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中央電大)學前本科《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期末考試(分題型排序版)
(電大期末紙質考試必備資料)
說明:試卷號:1337;
資料整理於2020年3月10日,涵蓋了中央電大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末考試的全部試題
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題庫
(A)可以較好地反映嬰幼兒的長期營養狀況。A.身高
(B)規定0~3歲嬰幼兒保教機構的場地、設施等應參照公辦幼兒園辦學標準進行配備。
B.《民辦教育促進法》
(B)是客體自我形成的重要標誌,屬於嬰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次飛躍。B.使用人稱代
詞
(B)是嬰兒7~9個月時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具體表現為當客體(人或物)被部分或全部遮擋住時,嬰兒
依然能將其找出來。B.客體永久性
(B)一般不出現在0~3歲階段。B.文化敏感期
(C)不屬於0~3歲嬰幼兒保育的內容。C.思維發展
(C)不屬於嬰幼兒保育的主要內容。C.語言發展
(C)可以較好地反映嬰幼兒的近期營養狀況。C.體重
(D)不屬於0~3歲嬰幼兒保育的內容。D.情緒發展
(D)是7~12個月齡的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D.奶類
(D)是最容易消化的肉類,非常適合幼兒食用。D.魚肉
(D)是最容易消化的肉類,非常適合幼兒食用。D.魚肉
(D)是最容易消化的肉類,非常適合幼兒食用。D.魚肉
(D)是最容易消化的肉類,非常適合幼兒食用。D.魚肉
「雙生子爬梯實驗」反映了(C)的重要理論觀點。C.格賽爾
0~3歲階段通常合稱為(D)。D.嬰幼幾期
1~2歲幼兒每天睡眠時間一般為(C)個小時。C.13~14
1~3歲嬰幼兒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是(B)。B.家庭
10月齡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應是(B)。B.奶類
13~24個月的幼兒每天睡眠時間為(B)個小時。B.13~14
18月齡幼兒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是(C)。C.家庭
2~3歲幼兒每餐進餐時長應控制在(C)。C.20~30分鐘
2~3歲幼兒每餐進餐時長應控制在(C)。C.20~30分鐘
2歲幼兒掌握詞彙量將飛速增長至(D)個。D.300~400
7~12個月齡的嬰兒需要接種的疫苗主要是在8月齡接種(B)疫苗,1歲時接種流腦和乙腦疫苗。
B.麻疹
7~9個月時,嬰兒開始出現(B),具體表現為當客體(人或物)被部分或全部遮擋住時,嬰兒依然能將其
找出來。B.客體永久性
8個月大的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應是(B)。B.奶類
8月齡時,嬰兒應接種(D)。D.麻疹
8月齡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應是(B)。B.奶類
0~3歲兒童遊戲的主要形式是(B)。B.親子活動
0~3歲嬰幼兒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是(C)。C.家庭
0~6月齡嬰兒採取純母乳餵養時必須添加(C)。C.維生素K
出生後0~1歲通常稱為(A)。A.嬰兒期
出生後0一1個月通常稱為(A)。A.新生兒期
出生時,新生兒腦重約為成人腦重的(B)。B.25%
從兒童一出生就開始出現的發展敏感期有語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和(D)。D.動作敏
感期
從實用與便捷的角度看,(A)是判斷嬰幼兒營養狀況和健康水平最常用指標。A.身高
和體重
當幼兒出現摔傷或撞傷時,家長首先應(C)。C.檢查嬰幼兒是否受傷
當幼兒出現摔傷或撞傷時,家長首先應(C)。C.檢查嬰幼兒是否受傷
當幼兒出現摔傷或撞傷時,家長首先應(C)。C.檢查嬰幼兒是否受傷
當幼兒出現摔傷時,家長首先應(A)。題]A.檢查嬰幼兒是否受傷
冬季最適合嬰兒戶外活動的時間為(B)。B.上午10~11點
對於0,-,6個月嬰兒來說,(A)是最佳的餵養方式。A.純母乳餵養
對於0~6個月齡嬰兒來說,(A)是最佳的餵養方式。題]A.純母乳餵養
多動症屬於(D)類型。D.社會性障礙
兩歲幼兒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是(B)。B.家庭
敏感期理論認為,3歲之前的兒童很少表現出(D)。題]D.書寫敏感期
排除自閉症情況下,(A)是導致智力正常幼兒交際障礙的最主要原因。A.聾啞和視覺
障礙
排除自閉症情況下,(A)是導致智力正常幼兒交際障礙的最主要原因。A.聾啞和視覺
障礙
判斷嬰幼兒營養狀況和健康水平的最常用指標是身高和(B)。B.體重
判斷嬰幼兒營養狀況和健康水平的最常用指標是身高和(B)。B.體重
皮亞傑認為,人對環境的適應與平衡是通過(C)與順應這兩個過程實現的。C.同化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到(B)。B.6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至(B)。B.6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至(C)。C.6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至(C)。C.6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至(B)。B.6個月
為降低嬰兒室息的風險,一般建議讓嬰兒採用(D)方式睡覺。D.仰臥或側臥
我國夏季下列時段中,最適合嬰兒戶外活動的時間為(C)。C.下午5~6點
下列不屬於半日早教活動原則的是(D)。D.活動多用競賽形式
下列感知覺中,最先發展的是(B)。題]B.聽覺
下列情形中,(A)不是造成嬰兒窒息的常見原因。A.新生兒口瘡
下列情形中,(A)不是造成嬰兒室息的常見原因。A.新生兒口瘡
下列情形中,(A)不是造成嬰兒窒息的常見原因。題]A.新生兒口瘡
下列因素中,(B)不是引起要幼兒肥胖的主要原因。B.腸道疾病
新生兒腦重約為成人腦重的(B)。B.25%
新生兒最先發展的粗大動作是(A)。A.頭部動作
新生兒最先發展的動作是(A)。A.頭部動作
學習障礙屬於(C)類型。C.認知障礙
學習障礙屬於(C)類型。C.認知障礙
依據(A)這一指標,我們可以較好地判斷嬰幼兒的長期營養狀況。A.身高
