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在黨代會報告中將人文醫院建設列為醫院戰略發展目標,並梳理凝練了醫院精神、宗旨、院訓、使命、願景等核心理念,在傳承中不斷沉澱凝練,在創新中不斷探索發展,逐步形成了日趨穩定的特色文化,並從職工、患者、典型三個方面,著力打造人文醫院。
宣傳渠道
一、「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全方位立體式服務溫暖職工
職工是醫院的主體。打造「有溫度的醫院」首先要讓職工感受到溫暖,才可能層層傳導,讓患者感受到溫暖。
1、「你來或不來,平臺在這裡。」人才的成長有醫院強力的支撐。醫院實施「引育並重」的人才戰略,建立了「學歷-經歷-能力-貢獻」相結合的人才培養與考核體系,專設「青年人才培養基金」,實施「傑出醫師培養計劃」、「青年人才計劃」,為青年人的成長成才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和人力財力物力支持等。制定實施《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探索全方位、立體化高層次人才引育模式,培養和引進了一批具有一流競爭力的傑出人才和高水平的專業技術骨幹,為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和通道。
2、尊重個人價值,付出便有所得。職工的積極性是醫院發展的根本動力。醫院不斷推進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改進和完善績效考核方案,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個人利益與醫院發展同進步。結合合同制人員多的特點,大力推進同工同酬,並按在崗職工數發放基礎績效獎金,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獲得感。探索合同制、聘用制職工職務、職稱晉升機制,打破身份限制,合同制職工也可以晉升職稱擔任職務、聘用制人員聘任中層幹部,讓大批非事業編職工看到了事業發展的希望,暢通了發展渠道,受到職工的歡迎和好評。
3、「暖心工程」,直抵心靈的關懷。「暖心工程」是醫院一直以來堅持的溫暖舉措,為每一位職工送生日蛋糕券、發放工作日午餐補助、每年免費查體;每兩年為60歲以上職工免費查體;開設瑜伽班、遊泳、太極拳等十幾個職工社團;成立「關愛護傳俱樂部」,下設書畫、攝影、英語、花藝等9個小組,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針對職工反映強烈的食堂問題,下大力氣改建食堂,讓職工享受到高質量、高品質的就餐環境和就餐體驗。
二、「為你遮風擋雨」——貼心貼肺的關懷潤物無聲
溫暖的醫院,重點要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院的溫暖,在遭受身體、精神和經濟三重壓力的時候,除了醫療技術的救治和良好的專家服務,細到極致的關愛更易讓人心生溫暖。
1、長廊飛架傳溫暖。醫院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中心連廊,打造了一條門診與各病房的便捷通道,患者不需風吹日曬雨淋,即可順利由門診轉入病房:加建急診連廊,將急診門診與病房區域連成一體;加建兒童醫學中心與兒科掛號、化驗、出入院處外走廊,既美化環境又防風防雨防曬防寒。地面與空中連廊立體交叉,連成一體,醫院的溫暖與關懷躍然眼前。
2、「愛相聚」志願服務顯真情。在醫院,長年活躍著一支由醫護人員、住院患者、已出院患者、社會人士參與的志願者隊伍。由乳腺外科志願服務隊,為住院和已出院的乳癌患者提供醫療的、護理的、精神的、生活的各種互助關懷,已有十餘年的歷史。兒童醫學中心有「守護天使」志願隊,胸外科有「綠肺行動」專有者,養老院有「關愛夕陽」志願隊,急診有「全員CPR培訓」志願隊,每年志願活動上百次,播灑愛和希望。
3、「光明行 手足情」光明使者走四方。醫院擔承委屬公立醫院、高校附屬醫院的社會責任,主動延伸服務,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自2014年起,已連續5年自籌資金、自備進口晶體等耗材,開展「光明行 手足情」活動。由眼科、手足外科、小兒外科專家組成的團隊,足跡遍布青海海東、新疆喀什和烏魯木齊、山東抗戰老區棗莊臨沂、陝西子洲等地,並三進喀什,免費開展白內障、手足畸形、小兒腦癱手術等800餘例,成為醫院的一項精品工程。2017年醫院與省援疆指揮部、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籤訂三年光明行活動協議,每年為喀什地區免費做200例白內障手術。活動將愛和溫暖灑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宣傳效果
「用愛溫暖一座城市」——正能量故事溫暖社會
努力踐行十九大精神,堅持「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團結穩定鼓勵、正面宣傳為主」,是醫院文化宣傳工作的主要任務。
1、身邊的典型最具打動人心的力量。醫院既堅持選樹典型,又注重身邊的普通職工,用榜樣來鼓勵和引導。連續6年組織評選「荷花杯」十佳醫師和十佳青年醫師,激發了職工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評選表彰為醫院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5位功勳人物,熱烈的氣氛和隆重的頒獎儀式讓職工群情振奮。關注身邊普通的默默無聞的醫務人員,創新形式,拍攝反映醫患真情互動故事的《粉紅春天》,反映護士工作生活狀態的《愛的饋贈》,記錄醫師心聲的《醫者誓言》,反映家屬情感訴求的《說說心理話》等;策劃《新年零點後》、《護士節遇上母親節》、《醫師節遇上情人節》等微信,展示普通崗位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來自身邊的鮮活事例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在職工中反響強烈。
2、突發事件集群效應,正能量故事溫暖齊魯。目前的輿論場更傾向於正面力量的引導和傳遞。醫院抓住時機,將醫務人員身上發生的看似平常實則溫暖的故事傳遞給社會,引發良好反響。先後挖掘勇扶跌倒老人並墊付醫藥費的麻醉科醫生,路邊客串 「接生婆」的外科男醫生,多次差旅中實施搶救的最美列車醫生,深秋跪地搶救跳河女子的護士,半蹲一小時舉手機播放動畫片的護士、最美睡姿護士、病榻上問診的老專家、千萬次彎腰的堅持、10000次不放棄的按壓、相隔8年的800元錢等人物和事件,各媒體大篇幅報導。四人獲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獎金和獎勵,「最美護士高難度睡姿」在齊魯壹點閱讀量25萬多,並引起各家媒體關注醫療行業特別是兒科醫護工作現狀。《暖心!一家五口出車禍,醫護人員臨時客串「爸爸媽媽」》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報導,《護士半蹲舉手機播放動畫片》在中國新聞網閱讀1500多萬,上網易新聞頭條、上新浪熱榜。行有道,愛無聲。不斷發生的溫暖故事傳播了衛計系統正能量。在年度總結表彰會上,醫院連續兩年設立「溫暖齊魯——榜樣人物」表彰環節,鼓勵先進,弘揚大愛。
醫院持續關注人文精神建設,讓醫學回歸到人,回歸到現實社會,回歸到人文,這些離不開社會人文精神回歸的大環境,離不開醫院思想教育的常態化引導,離不開先進典型的引領感召,離不開醫院大愛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