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古橋下掛著一把斬龍劍,已有兩百年歷史,為何至今無人敢取?

2020-12-06 讀文增益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一個傳承還未斷代的國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僅是古經典籍未曾失傳,關於神話傳說的記載也是十分的完整與豐富。而中國的神話,不論如何都和一種生物脫不開關係,那就是「龍」。

我們古代的皇帝自稱「真龍天子」,他們有龍袍,龍椅。我們炎黃子孫也都自稱為「龍的傳人」。而在傳說中,龍是一個能興雲雨,掌萬物的神異動物。是海底的主宰,是民間的祥瑞。

中華兒女皆是如此的信仰「龍」,在中國各地都有「龍王廟」的存在。人們為其供奉香火,祈求福報,尊敬無比。但是在貴州的一座古橋之下,卻懸掛了一柄「斬龍」劍?據說是200多年前就已經懸掛在那裡了,至今也沒有人敢將其取下,這是為何?

龍與蛟龍

龍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記載的:「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龍最大的特點不在於我們通常認知的雲雨,不在萬物。而是在其能變化,也因為其能變化才成靈。而百姓們懸掛的「斬龍劍」,斬的並不是龍,而是蛟蛇。

而一般在傳說中都說蛟蛇多而真龍少。因為在民眾心中。蛇修百年化為大蛇,而大蛇修千年化為蛟蛇。而蛟蛇千年而化龍,龍五百年則為角龍,角龍千年為應龍。所以說作為被淘汰的底層階級,不多的話怎稱得上是被淘汰呢?

而在《山海經》中也有關於蛟的記載「蛟—似龍非龍,可主江河」。意思就是說蛟龍像龍,但又並不是龍。而在《墨客揮扇》的卷三中關於蛟龍也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

我們也由此可以確認,蛟與龍並不是一種生物。就像是貓科動物中的小貓和老虎,雖說小貓長得像老虎。但是它哪有老虎那樣的能力?但即使其並不是龍,他的能量也不可令人小覷。

走蛟

蛟龍無須無角,雖不能向龍一樣飛起。但是能夠「縱躍」,而這一「縱躍」也有一裡多之巨。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江河湖海之中,而中國傳說的水龍,大多指的都是「蛟龍」

一般來說有一種說法就是「蛟」惡而龍善,對人類也沒什麼好感,甚至將人類作為食物處理。在《墨客揮扇》中記載:

「倘蛟看見岸邊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繞之,使人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直至血盡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

蛟蛇大多都具有一定的法術,能夠在一定的範圍內施展雲雨之術。而前文說過蛟龍千年,而化龍。但是其在化龍之前,必定要度過天道降下的劫數。度過這道劫數就能夠成就真龍,渡劫失敗迎接其的便是灰飛煙滅。而這劫難,便是天地人三劫。

而蛟龍渡劫的過程,便是「走蛟」。蛟蛇在感知到自己化龍的機緣已成的時候,便會自自己所修煉的水潭中出發入河,一路自江中入海。途中天劫所至的雷電會不停地劈下。

而蛟龍走蛟的過程一般則會伴隨著大量的水患災害,會天降暴雨,會洪水翻騰。沿途的橋下都會掛著斬龍劍,人類的風水術士會不停的追殺他。不論是為了百姓們著想還是為了蛟龍肉和其體內的內丹。

所以走蛟的一路上,蛟龍都是十分痛苦的。而若是機緣巧合其真的到了入海口,歷經了一切磨難。那麼在這時他還要尋到一個人類,要這個人類親口封正他是一條龍。才能夠正式入海登仙。

而關於蛟惡龍善的說法也是這樣傳出來的,因為蛟化龍之時,必須得到人類的幫助。而在其化龍之後,則是要了結因果,不能在欺侮人類。

斬龍劍

即使蛟化龍之後也許就會變善,但實際上走蛟的危害也不是人類能夠抵擋得了的。於是無人希望有走蛟一事發生,就算發生了,也希望可以將災害降到最小。於是斬龍劍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橋底掛上有法師做法的斬龍劍,蛟龍到走蛟至此的時候看到斬龍心中有怕,就有很大的可能踟躕一番,換一條道路走。或者是在經過的時候壓低身子,儘量自水下二國,不會再興風作浪。可保護當地的財產安全,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傳說罷了。