依據(B)這一指標的變化,我們可以較好地判斷嬰幼兒的近期營養狀況。B.體重
依據埃裡克森的理論,(A)需要解決的心理社會危機是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A.嬰
兒期
依據埃裡克森的理論,1歲以內嬰兒需要解決的心理社會危機是(B)。B.基本信任對
基本不信任
依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家庭屬於(D)。D.微觀系統
依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早教中心屬於(D)。D.微觀系統
依據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來確定嬰幼兒保育與教育內容,這主要遵循了早教活動的(B)B.自然性原則
以下不屬於兒童的身體缺陷的是(B)。B.自閉症
以下屬於社會性障礙的是(D)。題]D.自閉症
嬰兒在出生後(B)開始出現誘發性微笑。B.3周
嬰兒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是(B)。題]B.家庭
嬰幼兒半日活動的每個環節的活動時長最好不要超過(C)。C.10分鐘
嬰幼兒半日活動的每個環節活動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B)。B.10分鐘
嬰幼兒保教機構的基本定位有(C)。C.服務性
嬰幼兒保教機構的首要定位是(B)。B.教育性機構
嬰幼兒保教機構的首要定位是(B)。B.教育性機構
嬰幼兒保教機構遊戲活動設計的第一個步驟是(B)。B.確定活動目標
嬰幼兒保育的主要內容不包括(D)。D.語言教育
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教育對象除了0~3歲嬰幼兒之外,還包括(C)。題]C.教養人
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教育對象除了0~3歲嬰幼兒之外,還包括(B)。B.教養人
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教育對象除了0~3歲嬰幼兒之外,還包括(B)。B.教養人
嬰幼兒入幼兒園的主要準備不包括(D)。D.知識準備
嬰幼兒遊戲的主要形式是(D)。D.親子活動
嬰幼兒遊戲的主要形式是(D)。D.親子遊戲
嬰幼兒早教機構環境配備的首要原則是(D)。D.安全性原則
幼兒多動症屬於(D)類型。D.社會性障礙
幼兒人園的主要準備不包括(C)。題]C.知識準備
幼兒人園主要準備不包括(C)。C.知識準備
幼兒體育鍛鍊最常見的三浴法,包括空氣浴、日光浴和(A)。A.水浴
幼兒體育鍛鍊最常見的三浴法包括空氣浴、日光浴和(A)。A.水浴
幼兒體育鍛鍊最常見的三浴法包括水浴、空氣浴和(A)。A.日光浴
在3歲之前,嬰幼兒的發展通常不涉及(B)敏感期。B.書寫
在半日早教活動中,每個環節的活動時長最好不要超過(C)。C.10分鐘
在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中,要兒T在第48周先開始爬梯練習,要兒C則是在第53周才開始練習,
那麼兩者在第55周時的爬梯能力(A)。A.沒有差別
在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中,嬰兒T在第48周先開始爬梯練習,嬰兒C則是在第53周才開始練習,
那麼兩者在第55周時的爬梯能力(A)。A.幾乎沒有差別
在蒙臺梭利的敏感期理論中,嬰幼兒通常在3歲之前很少表現出(A)。A.書寫敏感期
在我國,可用於0~3歲智力落後嬰幼兒篩查的工具主要是(B)。B.丹佛智力發育篩查
法
在我國,可用於0~3歲智力落後嬰幼兒篩查的工具,主要是(B)。B.丹佛智力發育篩
查法
重視並積極利用嬰幼兒發展的敏感期,這體現了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A)。A.適時性
原則
自閉症屬於(D)類型。D.社會性障礙
二、辨析題題庫
0~6個月嬰兒最常出現的意外傷害為燙傷。
答:錯誤。0~6個月嬰兒最常發生的意外傷害是窒息。0~6個月嬰兒的運動能力有限,活動範圍相對
固定,因而不易受到燙傷、摔傷等傷害,但正是由於該階段嬰兒各方面機能發展不完善,一旦教養人出
現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嬰兒窒息。
4月齡嬰兒最常出現的意外傷害為燙傷。
答:錯誤。4月齡嬰兒最常發生的意外傷害是窒息。4月齡嬰兒的運動能力有限,活動範圍相對固定,
因而不易受到燙傷、摔傷等傷害,但正是由於該階段嬰兒各方面機能發展不完善,一旦教養人出現疏忽,
就有可能照成嬰兒窒息。
半日早教活動的內容安排應當動靜交替。
答:正確。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無法長時間專注某一類型的活動,為避免疲勞,教師應為
嬰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且應注意動靜交替,以滿足嬰幼兒身體節律的需要。因此,嬰幼兒適當的
運動後就需要休息或轉為安靜性的活動,以確保他們恢復體力。
半日早教活動的時間宜短不宜長。
答:正確。嬰幼兒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興奮佔優勢,抑制過程形成較慢。他們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因而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1歲6個月的嬰兒能集中注意5~8分鐘,1歲9個月時能集中注意8
-10分鐘,2歲時能集中注意10~12分鐘。因此,在早期教育活動設計時,教師最好將每個環節活動
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從營養價值上看,嬰兒配方奶粉完全可以替代母乳。
答:錯誤。母乳具有不可替代的營養價值,我們倡導母乳餵養。首先,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營養均衡,含有大量免疫物質。其次,嬰兒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強,母乳的營養結構和比例都更適於嬰兒。
這些優點都是嬰兒配方奶粉所不能具備的。
當前,嬰兒配方奶粉已可以完全替代母乳。
答:錯誤。首先,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營養均衡,含有大量免疫物質。其次,嬰兒的消化吸
收能力不強,母乳的營養結構和比例都更適於嬰兒。這些優點都是嬰兒配方奶粉所不能具備的。
對10月齡的嬰兒來說,輔食是其最主要的營養來源。
答:錯誤。對於7~12月齡的嬰兒來說,奶類食品是他們的主要營養來源,其中母乳仍是理想的天然食
