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體育老師生病了,這節課改上數學」
「體育體育,月考考了幾分還有臉上體育課?」
不知道類似的話術大家都耳熟嗎?
反正創體君記得自己學生時代的體育課基本都是這麼過來的
就算偶爾有幸體育課沒被取消
大部分人也都是象徵性的繞操場跑兩圈
然後溜進教室自習
所以學生時代的體測合格真的全靠「水」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意見》指出,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增加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建立學業預警、淘汰機制;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開展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項目試點等。
其中第一大條【嚴格教育教學管理】的第9小條中有這樣一句話:「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這事兒還在微博上上了熱搜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廣大網友的評論了。
排在前面的高贊答案基本都是整齊劃一的「不滿或反對」,為什麼不滿呢?主要是上大學前不給好好上體育課,現在要求體育達標了,做不到啊!難為人!
體育老師再次躺槍,我以為就我們小時候體育老師身體不好呢?原來這些年過去了,身體一直不好,總是生病,還好有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幫著上課!
當然,也有人對此持贊同態度,但支持者差了太多。
評論中提到及格線,那及格線究竟是多少呢?
首先看看大學生都測什麼?
意見中指出不合格者不能畢業,那我們就按60分及格線為準看看單項成績究竟難不難!(註:大學生組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兩個組別,因為是畢業生,所以參照大三大四組)
首先參考一下BMI和肺活量這兩個「測試不累」指標
肺活量男生:3200 女生:2050然後是各種讓學生累的、不願意測的體能類指標,含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還是很全面的。50米跑男生:9秒 女生:10秒2坐位體前屈
男生:4.2釐米 女生:6.5釐米立定跳遠男生:210釐米 女生:152釐米引體向上男生:11個 1分鐘仰臥起坐女生:27個耐力跑男生1000米:4分30秒 女生800米:4分32秒面對這樣一條意見要求,反對之聲撲面而來佔據大多數評論,反正可以列出一大堆理由來認為體測是不合理的!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聊聊哈。
先說創體君觀點:大一入學就養成鍛鍊的習慣,不僅僅為了體測,還是受益終身的事情,帶著良好的身體素質進入職場也會有助於職業發展的!說天生體質不好,這個可以循序漸進的練;說鍛鍊耽誤學習的,看看清華大學對體育的重視;說就是不喜歡運動的,那咱無話可說!但是,體測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在17年,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於未來五年中國體育產業以及體育事業的發展有重點提及:「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僅是GDP、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提高,還包括人的基本素質提高,社會的和諧穩定,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一定離不開體育。體育具有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等社會功能,會激發個人的奮鬥精神,自強不息,去實現自己的光榮與夢想。五十年代,毛主席發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號召,我們甩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八十年代,我們追求金牌「零」的突破,揭開了中國競技體育的新篇章;08年北京奧運會,更加彰顯了中國的魅力,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如今在十九大報告的指引下,把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體育——這首用人類的熱血和愛心鑄就的生命樂章,必將魅力永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