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寧奎
張家界市委辦公室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堅持」指示精神,把絕對忠誠注入靈魂,向著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滿意機關」目標堅定邁進。
做好黨委「堅強前哨」,增強參謀服務能力
1月6日晚10時,張家界市兩會召開在即,市委辦公室辦公大樓燈火通明,工作人員正為謀劃未來發展搞好服務。
「市委辦人少事多,加班加點是常態。」在綜合調研室,剛剛完成一份文稿的譚繼承告訴記者,作為黨委決策部署的「參謀」,必須站位高。他的「眼界」,來自於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只有天天學、深入學、系統學,才能站在新時代潮頭。」
做好黨委「堅強前哨」和「鞏固後院」,需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在第一時間學習領會中央、省委精神的同時,張家界市委辦公室黨員幹部立足項目建設、精準扶貧、旅遊發展等中心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增強參謀服務能力。
去年11月25日,張家界市委辦公室系統青年幹部論壇調研成果匯報會舉行。這次為期3個月的青年幹部調研,將48名年輕幹部隨機編成12組,利用節假日或周末開展調研,並將實地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成果展示「一條龍」,提升了青年幹部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當好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的「第一哨」「第一棒」,張家界市委辦公室強化政治督查,以「四不兩直」方式,上大壩,進廠房,查現場,推動張家界國家級大鯢保護區88座水電站整改驗收銷號;督查禁捕退捕工作,全市3834艘「三無」漁船拆解上岸,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張家界大地生根開花。
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委辦公室統籌 「三抓三促」,幫助化解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難題310個;謀劃推動集中整治漠視群眾利益作風頑疾專項行動,全市完成整改措施8823項;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清理全市議事協調機構,精文簡會效果明顯……推出的一項項措施轉化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成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去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了2020年的春天。作為旅遊城市的張家界,因流動人口巨大,加上毗鄰湖北,面臨著極大的疫情防控壓力。
「我是黨員,又年輕,我自願上抗疫一線!」「我曾參加抗洪搶險、東方之星救援,請組織將光榮的任務交給我!」……市委辦公室全體幹部迅速投入戰鬥,19名黨員遞交「請戰書」,主動請纓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年輕幹部向振被抽調到張家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咬緊牙關克服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痛,一直保持「5+2」「白+黑」的戰鬥狀態,連續60餘日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期間未能與家人見過一次面。其報送的相關信息得到省裡主要領導批示,並獲評「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在機關,承擔會議服務和信息報送的同志,把「家」安在了辦公室,及時上報疫情防控信息,隨時為市委重大防控決策做好服務準備;在小區,吳昊、吳鳳庸堅守社區疫情防控聯絡員崗位近兩個月,每天查驗進出小區的30多臺次車輛,測量體溫100多人次;在長沙的黃花機場,從事外事工作的龍芳舟、萬靜2名女幹部,連續工作近1個月,身穿厚重的防護服與新冠病毒零距離戰鬥,不斷接回從海外回國的張家界同胞……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包括張家界市委辦公室在內的廣大幹部群眾眾志成城努力下,張家界在全省創造了病例人數最少、病例清零最快的紀錄。
在脫貧攻堅一線服務群眾、增長才幹
寒冬時節,走進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龍頭村和花園村,放眼望去,新拓寬的村道乾淨整潔,新安裝的路燈整齊有序……短短幾年時間,張家界市委辦公室駐村幫扶的兩個村一天一個樣,詮釋著新時代「山鄉巨變」。
記者走進整修一新的房子裡,龍頭村貧困戶田傳鳳一家正烤著火、聊著天。「我要向覃書記深深致歉,當初曾把他趕出門。」貧困戶田傳鳳說,要不是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覃飛斌,一家人還在通透的舊屋吹著寒風呢。
因為沒安排到滿意的宅基地,田傳鳳一次次拒絕工作隊的危房改造幫扶計劃。覃飛斌經過上百次入戶做工作,田傳鳳的心結終於打開:「原來最煩覃書記,現在最服覃書記。」
曾經沉默寡言、講話靦腆的年輕幹部吳鳳庸到花園村駐村工作隊扶貧,一個星期內走遍69戶貧困戶,並手繪4張貧困戶「地圖」,詳盡到道路的每一個拐角,「通過一年駐村幫扶,我對做基層群眾工作有底了。」
把最精幹的人派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張家界市委辦公室駐村幫扶工作隊像禾苗一樣紮根土地,茁壯成長。
花園村貧困戶魯光泉6個月大的小女兒營養不良,工作隊隊長鍾德華自掏腰包每月贈送兩罐牛奶,並想辦法給其安排公益性崗位增收。殘疾人劉金奎獨自一人種了20畝優質稻,春耕有困難,工作隊就送上一臺「鐵牛」,還組織黨員幹部義務幫忙。「工作隊真是幫扶到我的心坎上了。」魯光泉說。
在幾輪工作隊的接續發力下,龍頭村與花園村擺脫貧困,正穩步邁向鄉村振興,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