品,應優先選擇此類食品。但單單以奶類餵養已不能滿足此時嬰兒的生長需要,因此,必須及時、合理
地添加輔食,這些輔食也是重要的營養來源。
對9月齡的嬰兒來說,輔食是其最主要的營養來源。
對9月齡的嬰兒來說,輔食是其最主要的營養來源。
答:錯誤。對於7~12月齡的嬰兒來說,奶類食品是他們的主要營養來源,其中母乳仍是理想的天然食
品,應優先選擇此類食品。但單單以奶類餵養已不能滿足此時嬰兒的生長需要,因此,必須及時、合理
地添加輔食,這些輔食也是重要的營養來源。
基於衛生和安全考慮,應避免7~12月嬰兒自己用手或用勺進食。
基於衛生和安全考慮,應禁止7~12月嬰兒自己用手或用勺進食。
答:錯誤。在嬰兒處於7~8月齡時應允許他們自己用手握或抓食物吃,而到10一12月齡時應鼓勵他們
自己用勺進食。這樣做既可以提高嬰兒進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滿足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既可以鍛鍊
嬰兒的手眼協調功能,促進精細動作的發育,又可以培養他們獨立進食的習慣。因此,不能因為衛生和
安全隱患而完全限制兒童學習獨立進食。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因此不需要額外添加維生素。
答:錯誤。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營養均衡,含有大量免疫物質,而且母乳的營養結構和比例
都更適於嬰兒,有利於嬰兒消化、吸收;但是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不足,應視情況補充,否則易造成嬰
兒顱內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皮亞傑認為,早教教師應該為要幼兒提供可充分探索的環境。
答:正確。皮亞傑非常重視嬰幼兒經驗的獲得和主動學習,認為嬰幼兒通過自身的同化與順應來建構對
外部世界的經驗,強調要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應該為嬰幼兒創設可探索的環境。
缺乏運動是幼兒肥胖的常見原因。
答:正確。2~3歲幼兒的常見疾病之一是肥胖症,而導致幼兒肥胖的常見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營養失衡
和缺乏運動。
通過觀測嬰幼兒身高增長的趨勢,可了解兒童近期營養狀況。
答:錯誤。身高是指嬰幼兒頭部、脊柱及下肢長度的總和,他常常作為反映嬰幼兒長期營養狀況的指標;
身高受種族、遺傳和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而受短期營養因素的影響不明顯,並不能反映要幼兒近期的
營養狀況。
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行為,應鼓勵7~12月嬰兒自己用手或用勺進食。
答:正確。嬰兒在7~8月齡時應允許嬰兒自己用手握或抓食物吃,而到到10一12月齡時應鼓勵他們自
己用勺進食。這樣做既可以提高幼兒進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滿足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既可以鍛鍊嬰
兒的手眼協調功能,促進精細動作的發育,又可以培養他們獨立進食的習慣。最終,促進其良好飲食行
為的養成。
為培養嬰幼兒的飲食行為,應鼓勵10~12月嬰兒自己用手或用勺進食。
答:正確。10~12月嬰兒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獨立進餐的傾向,這些行為是嬰兒形成自我意識的最初信號,
也是培養他們飲食行為的重要途徑。此時應鼓勵嬰兒自己用勺或用手進食,促進他們飲食行為的發展。
另外,這樣還可以促進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同時也能鍛鍊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
嬰兒配方奶粉已可以完全替代母乳。
答:錯誤。母乳具有不可替代的營養價值,我們倡導母乳餵養。首先,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營養均衡,含有大量免疫物質。其次,嬰兒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強,母乳的營養結構和比例都更適於嬰兒。
這些優點都是要兒配方奶粉所不能具備的。
嬰幼兒保教機構的基本定位是教育性和服務性。
答:正確。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機構的基本定位體現在教育性和服務性。首先嬰幼兒保教機構是一
種教育性機構,它的運行圍繞著0~3歲嬰幼兒的身心特點,並據此制定科學、規範的教育計劃和活動。
同時,嬰幼兒保教機構為嬰幼兒提供教育服務,為教養人提供教育幫助與支持,具有服務性。
嬰幼兒保教機構的首要基本定位是公益性機構。
答:錯誤。嬰幼兒保教機構的基本定位是教育性與服務性,其中教育性是其首要基本定位。保教機構的
運行、管理等一系列活動都要遵循嬰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與年齡特點,並依據教育規律和學前教育相關
理論來開展,這樣才能保證早教活動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嬰幼兒保育工作就是保證嬰幼兒獲得充足的營養。
答:錯誤。嬰幼兒保育工作是指早教教師和教養人為嬰幼兒的生存發展提供環境和條件,給予照顧和養
育,以保護和促進嬰幼兒正常發育和良好發展。它主要包括科學餵養、日常護理(養護)、預防常見疾病
與意外傷害等四個方面。由此可見保證嬰幼兒獲得充足的營養僅僅是嬰幼兒保育工作的一個方面。
早教半日活動的各個環節的時長最好在10分鐘左右。
答:正確。嬰幼兒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興奮佔優勢,抑制過程形成較慢。他們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因而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在早期教育活動設計時,教師應注意每個環節活動的時間最好在10
分鐘左右。
三、簡答題題庫
0~3歲階段為什麼強調「保育先於教育」?
答:(1)0~3歲是受生物發展節律控制最強的時期,外在影響的作用較小。
(2)0~3歲是人生最稚嫩的時期,嬰幼兒需要早教教師和教養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呵護。
(3)0~3歲嬰幼兒具有內在發展動力教育應與之配合。
戶外活動對7~12月齡嬰兒有哪些作用?
戶外活動對7~12月齡嬰兒有哪些作用?
