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2020-11-26 DeepTech深科技

標準模型作為一個行之有效的理論,主導了近幾十年來粒子物理的發展。然而,粒子物理學家一直渴望發現存在於標準模型以外的新物理現象。近日,他們終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中發現了新的粒子可能存在的證據。

圖 | LHCb實驗正是依靠這個極為精密的頂角探測器來發現B介子的微小衰變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坐落於瑞士日內瓦郊外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隸屬於歐洲核子中心(Conseil Europe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通過加速質子到一個極高的能量後產生碰撞,得到新的粒子,再採用兩個大型探測器,ATLAS和CMS,對新的粒子進行檢測。

除了兩個大型探測器外,還存在一個小型探測器,LHCb。其功能是精確探測一類相似的粒子,包括這次發現的B介子的衰變過程。2012年在科學家們曾利用其大型探測器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完善了標準模型的最後一片拼圖,自此之後,再沒有新的粒子被發現過。

圖 |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碰撞過程示意圖

此次所發現的最新信號包含了B介子衰變的偏差信息。儘管僅有這一證據還不能夠支撐結論,但結合其他證據後,這一新發現可能預示著高能領域中的一個新的粒子的存在。來自巴塞隆納的理論物理學家Matias表示:「觀測到的B介子的衰減出現相干偏差的這組數據在過去的實驗中從未出現過。而對這一現象最好的解釋就是有一種新的粒子存在。」Matias認為,新粒子存在的證據已足夠充足,但其他同行認為新理論還有待檢驗。

圖 |Joaquim Matias

B介子由基礎粒子——夸克組成。近似的質子和中子由兩種夸克組成,上夸克和下夸克,三個束縛在一起。在高能粒子碰撞中,這些夸克與其對應的反物質夸克一起,可以生成更重的夸克—粲夸克、奇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這些重夸克與其反夸克結合生成介子。

圖 | 原子構成示意

B介子千分之一納秒的壽命使得觀測新物理現象成為可能。根據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B介子的內部受到飛進飛出的粒子影響,導致其衰變受到影響。即使是那些大型強子對撞機所無法產生的新的大粒子,當其與B介子內部結構作用時,也會影響B介子衰變速率和細節偏離於標準模型的預測。

該方法作為一種間接發現新粒子的方法,經實驗檢測是行之有效的。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在僅有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被知道的情況下,物理學家通過發現K介子衰減的其特性預測了粲夸克的存在。其中,K介子是一類包含有一個奇夸克束縛於反夸克的介子的總稱。

圖 |B介子在碰撞中破碎

在當天的CERN的一次討論中,LHCb的物理學家聲稱,從他們最新的實驗成果中發現,當一種B介子衰變為一個K介子時,這個過程產生的副產品的機率具有明顯的非均勻性,即衰變過程產生μ子(與電子類似)和反μ子的機率要小於產生電子和正電子的機率。然而,根據標準模型的預測,兩機率應是相同的。LHCb團隊的發言人,牛津大學物理學家Guy Wilkinson表示,「這個測量結果非常有意義,因為在理論上來說,兩個機率應是嚴格相同的。」

這項測量結果僅是LHCb物理學家所發現6個證據的其中之一。雖然這些證據都很微弱,但它們較為一致。比如,早在2013年時,物理學家發現,粒子在B介子衰變過程中出射的角度與理論預測不也是嚴格相符的。

然而,這些反常現象指向的具體模型則不那麼確定。在標準模型中,B介子衰變到K介子的過程是一個「環形」過程,即底夸克反轉為頂夸克然後變為奇夸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釋放然後再吸收一個W玻色子。W玻色子又可被稱為「作用力粒子」,它可傳遞弱相互作用。

圖 |W玻色子放射衰變概念圖

新的數據顯示,底夸克可能直接漸變為奇夸克,並放出一個新的粒子,Z9玻色子。然而,這一過程是在標準模型中是禁止發生的。Z9玻色子,這一假設中的Z玻色子家族的新成員,將會是標準模型以外第一個新粒子,並將在現有的理論中增添一種新的力。這一額外的衰變過程可以降低衰變過程中μ子的數量,進而解釋這一異常現象。

