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太空郵差」將把月壤運回地球 用實力詮釋上海擔當

2020-11-26 上海熱線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戰,昨天飛奔月球的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壯舉。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而出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軌道器,是此次探月之旅中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它將在相距38萬公裡的地球和月球之間,構建起一條太空「物流」特殊通道,既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又要在太空中穩妥地完成貨品的「接收」「裝箱」,將月壤投送回地球。

  上海航天將再次用實力詮釋上海擔當。上海牌「太空郵差」將如何完成使命?又是如何練就獨門絕技的?

  系統最複雜

  技術上呈現「三多」特點

  在嫦娥五號「挖土」返回的20多天徵途中,軌道器的使命將貫穿全程。發射升空後,這位「太空郵差」第一項任務是「運輸」。

  作為一個自主飛行器,它負責攜帶著陸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完成地月轉移、中途修正和近月制動。進入環月軌道後,軌道器與著陸器上升器的組合體分離,攜帶返回器留在軌道上等候上升器到來,完成「取件」。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查學雷解釋說,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抵達月球,完成月壤樣品的採集後,上升器攜帶樣品從月面起飛,與等候在月球軌道的軌道器自主交會對接,將攜帶的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與對接艙、上升器分離後,軌道器將攜帶返回器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與返回器分離,將返回器投送回地球。

  「在嫦娥五號整個任務中,軌道器在軌共有5次分離、6種組合體狀態,承擔地月往返運輸、器間分離、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等關鍵任務,是目前最複雜的空間飛行器之一。」查學雷說。

  軌道器在技術上呈現「三多」特點:

  一是飛行階段多。軌道器參與運載發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運行、月面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探測器系統11個飛行階段中的8個階段,史無前例。

  二是器間狀態多。軌道器在飛行過程中有6種組合體狀態,承擔器間分離、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等關鍵任務,軌道器任務過程要經歷多次變軌和姿態調整,軌道飛行、姿態控制難度大,機、電、熱接口可靠性要求高。

  三是分離次數多。這次軌道器涉及5次分離,包括與火箭分離、與著陸上升組合體分離、與支撐艙分離、與對接艙上升器組合體分離、與返回器分離,在軌分離次數多,分離環境複雜,系統設計難度極大。

  最重要使命

  38萬公裡外對接「取件」

  軌道器的最重要使命之一是「取件」。

  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軌道器與上升器自動交會對接,將上升器裡的樣品轉移到返回器。這也是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軌道上進行自動交會對接,並進行樣品轉移的嘗試。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說,嫦娥五號創新性採用「抱爪式對接機構」,具有重量輕、捕獲可靠、結構簡單、對接精度高等優點。通過增加連杆棘爪式轉移機構,實現對接與自動轉移功能一體化。這些設計理念均為世界首創,對接精度可達毫米級。

  所謂抱爪,就像手握棍子的動作,兩個方向一用力,把棍子牢牢握在手中。探測器採用的對接機構就是由3套K形抱爪構成,當上升器靠近時,只要對準連接面上的3根連杆,將抱爪收緊,就可以實現兩器緊密連接。

  軌道器和上升器對接完成後,上升器上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將轉移到返回器中。連杆棘爪式轉移機構,採用非常巧妙的設計,「我們利用2套倒三角形構型的棘爪,通過4次伸縮,使得容器逐漸移動到返回器中。這個構型很像扎帶,相連後單方向傳遞,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嫦娥五號軌道器技術副總負責人胡震宇說。

  捕獲、收攏、轉移,看似簡單的過程,但在38萬公裡之外高速運行的飛行器上實現遠沒有那麼簡單。

  「月球軌道相對於地球軌道有時延,時間走廊較小,這就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須一氣呵成完成對接與轉移任務。」對接機構與樣品轉移分系統技術負責人劉仲解釋,對接全步驟要在21秒內完成,1秒捕獲、10秒校正、10秒鎖緊。為此,上海航天人做了35項故障預案,從啟動開始到交會對接,全部採用自動控制。

  據介紹,嫦娥五號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填補了我國在輕小型對接機構工程化研究領域的空白,將為後續深空探測等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創多項首次

  實現「雞蛋殼上掛秤砣」

  太空中的嫦娥五號猶如變形金剛,「花式表演」背後是飛行狀態多、器間接口多、工作模式多、技術攻關難、地面驗證難等各種棘手問題。

  上海航天人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將軌道器這個「太空郵差」打造成無敵小能手。

  查學雷說,嫦娥五號任務全程,軌道器有5個分離面,既要保證組合狀態下器與器連得穩固,又要確保分離過程安全可靠。軌道器摒棄傳統的艙段間包帶連接方式,創新採用多點高強度分離螺母進行連接。這種連接方式,通過在各分離面配置不同數量的分離螺母,以滿足艙段間連接強度與剛度要求。