答:(1)戶外新鮮的空氣中含氧量高,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2)適當的冷、熱刺激,能使皮膚和呼吸道黏膜得到鍛鍊,並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
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3)適量地曬太陽,可幫助機體獲得維生素D和吸收食物中的鈣和磷,以預防佝僂病。
(4)7一12月齡嬰兒的活動量越來越大,戶外活動可以滿足其運動要求。
簡述:為什麼要重視對嬰幼兒教養人的指導?
答:(1)社會形式的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除了需要專業早教教師的指導,更需要教養人在早期教育活動
過程中的參與,因而對教養人的指導有利於提高早期教育活動的教育效果。
(2)家庭中的嬰幼兒保育與教育主要由教養人實施,但他們大多並不具備科學的育兒理念、知識和
能力,往往缺乏計劃性、科學性。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嬰幼兒教養人的指導。
簡述13~24個月齡幼兒的家庭教養重點。
答:(1)細心護理生活起居,培養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2)放開幼兒手腳,培養其敢於探究和求知的精神。
(3)積極應對幼兒的逆反,注重其良好個性的培養。
(4)尊重幼兒的發展速度和個體差異,切忌苛求和橫向比較。
簡述13~24月齡幼兒的飲食加工和烹調原則。
答: (1)食物原料應選擇新鮮、相對軟嫩多汁、質地細膩的食物。
(2)食物加工應將食物切碎煮爛,這樣易於幼兒咀嚼、吞咽和消化。
(3)在烹飪方法上多以蒸、煮、煨等方式,少採用油炸、烤、烙等方式。
(4)口味以清淡為好,不應過鹹,更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儘量少用各種調味品。
(5)膳食花樣品種要不斷交替更換。
簡述7~12月由於嬰兒輔食烹調製作要求。
答:(1)為嬰兒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現做現食。
(2)注意製作炊具、餐具衛生。
(3)可添加少量食用油,應少糖,無鹽,不加其他調味品。
(4)烹製方式多採用蒸煮的方式。
簡述0~3歲嬰幼兒的語言發展的一般過程。
(1)前語言交流。前語言交流最明顯的表現是牙牙學語,它開始於2或3個月,一直持續至一歲左
答:
右。這是一種跨文化的普遍現象。
(2)第一個詞。嬰幼兒一般在第10~14個月時說出第一個單詞,一旦嬰幼兒開始生成詞語,詞彙量
就會快速增長。
(3)詞彙運用。兒童早期詞彙裡的第一批單詞一般與客體有關,既包括有生命的也包括無生命的,2
歲時詞彙數量可飛速增長至400個。
(4)雙詞句。在第1歲6個月左右,當詞彙接近200個詞時,幼兒開始結合兩個詞,將單個的單詞
連成句子來表達一種想法。
(5)理解與生成。在整個嬰幼兒期,理解的發展比生成要快。
簡述0~3歲嬰幼兒的語言發展的主要階段。
答: (1)前語言交流。前語言交流最明顯的表現是牙牙學語,它開始於2或3個月,一直持續至一歲左
右。這是一種跨文化的普遍現象。
(2)第一個詞。嬰幼兒一般在10~14個月時說出第一個單詞,一旦嬰幼兒開始生成詞語,詞彙量就
會快速增長。
(3)詞彙運用。兒童早期詞彙裡的第一批單詞一般與客體有關,既包括有生命的也包括無生命的,2
歲時詞彙數量可飛速增長至400個。
(4)雙詞句。在1歲6個月左右,當詞彙接近200個詞時,幼兒開始結合兩個詞,將單個的單詞連
成句子來表達一種想法。
(5)理解與生成。在整個嬰幼兒期,理解的發展比生成要快。
簡述當前我國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存在的問題。
簡述當前我國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存在的問題。
答:(1)0~3歲嬰幼兒教育政策不完善。
(2)0~3歲嬰幼兒教育主管部門不明確。
(3)0~3歲嬰幼兒教育體系不健全。
(4)0~3歲嬰幼兒教育機構缺乏辦學規範性。
(5)教養者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簡述格塞爾的同事阿彌士對家長的忠告。
答:(1)不要認為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完全是你的責任,你不要抓緊每一分鐘去「教育」他;
(2)學會欣賞孩子的成長,觀察並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現的發展新事實;
(3)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尚未成熟時,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應發展什麼了」,應該讓你和孩子一道充分體驗每一個階段的樂趣。
簡述給7~12月齡的嬰兒添加輔食的具體方法。
答:為7~12個月嬰兒添加輔食的具體方法為:
(1)從一種到多種。
(2)加輔食的量由少到多。
(3)逐漸從稀到稠,從細到粗。
(4)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
(5)新的輔食要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患病時不要添加新品種。
(6)勿強迫嬰兒進食。如嬰兒不接受新食物,可變化方式添加。
簡述敏感期理論對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啟示。
簡述敏感期理論對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啟示。
答:(1)早教教師和教養人要遵循兒童自身的發展規律,巧妙地運用敏感期帶來的寶貴發展動力,全面
促進嬰幼兒的發展。
(2)要尊重嬰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性,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應耐心、寬容地對待嬰幼兒發展中的差異。
(3)嬰幼兒的各種能力有其對應的敏感期,應適時地抓住機遇開展保育與教育工作,全面發展嬰幼
兒的各種能力。
簡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啟示。
