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是所有生物都具備的一個能力,因為任何的生物都需要休息,而睡覺顯然是休息最好的方式,其次有些生物睡覺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比如蛇在冬天會用冬眠的方式來躲避嚴寒。但是,在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間睡覺的方式不同,比如蝸牛睡覺是將整個身體縮進殼中,蝙蝠會將自己倒掛起來等等。一般情況下,有著相同食性的動物的睡覺方式大都是相同的,比如獅子和老虎都喜歡趴在地上呼呼大睡,而食草動物大都是站著睡覺的。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牛、馬、駱駝雖然都是食草動物,但是它們的睡覺方式並不全都是站著的。那麼,這三種食草是如何睡覺的呢?都有什麼特點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牛
牛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家畜,它是由野生的原牛馴化而來的,並且牛的馴化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6000多年前的歐洲。從牛的習性看,無論是野牛還是家牛,它們的食性和習性大都是一致的,即使被馴化後,牛依然是食草動物,而且它們睡覺的方式也非常接近。
首先,無論是哪種牛,它們都不是站著睡覺的。它們的睡覺方式很簡單,就是將自己的兩條前肢的下半部分向後折,兩條前肢的下半部分向前折,然後臥倒,最後再將自己的整個腹部緊貼地面。至於頭部,如果牛在反芻時,它的頭部是向前的,如果不反芻,牛的頭部則是向後的。
除此之外,牛根據不同的生長時期睡覺的時間也不同,小牛由於其消化道並不完善,所以它們大都以比較容易消化的嫩草為食(人工飼養下會有犢牛料),這個階段的牛睡覺的時間比較長,通常在夜間,它們有5個小時左右的深度睡眠。但是當成年之後,牛的睡覺時間就有了極大的改變,由於此時的牛消化系統發育完善,擁有了四個胃,此時它們龐大的體型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支撐。但是由於牛吃的是能量較低的草,所以為了讓自己有充足的營養,牛幾乎是不斷進食的,這樣就減少了它睡眠的時間。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牛每天進入深度睡眠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其他睡眠時間約為8個小時,但是這8個小時都是在半睡半醒的淺睡眠狀態。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牛本身是食草動物,它們處於食物鏈的相對低端,因此必須時刻警惕食肉動物的捕殺。二是因為牛除了進食的時間長外,還有很長的反芻時間。
馬是怎麼睡覺的?
大多數人認為馬是站著睡覺的。其實,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誠然,馬在休息時,大多數時間都是站著睡覺的,但是,有時候,馬也是會趴著睡覺的。而具體選擇如何睡覺取決於馬所處的環境,如果是野馬,它們很少會趴著睡覺,原因是它們要時刻的警惕食肉動物的捕殺,而家馬則有時候是喜歡趴著睡覺的,因為它們所出的環境相對安全。
而且即使站著睡覺時,馬也是有自己獨特的睡覺方式的。在站立睡覺時,馬的整個身體重心全部壓在了四條腿上,而相對來說馬的前半生比後半身要輕,所以在站立時,馬的後腿受到的壓力比較大,因此為了減輕壓力,讓後腿得到休息,馬會在睡覺時,定時的更換站立的後腿,當用到右後腿時,它的左後腿會微微的彎曲,將馬蹄的前端著地,反之則更換,這樣馬就能在睡覺時輪流的讓承重更多的後腿得到足夠的休息。
駱駝怎麼睡覺?
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是人類在沙漠中行進最好的幫手,而且駱駝身上還有可以儲存能量的駝峰(實際上裡面大部分是脂肪,駱駝可以將駝峰中的脂肪1:1轉化為水),這讓它能夠幾天不吃不喝在沙漠中負重前行。
但是,駱駝的睡覺方式與上面的馬和牛都不同,或者說是介於兩者之間。由於駱駝大都生活在沙漠、戈壁地帶,這裡的環境溫度相對較高,所以如果趴在地面上,地面上較高的溫度是不利於駱駝的生存的,但是如果一直站立的睡覺,又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駱駝進化出了「跪式睡覺法」。簡單的說就是四肢的下半部分摺疊,將自己放低。
這樣的睡覺方式有兩個好處:第一是能夠讓身體離地面有段距離,不會讓身體受地面溫度的影響。第二是能夠在遇到危險時,第一時間站立起來。
當然,這只是說野生的駱駝或者是經常出入沙漠的駱駝,在動物園中的駱駝,它們的睡覺方式可簡單的多了,由於動物園的地面溫度不高,而且沒有任何的危險,所以,它們會選擇直接趴在地上睡覺。
總結
牛、馬、駱駝雖然都是食草動物,但是它們的睡覺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中牛大都是趴著睡覺的,而且睡覺時間很短,馬則主要是站著睡覺的,而駱駝大都是跪著睡覺的。而這些不同的睡覺方式,是由環境決定的。簡單的說,如果環境足夠的安全,它們可以隨意地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