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學家姚期智受聘出任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分享AI研究前景:以學科交叉產生「大能量」的新核心技術

2020-08-11 文匯網

設想一個場景,當你需要乘飛機出差,機器人已提前為你準備好了多種方案:直飛省時但可能延誤,轉機麻煩但相對經濟,而最終的決策權在你手中。以人類的利益為先,給予更多選項幫助人類更加了解自己,這是科學家眼中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利他、謙卑、盡心。

通用的超級人工智慧何時到來?8月11日,在姚期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儀式暨學術報告會上,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闡述了他對AI的理解。他表示,儘管現在的AlphaZero、人臉識別發展先進,但僅適用於特定領域,通用的超級人工智慧究竟何時到來,仍然不可預知。

「現在的AI應用來自過去的理論研究,AI的一些進步也正來自跨學科領域。今日的理論探索,正為未來的偉大應用奠定良基!」姚期智認為,AI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從數學、物理等經典科學,到計算機、通訊、控制、統計等近代科學,再到如今人工智慧賦能百業,與計算機科學、資訊理論、博弈論等學科交叉融合,當前AI發展取得成果的一些前沿領域往往是與一些與AI看似完全不搭界的學科。人工智慧研究的特色,就在於它能夠巧妙結合若干元素,通過學科交叉產生擁有「大能量」的新核心技術。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為搶抓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國家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今年新增人工智慧專業的高校更達到了180所。

高校應當如何培養人工智慧人才?姚期智表示,對於有研究興趣的學生而言,一流高校的學生在本科階段就需要接觸人工智慧前沿學科,培養跨學科意識;而在研究生培養上,學生最好能夠擁有多學科背景,掌握前沿交叉學科一定理論基礎。

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學堂班(「智班」)培養為例,據智班班主任袁洋老師介紹,智班學生每兩周舉辦一次「吹牛大會」,讓學生發揮想像力,暢想人工智慧如何賦能百業。學生的腦洞也時常讓人驚喜,嘗試將神經科學、建築、生物科學、人文學科等與人工智慧研究有機結合。他表示,「現在人工智慧研究變得愈發擁擠,但如果能夠在某個交叉學科領域發現問題,並且利用人工智慧這個新工具去拓深研究,我想比單純聚焦人工智慧賽道更有意義。」

但強調學科交叉並不意味著強行融合。姚智期同時提醒,雖然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但「人工智慧發展面臨的問題不全是數學問題」,對於數學等基礎學科的要求與專業的要求並非完全一致。高校的任務在於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工智慧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的思維,而非為了多學科,強迫沒有興趣的學生學習過於艱深的跨學科知識,「這很可能適得其反,讓學生喪失對研究的興趣。」姚期智說道。

