔走的村民是純真。

有人說,當一個孩子明白一顆鑽石比一顆玻璃珠珍貴時,他就已經長大了。

為了保護孩子的純真,小月和小梅的父母身體力行,在生活中,處處注重細節,以保持小梅和小月的童真,避免受世俗所汙。

《龍貓》中憨態可掬的龍貓和奇幻的貓巴士固然令人動容,草壁夫婦對孩子的教育,更令人感動,並且有學習和借鑑的意義。

三、《龍貓》傳遞的家庭教育

《龍貓》中草壁夫婦的教育體現在各個細節之處。

1、保持童真和好奇心

在電影中,小月和小梅初次進到森林深處的新家中,就發現屋子中藏著不為人知的小怪物。當小梅和小月緊張兮兮地告訴爸爸,家裡有奇怪的東西時,爸爸只是引導孩子,那只是灰塵精靈,對人類無害,並開玩笑地說:「有怪東西就太好了。住鬼屋可是爸爸從小到大的願望呢。」

爸爸的言行很好地安撫了對新環境感到恐懼和不安的孩子們,並向孩子們傳達了,與人無害的鬼怪之物可以和人和平相處的理念。

小月和小梅的媽媽也秉持著這種觀念。電影中,小月去醫院探望媽媽時,偷偷告訴媽媽,「我們家是鬼屋。」小梅也好奇地發問,「媽媽喜歡鬼屋嗎?」

媽媽調皮地說,「當然喜歡啦,好想早點出院見見妖怪們。」

因病不能陪伴兩個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心生愧疚,也害怕孩子們會感到寂寞。當孩子們表示家中有奇怪事物時,媽媽第一反應是包容和接受,而沒有呵斥孩子的奇思妙想,很好地保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2、信任孩子

作為成年人,小月和小梅的爸爸不得不辛勤工作,偶爾去照顧醫院的妻子,承擔生活的重擔。但對待自己孩子的童言童語,他從來沒有打斷和否定孩子的想法。

電影中,小梅宣稱自己看到了龍貓,並帶著姐姐和爸爸去大樹中尋找龍貓,卻一無所獲。小梅委屈地直掉淚,爸爸卻溫柔地帶著姐妹倆去感謝大樹照顧小梅。

「其實爸爸跟姐姐都沒覺得你是在騙人啊,小梅剛才一定是碰到這森林的主人了,那是一件運氣非常好的事。不過這種機會並不常有哦。」

小梅才四歲,話可能都說不太清楚。關於龍貓的描述更像是天方夜譚。然而她們的爸爸並沒有覺得小孩在撒謊,而是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並教導孩子要感恩森林的眷顧。

或許只有這樣的教育,才導致小梅和小月能幸運地看到龍貓吧。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這樣一句話: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小月和小梅姐妹倆看到的龍貓是真的嗎?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和信任,孩子們在父母的教導下,學會了勇敢地表達自己,關愛他人。

最好的教育,即是如此:即使孩子日後會明白一顆鑽石比一顆玻璃珠珍貴,她依舊記得曾經對一顆玻璃珠,無條件,不求回報的重視。

END-

今天的話題:宮崎駿的電影《龍貓》,給過你什麼樣的感動呢?

