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了兩位國際學校二年級的小朋友,所有的課都是全英文的,當然也包括數學。
除了上學校的課,家長還另外給孩子請了外教。每周一、周二上課。
如果英語不下功夫學,不僅僅是
聽不懂,做作業都挺困難。
中國的孩子真的是差不多從三歲就開始英語啟蒙,到了初中、高中,可能很長的一段時間還要遨遊題海去刷題,一直到高考是一個階段。
再有就是上了大學後,英語的四、六級、雅思、託福,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活到老學到老。
於是乎,為了學好英語,我們尋求各種解決辦法,外教課,英語培訓班,還有各種各樣的網課。
可是不知道大家想沒想過,這麼多年我們這麼拼命的學英語,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呢?
有的人說,那些考北大清華的學生,高考分都是130、140左右,學得很好啊!!
什麼叫英語學得好?就這個觀念想跟大家討論一下。
我們拿十幾年的時間精力來學一門外語,語言有最重要的兩個功能,一是閱讀,二是交流。
這兩項功能我們看一看考到北大清華高材生,還有高三的學生,去做個測試,能不能無障礙的去閱讀英文原版的報紙期刊雜誌呢?
答案是不一定。
北大清華的頂級學生,能不能做到畢業的時候可以無障礙地和英美國家人士自由的辯論考試成績嗎?
答案是不一定。
那怎麼做才能達到無障礙地閱讀和交流呢?
現在有兩種觀點,亦或說是兩種英語的學習方法都很有效果,有的家長就問,我到底用哪種方法呢?
先讓我們來看看是哪兩種方法?
一個是語言大師提出的背誦名篇
比如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林語堂說:學英語的唯一正軌,不出仿效與熟誦。
注意:這個「唯一」是個關鍵詞,就是沒有第二條道路,你要想高效能地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提升自己的英語成績,沒有其他的更好的道路,最好的就是仿效和熟誦。仿效就是模仿,熟誦就是刻意練習。
為什麼是名篇呢?
因為好的文章,歷久彌新,人們對這樣的東西不容易厭倦,而且總會有新的感悟和更深的理解,能堅持下去,
然後他強調,仿效就是整句的效仿,因為當你寫作文的時候,寫文章的時候,或者是跟人家交流的時候,不能單字單字的去蹦,肯定是整句整句的一段去說,所以是整句整句的仿效。
他還強調:熱誦和效仿之必後迴環練習,仿效之後還要迴環練習。
什麼叫迴環練習?
大家是不是聯想起來費曼的超級讀書法,把他妹妹教成天文學家,就是一句話:你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難道說背誦名篇真的是學習英語的「唯一」方法嗎?
另一種方法是海量閱讀
來看一下安徽商報的一個專版的報導,報導了安徽省的一個神童,為什麼呢?這個孩子6歲的時候英語還是零基礎,9歲也就是三年級的時候,就能夠通讀大學英語的教材,沒有任何障礙。
那麼記者也做了一個整版的報導進行揭秘,有人說這個孩子是不是安徽什麼高知家庭的什麼教授的孩子?
記者告訴大家這個小朋友叫陳聖傑,來自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鎮白塔凡中心小學所典型的鎮上的一名小學生,那麼綜合整個報導給大家概括了他到底做了什麼達到了這樣的水平?
他的爸爸是當地鎮上的一個普通的英語老師,每天讓孩子完成作業後,閱讀英文原版書籍一個小時。
書籍的來源都是爸爸精心篩選出來的,但就這三年裡,每天一個小時的英語閱讀,才讓他達成這樣的一個效果。
那麼第2個例子,是來自咱們國家英語教學最頂級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一位叫曹文的教授,出了一本書很有意思,標題叫做《英語,兒子教我學》。
為什麼一個大學教授敢寫這樣的書?
是因為他的兒子肖博文在8歲的時候還是零基礎,但是到12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完成了20萬字的英文小說。
那麼歸納一下這個孩子的神奇的成長經歷,曹文教授在書中說,頭三個月,我就是給他讀英文繪本,後期孩子有了興趣,就讓他海量閱讀了。
你會發現,孩子到了三歲左右最多4歲都可以開口說話和父母做正常聽說交流,所以這件事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學習語言的這個能力對智商的要求真的是非常的低。
低到什麼程度啊?低到三四歲的孩子就能掌握,
語言不僅有知識屬性,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強烈的技能屬性。
比如我們現在課堂教學想讓學生怎麼樣成為籃球場上的高手?
如果用到的方法是給學生們發教材,然後老師來講解裡面所有的步驟分解,讓同學記下來拿卷子考,考的成績有的還不錯,這樣會成為籃球高手嗎?
答案是不能。
這種辦法讓學生離球場的高手還差得很遠哦,如果這樣能成為籃球高手,科比那麼辛苦地練球豈不是沒有了任何意義。
因此我們要問自己一下,我們自己最初掌握母語的時候,是有多少人是靠教材學會的呢?
所以說語言的能力不是「學來」的,而是習得的,通過反覆練習獲得的。
那也就是說這兩種方法並不是PK對立的,而是可以聯合使用的,是在什麼時期用什麼樣的方法。
學習英語的前期,海量閱讀可以拓展英語知識面的寬度,後期背誦名篇則是挖掘英語理解能力的深度。
對於學習英語,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嗎?