  受探測器整體重量約束,「太空郵差」在具備強大承載能力的同時,還得「身輕如燕」。

  為做到身材比例完美,軌道器首次使用大承載複雜構型輕量化結構;首次創新使用多次分離複雜構型;首次使用多冗餘路徑複合傳力結構;首次採用大承載複合材料一體成型插層變厚度承力球冠技術等七項創新技術,結構質量比達9.6%。僅46千克的承力球冠能承載3噸貯箱,具備30噸極限承載能力,真正做到「雞蛋殼上掛秤砣」。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發射任務調整,嫦娥五號推遲發射三年,在此期間,嫦娥五號經歷5次加電自檢,用沉甸甸的數據證明軌道器功能性能沒有下降。

  10年來,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團隊先後進行了661次對接測試、518次樣品轉移測試,確保在自動對接與樣品轉移過程中萬無一失。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錕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文匯報】上海造「太空郵差」將把月壤運回地球
    在此行23天的地月「往返跑」中,這位「嫦娥」探測器系列中的「五妹」將完成從月面採樣返回等多個任務,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為保障任務順利完成,上海科研人員付出了大量心血。  防「迷路」防「跌倒」防「冷熱失調」  近一個月來,位於佘山腳下的中科院上海天文臺VLBI數據處理中心已開啟「白+黑」的工作模式。
  • 且看上海牌「太空郵差」
    而出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軌道器,是此次探月之旅中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它將在相距38萬公裡的地球和月球之間,構建起一條太空「物流」特殊通道,既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又要在太空中穩妥地完成貨品的「接收」「裝箱」,將月壤投送回地球。    上海航天將再次用實力詮釋上海擔當。上海牌「太空郵差」將如何完成使命?又是如何練就獨門絕技的?
  • 探月「神器」上海「智造」 「太空郵差」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探月三期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刷新人類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新紀錄。而軌道器作為貫穿任務全過程的核心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它將在相距38萬公裡的地球和月球之間,構建起一條太空「物流」的特殊通道,既承擔地月往返運輸的任務,將乘客安全地送往目的地,同時又要在太空中穩妥地完成貨品的「接收」「裝箱」,將珍貴的月壤投送回藍色星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了嫦娥五號軌道器的研製任務。
  • 負責將「土」快遞迴地球的「太空快遞小哥」,由上海團隊研製
    軌道器就像一位藝高膽大、超級炫酷的「太空快遞小哥」,從地球出發趕到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取一份來自月球的珍貴樣品,再快遞迴地球。自2011年軌道器立項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張玉花就帶領團隊「白手起家」,展開了攻堅研製之旅。經歷七年研製、三年貯存,如今嫦娥五號軌道器終於隨著「胖五」奔向月宮。
  • 嫦娥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太空郵差」是如何研製的?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太空郵差」嫦娥五號探測器由4個部分組成,其中,軌道器作為貫穿任務全過程的核心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成功採樣之後,攜帶月壤的上升器是無法利用自身的動力返回地球的。必須通過「太空物流」的形式將貨物安全帶回。因此,採用類似「天宮」「神舟」這樣的交會對接方式是最好的「搭乘」辦法。
  • 堅持多元化發展,上海家耐高溫磁力泵以實力贏得市場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航天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以神舟號系列飛船、嫦娥號等為主要標誌,實現了太空探索的更進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太空進軍的徵途中,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更需要很多的關鍵設備,而高溫磁力泵則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件。高溫磁力泵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實現了泵軸的全部封閉,根本杜絕了傳統產品常見的跑冒滴漏現象,便於易燃易爆等特殊介質的安全運輸。高溫磁力泵廣泛使用在石化、製藥、環保、航空等領域內,特別是航空領域中作用非常的明顯。
  • 這條太空「物流」通道,原來是上海製造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 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 它將在相距38萬公裡的地球和月球之間 構建起一條太空「物流」的特殊通道