相關焦點

  •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4個策略
    原標題: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4個策略   處理好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體諒父母,這樣才能夠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那麼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何重要意義呢?
  • 趙旭東:不良的親子互動與病態的家庭結構
    在發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婦女心理學、人格心理學中我們都會提到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保證大多數人健康成長、正常發展的基本條件。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的親子關係都非常好,非常健康。一個人和家庭的聯繫,不僅僅有生物學上的基因遺傳,還有生活習慣、精神心理等方面。一個人的心理組織、心理潛能、人際關係等都帶著家庭的烙印。
  • 構建親子溝通橋梁 家有春天「和家歡」親子坊啟動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7月11日至13日,「守護明天」系列活動之五——家有春天「和家歡」親子坊主題教育活動,在青浦區大觀園拉開了帷幕,24位社區矯正、刑滿釋放人員及其子女參與活動。圖說:「和家歡」親子坊主題教育活動,在青浦區大觀園拉開了帷幕。
  • 可以蕩鞦韆、玩滑梯與龍貓作伴,全家「樂居其中」
    今天為大家分享來自臺灣省的一家三口,自從女兒的一天天長大,歐陽先生放下手裡的工作,花時間專心為女兒打造一片屬於她自己的小天地,他們給它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童話屋」,一起來看看吧~女兒阮阮今年五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需要很多空間來玩耍,於是屋主打通了客廳和兒童房,在兩者之間設計了一個圓弧形門洞,並配有滑梯,做成了兒童房、滑梯、地臺和鞦韆連貫而成的娛樂活動區。
  • 啟動家庭生態系統傳承家風的5個通道
    教孩子從小愛父母、愛身邊的人、愛自己的家鄉,做一個文明守法的中國人,就是為孩子播下愛國的種子;培養孩子愛學習、勤奮鑽研的好習慣,就是為他們日後的愛崗敬業打基礎;教導孩子誠實做人,他就會鄙視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和坑蒙拐騙的不法之徒;家人之間友善相待,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祖孫之間互敬互愛、互學互助,孩子就很容易將這種最基本的人際相處之道拓展到與同伴、老師、社會上更多人的相處之中。
  • 龍潭街道丨親子運動會、趣味英語課堂……兒童之家陪伴孩子一起...
    社工講述了兒童之家的背景及本次活動目的,運動會從興趣性、互動性、愉悅性和安全性的原則出發,針對2-3歲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遊戲項目的設置,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有趣,既有體現家長和孩子互相配合的項目,也有鍛鍊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項目。「親子二人行」「揪尾巴」 「小熊找家」,考驗家長體力的項目「背著娃娃踩氣球」等一個個趣味盎然的運動遊戲。
  • 和誰睡就和誰親?孩子心中的親屬排序有啥規律?媽媽要能讀得懂
    孩子對家人的親密依賴是怎樣決定的?李玫瑾教授說過:任何生命都是過程,任何過程都有開始,生命發展是軌跡式,人的命運取決於早期。為什麼在早期孩子會對「一同睡」的長輩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依賴呢?這是因為0-3歲階段,孩子內心安全感沒有完全建立。對照顧他們一同入睡的家長,他們會表現得更為親近一些。但孩子和誰睡就和誰更加親密,這個說法也不是絕對成立。
  • 幫助數萬人心靈成長的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打破無效的親子關係
    和孩子生氣、冷戰、發生語言衝突越來越頻繁,周圍的許多家長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甚至有的大打出手。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青春期的到來,親子關係陷入無效的越來越多。最近有幸拜讀了周衛慧的《與愛重逢 穿越親密關係的迷霧》,讀完之後心中頓時豁然開朗。全書的內容分為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和創傷三個議題,都是很實際實用的內容,與我們每個人的家庭、事業和個體的身心安康有著切實的關聯。
  • 告別「玩中學」 幼升小如何良好銜接?
    每到這段時間,處在畢業班尤其是幼升小的孩子家長,都有些「畢業焦慮」——擔心孩子下半年升入小學不適應小學教學節奏,跟不上進度。許多家長聽聞進入小學課程講得快,並且課堂氛圍也和幼兒園大相逕庭,因此在寒假給孩子報名幼升小銜接班,提前讓孩子學完一年級的知識,希望可以「一馬平川」順利升入小學。但是家長們在重視知識層面的銜接時,往往忽視了孩子心理上的銜接。
  • 教你幾個小技巧,偷偷提升良好的兩性關係和親子關係。