答:(1)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應為嬰幼兒提供可探索的環境,給予他們時間與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
(2)兒童的思維發展具有階段性,不可逾越,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應正確對待兒童間的個體差異。
簡述維果茨基理論的早教啟示?題]
答:(1)提示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應多為嬰幼兒創造能夠與早教教師、教養人及同伴相互交往、交流的環
境和機會。
(2)最近發展區理論則告訴我們,嬰幼兒保育與教育必須著眼於他們發展的最近發展區,早教教師
和成人應該明確嬰幼兒發展的兩種水平,採取與之相對應的保教內容和方法。
簡述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發展趨勢。
簡述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發展趨勢。
答: (1)政府主導早期教育。
(2)跨部門的合作與資源整合。
(3)注重教育公平。
(4)依託社區提供早期教育服務。
(5)師資的專業化。
(6)重視對教養人的指導。
(7)制定早期教育機構準入標準與兒童早期發展標準。
簡述嬰幼兒保教中遊戲法的實施要點。
答:(1)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是遊戲的參與者、輔助者。
(2)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是遊戲的指導者。
(3)嬰幼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4)遊戲應與嬰幼兒的發展水平匹配。
簡述嬰幼兒的動作發展規律。
答: (1)從整體動作到分化動作。
(2)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
(3)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
(4)從無意動作到有意動作。
簡述嬰幼兒動作發展的基本規律。
答:(1)從整體動作到分化動作。
(2)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
(3)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
(4)從無意動作到有意動作。
簡述嬰幼兒親子依戀的發展過程。
答:(1)前依戀期(0~2個月)。嬰兒最初表現出一系列不同的機能性反應,即哭泣、微笑等信號行為與
依附、要求擁抱等趨近行為。
(2)依戀關係建立期(2~7個月)。這一時期的嬰兒出現了對熟悉人的識別再認,熟人較陌生人更能
引發嬰幼兒的依戀反應,但仍然無區別地接受來自任何人的關注。
(3)依戀關係明確期(7~24個月)。這一時期兒童出現了分離焦慮與對陌生人的謹慎或恐懼,出現了
對熟人持久的依戀情感,並能與之進行有目的的人際交往,從而形成對特定個體的一致的依戀反應系統。
(4)目標調節的夥伴關係期(24個月以後)。這時的兒童已能理解父母的需要,並與之建立雙邊人際
關係。
簡述幼兒肥胖症的病因及預防。
答:(1)導致幼兒肥胖的常見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營養失衡、缺乏運動等三個方面。
(2)肥胖症的預防措施:
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鼓勵幼兒吃各種蔬菜和水果。②培養幼
兒愛運動的習慣。
簡述幼兒戶外活動的「三浴法」。
答:三浴法是幼兒體育鍛鍊最常見的方法,即空氣浴、水浴和日光浴。
(1)空氣浴是指在空氣流通的室內活動或在戶外遊戲、體操、散步等,鍛鍊幼兒對冷、熱刺激的適
應能力。
(2)水浴即利用水的溫度和水的衝撞及壓力等機械作用來鍛鍊身體。遊泳是其中幼兒最喜歡的一項
活動。
(3)日光浴可使人體同時受到直射、散射和反射光的共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結合戶外遊戲、
體操等活動,利用日光鍛鍊,也能起到日光浴的作用。
簡述早教活動設計的原則。
答:(1)生活化原則。生活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機構活動設計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
由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它是指對於o~3歲嬰幼兒,生活環節即活動,同時對教養人指導
也應生活化。
(2)遊戲化原則。遊戲化原則是o~3歲嬰幼兒教育活動應遵循的普遍原則。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嬰幼兒的一切活動都應體現遊戲性,讓嬰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基本經驗和能力發展。
(3)個別化原則。早教教師應理解、尊重嬰幼兒的發展差異,針對不同的教養人採取不同的指導方
法。
你是如何理解0~3歲嬰幼兒的保教內容「生活多於學習」?題]
答: (1)生活是0~3歲階段的重點,蘊藏著重要的發展契機。
(2)嬰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只能在直接感知的生活事件中獲得學習。
培養2~3歲幼兒健康的飲食行為時應掌握哪些要點?
答:(1)養成飯前洗手的習慣。
(2)學習自己拿勺子吃飯。
(3)培養幼兒細嚼慢咽的好習慣。
(4)飲食定時定量並逐步接近成人的飲食習慣。
如何促進2~3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答:(1)保護幼兒對事物積極關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耐心地解答幼兒的問題,參與他們的活動。
(2)教養人多帶幼兒走出家門,給予他們豐富的環境刺激。
(3)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啟發他們感知事物的特性。
(4)教養人要積極引導幼兒進行口頭語言的練習,讓幼兒認識事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怎樣為7~9個月的嬰兒創造同伴交往機會?
