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近期總局組織開展了複合膜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嬰幼兒用塑料奶瓶等21種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在2285家企業生產的2300批次產品中,2批次產品涉嫌超範圍生產等,98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4.3%。在對上次抽查不合格的98家企業進行跟蹤抽查時發現,有20家企業本次抽查仍不合格。
公告指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嬰幼兒用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玻璃食品瓶罐、不鏽鋼真空杯、一次性竹木筷等8種食品相關產品全部合格。
記者注意到,在13種發現不合格樣品的產品中,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不合格發現率最高,為47.6%。在抽查的5個省21家企業生產的21批次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產品中,10批次不合格,原因為穩定性和機械危險、結構、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接地措施等項目不合格。
同時,在抽檢中發現,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不合格發現率為32.2%。在抽查的7個省(市)88家企業生產的88批次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中,1批次產品涉嫌超範圍生產,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檢驗的87批次產品中,有28批次不合格,原因為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輸入功率和電流、工作溫度下的洩漏電流和電氣強度、洩漏電流和電氣強度等項目不合格。
此外,複合膜袋、塑料瓶蓋、紙杯、鋁及鋁合金不粘鍋等食品相關產品也都檢出有不合格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抽查中,鹿邑縣聚之緣竹筷加工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在一次性竹木筷產品抽查中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監督抽查。
市場監管總局在公告中指出,本次跟蹤抽查上次抽查不合格企業98家,南京新驥廚具設備發展有限公司、杭州蕭山凱興食品機械有限公司、廣東美滿集團廉江市世紀電器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本次抽查仍不合格,78家企業本次抽查未發現不合格。
總局要求,應有力督促企業依法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維護產品質量安全。對於本次抽查不合格發現率較高的產品,要加大對生產企業的後續跟蹤監督檢查力度;對於連續抽查不合格的企業,要依法嚴肅處理。
(責任編輯:劉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