  • 鋼鐵俠的太空船飛回地球了!
    鋼鐵俠的太空船飛回地球了!鋼鐵俠馬斯克,SpaceX龍飛船載人火箭成功返回地球村了,他本人激動得擦額頭甩把汗:緊張得腎上腺素都不穩了,趕去迎接兩位英雄太空人凱旋!再說這傢伙,埃隆-馬斯克有多強悍:搞軟體發家,一言不合還造上了火箭,搞出火箭再搞出特斯拉,結果還把車送進太空裡漂移,是想讓外星人開著電動車入侵地球嗎?
  • 原創京劇《李大釗》回上海交答卷 專家肯定藝術創新
    北京京劇院原創現代京劇《李大釗》9月26日、27日應邀赴保利上海城市劇院演出。首演結束後,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還帶領作曲家朱紹玉以及王蓉蓉、張建峰等主創主演,與上海的專家學者進行座談,傾聽他們的意見,力求將這部作品繼續打磨成精品劇目。
  • 用擔當詮釋「心苟至公,人將大同」的內涵
    回想起這宗侵犯名譽權民事案件,他感觸良多地說:「在那個年代,群眾對『名譽權』這個權利的認識很淺顯,就是對於律師而言也是很新鮮的。面對新領域的案件,我覺得越是新的案件,就越要敢做,不去嘗試就永遠得不到進步!」「直到後來,我才知道該案是茂名法院系統的首例名譽權訴訟案件。
  • 京東商選作為京東京造官方指定採購平臺亮相上海國際禮品展
    7月2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將迎來全國禮品行業人士的年度盛會—2020年上海國際禮品展。作為國內極具知名度的禮品展會,每一年的上海國際禮品展都是一場「科技禮品」盛宴。展會開幕當天,京東商選作為京東京造官方指定採購平臺,攜手京東京造、博冉誠品多款明星產品亮相這一盛會,開幕當天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的圍觀。
  • 印度用不鏽鋼造的火箭,成功將衛星送上太空,打了一場翻身仗
    眾所周知,印度這個國家的腦路十分的清奇,印度居然用不鏽鋼造箭體,造出來的火箭居然成功將衛星送上了太空,而且十分順利的進入到了與地球同步的軌道,可以說印度這次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其實印度這個國家很多地方的表現都十分的奇怪,不管是在基礎建設還是在製造業上都是經常鬧笑話,這次總覺得印度的成功怎麼都透露著僥倖,但是印度GSLV.MK3這個火箭確實是第二次成功將衛星送上太空
  • 上海多支團隊為「天宮二號」造科研「神器」
    一大波太空實驗來襲!在「天宮二號」此次空間在軌運行期間,將開展十餘項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來自上海的多支傑出科研團隊,為「天宮二號」精密打造了多件先進的科研「神器」。
  • 中國造出太空天梯的下一步,將把整個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連接在一起
    一、中國營造太空天梯是一項聲勢浩大的龐大工程中國一直有計劃建造太空天梯,這是一種未來的科技道具,這架特殊的天梯將能夠使得乘客在一小時內就從繁華豪華的上海到人聲鼎沸的紐約,這使得中國人能夠在一小時內遊遍全球。
  • 上海電影節|4K修復版《2001太空漫遊》來了!
    《2001太空漫遊》劇照其中,最惹人矚目的當屬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今年這部美國電影學院票選出的影史排名第一位的科幻片迎來了公映五十周年,而在SIFF經典單元,你將看到這部曠世奇作的最新4K修復版本,在最清晰的狀態下,感受每一幀畫面的視效震撼。
  • Manhattan Portage中國首家專賣店日前於上海開業
    2008 年起,Manhattan Portage曼赫頓郵差包由藝人羅志祥領軍的STAGE CO. LTD 取得臺灣區獨家代理;2010 年更拿下中國、港、澳獨家代理權。目前於臺灣、香港、上海、北京、南京皆有直營門市。中國的首家專賣店,於今年日前在上海潮流店鋪聚集地-巨鹿路-正式啟動。
  • 嵐圖將展現怎樣的「造車新實力」?
    金秋十月一天早上,馮先生在上海用他的特斯拉Model X送網約車客人去上班時,特別邀請客人體會了一下這款車的性能,臉上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讓人感覺他對這款車相當滿意。 他在2016年花費110餘萬元購買了這款進口純電動車,當被問起為什麼要放棄奔馳、寶馬等同價位的燃油版豪華車而選擇Model X時,他說,「我都試過,但更喜歡它帶來的駕駛樂趣!」
  • 社區裡的「口碑擔當」!元華超市即將入駐上海龍湖閔行星悅薈
    product.get("name")} 諮詢熱線 社區裡的「口碑擔當
  • 上海行商軸承有限公司旗下MYT品牌,優質軸承造出來
    上海行商軸承有限公司旗下MYT品牌,優質軸承造出來 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中國這一「基建狂魔」大量鋪設基礎設施,動用的大量各型機械,對於軸承需求也是越來越大。
  • 美國衛星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
    近些年我國來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加多的便利,也是不斷地基建,像我國高鐵的全面普及就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可謂是越發重要,而我們也在積極實現填海造陸工程,就連美國衛星都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在眾多的城市當中,以上海這個城市填海造陸最為厲害,前不久美國NASA發表的一篇報告就充分地證明了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