答:(1)家長要注重通過生活環節中的親子交往培養嬰兒的社交技能,如吃東西的時候要與家人分享,
玩玩具的時候要與家人輪流玩。
(2)家長要多創造嬰兒與同齡夥伴相處的機會,並有意識地引導嬰兒發出友好交往的行為,如打招
呼、輕握同伴的手、擁抱等。此時,早教教師和教養人可示範在先。
(3)當有機會讓兩個嬰兒一起玩玩具的時候,觀察嬰兒對同伴的反應,鼓勵嬰兒之間輪流玩。
四、材料分析題題庫
[材料]當前,各種早教活動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早教中心的早教活動不是簡單地把託幼機構集
體活動下延到0~3歲嬰幼兒階段,更不是傳統意義的「單向式上課」。早教活動中,玩什麼、怎麼玩、
誰和誰玩?這些問題都涉及到早教活動應如何設計這個問題。在選擇和設計早教活動時,首先要滿足嬰
幼兒及其家長的日常需要;其次活動形式必須是嬰幼兒所喜愛和熟悉的。同時對於個別嬰幼兒和家庭的
需求也應給予關注。只有這樣,早教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加有效果。
請你結合早教活動的基本設計原則分析材料中述及的主要觀點。
答:題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設計嬰幼兒早教活動的主要基本原則。具體包括:
(1)生活化原則。生活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機構活動設計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
由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既值對0~3歲嬰幼兒,生活環節即活動,也體現在對教養人指導
的生活化。
(2)遊戲化原則。遊戲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教育活動應遵循的普遍原則。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嬰幼兒的一切活動都應體現遊戲性,讓嬰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基本經驗和能力發展。
(3)個別化原則。早教教師應理解、尊重嬰幼兒的發展差異,針對不同的教養人採取不同的指導方
法。
[材料]當前,我國各種早教活動層出不窮,令人耳不暇接。但是早教活動中,玩什麼、怎麼玩、誰和
誰玩?這些問題顯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很多早教機構利用家長的盲目心理,打著早教幌子推廣所
謂的「特長班」,完全扭曲了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事實上,旱教活動不是簡單地把幼兒園集體活動
遷移到0~3歲階段,更不是傳統意義的「教學」。在選擇和設計早教活動時,首先要滿足嬰幼兒及其
家長的日常需要;其次,活動形式必須是嬰幼兒所喜愛和熟悉的。同時對於個別嬰幼兒和家庭的需求也
應給予關注。只有這樣,早教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加有效果。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在選擇和設計早教活動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答:(1)生活化原則。生活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機構活動設計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
由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它既指嬰幼兒生活環節即活動,也體現在對教養人指導的生活化。
(2)遊戲化原則。遊戲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教育活動應遵循的普遍原則。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嬰幼兒的一切活動都應體現遊戲性,讓嬰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基本經驗和能力發展。
(3)個別化原則。早教教師應理解、尊重嬰幼兒的發展差異,針對不同的教養人採取不同的指導方
法。
[材料]當前,我國嬰幼兒早教事業迅猛發展各類早教活動層出不窮。但是很多早教機構利用家長的盲
目心理,打著早教幌子推廣所謂的「特長班」,完全違背了要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事實上,早教活動不
是簡單地把幼兒園集體活動下延到0~3歲階段,更不是傳統意義的「教學」。在選擇和設計早教活動
時,首先要滿足要幼兒及其家長的日常需要;其次,活動形式必須是要幼兒所喜愛和熟悉的。同時對於
個別嬰幼兒和家庭的需求也應給予關注。只有這樣,早教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加有效果。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在選擇和設計早教活動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答:(1)生活化原則。生活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機構活動設計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
由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既指嬰幼兒生活環節即活動,也體現在對教養人指導的生活化。
(2)遊戲化原則。遊戲是嬰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們在遊戲中獲得基本經驗和能力發展。遊戲化原則
是0~3歲要幼兒活動設計應遵循的普遍原則,要幼幾的一切活動都應體現遊戲性。
(3)個別化原則。早教教師應理解、尊重嬰幼兒的發展差異,同時針對不同的教養人採取不同的指
導方法。
[材料]近年來,我國早期教育快速發展,尤其是以街道、居委會、社區為依託建立的社區早教中心在
各地迅速鋪開。早教中心定期舉辦早教課程及各類親子活動,向有需求的孩子和父母免費開放;早教中
心還為幼兒建立健康成長檔案等,融人家長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指導。此外,早教中心還配備了
兼職專業教師,基本滿足區內殘疾兒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
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材料分析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務。
答:早期教育對嬰幼兒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材料中基本囊括了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務,主要包括:
(1)為嬰幼兒提供早期教育活動場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教育活動。
(2)為父母等教養人提供多元的社會支持,向他們傳播正確的育兒理念、育兒知識與育兒方法。
(3)倡導社區對嬰幼兒早期發展的關注,動員社區資源為嬰幼兒及其家庭服務。
(4)了解並掌握一定區域內0~3歲嬰幼兒的基本情況,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和家長提供早期教育支
持和幫助。
[材料]目前,我國正大力發展嬰幼兒早期教育,積極提供早教服務,其中社區早教基地是早期教育發
展一種重要形式。很多社區早教基地為嬰幼兒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場所,定期舉辦課程及各類親子活動,
擴大了0~3歲兒童間的交往,促進了親子溝通,推動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家長們的育兒
水平。有的社區早教基地還依據社區中居住嬰幼兒的情況,新增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康復支援中心,並配
備專業教師,基本滿足殘疾兒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在社區早教基地的帶動下,吸引了社區家庭和社
區周邊單位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使科學育兒思想更為廣泛地傳播。
請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主要任務。
答:上述材料體現了嬰幼兒早期教育所需完成的幾個主要的任務。
(1)為嬰幼兒提供早期教育活動場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教育活動以促進嬰幼兒健康、快樂