雖說現在聽來十分可笑的傳說,但是這實際上是古代人民對於自然的敬畏之心。斬龍劍的存在也是給懼怕天災的百姓們一個交代,一個精神上的安慰罷了。而至於這貴州的斬龍劍在橋下掛了二百餘年還未被取走的原因。

斬龍劍的傳承

首先並不是這斬龍劍不值錢了,就算這劍已經被侵蝕,也畢竟是有200多年歷史的文物了。而至於為何不取走的原因,相信這與「敬畏」二字相關。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在現代科技還未發展之前。大多都是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一旦有什麼天災人禍,幾乎都是束手無策。如若是乾旱,還可祈禱在存糧吃完之前乾旱便過去了。

而若是水災的爆發,才是令人絕望的事情。因為洪水以來,不但代表了良田住房被侵沒,也代表著瘟疫,病痛的到來。而斬龍劍的作用,便是震懾住蛟龍的興風作浪,是要阻擋洪水的到來的。

若是拿劍沒被發現還好,被發現了的話。後面一旦出現洪澇災害第一件事情就是罵拿劍之人。而且自己心裡這一關也過不去,就像是「踩井蓋」會倒黴的心理一樣。拿走斬龍劍會折壽的思想也在民間流傳。

相傳貴州之外一些橋梁的斬龍劍確實是被人拿走過,但是拿走劍的人似乎都中了一個詛咒。總是免不了或妻離子散,或兒女早逝。最終孤獨終老的結局。這貌似是一種詛咒,也貌似是一個警示。警告人類不要因為自己的私慾而去貿然的動"斬龍劍"。

至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或者說龍真的是神話中的物種嗎?我們應該可以在《龍,一種未明的動物》一書中找到答案,作者從古代史書、筆記、地方志中搜集了大量罕為人知的記載,並聯繫多位目擊者所提供的證詞。

反覆比照,論斷獨到。它的身影,在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幾千年歷史中若隱若現。不管添上了多麼奇異的色彩,它的基本形象及生態特徵,依然沒有脫離隱藏在背後的那個生物原型。作者旁徵博引,探幽抉秘,對這種古代動物的外形、習性、潛居的區域、出沒的規律等,都作了細緻的分析。