「雖然這像是一種臨時理論,但卻可以很好的對數據進行擬合。」來自俄亥俄州的理論物理學家Wolfgang Altmannshofer說到。還有物理學家提出另一種新物質,輕子夸克。即「環形」過程中產生了輕子夸克,也可解釋這一異常現象。

圖 |Wolfgang Altmannshofer

當然,這一新的物理發現也可能是實驗數據波動的幻覺。ALTLAS和CMS的物理學家在18個月前就曾報導,新型重粒子的證據隨著觀測數據量的增加而消失。而Altmannshofer表示,目前這些證據的可信度與前的那些證據的可信度類似,他們也可能面臨相同的情況。

物理學家使用LHCb搜尋到新粒子的證據無疑是強調了LHC沒能實現其發現新粒子的本職工作。「ATLAS 和CMS是被設計用來發現新粒子的探測器,而LHCb則應更多的起到補充的作用,」Matias說到,「但事實就是事實。」

如果Z9玻色子或是輕子夸克存在,那麼LHC將有機會將其對撞出來,儘管它們的壽命可能非常短暫。LHC目前正在進行冬日關閉後的恢復工作。下個月,這些新粒子探測器將就位。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然而,粒子物理學家一直渴望發現存在於標準模型以外的新物理現象。近日,他們終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中發現了新的粒子可能存在的證據。圖 | LHCb實驗正是依靠這個極為精密的頂角探測器來發現B介子的微小衰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坐落於瑞士日內瓦郊外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隸屬於歐洲核子中心(Conseil Europe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
  • 揭秘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波士頓全球報》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於7日宣布將於9月10日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希望藉助這臺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  大型強子對撞機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機器。
  • 大型強子對撞機檢測到B介子衰變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30多年前的預測得到驗證 大型強子對撞機檢測到B介子衰變 2015-05-14 科技日報 張夢然 ,科學家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地下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檢測到了中性B介子粒子極為罕見的衰變。
  • 不穩定的介子可能是粒子物理學的未來
    2014年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生的高能碰撞所產生的軌跡顯示出許多新的粒子。如果你想探索基礎物理的前沿,必須藉助大型強子對撞機,這樣就可以創造出新的粒子,而這些粒子在我們日常的世界中並不存在。只要遵守宇宙的能量守恆定律,並且有足夠大能量,就可以通過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創造出新的粒子。
  • 對撞機重磅發現:五夸克具有分子狀結構!
    對撞機重磅發現:五夸克具有分子狀結構!一組致力於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合作的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他們觀察到的五夸克具有分子狀結構。其研究發現發於2019年6月5日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該小組描述了他們觀察到的五夸克的證據和結構。
  • 粒子對撞機
    首先我們還是要建立對於粒子研究的認知。人類的科學大抵朝著兩個方向發展的,往更宏觀和更微觀。宏觀上,我們研究天體,宇宙的發展,而在微觀上,我們研究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  兩束極高能量的粒子流在磁場的約束下進一步加速並在某處相撞,在極大的動能會使兩個迎面相撞的粒子最大程度破碎,從而發現新的基本粒子,後來的科學家用粒子對撞機進行了多次高能實驗,發現了眾多新粒子。    要深刻認識為什麼要建造粒子對撞機之前,需要對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有一定辯證的看法。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究微觀粒子實驗的物理學家們發現,有少量的一些粒子表現非常奇怪,壽命比其他粒子長得多。 早在1956年,為了解釋兩種質量和壽命相同,看起來像是同一種的粒子的θ+粒子和τ+粒子(後來被證實其實就是同一種粒子,現在叫做K+介子),卻有著不同的宇稱量子數和不同的衰變產物,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微觀的粒子的行為可能不存在宇稱量子數的守恆。
  • 微觀世界的「上帝粒子」是怎麼一回事,它和「上帝」有沒有關係?
    由於宇宙射線的觀測以及加速器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介子,它們有π±,π0,ρ,k±,k0 等等。這些粒子都是短壽命的,存在時間不超過1微秒。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質量比質子大的許多重子:Σ±,Σ0,Ξ±,Ξ0,Λ等等。每種粒子都有反粒子,這樣一來,基本粒子的總數達數十種。情況似乎回到了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前的狀態。
  • 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重啟 尋找神秘粒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核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博爾德裡(Frédérick Bordry)昨天在瑞士調控中心發出這樣一條推特,在經歷兩年停機維護、加固升級及數月重啟準備後,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當天正式開啟第二階段運行,物理學家們又開始新一輪的尋找神秘粒子之旅。