地成長,積極、主動地探索,多元、自然地遊戲,培養身心健康的兒童。
(2)為教養人提供多元的社會支持,向他們傳播正確的育兒理念、育兒知識與育兒方法,改進教養
人在照料、護理和教育嬰幼兒方面的知識、態度、行為和能力。
(3)倡導社區對嬰幼兒早期發展的關注,動員社區資源為嬰幼兒及其家庭服務。
(4)了解並掌握一定區域內0~3歲嬰幼兒的基本情況,為政府和社區制定相應的嬰幼兒早期教育政
策提供諮詢和依據。
[材料]請結合半日早教活動的相關知識具體分析下面這份半日早教活動方案是否合理。
答:依據半日早教活動的設計原則,這方活動方案不夠合理。具體表現為:
(1)部分環節時間過長。半日活動各環節時間宜短不宜長,因為嬰幼兒的各方面能力發展還不完善,
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所以每個環節的活動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
(2)活動內容沒有動靜交替。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和肌肉機能發育不完善,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幼
兒在適當的運動後就需要休息或轉為安靜性的活動,以保證體力恢復。
(3)活動環節不夠全面。該活動方案中對親子活動的設計有所疏忽,而嬰幼兒半日早教活動中的一
個重要內容是親子遊戲,它具有很強的個性化和針對性,對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及提高教養人的親子互
動能力、互動方法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材料]生活中,我們時常能聽到新手媽媽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夜裡不睡覺?每次都要吃奶和哄拍才
能再次入睡,我都快撐不住了。然而,許多年輕家長平時工作忙碌,生活作息不規律,習慣睡的晚,這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嬰兒的睡眠習慣。另外,年輕家長們往往缺乏照顧嬰兒的經驗,對嬰兒的反應不敏
感,尤其對嬰兒飢餓、大小便的反應不如白天敏感,處理不及時,也會影響嬰兒的睡眠。
對於0~6個月嬰兒來說,良好的睡眠及睡眠習慣對他們具有重要意義。請依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
識分析如何培養0~6個月嬰兒良好的睡眠習慣。
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些影響嬰兒良好睡眠習慣的因素,因此我們在培養0~6月嬰兒睡眠習慣時,應
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0~6個月是嬰兒睡眠習慣逐漸形成的階段,因此可以根據全家人的作息時間,選擇嬰兒最適合
的睡眠時間。
(2)嬰兒逐步養成白天少睡、夜間多睡的習慣,避免晝夜顛倒。白天教養人可以多陪嬰兒玩一會兒,
到餵奶時間時可以把嬰兒喚醒餵奶;夜間餵奶時儘量餵飽嬰兒,視情況減少喝夜奶的次數,並且儘量不
要逗他玩。
(3)條件允許,儘量母嬰分床,讓嬰兒在床上自己入睡。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嬰兒在夜裡醒來後還
能自己入睡。
[材料]隨著新的入口生育高峰的到來,我國早期教育獲得了空前發展,各種早教活動層出不窮。但是
早教活動中,玩什麼、怎麼玩、誰和誰玩?這些問題顯然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很多早教機構利
用家長的盲目心理,打著早教幌子推廣所謂的「特長班」,完全扭曲了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事實上,
早教活動不是簡單地把幼兒園集體活動下延到0~3歲階段,更不是傳統意義的「教學」。在選擇和設
計早教活動時,首先要滿足嬰幼兒及其家長的日常需要;其次,活動形式必須是嬰幼兒所喜愛和熟悉的。
同時,對於個別嬰幼兒和家庭的需求也應給予充分關注。只有這樣,早教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加有
效果。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在選擇和設計早教活動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答:(1)生活化原則。生活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機構活動設計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
由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既指嬰幼兒生活環節即活動,也體現在對教養人指導的生活化。
(2)遊戲化原則。遊戲化原則是0~3歲嬰幼兒教育活動應遵循的普遍原則。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嬰幼兒的一切活動都應體現遊戲性,讓嬰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基本經驗和能力發展。
(3)個別化原則。早教教師應理解、尊重嬰幼兒的發展差異,針對不同的教養人採取不同的指導方
法。
[材料]洋洋今年2歲多了,但洋洋的作息時間還很不規律,有時到了夜間很晚還不願上床睡覺,他的
精力充沛,喜歡聽音樂,喜歡讓爸爸陪他一起玩玩具,讓媽媽給他講故事。為此爸爸媽媽傷透了腦筋,
而一旦堅持讓他上床睡覺他就大聲哭啼。而且,洋洋睡覺是特別粘著媽媽,為了能讓洋洋早點入睡,媽
媽每晚只好抱著洋洋人睡。
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以嘗試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問題。
答:幼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保障幼兒健康成長和成人正常生活秩序有重要作用。
材料中,洋洋夜間精力旺盛,影響其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養成定時起居的習慣,避免晝間睡眠過多。
(2)如有條件儘量分床獨睡,培養其獨立睡眠的習慣。
(3)做好睡前準備。
①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②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孩子安靜下來。
③睡前可以進食少量牛奶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避免飲水過多。
④睡前儘可能洗澡,如沒有條件就洗臉、刷牙、洗腳,讓孩子保持身體乾淨整潔。
[材料]洋洋今年2歲多了,他喜歡讓爸爸陪他一起玩玩具,讓媽媽給他講故事,但洋洋常常到睡覺時
間依然精力旺盛,總是不肯上床睡覺。為此,爸爸媽媽傷透了腦筋,而一旦堅持讓他上床睡覺他就哭啼
不停,甚至哭啼至深夜。為了能讓洋洋早點入睡,爸爸媽媽每晚只好在臨睡前輪流抱著洋洋哄他人睡。
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以嘗試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上述材料反映的問題。
答:幼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保障幼兒健康成長和成人正常生活秩序有重要作用。材料中,洋洋夜間
精力旺盛,影響其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養成定時起居的習慣,避免晝間睡眠過多。
(2)如有條件儘量分床獨睡,培養其獨立睡眠的習慣。
(3)做好睡前準備。
①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②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孩子安靜下來。
③睡前可以進食少量牛奶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避免飲水過多。
④睡前儘可能洗澡,如沒有條件就洗臉、刷牙、洗腳,讓孩子保持身體乾淨整潔。
[材料]一些家長反映,孩子到2歲以後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特別是2~3歲時,孩子嘴裡常常說:「我
自己來」。行動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再完全服從成人的要求,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如在外面玩
久了,成人對他說:
「該回家了!」他卻說:
「我不回家,我還要玩呢!」;如果強行讓他回家,他則
反抗得更加激烈,甚至大哭大鬧。家長對此頭疼不已,不知道怎麼教育才好。
請你結合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說說家長該怎麼做。
