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雷」和「馬鞍」雙颱風正在成形
11月2日9時00分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可見光雲圖顯示的90W(未來的「米雷」)和99W(未來的「馬鞍」)所處的位置和它們後期可能的移動路徑。
23號颱風「米雷」的胚胎90W,維持熱帶低壓的強度已近兩天時間。11月2日08時,它的中心位於距離關島東北方向約500公裡的洋面上,也就是北緯11.2°,東經137.9°,中心附近最大風速15米/秒(30節),中心最低氣壓1002百帕。
90W中心位於距離關島東北方向約500公裡的洋面上
在90W東北方向約1000公裡的洋面上,99W(未來的24號颱風「馬鞍」)也在逐漸增強。目前99W也已經加強到熱帶低壓的強度,它的中心位於北緯15.2°,東經148.1°,中心附近最大風速15米/秒(30節),中心最低氣壓1002百帕。
對於上述兩個熱帶低壓最新一次(11月2日02時)超級計算機運算結果都顯示它們在未來48小時內加強成為颱風的概率都超過70%,90W的生成概率甚至接近100%。
西北太平洋海域未來48小時內颱風生成概率
「馬鞍」生成後的路徑主流的模式運算記過基本一致,它將在生成後先朝西北方向移動,在東經145°附近逐漸轉向東北併入西風帶,未來對我國基本沒有影響。
「米雷」則需要我們特別關注,主要是因為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它會與菲律賓以東的91W發生吞併作用(實際上這個過程正在進行)加大了路徑的不確定性。一旦90W和91W兩者吞併結束,它們的合體預計強度將會無所顧忌的增長,移動趨勢會日趨明朗。
最新的NCEP集合預報結果認為它生成後將有很大概率向偏西方向移動穿過菲律賓後進入我國南海,而到了南海後它可能會向北折,不能排除影響我國南海北部甚至海南島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NCEP集合預報一直穩定著維持西移的意見。ECMWF集合預報雖然集合平均路徑是想偏北方向移動的,不過顯然這個集合平均路徑略顯生硬。不能忽視的是幾乎有一半的ECMWF集合成員運算結果預示「米雷」生成後有可能向偏西方向移動,這是ECMWF集合預報之前幾次運算結果所沒有的現象,說明模式本身也在不斷調整。因此,可以預料的是「米雷」在生成後向西移動穿過菲律賓進入我國南海是大概率事件。
毫無疑問,「米雷」值得我們去關注。
23號颱風「米雷」以及24號颱風「馬鞍」生成後可能的移動路徑(分別來自NCEP集合預報和ECMWF集合預報結果)
11月出現雙颱風,罕見
2008年11月中旬的20號颱風「海神」和21號颱風「紅霞」路徑和各自生成、消亡時間
2003年11月中旬的20號颱風「尼伯特」和21號颱風「盧碧」路徑和各自生成、消亡時間
如果23號颱風「米雷」和24號颱風「馬鞍」在未來如預期生成,那將是時隔八年後首次在11月份出現的雙颱風!
zhenggao
中國水產業領先的行業公眾號「水產前沿」誠徵原創稿件,歡迎任何涉及水產的原創獨家好稿(請勿一稿多投,請勿抄襲),也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聯繫郵箱:wx@fishfirst.cn
稿件或線索一經採用,均有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