相關焦點

  •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8月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處處長宋揚等出席。
  • 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8月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出席。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
  • 姚期智院士:首先成為一名科學家
    人工智慧學科如何交叉?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受聘成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同期舉行的學術報告會上,姚期智與大學生和高校老師分享自己對人工智慧(AI)研究及專業選擇的思考。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左)為姚期智院士(右)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報告中,姚期智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
  • 「獨家」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出任Pony.ai首席顧問,將打造自動駕駛...
    對於人工智慧這樣的學科,產學研的優勢非常大。Pony.ai 將在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開設自動駕駛課程,主要面對本科大二大三的學生,在硬體、感知、地圖、定位、決策規劃、控制和系統架構與模擬系統的多個維度全方位介紹無人車技術及研發。同時,姚先生願意支持 Pony.ai 建立自動駕駛界的ImageNet,一個專門應用於馬路上常見物體的圖像識別資料庫,讓機器讀懂路燈、消防栓及路牌等等。
  •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教授受聘華科名譽教授
    近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京都大學醫學研究院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受聘為我校生命學院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梧桐語問學中心明德報告廳舉行,校長李元元為本庶佑頒發了聘書。
  • 諾貝爾獎得主加盟山東大學!他受聘山大併兼職講席教授,山大威武
    近日,201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挪威科技大學Edvard Moser(愛德華·莫索爾)教授受聘山東大學兼職講席教授儀式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行,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出席聘任儀式並為愛德華·莫索爾教授頒發聘書。
  • Leigh受聘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Leigh受聘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http://www.huaue.com  2019年11月15日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Leigh來訪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在科學館107會議室為其頒發名譽教授證書並佩戴校章。國際處處長賀長中,材料學院副院長丁向東,材料學院教授劉峰、張明明,前沿院教授何剛,理學院特聘研究員張彥峰等教師代表參加聘任儀式。
  •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受聘為西安交大名譽教授
    原標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受聘為西安交大名譽教授   昨日,在紅會醫院,諾貝爾獎獲得者厄溫·內爾(前右一)和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前左二)體驗中醫傳統按摩療法 記者 尚洪濤 攝  12日,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厄溫·內爾和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達尼埃爾
  • 吳建福教授受聘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5月4日下午, 國際著名統計學家、中科院納米和統計交叉中心海外主任吳建福教授受聘浙江大學數學系客座教授,並為數學系師生作了題為「statistical design and modeling of experiments with high-tech application」學術報告。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受聘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圖片來源:天津大學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麗霞)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今日,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受聘為天津大學名譽教授,授予儀式在衛津路校區科學圖書館舉行。記者了解到,弗朗西斯·阿諾德是世界著名女性科學家,現為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化學工程教授,於201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曾於2011年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Charles Stark Draper獎項,2013年獲歐巴馬總統授予的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是美國最早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三院院士」稱號的女性科學家。
  • 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學生記者 李鈞翔 攝  演講結束後,姚期智還與在場師生就科學家的科研課題選擇、德國的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看待海外研究經歷、美國「拿回家的考試」(Take Home Examination)現象以及交叉學科等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講座由「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項目主任黃隆波助理教授主持。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創立VC基金,「科學家也可以做企業家」
    年輕時選擇研究物理而非數學,是因為他認為物理研究看重問題,而數學看重證明,提出正確的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博士時轉而研究計算機,是因為研究計算機能讓自己的頭腦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在姚班的學術指導課上,姚期智曾談到多位在美國期間與自己共事的科學家,除了學術,這些人也熱愛生活、藝術、音樂,甚至在教育與創業上都取得過不凡的成績。
  • ...尚未公開任何臨床數據|新冠疫苗|臨床數據|俄羅斯|保羅·狄拉克...
    俄羅斯衛生部長 Mikhail Murashko 稱,接受該疫苗的臨床志願者體內均可檢測出高滴度的新冠病毒抗體,且沒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該腺病毒疫苗由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Gamaleya Center)和 Binnopharm 公司共同研發,預計在秋季開始對教師和醫療人員優先開放自願接種。
  • 欒恩傑校友受聘合約教授航天學院名譽院長 成為我校共享院士
    哈工大報訊(吉星 關成志/文 馮健/圖)6月4日上午,知名校友欒恩傑院士受聘哈工大合約教授、航天學院名譽院長儀式在行政樓503舉行。王樹國校長為欒恩傑院士頒發了合約教授、名譽院長聘書,欒恩傑校友成為我校共享院士。王樹權書記在受聘儀式上講話。儀式由副校長韓傑才主持。航天學院院長曹喜濱宣讀了欒恩傑院士的簡歷。
  • 諾獎得主、癌症免疫療法開創者本庶佑教授受聘華中科技大學
    2019年10月22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京都大學醫學研究院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名譽教授。
  • AI班成立,姚期智任首席教授,首批招生30人
    乾明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人工智慧教育,還是要從本科開始,而且需要配以頂級學者教授,並「廣基礎、重交叉。」因為,這是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院長姚期智院士第二次出任首席教授。第一次,則是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人稱「姚班」,由姚期智一手創辦。這一「姚班」從2005年開班至今,已經培養11屆畢業生340人,學生可以說是大牛如雲,遍布學術界與產業界。
  • 她是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妻子,親自為清華學子授課,課上座無虛席
    姚期智回國發展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儲楓的支持,儲楓教授表示,姚期智是個很有決斷力的人,不喜歡拖泥帶水。儲楓教授也是一位知名的華裔科學家,2003年從美國去香港城市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選擇回國發展,儲楓教授也是受到了姚期智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