答:(1)埃裡克森將出生後18~48個月稱作兒童早期,這一時期幼兒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
怯和懷疑,體驗著意志的實現。材料中的幼兒即處於這個發展階段,開始形成一種自主性傾向,經常表
現出探索行為,他渴望按照自己的意圖來開展行動。在探索過程中兒童的自尊心迅速發展,他們迫切地
要表現自己。
(2)這時父母要鼓勵幼兒兒童嘗試著對環境進行探究,為他們提供獨立自主的機會,並給予積極的
鼓勵而非批評限制;過分的保護或過度的苛責將導致幼兒兒童在今後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出現懷疑與不
確定。
五、論述題題庫
論述在早教活動中如何實施遊戲法。
論述在早教活動中如何實施遊戲法。
答:遊戲法是指有意識地通過嬰幼兒喜闖樂見的遊樂、玩耍活動,實現教育教養目的的方法。遊戲在嬰
幼兒生活當中佔據重要地位,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種:親子遊戲、動作遊戲、玩物遊戲、
象徵遊戲,其中親子遊戲是主要形式。
其具體實施要點是:
(1)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是遊戲的參與者、輔助者。
(2)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是遊戲的指導者。
(3)嬰幼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4)遊戲應與嬰幼兒的發展水平匹配。
結合實際及自我認識部分。
請結合實際論述25~36個月幼兒家庭教養的重點。
請結合實際論述25~36個月幼兒家庭教養的重點。
答:2~3歲幼兒的家庭教養逐漸由偏重於「養」過渡到「育」。
(1)給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氛圍,尊重幼兒的想法。
(2)適時參與幼兒的活動,積極鼓勵與合理引導其大膽探索。
(3)正確對待幼兒的反抗行為,幫助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4)幫助幼兒做好人園前準備,包括心理準備、生活準備、交往準備。
請結合實際論述維果茨基的社會歷史文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對嬰幼兒早教工作的啟示。
答:(一)主要內容
(1)社會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強調個人知識建構與他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相互聯繫。
(2)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第一種水平是兒童現有發展水平,第二種
水平是可能發展的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作「最近發展區」。
(3)兒童的「大綱」。3歲以前的兒童按照自己的「大綱」進行學習,所謂自己的「大綱」指的是幼
兒在與周圍環境相處的過程中產生的對知識、技能的需要,這種建立在兒童的「大綱」基礎上的教學稱
為自髮型教學。
(二)教育啟示
(1)提示早教教師和教養人應多為嬰幼兒創造其與早教教師、教養人及同伴相互交往、交流的環境
和機會。
(2)晏幼兒保育與教育必須著眼於他們發展的最近發展區,早教教師和成人應該明確要幼兒發展的
兩種水平,採取與之相對應的保育與教育內容和方法。
請結合實際論述應如何給7~12月齡的嬰兒添加輔食。
答:從7月齡開始,需要逐漸給嬰兒補充一些非乳類食物,包括菜汁果汁、蛋黃和肝泥、澱粉食物、富
含蛋白質的食物。
(1)輔食添加的具體方法:
①從一種到多種。
②輔食添加量由少到多。
③逐漸從稀到稠,從細到粗。
④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
⑤新的輔食要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患病時不要添加新品種。
⑥勿強迫進食。若嬰兒不接受新食物,可變化方式添加。
(2)輔食烹調製作的需求:
①為嬰兒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現做現食。
②注意製作炊具餐具衛生。
③可添加少量食用油,應少糖,無鹽,不加其他調味品。
④烹製方式多採用蒸煮的方式。
請結合實際談談應該在哪些方面幫助幼兒做好幼兒園入園準備。
答:幼兒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是社會化的重要一步,教養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幫助幼兒進行入園準備。
(1)心理準備。教養人可以先嘗試給幼幾多講講幼兒園快樂的事,事先帶著幼幾去幼兒園體驗和感
受,幫助幼兒建立幼兒園是個充滿歡樂的地方的心理認識,激發幼幾想上幼兒園的願望。
(2)生活準備。教養人可以提前使家庭生活節奏和幼兒園生活規律保持一致,以便幼兒入園後儘快
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另外,鍛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做到排便、穿脫衣服、吃飯、刷牙、洗手
等自理,要克服要別人餵飯、穿衣或挑食等不良習慣。
(3)交往準備。為了讓幼兒能儘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提高交往能力,在幼兒入園之前,教養人
應多帶幼兒到家庭之外的環境中去活動,多接觸其他小朋友,教幼兒學會和小夥伴打招呼,學會交往相
處的小策略,如不打人、不爭搶玩具等,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請結合實際談談應如何給7~12月齡的嬰兒添加輔食。
答:半歲後,需要逐漸給嬰兒補充一些非乳類食物,包括菜汁果汁、蛋黃泥、肝泥、澱粉食物、富含蛋
白質的食物。
(1)輔食添加的具體方法:
①從一種到多種。
②加輔食的量由少到多。
③逐漸從稀到稠,從細到粗。
④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
⑤新的輔食要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患病時不要添加新品種。
⑥勿強迫進食。如嬰兒不接受新食物,可變化方式添加。
(2)輔食烹調製作的需求:
①為嬰兒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現做現食。
②注意製作炊具餐具衛生。
③可添加少量食用油,應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
④烹製方式多採用蒸煮的方式。
請舉一個7~12月齡嬰兒的輔食案例,並結合該案例和生活實際論述如何添加輔食。
答:7~12月輔食食譜案例(略)
從7月齡開始,需要逐漸給嬰兒補充一些非乳類食物,包括菜汁果汁、蛋黃和肝泥、澱粉食物、富
含蛋白質的食物。
(1)輔食添加的具體方法:
①從一種到多種。
②加輔食的量由少到多。
③逐漸從稀到稠,從細到粗。
④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
⑤新的輔食要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患病時不要添加新品種。
⑥勿強迫進食。如嬰兒不接受新食物,可變化方式添加。
(2)輔食烹調製作的需求:
①為嬰兒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現做現食。
②注意製作炊具餐具衛生。
③可添加少量食用油,應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
④烹製方式多採用蒸煮的方式。
請論述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請論述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答:(1)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內涵:
①教育對象為0~3歲嬰幼兒及其教養人。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第一教育對象是0~3歲嬰幼
兒,但還包括嬰幼兒的教養人。
②教育主體是早教教師與教養人。早教教師和教養人都是嬰幼兒保教活動的教育主體。
③教育內容和方法具有獨特性。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內容的獨特性表現為以保育為主、教育為輔;
方法的獨特性體現在教育方法更注重個體差異,以個性化教育為主。
(2)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特點:
①理念上保育先於教育。
②內容上生活多於學習。
③形式上個別教養多於集體活動。
④目標上情緒、情感重於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