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目前,南海熱帶低壓正在發展,中央氣象臺預計,該低壓中心逐漸向海南靠近,有可能發展為今年第3號颱風,將於今天(8月1日)下午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受其影響,華南一帶將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
南海熱帶低壓或加強為颱風 華南有強降雨
從昨天開始,廣東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北部已經出現明顯降雨。中央氣象臺預計,到8月6日,華南中南部將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大部地區累計降雨量有80~180毫米,其中,廣東南部、廣西沿海、福建東南部、香港、澳門等地部分地區有250~350毫米,廣東東部沿海局地可達400毫米以上。8月3日之前,強降雨主要影響華南南部和沿海地區;4日至5日,強降雨向廣東、廣西內陸發展,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沿海局地有特大暴雨;6日,強降雨區西移,強度減弱,廣東西部和廣西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董林:它雖然未來的整體強度不是很強,但是由於它整個季風開始持續地活躍,它的外圍風還是比較大的,可能在這個南海的大部,以及華南沿海的一些地方平均風力有7到9級,陣風有可能會達到11級,而且由於季風有充沛的水汽,所以華南的降水可能要一直持續到3日到6日的這一段時間,所以降水的持續時間還是比較長的,雨量也比較大。
氣象部門提醒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門等地提前做好防颱風準備工作,南海海域過往船隻需防範大風的不利影響。另外,華南地區前期持續高溫少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南部等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象乾旱。持續強降雨將對緩解高溫和旱情有利,但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旱澇急轉,需加強防範局地暴雨洪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將進入颱風活躍期
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而在剛剛過去的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沒有一個颱風生成,有氣象記錄以來少見。中央氣象臺預計,隨著大氣環流形勢的調整,8月份颱風活動將趨於活躍。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據氣象資料統計,7月平均生成颱風4.1個,佔全年的15.2%,最多的年份有8個颱風生成。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董林: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個颱風生成,其中一個颱風在我國登陸,那麼從7月1日到7月31日還沒有颱風生成,那麼這個從有歷史記錄以來還是比較少見的。
專家介紹,颱風的生成主要跟副熱帶高壓、季風以及越赤道氣流三個因素有關。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面積偏大,颱風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洋面為副熱帶高壓所控制,由於副熱帶高壓一般為下沉氣流,對流活動受到抑制,缺乏颱風生成的必要條件。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董林:從這個圖上可以更形象地看出來,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給它們生成的空間也比較小。另外,印度洋過來的這個季風也比較弱,越赤道氣流也不明顯,那這些都是不利於颱風生成的一些因素,所以共同造成了前期颱風特別少、不活躍。
專家表示,進入8月份,隨著大氣環流形勢調整,副熱帶高壓逐漸北抬,南海和西太平洋或將迎來熱帶系統的活躍期。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董林:我們看到它比之前有一個減弱,範圍縮小,南界也有一個向北的一個收縮,那這時候南海就有一定的空間有利於颱風生成。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8月份預測了四到六個(颱風生成),其中會有一到兩個影響我國,或者在我國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