現小編給大家申請到了最低價,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為何古橋底下掛著一把「斬龍劍」?有啥意義?沒有一個人敢偷此劍
    為何古橋底下掛著一把「斬龍劍」?有啥意義?沒有一個人敢偷此劍中國的古建築代表了一種神奇的魅力,凝縮了中國人民的思想智慧,中國人民曾經不用釘子,不用抹,就能組合一個工具,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靠著中國人的聰明,中國古建築正在世界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中國的建築獨一無二,非常特別,每年來中國旅遊的人,就是為了觀賞中國古代建築的美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一個古代建築的特殊之處!
  • 古橋下都會懸著一把「斬龍劍」,歷經千年時間,為何沒有人敢拿
    文/阿秋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人文古國,並且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美景,尤其是文物資源更是豐富無比,不管是流失於民間還是存放在古墓當中文物都非常多。這些文物被發現之後都會陳列在博物館中,讓後人們去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 太行山有一原始古村落,封閉了幾百年,至今保留明朝遺風
    太行山裡藏有不少古村落,其中有一座古老原始的小村,從建村到人們走出大山,整整跨越了幾百年的時間。這座古村落建於明朝,原始自然,封閉了幾百年,至今年輕人走出大山,但村子裡仍然保留著明朝遺風。這座古村落叫王家辿村,位於河南鶴壁市,是一個位於太行深處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從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年歷史,當地居民便沒有走出大山,被遺忘了幾百年。他們在深山裡,耕種、放牧,過著自給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民風淳樸,仍然保留著傳統古老的生活習俗。
  • 世界上至今無人破解的五大奇書!死海古卷、伏尼契手稿、山海經等
    世界上至今無人破解的五大奇書!死海古卷、伏尼契手稿、山海經等書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世界各地的文化記錄在書中,人們通過閱讀去了解整個世界。然而,世界上卻有很多「奇書」,從它們被發現迄今,無人破解!一、《約旦鐵書》2006年在人們在約旦的一處偏遠山洞內發現了70張小鐵片裝訂起來的鐵書,書頁用鐵絲固定,上面寫滿了符號、圖形和文字等,據考證,這些書頁記載的內容是基督教早期的文獻,其中一些書頁也許可上溯到公元1世紀,但是具體內容卻至今無人能解
  • 河南信陽最美8處古村落,豫風楚韻人居靜美
    在這個美麗的村落裡,依水的小橋,橋下流水潺潺;精心修葺的土坯房,翠竹掩映,溪水環繞,被外界稱為「畫家畫出來的村莊」。3 何家衝村羅山縣鐵鋪鄉鐵鋪何家衝村歷史悠久,延綿800年,至今保存完整。昔日紅二十五軍長徵出發地何家衝,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這是一個古樹老宅、青磚黛瓦的豫南山村,村落四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村前是清淩的河水。
  • 貴州古樹王 綠色「活文物」|綠博園貴州展園貴州樹王館觀展側記
    以「山地公園省」著稱的貴州,因地處亞熱帶溼潤地區,氣候條件優越,地質構造獨特,造就了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加之貴州各族人民素有敬畏古樹、保護古樹的傳統,尤其是苗侗民族,把樹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不少千年古樹名木綿延至今,枝繁葉茂。不少古樹名木因久遠的樹齡及樹種的珍稀,堪稱古樹之王,構成了貴州鄉土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著貴州的歷史變遷,記載著貴州環境和氣候的演變。
  • 古印度創建至今,已有4500多年,為何馬克思卻說印度沒有歷史
    2020-11-26 14:20:19 來源: 情感小駐站睿睿 舉報   古印度創建至今
  • 「紅崖天書」,千古之謎,至今無人能識
    貴州關嶺縣曬甲山的一巖壁上,刻著很多古老文字,被稱為"紅崖天書"。有人說,這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後的少數民族盟書,又說是討燕王檄,甚至還有人說是吳三桂寶藏的密碼,至今尚未定論。貴州關嶺縣龍爪村曬甲山的一巖壁上,刻著很多古老文字,其內容至今無解,人稱"天書",因刻有"天書"的巖壁呈紅色,又被稱為"紅崖天書"。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關嶺因境內的關索嶺得名。關索嶺地勢險峻,是古代兵家必爭地,"紅崖天書"隸屬關嶺縣,距黃果樹瀑布僅數裡之遙。
  • 貴州大山發現「天書」,當地政府曾懸賞百萬,但至今仍無人能解!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古代歷史上古人給我們留下很多的未解之謎,即使在現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還是有很多的謎底至今無解
  • 一條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老街,一個清代藥店營業至今