  • 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觀測到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b(LHCb)團隊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一種五夸克(pentaquark)粒子擁有類似分子的結構。藉助這一五夸克粒子,科學家也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夸克是構成中子和質子的不可分割的粒子。
  • 中國建造的世界最大的粒子對撞機在秦皇島有何用意?功在千秋!
    這一個數額的看起來非常多,也是短期內無法接受的,如果這件粒子對撞的事情是失敗的話,可是,那麼,整個中國將會陷入到一種非常難堪的境地;如果它是能夠做成的話,那麼,中國將能夠掌握粒子微觀新世界的入口。
  • 微觀粒子研究領域碩果纍纍 首張黑洞照片問世震驚全球
    2019年,美國科學家在包括粒子物理在內的多個基礎物理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新五夸克粒子(pentaquarks)和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是其中的翹楚。在粒子物理領域,如今要發現一種新粒子越來越困難。
  • 中國粒子對撞機曝光:迄今世界最大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粒子對撞機。但據外媒報導,中國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籌備一個兩倍於LHC的環形粒子對撞機。據了解,LHC的周長有27公裡,能夠產生14 TeV的對撞能量,這足以讓科學家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存在。
  • 歐洲的強子對撞機發現上帝粒子後又一線索,反物質!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能探測到的粒子中,都有相應的反粒子,也就是具有相同性質、電荷相反的粒子。這兩種物質被科學家們分別稱為正物質和反物質。也認為正物質與反物質相遇時會發生「湮滅」,消失成為一種能量。
  • 科學家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科學家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6-11 15:37:50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b(LHCb)團隊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一種五夸克(pentaquark)粒子擁有類似分子的結構。
  • 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實驗進展
    作者:高原寧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摘要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成功建成,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深入到了10-18 m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文章介紹大型強子對撞機上實驗的最新進展。LHC將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地,在這裡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理論再一次取得了重大成功,迄今為止LHC上的所有實驗結果均與理論預言一致。作為其中的一個例子,圖1給出了高能質子對撞中一些過程的反應截面的測量值與理論值的比較[1],不同過程間相差超過八個數量級,在這樣一個跨度上理論預言與實驗測量高度符合。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揭示了「五夸克」粒子的結構
    介子和重子在五夸克中粘合在一起。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新結果闡明了五夸克的結構,五夸克是一種由五個夸克結合在一起的奇異粒子。夸克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亞原子粒子,通常成對或三個一組結合在一起,分別形成介子和重子。但是最近對瑞士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數據分析顯示,存在更大的聚合體,比如五夸克五夸克。現在,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處理更多的數據來了解夸克是如何在這些奇怪的五夸克粒子中排列的。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重子與介子結合,形成了一種奇怪的新分子。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七:贅婿的逆襲
    現在微觀粒子已經發現一大堆了,原子核外的電子和原子核內的中子質子,還有中子和質子如何轉換,這些問題都差不多清楚了,可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說清楚,就是原子核內中子和質子質子和質子到底是怎麼樣結合在一起的呢?這就要有請贅婿閃亮登場了。說起贅婿,是不是就會想起這位啊。
  • 「人」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介子能否揭示人的本質?
    縱觀宇宙,人類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人類是由正常的粒子組成的,比如電子,但是每一個這樣的粒子都有一個反物質伴侶,反物質伴侶實際上和它自己是一樣的,但是帶著相反的電荷。當物質和反物質接觸時,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認為,物質和反物質在大爆炸中產生的數量幾乎相等。那麼,為什麼今天幾乎只剩下物質了呢?
  • 中國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能發現極限粒子嗎?CEPC的廣闊前景
    當然,這兒還有一個問題,夸克僅僅是理論上的極限粒子,而如果連夸克也是由極限粒子構成的微觀粒子的話,那麼人類發現極限粒子將會變得遙遙無期,但這畢竟是一個有希望的途徑。理論上看,高能粒子加速器是人類真正打開極限世界的一扇可以嘗試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