    有的人,特別是異性之間,看到時,突然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外表並不一定是突出),而有的人,看到時就感覺這人很彆扭,甚至搭理都難得搭理。等等。 根據我的這些描述,你一定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否能建立,完全是靠感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用理性推理,去和一個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
  • 家人疑心妻子花枝招展,丈夫做親子鑑定後崩潰了:孩子都不是我的
    11月23日,據紅星新聞報導,因家人一直懷疑妻子品行不端、擔憂其4歲兒子不是親生的,因此近日,湖南一農民工李某分別帶著4 歲兒子與7歲女兒前來做親子鑑定。但結果顯示,兩個孩子果然均非親生。  湖南一農民工做親子鑑定,結果一雙兒女都非親生  近日,湖南一農民工李某帶著 4 歲兒子來到湖南省芙蓉司法鑑定中心,要求對其與與兒子之間是否有親生血緣關係進行鑑定
  • 「龍貓」飼養,這些一定知道
    龍貓,當說到這的時候,是不是會想到宮崎駿的電影,那麼龍貓它其實是什麼呢?它叫做慄鼠,據說是因為長得很像宮崎駿電影裡面的龍貓,所以慄鼠就被叫做「龍貓」。現在被人們當寵物養的老鼠,品種也是非常的多,它們和老鼠相比,就是可愛的太多,沒有老鼠看起來奸詐狡猾。
  • 家庭夫妻關係對「ADHD"兒童的影響
    很多粉絲想了解蘋果的成長環境以及我們這個家庭的關係,這個問題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因為我們在接觸很多ADHD孩子家庭中發現有很多矛盾衝突具有共同點,其中家庭氛圍中夫妻關係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個方面 在蘋果出生前,我和蘋果媽媽之間幾乎沒有什麼矛盾衝突,但我們背後的兩個家庭因為生活背景不同,文化層次差異,以及各自母系佔主導地位的家庭模式,導致我們夫妻之間是有爭議的,蘋果的奶奶和外婆一直是相互不屑的
  • 龍貓的名字裡有貓字,龍貓和貓有什麼相似之處
    龍貓的名字裡也有貓字,那麼它是「像龍一樣的貓」麼。只要見過龍貓的人就不會把龍貓,神話中的龍和萌萌的貓聯繫到一起了,反而覺得龍貓是一種前半身像兔後半身像鼠的嚙齒類小動物。龍貓和貓毛絲鼠是由於它的外形很像日本漫畫家宮崎駿著名代表作品之一《totoro》裡面的經典卡通動物形象totoro,到中國以後被譯為龍貓廣為人知。龍貓和貓無論是外形還是所屬種類都沒什麼關係,但是它們名字相似,都帶一個貓字,就意味著龍貓和貓一樣都是非常可愛的小動物。
  • 以馬伊琍的育兒觀為例,淺析「鏡中我」理論在親子關係中的運用!
    事實上,這三母女都是"鏡中我"的典型例子。若是父母和孩子能夠處成"鏡子"和"鏡像"類似的關係,那麼孩子和父母將會相處地非常融洽,父母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什麼是"鏡中我"?"鏡中我"的形成階段是怎樣的?若是父母可以從孩子身上感受到親近、信任、依賴,這說明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融洽的。若父母從孩子身上感受到的是恐懼、遠離、躲避,那麼父母就得反思一下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了。
  • 「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書籍推薦-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 本文導讀:由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城市大學、溫州商報聯合主辦的2020年「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活動開展一個多月以來,上千個家庭通過溫州城市大學
  • 刺蝟效應:過分控制孩子並不好,善於保持距離,親子關係更親密
    最後高考的時候英子也為了擺脫媽媽的控制,選擇了離家很遠的大學,親子之間的關係終於爆發了。這就像刺蝟,它們渾身帶刺,如果兩隻刺蝟想接近互相取暖,結果只會刺傷對方。其實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家庭,這些問題也實實在在困擾著我們,所以今天就大家了解一下怎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好這件事,首先就要了解「刺蝟效應」。一、什麼是「刺蝟效應」?「刺蝟效應」最初源於西方寓言。
  • 解析《龍貓》的恐怖與美好兩種相反結局,龍貓是真實存在的嗎?
    《龍貓》再回首,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孩子的天真無邪,一家人的溫情四溢一個大學教授和他的兩個女兒搬進了一個鄉村老房子,之所以搬進鄉村老房子,因為教授的妻子靖子得了大病,正在恢復,這樣可以使整個家庭更接近靖子所住的醫院
  • 熊燕:民法典中親子關係確認規則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隨著代孕子女作為獨立個體的出現,兒童利益最大原則理應體現在親子關係確認的相關規則中,如設置代孕者母親身份的失權期限、在親子關係確認中考慮意願父母對代孕子女長期如父、如母的撫養事實、嚴格限制意願父母對親子關係的否認。關鍵詞:親子關係確認 代孕 兒童利益最大原則一、問題之提出目前,我國法律尚不認可代孕行為。
  • 最依戀家人的3星座,家永遠是最可靠的地方
    在那些孤單的時候,家人的聲音,總能撫平內心的落寞,即使只是隨意的聊聊天,聽聽爸媽像小孩子一樣的鬥嘴,就好像自己也變得活潑了起來。在獨自度過的夜晚,也總是習慣性的跟媽媽聊聊天,不談恐懼,也不談委屈,也許只是聊聊今天的晚餐,也許只是聽媽媽的嘮叨,夜晚就似乎變得安靜下來,無需再去懼怕所要面臨的黑暗。總是尋找家人,並不是因為想要逃避,想選擇放棄,正是因為想堅持下去,所以更加渴求家人給予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