    位於興化市古城東側金東門老街,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清以來,由於商業發達、日進鬥金,街區因此得名「金東門」。金東門老街有「蘇中明清第一老街」的美譽。這裡擁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和魚骨狀街巷體系,府第、牌坊、名人故居、商賈大宅、古樹、古井等歷史遺存,堪稱裡下河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歷史街區。老街內有上池齋、趙海仙洋樓、狀元坊等多個歷史文化景點,最喜歡的是上池齋。
  • 為何許多摩天高樓內,都掛著一個上百噸的「大球」?答案令人意外
    最近兩年,中國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許多城市的樣貌都煥然一新,各種高樓大廈點綴著城市的另一面,一到晚上霓虹燈四起,實在令人嚮往。如今,在國內有許多著名的摩天高樓,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深圳的地王大廈、臺灣101大廈以及廣州塔等等,它們都是一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
  • 隱藏在貴州大山裡的,「紫薇王」至今1400年,世界上只有兩棵
    小探說事在我們認知的樹木當中,唯有金絲楠木最為名貴,金絲楠木之所以價格昂貴,是因為它沒有幾百年成不了才,它的生長期是極為漫長的,有句詩詞是這麼說的,金絲楠木貴黃金,出自深山秀谷林,這句詩足以形容金絲楠木的昂貴,比黃金還要貴上幾倍,但是金絲楠木並不是世界上最貴的樹,還有一種樹比金絲楠木還要貴
  • 諾貝爾獎已經頒發了百年,為何至今仍有獎金,網友:難以置信!
    文/厲陽 標題:諾貝爾獎已經頒發了百年,為何至今仍有獎金,他曾擁有一間有著350多年歷史的Bofors (卜福斯)公司,並且他的生意非常的紅火,他將這一間公司可以說是發揚光大,在全球20多個國家中都有他的公司設立。擁有著如此多項的發明以及數量眾多的公司,為此諾貝爾積累下了巨額的財富。
  • 貴州有一山洞:發現兩臺1942年的發電機,至今還在正常發電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歷史光耀於世。提起文物,我們的印象當中都是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玉器,陶瓷以及古建築等等這一類的,比如我國的馬踏飛燕,於涼州出土的,是國家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是中國青銅藝術的一樣精品,象徵著中華民族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的偉大民族精神,當然我國的國家級文物還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一個。
  • 貴州深山洞穴:發現兩臺1942年美國發電機,至今76年竟還能正常發電!
    然而在貴州的深山洞穴當中,有兩臺1942年的美國發電機默默工作著,儘管在歲月風霜的侵蝕之下已然鏽跡斑駁,但至今76年間依舊正常運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電力,它在一片孤寂當中與時間抗衡著。
  • 現存的最古老活化石古銀杏都分布在哪裡?
    西安銀杏西安羅漢洞村觀音禪寺內有一棵千年銀杏樹。這棵銀杏樹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種,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已被國家列為古樹名木保護名錄。這棵銀杏樹下落滿黃葉,像金黃的地毯鋪了一地,來看落葉的人絡繹不絕。浙江古銀杏浙江杭州古銀杏樹種植於隋朝,樹齡1410年。
  • 廣東有處世界級古村,白天張揚夜晚保守,僅百年歷史卻與土樓齊名
    在廣東的歷史上,基本上每一處歷史文化的古村古鎮都和僑民掛鈎。有些村莊,依託著僑民文化,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從原來的兩間民居到現在的近兩千碉樓,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它就是廣州開平市的自力村,一個小小的古村,為何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 廣東省曾氏古村落——墩頭村,一個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村!
    數百年來,墩頭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紡織文化與耕讀文化,世代傳承,至今不絕。古樹、古道、古巷、古塔、古橋、古井、古書院、古民居、古祠堂、古染坊、古墓群、古碼頭,甚至古字畫、古紡車、古布等古物,在墩頭村處處可見,時時讓人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底蘊和輕靈的藝術氣息。
  • 廈門新晉網紅景點,已有近百年歷史,本地居民:走紅得莫名其妙
    前幾年人們爬東坪山的時候,還能看到掛著「白鷺園高爾夫球場」的路牌。經過梅海嶺公園,還能看到十分氣派的大門和保安,站在高處一看腳下的球場草坪雖近在咫尺,卻與普通大眾隔著一萬裡的距離。 對這座提供了近百年自來水的水庫,老廈門人是有感情的。
  • 貴州「最年輕」5A景區,曾是歷史重地,存在「四教合一」的風景
    貴州省最年輕的5a景區,曾經是歷史要地,有「四教合一」的風景眾所周知,貴州是世界性的登山觀光地和山地,從大省當地擁有的幸福有很多旅遊景點,但是國家一直被分類為5 a級景區5個名勝古蹟,龍宮分別是黃果樹風景名勝區,葉市百裡杜鵑景風景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樟樹江景區及貴陽市花溪青巖古鎮的景風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